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1349
希瑟·舒梅克在其*部作品《不分享也OK》中用她提出的“叛逆法则”颠覆了所有的传统育儿原则,这些法则的目标是培养能干而有同情心的孩子。《不分享也OK》解开了父母育儿中的许多困惑,打开了一扇新理念育儿的大门,让人耳目一新,又因其极强的可操作性,受到了父母们的热烈追捧,在这本《孩子不听话也OK》中,作者再接再厉,继续“叛逆”,对于育儿中新的热门问题再次提出了21条“叛逆法则”。 这些法则绝非标新立异,其实是在将儿童发育的研究成果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衔接起来。对于家长如何克服自身的恐惧,让孩子从被家长管教转向拥有更多的自由玩耍时光,舒梅克提供了广泛的指导意见。作者不认可让孩子在各种辅导班之间疲于奔命,她提醒家长重新审视如何度过宝贵的家人共处时光。本书有利于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年龄,帮助他们培养重要的生活技能。
一系列“叛逆法则”, 综合众多儿童心理学家、早教专家、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和经验,以儿童的成长规律为基础,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让孩子受益终生。
作者认为:人生充满了变化、挑战、危险与成长。我们不可能在生活中消除危险。没有危险,孩子们就不可能充分成长,学到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程。鼓励冒险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整个世界,并在探索过程中保持天性。
如果你认同或大部分认同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如下“21世纪儿童权利清单”,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
有权充分自由地玩耍,且可以自由发挥
有权体验独立自主 有权冒险和犯错
有权针对他人行为设立限制
有权主宰自己的身体
有权从事与其年龄相符的学习活动
有权在每天经常享受课间休息时间
有权在小学阶段不做家庭作业
有权每天在户外玩耍
有权活蹦乱跳
有权享受充足睡眠
有权投入他所生活的世界
有权接触屏幕以外的真实世界
有权学习并练习当面社交技能
有权享有安静的时光
有权了解科技产品的健康界限
有权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充分关注
有权促使成人始终支持这些权利
如下这些“叛逆法则”将帮助父母们摘下成人有色眼镜,审视传统育儿智慧,捍卫儿童权利,满足孩子需要!
安全其次:相对于健康的冒险,安全至上带来了更大的危险
不亲吻祖母也没问题:尊重孩子不喜欢别人碰他的愿望
和陌生人说话也没问题:给孩子工具,而不是恐惧
接受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在数字化时代让孩子多接触真实世界
不要强迫参与:要相信孩子不参加集体活动是有正当理由的
尊重牢骚大王:聆听他们的情绪
家庭不是娱乐中心:从父母主导游戏转向孩子自由游戏
……
前 言
部分 冒险与独立
法则1 安全其次
法则2 不亲吻祖母也没问题
法则3 示范错误
法则4 和陌生人说话也没问题
第二部分 为科技领航
法则5 接受阿米什人的生活方式
法则6管好你的手机
第三部分 孩子在学校的权利
法则7课间休息是权利
法则8 禁止小学家庭作业
法则9远离有害的家庭作业
法则10不要在这里签字
第四部分 更多在校权利
法则11 改造学前班
法则12 在围圈时间取消日历
法则13 不要强迫参与
第五部分 悲伤、同理心与不幸
法则14 不要删除书本中的食人巨妖
法则15应对新闻灾难
法则16分享不公平的历史
第六部分 刻薄的言辞和公主的力量
法则17 公主是有力量的
法则18 刻薄言辞不可小觑
法则19 尊重牢骚大王
第七部分现实世界中的“叛逆法则”
法则20 家庭不是娱乐中心
法则21 放松
附 录
原书提供更多可用资源
致 谢
前 言
这不是一本寻常的育儿书籍。本书故意选择了那些复杂的话题。这里采取的是反叛性的路径:重新审视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观点。
有个读者在总结我的处女作时说:“如果你想在育儿过程中尊重孩子,但在孩子达到学前年龄时不知道如何应对其强烈情绪和行为,那么,《不分享也 OK》能够为你提供答案。”这本续作将引领你进入下个阶段。我们的孩子仍然很小,但他们已经在上学,正在获得独立能力,并承受着学校的期望,而某些期望明显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在处女作中采取的重要原则是:“只要没有伤害到人或财物就不要紧。”而在这本书中,指导原则就是我母亲的座右铭:如果某件事情困扰着你,那就需要做出改变。这包括下面这些你感到不对劲的事情:7岁孩子上健身课却没有课间休息时间;幼儿园孩子上学时喊肚子疼,或者家庭中对科技设备的使用“并不妥当”。留意你的直觉。在你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你会欣慰地发现,你的直觉为何可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达到上学年龄时,我们的育儿必须进入新的阶段:社区阶段。孩子要面对太多外界的教导者,包括:班级教师、校长、校车上的同龄人、陌生人和无所不在的屏幕设备。孩子们从所有这些教导者那里学到了什么呢?他们在合理利用时间吗?现在,育儿牵涉到许多合作者。
《不听话也 OK》旨在为托儿所、学前班和小学阶段提供深入的引导。“写写这个阶段的女孩子,”家长们说。“写写‘你不能参加我的派对’,”老师们建议说。在其中你会发现各种问题,包括:化装游戏、恶言恶语、屏幕时间、课间休息、家庭作业,以及陌生人风险和新闻灾难等沉重的话题。你会发现许多书籍侧重于其中的个别话题,但我们是要养育全面健康发展的孩子。所有这些话题对我们都很重要。它们都会给孩子造成影响。本书汇集了与家庭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系列话题。
本书旨在搭起桥梁,将儿童发育的研究成果与日常生活活动衔接起来。我们对孩子的认识与我们的育儿方法之间的鸿沟在日益加剧。随着我们迅速获得有关儿童成长的新知识,我们需要乐意接纳新思想,并灵活变通。熟悉的惯例让人感到安心,可能很难做出改变,但我们理当为孩子做出大胆的改变。学校需要重新思考其政策(学前班、课间休息)和既往措施(围圈时间、家庭作业)。家长们需要调整育儿措施(技术、风险、陌生人)。我们都必须乐意推翻我们的已有知识,乐意反对流行态度,进行大胆尝试。
我的著作的问世,源于幼儿学校的非正统价值观。这个幼儿学校是我的故乡俄亥俄州哥伦布的幼儿园,我的妈妈在该校任教 40年。在撰写本书之时,我再次从这个独特幼儿园中汲取了智慧,当然,许多话题 —包括课间休息、屏幕时间、家庭作业签名 —超越了这个幼儿园的范畴。论述小学教育的章节主要基于众多科学研究成果,以及我自身作为反传统家长的经验。我非常感谢那些帮助我孕育出这些观念的学者和家长们。
我曾经在博客帖子上撰写了我们家对小学家庭作业的独特立场,本书中的部分章节就源于这些博客帖子。我收到全球数百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来信,其中有人解释了家庭作业的价值,有人含泪写下家庭作业如何破坏了他们的家庭。这可是个热门的话题。
当我谈到取消小学家庭作业时,家长和教师们往往会惊愕地打量着我。这些人曾经在大学就读四年,大多拥有法学学位乃至于博士学位。他们知道严肃的研究非常耗费心血,并且仍然记得他们自己的童年,当时通常会做些家庭作业。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研究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表明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小学学习成绩,而它对中学成绩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我并不是鼓吹整个人生中完全取消家庭作业,我只是认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有些其他事情更值得去做。
面对风险、课间休息、游戏、屏幕时间、学校、家庭作业等话题,我们可以继续将科学研究成果置若罔闻,也可以采取大胆步骤,改变世界、班级、学校和家庭。
我们有时候必须要表示异议。如果你喜欢某个章节而不接受其他章节,这没有关系。我希望本书能帮助你澄清自己的非正统信念,激发新的想法,激励成人为孩子去改变世界。有时候,这意味着大胆尝试。
《不分享也 OK》那本书中列出的“儿童叛逆权利清单”侧重于童年早期和游戏。现在需要扩充这个清单。下面是 21世纪儿童权利指南,包括在学校教育和数字化世界中的权利。
更多儿童权利
有权充分自由地玩耍,且可以自由发挥
有权体验独立自主
有权冒险和犯错
有权针对他人行为设立限制
有权主宰自己的身体
有权从事与其年龄相符的学习活动
有权在每天经常享受课间休息时间
有权在小学阶段不做家庭作业
有权每天在户外玩耍
有权活蹦乱跳
有权享受充足睡眠
有权投入他所生活的世界
有权接触屏幕以外的真实世界
有权学习并练习当面社交技能
有权享有安静的时光
有权了解科技产品的健康界限
有权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充分关注
有权促使成人始终支持这些权利
这本书呼吁我们更加勇敢无畏。这意味着改变育儿方式,接触其他成人。正如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所说:“当我们感到极其不安、不满或失落的时候,我们就极有可能迎来美好的时光。因为只有在这种时候,不安才有可能促使我们抛下陈规陋习,开始寻找其他办法或更可靠的答案。”
当我感到畏缩不前的时候,我会想起我的妈妈,许多时候,她不得不改变其温柔本性,捍卫她的孩子的利益。如果她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你也会拥有力量进行大胆的尝试。
勇敢,非传统,而且非常实用!通过科学、故事和她的“叛逆法则”,舒梅克出色地为我们揭示了,作为父母,为什么让孩子成为孩子或许是我们*能做的*重要的事情。
——安东尼·迪本德,《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作者之一
从“玩具炸弹、玩具枪、扮演坏蛋都可以”到“‘我恨你’并没有针对性”这些章节,单单是浏览目录中的这些小标题,我已经被深深地吸引。我看到了一个好妈妈的形象,希瑟?舒梅克—而且,只要你理解了她的逻辑,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像她那样的好妈妈。
——保拉·斯宾塞,《相信你是一个好妈妈》作者
这些“叛逆法则”是对的,它们直入你的内心,让你希望自己也能这样养育孩子。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了,所以,千万不要让它从你的育儿书单中溜走。
——蓓姬·贝利博士,《有意识的纪律》和《爱很简单,约束很难》作者
这本书充分考虑了男孩和学龄前儿童好动的特点,可以帮助父母正确处理孩子激烈的情绪和打闹行为,书中提供了及时、冷静的方法帮助父母们应对育儿中棘手的问题。我诚恳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迈克尔·古里安,《男孩的奇迹》和《好儿子》作者
《不分享也OK》让人耳目一新。在书中,作者并未着重批判父母对孩子过多的控制,而是着重强调,父母要根据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叛逆法则”:给孩子更多的空间玩耍,让他们自由表达内心的情感,给孩子自由玩耍时的选择权,对他们的行为给予理解。虽然孩子并不总是保持安静或者得体的举止,但这的确是他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并且你的生活绝不会平淡无聊!
——劳伦斯·J. 科恩博士,《游戏力》作者,《亲子打闹游戏的艺术》作者之一
这是父母和老师的书。终于,出现了这样一位作者,她摸清了儿童成长的规律,认可了育儿中实践的必要性。希瑟鼓励孩子们玩耍,并且告诉我们如何为孩子的自由玩耍创造空间,为他们提供必需的人生游戏课程。家长必须要遵守这些“叛逆法则”。*能打动我的章节包括:“‘我恨你’并没有针对性”“让她一整天都占着那个玩具”“不打不相交”等。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已经有计划,或者你的工作就是跟孩子打交道,那么,这本书一定会是你一直希望带在身边的那一本。
——丹尼尔·霍金斯,《男孩:改变教室而不是孩子》作者
法则2 不亲吻祖母也没问题
在祖母抱住6岁的加比以后,他从房间里跑出来。“哎呀,吻得我脸上湿乎乎的!我不喜欢这样!”他大声说,然后用枕头开始擦脸。
“叛逆”的原因
礼貌就是尊重他人。要尊重孩子不喜欢别人碰他的愿望,即便是慈爱的祖母。这也是很好的安全功课。
我们希望孩子迎接别人时彬彬有礼。“至少打个招呼。”我们哄他们说。面对祖母之时,我们希望孩子们会拥抱和亲吻她,无论祖母是否提出这种要求。
欢迎他人并不容易。我们希望做个“好”家长,以表明我们成功调教出了彬彬有礼的孩子。我们希望家人喜欢我们的孩子,或者至少觉得我们的孩子是合格的。社交压力可能很大,因为我们的育儿能力会在众人面前暴露无遗。
礼仪对社交和睦非常重要,但在教导礼仪时,我们需要尊重孩子。毕竟,良好的礼仪就是尊重他人。这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也要尊重我们的孩子。在迎接和告别之时,要尊重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的权利,以及不允许别人碰他的权利,即便对方是祖母。
“叛逆”的好处
当我们示范出尊重他人的榜样之时,孩子就会尊重他人。必须让孩子认识到,即便在家中,她也有若干权利。我知道人们在彼此问候时会怎样做。当我准备好以后,我自己也
能够这样做。有时候我觉得很害怕。成人会理解我。在我感到轻松不紧张的时候,我会表现得更好。即便面对我喜欢的人,我也能够设立限制。我可以告诉他人,我
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的身体属于我本人。我可以决定是否让别人接触我的身体。他们是家人,但单单这个原因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触摸我。
为何有效
当孩子们埋下脑袋、不肯打招呼或做出其他奇怪的反应之时,背后的成长原因是情有可原的。“年幼的孩子常常不了解有关问候他人的社交风度。 ”《成为你理想中的家长》这本书的合著者劳拉·达维斯与詹尼斯·凯瑟尔说。以身作则是教导社交风度的途径。不要坚持固定的言行,可以有很多变通办法,孩子也有权保持沉默。
年幼的孩子往往害怕陌生人和差异。对于戴着古怪帽子、眼镜,留着胡须或具备其他新奇特征的人们,他们可能怀着毫无来由的强烈恐惧。达维斯和凯瑟尔说,忽略来访者通常源于发展因素。当孩子似乎没听见礼貌的问候“你好吗,凯拉”之时,他可能根本就不是无礼,而只是太专心了。不肯和别人打招呼的学龄前孩子可能正处于渴望获得独立感的发育阶段。你仍然可以设定期望值,鼓励并亲身示范社交风度,但需要让孩子拥有回旋的余地。她可能无法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哦,不要在意她,”我们会尴尬地说,“她太害羞了。”给孩子扣上害羞或无礼的帽子会削弱她的学习能力。儿科专家与育儿顾问威廉·希尔斯说,扣帽子会产生影响,孩子往往会接受我们给他们贴的标签。孩子们可能会想:“我觉得我是个无礼的孩子。我很坏。”或者:“我很害羞。我无法改变。我始终都会那样。”我们通常通过扣帽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给孩子扣上“害羞”“不听话”或“无礼”的帽子只会适得其反,不能帮助她学会社交习俗。
孩子比成人小得多,很容易屈服。“孩子没有机会反抗前来探望他们的祖父母。”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幼儿学校的老教师黛比·贝利欧说。祖母的亲吻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任何强行的身体接触都开了很坏的先例。它可能会打开通向更多此类行为的大门。孩子需要了解到,她有权设立限制。
拥抱和亲吻朋友与家人同时涉及两个话题:身体与礼仪。有时候我们努力提倡礼貌待人,但我们忘记了身体是很重要的。需要让孩子认识到,怎样才能兼顾这两者。要支持你的孩子。目标就是教导礼仪、安全和限制,而不致吓到孩子或让他们感到困惑不解。安全意味着谨慎小心,但同时也需要尽早教导孩子,他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
什么时候可以指望孩子礼貌地打招呼呢?大约在小学三年级时。到了这个年龄,导致孩子避免人际交往的许多发展障碍(如分离焦虑症或害怕陌生人)都逐渐消失了。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可能还不会像你那样重视问候和其他礼仪,但他们应该能够应付社交场合。要提前设定期望值,在家练习,让孩子知道受到他人热情问候时有多么开心。例如,这可能意味着向孩子解释,当他来到玩伴家中时,作为来访者,他需要与玩伴家中的每个人打招呼。
然而,社交能力有很大的差异。约西在 10岁时还无法在教堂里担任引座员,或者向陌生人打招呼,而他 6岁的弟弟却可以轻松地问候他人。要记住的是,对某些孩子来说,问候他人可能极其困难。要继续向孩子示范你希望他们学会的举止,但不要催促他们。
摘下成人的有色眼镜
当我们遇到和问候他人时,仿佛就是在展示我们的育儿能力。我的孩子非常有礼貌吗?我达到了我自己的母亲或父亲的期望吗?我很好地调教出体贴而彬彬有礼的孩子吗?这与你无关。如果孩子不肯说话或拥抱他人,他有合理的原因。礼貌就是尊重他人,因此要尊重你的孩子,接纳他的感受。此外,许多安全问题也会产生影响。需要让孩子知道,当他们不肯让别人触碰他们之时,你会支持他。你的目标是让他们向碰到的每个人礼貌地打招呼和相处。要记住,这只是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可能需要花些时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