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64905丛书名: 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会计系列
内容简介
本次教材修订拟结合2014年国家《企业会计准则》的修改、2013年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执行、近年来国家税制改革的走向(营改增等)以及近期国家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变化情况进行,将业务训练部分附于教材之后,以适应技术技能型本科教育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和会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本书在以制造业企业为主要线索兼顾商品流通企业和其他类型企业的前提下,对不同企业之间具有共性的会计问题加以研究,以寻求企业财务会计的规律性。
目 录
章 总 论
节 财务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 财务会计工作组织
第四节 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节 货币资金概述
第二节 库存现金
第三节 银行存款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节 应收票据
第二节 应收账款
第三节 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
第四章 存 货
节 存货概述
第二节 存货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 原材料
第四节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
第五节 商品
第六节 其他存货
第七节 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存货
第八节 存货清查
第五章 投 资
节 投资概述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节 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
第五节 投资性房地产
第六章 固定资产
节 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 固定资产取得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
第四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第五节 固定资产租赁
第六节 固定资产处置
第七节 固定资产期末计量
第七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节 无形资产
第二节 其他资产
第八章 流动负债
节 流动负债概述
第二节 短期借款
第三节 应付票据
第四节 应付及预收款项
第五节 应付职工薪酬
第六节 应交税费
第七节 其他流动负债
第八节 债务重组
第九节 或有负债
第九章 非流动负债
节 非流动负债概述
第二节 长期借款
第三节 应付债券
第四节 长期应付款
第五节 预计负债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第二节 实收资本或股本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第四节 留存收益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节 收入
第二节 费用
第三节 利润
第四节 利润分配
第十二章 所得税
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二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第十三章 财务会计报告
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附注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节 财务会计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目标与内容
第三节 财务会计工作组织
第四节 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节 货币资金概述
第二节 库存现金
第三节 银行存款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节 应收票据
第二节 应收账款
第三节 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
第四章 存 货
节 存货概述
第二节 存货的确认与计量
第三节 原材料
第四节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
第五节 商品
第六节 其他存货
第七节 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存货
第八节 存货清查
第五章 投 资
节 投资概述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节 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第四节 长期股权投资
第五节 投资性房地产
第六章 固定资产
节 固定资产概述
第二节 固定资产取得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
第四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第五节 固定资产租赁
第六节 固定资产处置
第七节 固定资产期末计量
第七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节 无形资产
第二节 其他资产
第八章 流动负债
节 流动负债概述
第二节 短期借款
第三节 应付票据
第四节 应付及预收款项
第五节 应付职工薪酬
第六节 应交税费
第七节 其他流动负债
第八节 债务重组
第九节 或有负债
第九章 非流动负债
节 非流动负债概述
第二节 长期借款
第三节 应付债券
第四节 长期应付款
第五节 预计负债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第二节 实收资本或股本
第三节 资本公积
第四节 留存收益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节 收入
第二节 费用
第三节 利润
第四节 利润分配
第十二章 所得税
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第二节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第十三章 财务会计报告
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第三节 利润表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第六节 附注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在线试读
一、企业会计准则
从财务会计职业与实务的角度出发,企业会计准则是整个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是人们合理处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种经济业务事项的准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面,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及解释和解释公告等内容组成;另外,还设有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形成。
(一)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以《会计法》为指导,规范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定义及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规定,它是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依据,对企业会 计核算行为发挥间接规范作用。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施行,这 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至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建设正式启航。
2011年10月18日,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2014年7月23日,财政部重新修改和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从而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二)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它具体规范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质量提出要求,对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发挥直接规范作用。
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信息披露准则三类。一般业务准则规范各行业普遍适用的共同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例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会计问题做出处理规范,例如生物资产、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信息披露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 通用报告类准则,例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具体准则适应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发布。截止2017年7月,我国已经累计发布了42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8项具体准则;2014年1月至7月,财政部补充制定发布了3项(39号、40号、41号)具体准则,并修订了前期发布的 第2号、9号、30号、33号和37号具体准则,2017年3月以来,财政部又陆续修订了第14号、16号、22号、23号、24号具体准则,并再次对37号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同时新增补了42号具体准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详见本书附录)。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质量,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正在不断实现持续性全面趋同。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出的操作性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做出的具体解释(截至2017年,财政部已累计印发了1~12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
从财务会计职业与实务的角度出发,企业会计准则是整个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是人们合理处理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种经济业务事项的准绳。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面,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及解释和解释公告等内容组成;另外,还设有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形成。
(一)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以《会计法》为指导,规范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定义及确认、计量原则、财务报告等在内的基本问题,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规定,它是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出发点,是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依据,对企业会 计核算行为发挥间接规范作用。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统一企业会计标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进一步与国际接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施行,这 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至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建设正式启航。
2011年10月18日,为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促进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2014年7月23日,财政部重新修改和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从而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
(二)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是依据基本准则制定的有关企业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它具体规范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程序,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质量提出要求,对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发挥直接规范作用。
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信息披露准则三类。一般业务准则规范各行业普遍适用的共同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例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会计问题做出处理规范,例如生物资产、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信息披露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 通用报告类准则,例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具体准则适应会计业务发展的需要,适时发布。截止2017年7月,我国已经累计发布了42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38项具体准则;2014年1月至7月,财政部补充制定发布了3项(39号、40号、41号)具体准则,并修订了前期发布的 第2号、9号、30号、33号和37号具体准则,2017年3月以来,财政部又陆续修订了第14号、16号、22号、23号、24号具体准则,并再次对37号具体准则进行修订,同时新增补了42号具体准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详见本书附录)。这些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质量,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正在不断实现持续性全面趋同。
此外,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做出的操作性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解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做出的具体解释(截至2017年,财政部已累计印发了1~12号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