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3053157
《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的诞生,是《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作者、中国音乐学院古筝演奏家林玲教授的一次艰难而具有创造性的“音乐考古”之旅。
远在两百多年前的公元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有一位叫作荣斋的蒙古族文人音乐家邀约几位好友,将当时已流传“十分久远”的十三套包括琵琶、三弦、胡琴和筝组成的弦索乐曲,用工尺谱精心抄录、编纂成册,并题名《弦索备考》,以使其能够长久地保存、传承而不至于失传……
经历了130余年的战乱和政体更迭,时间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当代音乐学家曹安和与简其华(文彦),将荣斋的曾孙陶君起先生无偿贡献的这部极其珍贵的1814年抄本的副本译成五线谱,易名《弦索十三套》(三卷本),分别于1955年和1962年由音乐出版社(现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荣斋先生的《弦索备考》筝谱与其他各卷乐器谱一样,记录的主要是音位和右手指法;曹安和、简其华先生将其译成五线谱时,完全遵循工尺字谱所记的具体音高,采用一音对一音的方式直译而成。由于缺乏完善、合理且适用的演奏法符号标注,这些记录与实际演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就使得现有乐谱均难以概全这部古代音乐珍品所要表达的技巧、艺术意境、风格神韵乃至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弦索十三套筝谱重订》是林玲教授以她的心与耳的记忆,运用自己深厚的民间音乐修养,潜心揣摩着每一首《弦索十三套》筝曲的弹奏细节,一一打出的“活”谱的记录。她相信,“打谱”就是与古谱、与古人、与心灵的对话。弦与柱、弦与音、弦与韵、弦与腔,声腔鲜活,音韵灵动,音乐方才有生命;人与器、器与人、人与乐、乐与人,人器合一,人乐同心,音乐方才有魂魄。
正是在林玲教授与古谱、与古人、与心灵的碰撞交流中,将这些弥足珍贵的古代十三套筝曲的左右手演奏技法,通过合理的定弦以较为系统而清晰的演奏技法符号,对这些美不胜收的音乐细节做出了明确而具有指导性的标注和提示,以使演奏者尽可能准确地演绎其武套之威武彪悍、器宇轩昂;文套之华贵典雅、作韵行腔的优美、丰富、多彩。
前言
《弦索备考》筝曲之古谱译释及其意义
左手技法符号说明表
合欢令
将军令
十六板
琴音板
清音串
平韵串
月儿高
琴音月儿高
普庵咒
海青
阳关三叠
松青夜游
舞名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