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90677
★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开讲唐诗!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著名隋唐史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老师,带你品读*美唐诗!蒙曼品*美唐诗系列第二本重磅来袭!
★ 了解唐代诗歌的国民读本!诗词大会评委一致推荐!
打开本书跟随蒙曼老师的讲述,了解唐诗国度的恒久魅力,引领当代人认识诗歌之美。诗词大会主持人董卿、评委王立群、郦波、康震一致推荐!
★同名节目喜马拉雅千万级收听量,精心编排成书展现!
同名喜马拉雅精品付费课程播放量逾三千万!在同类节目中独占鳌头,影响巨大。本书以喜怒哀乐怨五种情绪为切入点品读唐诗,经蒙曼老师精心修订编排而成,值得反复阅读收藏。准确深入理解唐诗就读这本书!
★ 中国诗词大会首席视觉顾问林帝浣倾情插图,为品味唐诗提供视觉审美!精美绝伦的唐诗读本!
品味唐诗的语言美、文学美,讲述文化典故、进入诗人心境。本书是蒙曼老师带给读者的一场唐诗盛宴。内文插图采用《中国诗词大会》舞台水墨绘制人、人文摄影师林帝浣代表画作!四色印刷,制作精美。
诗是人来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
继《四时之诗:蒙曼品*美唐诗》之后著名隋唐史学者、中国诗词大会评委蒙曼老师推出品读*美唐诗系列的第2部作品,《蒙曼品*美唐诗:人生五味》让蒙曼老师带你重返大唐,品读*美唐诗 。
该书以为喜、怒、哀、乐、怨五种人生情感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从人生五味的独特视角,体会唐诗里的五情五味。通过精心收录的30余首唐诗解读,将唐诗的精神情感与现代人连接起来,为读者展现唐诗虽经千年却永不过时的恒久魅力。
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自序
五味人生五味诗
喜
崔颢《长干行》(二首)(邂逅初恋)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新婚燕尔)
张籍《酬朱庆馀》(金榜题名)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亲人关切)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亲人重逢)
杜甫《客至》(友人来访)
孟浩然《过故人庄》(闲居访友)
虞世南《蝉》(仕途得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复国还乡)
怒
李白《行路难》(朝廷不用)
高适《燕歌行》(军旅不公)
骆宾王《在狱咏蝉》(蒙冤受屈)
杜牧《泊秦淮》(举国麻木)
哀
李商隐《马嵬》(国破家亡)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衰败流离)
杜甫《蜀相》(壮志未酬)
刘禹锡《蜀先主庙》(后继无人)
李商隐《登乐游原》(生命)
李贺《将进酒》(青春)
元稹《遣悲怀》(一)(悼亡)
元稹《遣悲怀》(二)(悼亡)
元稹《遣悲怀》(三)(悼亡)
乐
王翰《凉州词》(宴饮)
李白《将进酒》(宴饮)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知音)
王昌龄《采莲曲》(青春)
李白《采莲曲》(青春)
白居易《采莲曲》(青春)
怨
李白《春思》(不归)
杜荀鹤《春宫怨》(不宠)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不宠)
李白《玉阶怨》(不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贬谪)
李商隐《蝉》(无人赏识)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奸邪当道)
自序
五味人生五味诗
诗是人写的,也是写给人的。人的一生,从纵向看,是四季;从横向看,是五情。四季是什么?春夏秋冬,对应着人生,就是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情是什么?喜怒哀乐怨,对应着人心,就是那些回环往复、起伏不定的心情。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文字。终日和宝姐姐林妹妹痴缠的宝玉被贵公子冯紫英请出来,和呆霸王薛蟠、俊小生蒋玉菡以及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一起吃花酒。滥饮无趣,宝玉提了一个酒令。这酒令听着就新鲜: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又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和女儿之间的关系。这个酒令可真复杂,宝玉自然要先示范一下。他说的是:“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想想看,这悲愁喜乐的心情,不是和我们说的喜怒哀乐怨如出一辙吗?何况,宝玉还恰如其分地引用了一句现成的唐诗:“悔教夫婿觅封侯。”
事实上,唐诗之美,正在于有情。这情里头,有酣畅之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忧国忧民的老杜,看到国家复兴有望,也一改平日的沉郁,变得轻狂如少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所谓家国有庆,欣喜若狂,读诗至此,谁人不感同身受呢?
这情里头,也有雷霆之怒。谁都知道战争的残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牺牲不令人愤怒;“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辛劳也不令人愤怒;但是,“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腐败、漠视与不公却十足令人愤怒。当年,唐雎以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来对抗秦昭王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赢了,因为他代表的是正义之怒。正义可以推迟,但正义永远不会退场。
喜和怒都是直接而又强烈的感情,但哀不是。哀是那样绵长,却又那样隐曲,仿佛眼角的泪痕、镜里的秋霜,更适合留在心头,而不是挂在嘴边。但是,唐诗是那么善于表达这种幽微的境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熔金,古原如醉。这夕阳西下的风景如此美好,只不过黄昏已经逼近,而一入黄昏,也就万象俱灭了!美景转瞬即逝,人生不也如白驹过隙?推而广之,这大唐,这地球,这宇宙,又何尝不是如露亦如电!面对斯景斯情,一种无法言说却又铺天盖地的惆怅出现了,它并不大开大合、荡气回肠,但是,却缭绕盘旋、低回不已。人的心灵,因此变得细腻了。
乐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粗略地说,乐就是小巧、轻快而短暂的喜。拿贾宝玉的酒令来举例子,“对镜晨妆颜色美”是喜,而“秋千架上春衫薄”则是乐。自然,少女的青春美貌也短暂,但无论如何,它也要比荡一次秋千的快乐来得更长久,也更重要些。那用唐诗来解释呢?“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喜吧?这可不是一般的喜,它基本上是古代的女子一生中重大的喜事。而“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则是乐。看到了,害羞了,簪子掉了,脸上却笑了。这是一瞬间的小美好,却又像电影画面一样定格在心里。到老奶奶七八十岁的时候,这画面还会闪回:你看老奶奶坐在门口晒太阳,晒着晒着,忽然笑了,别去她周围找原因,她笑,是因为在她心底,那艘小船又来了,那根簪子又掉了。
后说说怨吧。怨是一种节制了的怒。我们传统的儒家哲学讲中庸,美学则讲“怨而不怒,哀而不伤”,都是一种节制主义。这种节制,在诗里就显得格外蕴藉。蕴藉到什么程度呢?“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深宫的女子,枯坐在寝殿的台阶上,她对君主怀抱着爱和希望,所以她只是痴痴地望着月亮,盼他来,怨他不来,却不会恨他,也从没想过要离开他。同样,这写诗的男子,困顿在不如意的现实中,他对理想怀抱着爱和希望,所以他也痴痴地望着月亮,盼这理想实现,怨这理想未能实现,却不恨这理想,更从未想过要抛弃理想。她的情和他的情都是怨,她的心和他的心,都像水晶一样剔透玲珑。我们无法知道那个望月的女子是谁,但我们知道,那个写诗的男子,名字叫作李白。他属于大唐,更属于诗歌。
人有五情,人就活着。诗有五情,诗就永恒。
绝大多数人对唐诗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识,或者会背全诗而缺少精准理解的层面上。蒙曼老师解读唐诗的特点非常鲜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准确到位。这两点看似容易,其实非常不易。
——王立群 (著名文化学者)
从去年元宵蒙曼老师开始在喜马拉雅上开设讲唐诗的节目以来我一直在反复听这个系列,这本书我是买来收藏的。蒙曼老师真是有巨大的人格魅力,听她的讲述很容易能感受到,学识渊博旁征博引融会贯通,各种人物典故信手拈来真是我*尊敬和*崇拜的历史学者和文化传播者了。
——喜马拉雅听众故园无此声
算来我近半年没有读诗了,书拿到手时想起高中偷偷在草稿纸上默写自己喜爱的诗词。时光流转,但那些承载着真情与美好的诗词永不能灭,永不会被忘记。蒙曼老师陪伴我一路的成长绝不是虚话,读完这本书,心下觉得踏实又亲切。谢谢你们。 —— 微博网友出云
发现蒙曼老师、叶嘉莹先生讲课都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在讲诗时都很注重引申、类比,绝不只是干巴巴的只讲一首,讲一首诗还能听到其他诗的好多知识点,而且所使用的语言极美,让你完完全全地沉浸在诗词的美中,你很容易就理解了这首诗,并且读后回味无穷。 ——豆瓣网友呆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