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7838429
100多年后,《女才子书》品评前朝女才子称:千百年来,艳女、才女、怨女,未有一人如小青者。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本书以冯小青的诗词作基调,以女性细腻和唯美的文字,表达了对女性、爱情、人生、生死的理性思考。以温柔的情愫,再现了一代才女冯小青的传奇人生。
卷·明媚之春
烟花三月下扬州:她的气息
豆蔻梢头二月初:温润少女
误入藕花深处:少女情怀
浓妆淡抹总相宜:小青之梦
隔墙梨雪又玲珑:秋千架下
第二卷·清和之夏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妄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第三卷·哀伤之秋
人生识字忧患始
翻手为云覆手雨
不知愁思落谁多
旧云正压新云头
水风空落眼前花
宁作霜中兰,不作风中絮
锦瑟华年谁与度
昨夜慈亲入梦遥
红纱一点灯
谁解多情苏小小
春衫血泪点轻纱
挑灯闲看《牡丹亭》
季伦原是解风流
愿并蒂莲开,佳偶天成
第四卷·凄凉之冬
一曲离歌两行泪
一腔痴情付流水
何处双禽集画栏
鸾镜与花枝
瘦影自临春水照
盖女子之壮美,极女子之悲哀
泪洗残妆无一半
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夕阳一片桃花影
花落人亡两不知
玉折兰摧自古同
后记: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2.语言风格:唯美流畅、清丽,哀而不伤,颇似安意如、白落梅之文风;内容全面,把历代关于冯小青的史料熔于一炉。
3.设计精美:采用瘦长型开本,颇具古风古韵,内有彩插,我社2013年重点图书。
幸运的爱情便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两情相悦,相伴一生。遗憾的是,这样的爱情哪能那么容易就唾手可得?这样的幸运儿实在少之又少。连中国的“情圣”诗人徐志摩都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可见,爱情是人类的稀缺品。
西湖湖畔有两座美人冢,一位是名妓苏小小,另一位便是才女冯小青。冯小青痴情至死的故事,给了中国众多文人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人们或迷恋于其容貌,或羡慕其才华,或感喟其作为……著名诗人潘光旦却从冯小青的故事中悟出这样的人生道理:“未婚之青年男女,试与言择偶问题,每曰,非理想之妻不娶,或非理想之夫不嫁;……此种心理状态,在青年时代为多,至壮年或老年,与实际生活之接触日多,青年时一气呵成之空中楼阁乃风流云散。”是的,年轻大多血气方刚,思维活跃,难免流于幻想和不切实际,空自发出“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叹和“非谁不娶或不嫁”的山盟海誓。结果,现实是骨感的,有些人被迫做出改变,有些人理解了人世间的繁华与落寞,求真务实了点。
本书不单单局限于冯小青个人的不幸身世和小情绪,而是引用大量的诗词曲赋剖析恋恋风尘中的男女对于爱情的不同想象,再一次将遇到的爱情与婚姻、生死离别等人生命题升华。相信每一个读者从中感受到一代才女冯小青的满腹才华和至情至性的同时,能从中领悟到爱情的真谛和幸福的意义。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之二
自小就阅读过诸多赞美江南的诗词,独独韦庄这首《菩萨蛮》得我爱。一字一句,恰似一笔一画,绘出了一个浸润在斜风细雨中的水墨江南。
江南,江南,仅在口中细念这组名词,便觉唇齿生香。若是亲身到往,定会心醉神迷,看痴了去!对从未到过江南的人来说,江南,真是一个如梦似幻的所在。
白居易说江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说江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杜牧说江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韦庄的江南,则是景美、人美、酒美,情美,四美皆俱。
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春水如翡翠一般,澄澈如洗。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水中的船儿荡起一圈圈涟漪,缓缓飘散开去,和着雨水滴落的声音。船中人就在这份宁静中,浓浓睡去。当垆卖酒的江南女子,犹如一轮明月,明媚美好。她拂袖举酒,双腕白如凝脂。
面对如此美好的江南,谁能不倾倒?谁又舍得离开?
然而,纯美的风景并不足以吸引我。很多时候,对一座城市心生向往,纯粹是因那里有吸引我的某一个人,现代的或是古代的。正因如此,那座城市才生出诱人的光芒,引诱我一步一步朝它靠近,去感受这个人的味道。
这样的理由,或许真要被人笑话了!法国某位著名调香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的本质就在于它有一种味道。我深表赞同。
世间万物皆有味道,这味道细微奇妙,可以穿越时空。顺着它溯源而上,隐藏于后的往往是记忆,是细若游丝的路径。那么路径背后又是什么呢?是一种历史的苍茫,一种无法捉摸的无限。
我正是想从这些味道背后,捕捉到有关那个人的一切。并笃信,这种难以言说的味道,深藏于城市的记忆之中:存在于秦砖汉瓦之下,存在于雕梁画栋之间,存在于典籍文字之中。
这种特有的味道,岁月长河无法将它冲刷、带走和掩埋,反而因为时间的久远而愈发沉郁,愈发清澈,终成为一座城市的特质。如同深山中的某株古梅,素颜清婉,暗怀心事。
正是怀着这样的情怀,阳春三月,我只身来到了扬州。因为在这里,小青度过了她人生中明媚的少女时光。整座扬州,我寻找的,便她的味道。
初春三月来到扬州,正应了李白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此时的扬州,繁花似锦,游人如织。春天的气焰扑面而来,气势如虹。不管走到哪里,都无法逃开那些如众神起舞般的姹紫嫣红。
真如郁达夫在其散文《扬州旧梦寄语堂》中所说:“‘扬州’两个字,在声调上,在历史意义上,真是如何地艳丽,如何地够使人魂销而魄荡!
沉浸在如此美好的春光中,整个人也变得无比温柔,不自觉地沉静下来,并有一种强烈冲动:想要揭去那层笼罩在扬州城外围的雾纱:深入到诗词歌赋、灯影桨声之中,去聆听,去寻觅独属于古代扬州的气息。
料想,只有诗词歌赋浸染下的扬州,才符合明代才女冯小青的气质;也只有透过这些诗词,才能嗅着她的气息,寻到专属于她的故事片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