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20109638
《飞花令里读诗词.花柳遇时春》采用独具一格的“飞花令”体例和典雅的装帧风格,全书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古今诗词大家的150余首经典诗词,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继续在诗香词海之间重温唯美动人的中国诗词文化。
《飞花令里读诗词.花柳遇时春》“飞花令”的经典体例和古韵浓厚的装帧风格,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缘起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花、柳、、遇、时、春、疏、林、绿、草、现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继续在诗香词海之间重温唯美动人的中国诗词文化。
花非花 花非花(唐•白居易) 1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唐•元稹) 3
冥冥花正开 长安遇冯著(唐•韦应物)
4
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南宋•李清照) 6
黄四娘家花满蹊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 8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唐•杜牧) 9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10
柳
柳条百尺拂银塘 新柳(南宋•杨万里) 12
染柳烟浓 永遇乐•落日熔金(南宋•李清照) 13
风吹柳花满店香 金陵酒肆留别(唐•李白)
15
东风花柳逐时新
观书(明•于谦) 17
清江一曲柳千条 柳枝词(唐•刘禹锡) 18
翠袖倚风萦柳絮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北宋•苏轼) 20
水南水北重重柳 庚申正月游齐安(北宋•王安石) 21
遇
遇欣或自笑 读书(唐•柳宗元) 23
未遇知音人 简卢陟(唐 •韦应物) 25
樽前遇风雨 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奏(唐•岑参) 26
来时相遇夕阳中 定风波•暮春漫兴(南宋•辛弃疾) 27
今生偏又遇着他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清•曹雪芹) 29
楚梦秦楼相遇 昼锦堂•中吕商(南宋•吴文英) 30
有花时节知难遇 寄子安(唐•鱼玄机) 32
时
时闻折竹声 夜雪(唐•白居易) 34
四时佳兴与人同 秋日偶成(北宋•程颢)
35
黄鸟时兼白鸟飞 曲江对酒(唐•杜甫) 37
得似旧时那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南宋•李清照) 39
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北宋•苏舜钦) 40
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清•纳兰性德) 42
不知春去几多时 暮春即事(北宋•周敦颐)
43
春
春眠不觉晓 春晓(唐•孟浩然) 45
过春风十里 扬州慢•淮左名都(南宋•姜夔) 47
不似春光 采桑子•重阳()
48
况是青春日将暮 将进酒(唐•李贺) 50
邻娃已试春妆了 高阳台•除夜(南宋•韩疁)
52
摇荡春风媚春日 梅花落(南朝宋•鲍照)
54
不占园中上春 紫薇花(唐•杜牧) 55
疏
疏雨池塘见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北宋•贺铸) 57
纵疏花淡月 声声慢•高寒户牖(南宋•王沂孙) 58
杏花疏影里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南宋•陈与义) 60
晚景萧疏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北宋•柳永) 61
惜哉剑术疏 咏荆轲(东晋•陶渊明)
63
天教分付与疏狂 鹧鸪天•西都作(北宋•朱敦儒) 65
高情自与俗人疏 送许处士(唐•张籍) 66
林
林空鹿饮溪 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 68
江林多秀发 春江晚景(唐•张九龄)
70
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鸟(北宋•欧阳修)
71
苍苍竹林寺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72
孤城笛满林 长城闻笛(唐•杨巨源)
74
墙下笋成出林 喜晴(南宋•范成大) 75
落花辞条归故林 白头吟(唐•李白) 77
绿
绿树阴浓夏日长 山亭夏日(唐•高骈) 79
吹绿东风又一年 春草 (唐•唐彦谦) 80
惟有绿荷红菡萏 赠荷花(唐•李商隐) 82
池塘水绿风微暖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北宋•晏殊) 83
长堤春水绿悠悠 宴词(唐•王之涣) 84
庭院芭蕉碎绿阴 用萧敬夫韵(南宋•文天祥)
86
惊破秋窗秋梦绿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清•曹雪芹) 87
草
草木皆有情 种竹(北宋•司马光) 89
芳草池塘绿 生查子•落梅庭榭香(北宋•晏几道) 90
咸阳草树八回秋 梦微之(唐•白居易) 92
独怜幽草涧边生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93
侧坐莓苔草映身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94
未觉池塘春草梦 偶成(南宋•朱熹) 96
野船著岸偎春草 南湖(唐•温庭筠) 97
现
现乐歌弹闹晓 烛影摇红•灯夕玉照堂梅花正开(南宋•张镃) 99
昨现官身往 哭王宗可(南宋•刘克庄)
101
海峤现微碧 登扬州栖灵寺塔(唐•刘长卿) 102
菩提影现中 澄心亭颂(北宋•黄庭坚)
104
九重天上现星辰 一轮明月满乾坤(明•吴承恩) 105
旧学新闻总现前 枕上二绝效杨廷秀•其二(南宋•范成大) 106
漫天白雪无端现 宿乾明方丈(北宋•秦观)
107
莲
莲叶出水大如钱 春别曲(唐•张籍) 109
泥莲刚倩藕丝萦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清•纳兰性德) 110
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 •杨万里) 112
越女采莲秋水畔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北宋•欧阳修) 113
无水不生莲 送友游吴越(唐•杜荀鹤)
114
城中担上卖莲房 莲(北宋•苏轼) 115
太华峰头玉井莲 古意(唐•韩愈) 116
香
香帐簇成排窈窕 七夕(唐•罗隐) 118
炉香闲袅凤凰儿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五代•李煜) 119
辜负香衾事早朝 为有(唐•李商隐) 121
风住尘香花已尽 武陵春•春晚(南宋•李清照) 122
十里稻花香 杏帘在望(清•曹雪芹)
124
可怜日暮嫣香落 南园十三首•其一(唐•李贺) 125
蜂争粉蕊蝶分香 惜春词(唐•温庭筠)
126
覆
覆地红绡薄 惜栯李花(唐•白居易)
128
屋覆经冬雪 苏氏别业(唐•祖咏)
129
喧鸟覆春洲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朝齐•谢朓) 131
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唐•杜甫) 133
兴尽闻壶覆 除夜有怀(唐•杜审言)
135
篱菊尽来低覆水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五代•徐铉) 137
大厦深檐与盖覆 石鼓歌(唐•韩愈) 138
汀
汀沙云树晚苍苍 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
142
沙汀望莫分 雪望(清•洪升) 143
犹有汀洲鹤 西江夜行(唐•张九龄)
145
独下寒汀立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北宋•朱敦儒) 146
两两戏沙汀 鸳鸯(唐•杜牧) 148
江苹高下遍汀洲 送目(北宋•欧阳修)
149
卧闻新雁落寒汀 夜泊水村(南宋•陆游)
150
州
州桥南北是天街 州桥(南宋•范成大)
152
幽州思妇十二月 北风行(唐•李白) 154
会与州人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北宋•苏轼) 156
遥望齐州九点烟 梦天(唐•李贺) 158
恢复旧神州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南宋•岳飞) 159
如何不向西州植 咏梧桐(清•郑板桥)
161
城头月出照梁州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 162
兰
兰缸艳早年 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
165
上兰门外草萋萋 听百舌鸟(唐•王维)
167
斩楼兰 水调歌头•寿王汝良(南宋•刘过) 168
独自凭兰桡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北宋•柳永) 170
暗教愁损兰成 清平乐•候蛩凄断(南宋•张炎) 171
馨香惟解掩兰荪 牡丹(唐•唐彦谦) 173
桂
桂子月中落 灵隐寺(唐•宋之问)
174
酌桂陶芳夜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唐•骆宾王) 176
玉宫桂树花未落 天上谣(唐•李贺) 177
行当浮桂棹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179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北宋•晏殊)
181
永夜闲阶卧桂影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北宋•晁补之) 182
满
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184
水满有时观下鹭 幽居初夏(南宋•陆游)
186
赢得满衣清泪 清平乐•年年雪里(南宋•李清照) 187
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189
绿波春浪满前陂 稻田(唐•韦庄) 191
雨过横塘水满堤 城南(北宋•曾巩) 192
芳
芳心向春尽 落花(唐•李商隐) 193
红芳绿笋是行路 送人游岭南(唐•戴叔伦)
195
君归芳已歇 王孙游(南朝齐•谢朓)
196
岁落众芳歇 太原早秋(唐•李白)
197
红衣脱尽芳心苦 芳心苦•杨柳塘(北宋•贺铸) 198
甸
甸外山川无越国 思越中旧游寄友(唐•方干)
200
罗甸愁山雨 风雨(明•杨慎) 202
非于甸服遥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唐•曹松) 203
路回淮甸 宴清都•秋感(南宋•吴文英) 204
秣马临荒甸 岘山怀古(唐•陈子昂)
206
晴色北临秦甸白 望女几雪(北宋•张耒)
218
梦为蝴蝶流芳甸 蝶恋花•美盼低迷情宛转(北宋•周邦彦) 210
附
录“飞花令”中的酒令文化 212
飞花令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美在情感之真纯,亦美在表达之深刻。无论时代如何更迭,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灿烂的一抹亮色,它以其真实的表达与动人的遐思,在历史的长河中缤纷闪耀,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故此,我们策划编辑了《图说天下•文化中国:飞花令里读诗词》这套丛书。
本套丛书共分为4册,每册均以诗词作为载体,从诗歌的源起——《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明清佳句,精心遴选了150余位诗人的近500首经典诗词,依循古代飞花令的行令规则以及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选取诗词中经常出现的风、花、雪、月、暖、柳、晴、是、鸟、遇、松、故等几十个常见字进行编排,每一首诗词后均配有相应的注释与优美的文字赏析,并辅以精心设计的花絮版块和插图,带领读者在诗香词海之间开启一场唯美动人的诗词文化之旅。
岁月浩浩,历史悠悠,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那些性灵的飞扬,生命的忧思,历史的感喟,都潜藏在一篇篇优美的诗词之中。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一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吧!
唐•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来如:来的时候。几多时:时间不多。朝云:这里借用楚襄王梦见巫山神女的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作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少有风花雪月之谈,多时事兴亡之叹,歌民生、咏疾苦,浅白中见情真,质拙中有意趣,无华章,无丽藻,却别有几分流觞与淡雅,一如那闻名遐迩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然凡事总有例外,铁骨亦有缠绵,即便旷达平明如白居易,亦难免偶有吟莫名、静怀惋、欲语还休之时。这首收录在《白氏长庆集》中、颇具朦胧意味、似不知其所云为何的《花非花》便是如此之作。
这首小诗不长,或者说很短,从结构上来看,既类似唐时三三七语式的民谣,又独有几分宋时小令的雏形,且不论其妙语嘉言,单从结构上,便已令人耳目一新。再有,三七轮换之句式,本身便兼具了错综与整饬的节律之美,细细读来,更觉优美无限。
诗通篇博喻,可自始至终却从未表明喻本为何。首句“花非花,雾非雾”,生动灵巧,表明诗人所状之“它”既不是花,也不是雾,但又似花、似雾,寥寥几笔,不设问,不伏笔,却自然而然地引发了读者无限的遐思。
之后三句,诗人进一步对“它”的情状进行描述,“夜半来,天明去”,极言了“它”的倏忽易逝,“来如春梦”“去似朝云”则具体阐释了“它”与易逝相谐的美好本质。三句连环,似行云流水自然相扣,朦胧之中暗藏真意。
意为何?见仁见智。
有人说,《花非花》吟咏的是一种禅意,是一种“世事无常,所有色相皮囊皆空”的佛韵感悟;有人说,《花非花》是在含蓄的咏官妓,是借神女梦巫山的典故来巧妙地描写男女情事。但概而言之,文公所感、所伤、所怀,无外便是那曾经短暂存在却又悄然消逝的往事,不拘是人、是物、是记忆、是感悟,还是其他。诗人既未言明,个中真意,便唯有读者细细体悟了,不同阅历、不同经历的人,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自然也就不同。似真非真,似语未语,或许,诗人想要营造的本就是这样一种空灵朦胧、咀嚼不尽的语境与意境吧。
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丛丛秋菊。舍:所住的房屋。陶:陶渊明。尽:完。更:再也。
元稹,字微之,中唐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性疏狂,诗文俱佳,才华横溢。
元稹之作,闻名者莫过《莺莺传》,但若单从文学成就的角度而言,元稹擅、专的还是诗。
元稹之诗,颇似挚友白居易,平实浅白,通俗易懂,情感真切,朴素淡雅,《菊花》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
靖节先生后,历朝历代,咏菊者浩繁,但元稹这首七言绝句却清新自然、不落窠臼,别有脱俗之意。诗开首以“秋丛绕舍似陶家”起笔,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幅幽美恬静的田园菊花图,茅舍清幽,花开盛烈,丛丛簇簇,一若当年渊明之居,“秋”字点明时令,“丛”与“绕”极言菊之多、之盛,“似陶家”则暗蕴环境清幽之意,短短七字,虽无华,却景致翩然,含情脉脉,别见高妙。
菊花盛放得如此美好,不赏玩一番岂不辜负。次句,诗人笔锋微宕,顺势而下,由菊花写到了赏菊之人。“遍绕”直言赏菊兴致之高;“篱边”既照应了上句的“似陶家”,又暗蕴了移步赏菊的悠然意趣;“日渐斜”则以实点虚,将诗人赏菊入迷、乐不思归的心态与情态通过西斜落日这一现实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景因联想而交融,人花因落日而互动,不知不觉间,诗人爱菊、惜菊之情便已赫然纸面。
三、四两句,诗人笔锋再次转折,貌似在否定,却巧妙地点出了自己偏爱菊花的真实缘由。并不是我对菊花情有独钟,而是时值深秋,群芳凋零,凌寒独绽、霜冷自芳者,唯菊而已。朴素的咏叹,别出心裁地表述,似非赞叹,却将菊赞了个完全,如此拙秀的笔法,如此独特的留白,一代大家,可见一斑。
古人写景状物,咏物咏时,每多托物言志,元稹赞菊、赏菊、惜菊、惋菊,自也有几分以菊喻己,借菊之高洁,表己之操守之意,其坚强、其高洁、其谦谦风度、其隐逸之心尽皆浅隐于这寥寥二十八字之中,愈是品鉴,愈是细思,自愈觉得回味悠长。
长安遇冯著
唐•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冯著:韦应物的朋友。起初在家乡隐居,后到长安求仕,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赴幕广州,十年后又回长安。灞陵:汉文帝陵名,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采山:语出左思《吴都赋》:“煮海为盐,采山铸钱。”这里语用双关,主要指开辟山地,暗含冯著归隐山林的意思。冥冥: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飏飏:鸟儿飞翔时的样子。鬓丝:鬓角的白发。
这首诗创作于唐大历四年(769)或十二年(777),诗人的笔调亲切而略带诙谐,对朋友冯著既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同情,又充满了慰藉和劝勉,因此这首诗写得流畅活泼,风趣幽默。宋代刘辰翁评价此诗道:“不能诗者,亦知是好。”
诗的开篇,诗人便将从长安东边来的,具有隐居名士风度的冯著介绍给读者。接着,诗人语带双关地将冯著的目的和境遇描述了出来。其中“采山”“买斧”等词实际上是将冯著求仕不遇,心中的愤懑表现了出来,诗人以这种笔调来消除友人心中的不快,同时将劝慰的主题引申出来。“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新春气象寓意了造化的勃勃生机,这恰是在劝慰冯著不要对自己的前程失去信心,造化无私,况且冯著正当盛年,正是大有可为之时。
这的确是一首意味隽永、笔调生动的诗,诗人创造性地吸收了乐府歌行的结构、手法和语言等特色,其中借景言情,更见清新明快、委婉圆转之妙。除了这首诗外,韦应物还写过《赠冯著》,诗云:“契阔仕两京,念子亦飘蓬。方来属追往,十载事不同。岁晏乃云至,微褐还未充。惨凄游子情,风雪自关东。华觞发欢颜,嘉藻播清风。始此盈抱恨,旷然一夕中。善蕴岂轻售,怀才希国工。谁当念素士,零落岁华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