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641805
兵临城下时蓦然回首,“谁动了朕的江山?”
他励精图治,铲除阉党,肃清内政。他面对危机,殷殷求洽,事必躬亲。他不断反省,多次下罪己诏。但他的步伐注定赶不上大明灭亡的速度。
有命无运,中国历史上唯_的亡国“明君”!
他并不昏庸,反而勤勉为政,却怎么成了亡国之君?
在位十七年,他日理万机,抛弃作为一个皇帝的奢糜生活。他机智勇敢,也有胆略和计谋。但这种才华在明末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上却显得那么地无力。他的治世之心已无法力挽狂澜,强大的压力使他求治之心太切,结果事与愿违,无奈他随同大明王朝这艘巨轮一起沉没在历史浩海中。
第一章 受命危难
第二章 帝阉斗法
第三章 笃志中兴
第四章 内外忧患
第五章 首辅之争
第六章 励精图治
第七章 无边落木
第八章 风阳失陷
第九章 下诏罪己
第十章 痛愤时艰
第十一章 十面张网
第十二章 烽火再起
第十三章 枢辅督师
第十四章 松山参败
第十五章 末世运消
第十六章 煤山悲歌
受命危难
大明天启七年(1627年)秋八月,北京。
太阳仍像六月里那样炽白而明亮,而它的赫赫威严却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它变得温软、柔和,暖呼呼的使人发懒,发困。偶尔有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抬头看它一眼,随口说了一句:“唉,最难忍受的一段就要熬过去了!”
他的同伴听了,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说道:“我看也没啥好高兴的,夏天过了是冬天,冬天过了不还是夏天吗?”
先前开口的那人不服气:“有点变化总比没有强啊,要不然,老天爷一个劲儿地煎熬着,老百姓啥时候是个头儿啊!”
历史就像一条浊浪翻滚的长河,这两个小人物的即兴对白甚至根本不能激起最最微弱的回声。
信王府的大门“咣啷”一声打开,抢先走出来的,却是两个身着太监服的人。胖一点的是信王府的太监王承恩,瘦一点的是紫禁城里的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永贞。
在两个大太监的身后,一副八人抬的大轿颤悠悠地出了府门。守候在门外的一队侍卫见此情景,不待命令,立即掉转马头,在前面开路。
这些侍卫全部身着赤黄色军服,乘高头大马,刀枪明亮,服色鲜艳。他们就是老百姓谈之色变的锦衣卫。
八名轿夫配合默契,抬腿落足极富节奏。那大轿如同水中的小舟,轻快而平稳,乘轿的人感到舒适而惬意。
而此时的轿中人却根本无心享受这份舒适,他端庄严正的面容下面,是纷繁杂乱的思绪。此人面貌清癯瘦削,略略有一点苍白,眉宇间隐隐露出一点忧郁的神色,出身的高贵与后天的修养使他看上去从骨子里透露出几分清雅与成熟。
他,就是当今天子朱由校的弟弟,信王朱由检。
今天,他是奉天启帝的圣旨到皇宫中见驾的。按照大明朝的祖制,藩王必须到自己的封地居住,不许到京城,不许过问朝政,不许结交当地军政大员。可是朱由检封王的时候还只有十二岁,年龄太小,只得继续在宫中居住。
这几年,他渐渐地长大成人了,可是,当皇帝的哥哥却根本无暇顾及这位弟弟。他整天忙着做木匠活,逛御花园,与小太监玩耍,吃春药,玩女人。
他把全部的政事都推给了最为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而魏忠贤则整天忙着和一班有点脾气的大臣斗法,忙着收拾不服从自己权威的妃嫔,忙着建供奉自己的“生祠”,却来不及给朱由检安置一块封地。
事情就这样搁了下来,转眼间朱由检已经虚岁十八了,到了该成亲的年龄了。于是天启帝请神宗的昭妃刘氏与自己的正官张皇后,为朱由检选了三位王妃。
但皇宫中除了天子的妃嫔与太子的新娘外,是不能容纳其他女眷的。于是,皇帝便命令在官外修建信王府第。
可是国库空虚,根本无钱建府。太监李永贞便提议将惠王府整修一番,备信王居住。天启帝准奏,朱由检这才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