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袋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4209丛书名: 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详解教育理论综合知识》(1)紧扣真题,洞悉考情
本试卷整理了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近年的考试真题,在图书研发团队的精心制作下,详细解答真题,解析内容准确翔实,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的难度,熟悉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2)详细解析,理清思路
本试卷所有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解析详细、透彻,从而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有效地投入到备考中。
本试卷封底还配有中公移动自习室,其中的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丰富视频资料任考生根据需要观看。相信这些线上助考资料能够开阔考生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历年真题详解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本试卷精心收集了2014—2018年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图书研发人员精心整理相关真题,每道试题配有准确的答案和详细的解析内容。编者希望考生通过不断演练理念真题,能够明确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的考查重点和试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备考。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配有四大特色服务项目,助力考生轻松备考,提升学习效率。
目 录
2018年7月22日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2017年12月9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2017年5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2016年7月3日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2015年10月31日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2015年6月13日河南省洛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2014年6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2018年7月22日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17年12月9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17年5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6年7月3日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16年5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15年10月31日河南省洛阳市高新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2015年6月13日河南省洛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参考答案及解析2014年6月14日河南省洛阳市市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在线试读
2017年12月9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事业单位教师
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
编者注:本套试卷共120题,依次为单项选择题(50题)、多项选择题(40题)、不定项选择题(20题)、判断题(10题)。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共110道题,共三种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50题)
1.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们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培训。”这句话指出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2.“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句话()。
A.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阶段性B.说明了学校教育的复杂性
C.说明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D.阐述了学校教育的平等性
3.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老师,为了把课上好,小王老师每次课前都要花很多时间备课、请教老师、收集学生们的听课反馈。这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理想性B.创造性C.主动性D.复杂性
4.低年级的小学生常常容易混淆一些知识点,如把“木”写成“术”。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迁移能力B.感知能力
C.注意能力D.思维能力
5.一年级学生小刚在写“小”字的时候,总是把中间的竖勾写的很短,班主任王老师看见之后,耐心地对小刚说:“这个字的腿好短啊,请问小刚同学,如果人的腿比身子还短好看吗?”小刚笑了笑说不好看,于是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王老师的教育方法()。
A.体现了强化在实际中的重要性
B.属于讨论式教学法
C.体现了暗示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D.体现了启发式的教育
6.刘老师在讲《早发白帝城》的时候,学生李明问道:“老师,白帝城在今天的哪个地方啊?”刘老师不做正面回答,而是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去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属于()。
A.启发式教学方法B.探究式教学方法
C.讨论式教学方法D.指导式教学方法
7.看完《三国演义》,我们的脑中会产生一个关于在“隆中对”“火烧赤壁”等场景中诸葛亮的形象。这一心理过程属于()。
A.学习迁移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D.知识强化
8.缺
9.著名教育家刘默耕先生有一种教学方法,他说前面虽没桥,但河里有不少大小不一的石块,老师先跳上一块石头,再让孩子们找路到老师这儿来。这种教育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A.从众理论B.马太效应
C.蝴蝶效应D.近发展区
10.近年来国内兴起退学在家上学和上私塾的学习方式,其形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家教孩子;或者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举办小规模的私塾学堂,有些私塾已经是“微型”学校的规模。从教育法规的角度来说,“在家上学”的行为违反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1.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10岁的儿童在上午8:30之后才能专注地学习,16岁的青少年在上午10点之后开始学习才有好的效果,大学生应该从上午11点之后开始学习。这说明了()。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B.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性
C.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12.老师讲解“骡子”的概念,然后指导同学们理解和运用此概念分辨哪些动物是骡子。这种教学方法通常属于()。
A.意义性知识的教学方法B.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C.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法D.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13.老师在出考题时将某知识点放到一段新材料中。这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发生了改变。
A.功能固着B.问题情境C.知识经验D.认知策略
14.下列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主要形式
B.团体辅导以多数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别辅导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进行团体辅导
15.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获得“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
A.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
B.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C.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D.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
16.某职业高中进行教育改革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高中语文》教材。该教材属于()。
A.国家课程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D.活动课程
17.“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每个孩子都应该在生活中得到锻炼。”这句话表明()。
A.课程是教学科目的体现B.课程是学习经验的体现
C.课程是文化的生产D.课程是思维的再改造
18.缺
19.小谢在句子写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作文(由不同语句组成)写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过程主要属于()。
A.图式B.顺应
C.平衡D.同化
20.学生为了自己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B.认知性动机
C.外部动机D.交往性动机
21.小王语文学得很好,但他对汉语语法的牢固掌握却干扰了英语语法的学习。这属于()。
A.顺应性迁移B.正迁移
C.同化性迁移D.负迁移
22.内向的小红看到紧张的小敏举手发言后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决定大胆尝试举手发言。小红受到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
C.正面强化D.反面强化
23.小明知道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好学生,结果小明通过努力学习果真成了好学生。这表明了()和动机的关系。
A.兴趣B.性格
C.期望D.态度
2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能够坚持自己内心想法,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B.沉思型
C.冲动型D.场依存型
25.缺
26.成人和小孩做藏猫猫游戏时,将手绢藏在身体背后,然后告诉孩子们手帕消失不见了,其中一些小孩会信以为真。这说明这些孩子处于()。
A.思维可逆阶段B.无意识状态
C.思维不可逆阶段D.有意注意状态
27.关于家庭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家庭教育应让位给学校教育
B.儿童出生后的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
C.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D.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早、持续长的教育
28.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的学者是()。
A.班杜拉B.科尔伯格
C.奥苏伯尔D.布鲁纳
29.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D.避免失败的倾向
30.在讲除数为小数的除法时,某老师用馒头的分配问题进行举例:12(个)÷3(个/
人)=4(人),12(个)÷2(个/人)=6(人),12(个)÷1(个/人)=12(人),12(个)÷
0.5(个/人)=24(人)。这一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情境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1.下列不属于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的是()。
A.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B.学习动机较强
C.认识与情感的不断加深D.学习活动的发生
32.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复习式B.讲授式
C.启发式D.练习式
33.品德不良的学生的转变,一般经历的过程是()。
A.醒悟—转变—反复—稳定
B.醒悟—反复—转变—巩固—稳定
C.转变—反复—巩固—稳定
D.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
34.曾某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一天下午曾某家长被要求马上去学校一趟。曾某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曾某被同学选为差学生,让家长来是想让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曾某转走。事后曾某留下一封信离校出走了。下列选项对这个案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B.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教育均等的原则
C.民主投票进行了挫折教育,客观上有利于曾某的发展
D.民主投票选差生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教育法规
35.王华偷拿文具店的钢笔,经同学检举,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王华:“你拿文具店的东西已经是第几次了?”王华低着头回答:“第六次了。”“你为什么还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候忍不住。”该老师应该从()入手对王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6.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本质是()。
A.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D.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37.班级文化不包括()。
A.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环境布置D.班级制度与规范
38.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D.形成性评价
39.下列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顺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本质向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A.近朱者赤B.上行下效
C.吃一堑,长一智D.老眼昏花
4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层次标准的实质是()。
A.优秀成绩B.健全人格
C.良好品德D.正常行为
42.下列选项中,认为应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行为的教师所持有的学生观是()。
A.移情性学生观B.严格性学生观
C.自由性学生观D.评价性学生观
43.下列做法中,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是()。
A.因为认真负责得到家长的感谢,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接受了家长的馈赠
B.为了帮助后进生,放弃休息时间,对其进行无偿家教
C.在校内进行有偿教育
D.要求学生购买自己亲戚推销的文具
44.下列选项中,直接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性质的是()。
A.社会文化B.生产力状况
C.政治体制D.社会经济结构
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试题(精选)
编者注:本套试卷共120题,依次为单项选择题(50题)、多项选择题(40题)、不定项选择题(20题)、判断题(10题)。以下为精选的部分试题。
一、选择题(共110道题,共三种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50题)
1.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们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培训。”这句话指出了教育与()的关系。
A.政治B.经济C.文化D.科技
2.“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句话()。
A.强调了学校教育的阶段性B.说明了学校教育的复杂性
C.说明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D.阐述了学校教育的平等性
3.作为一名入职不久的老师,为了把课上好,小王老师每次课前都要花很多时间备课、请教老师、收集学生们的听课反馈。这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理想性B.创造性C.主动性D.复杂性
4.低年级的小学生常常容易混淆一些知识点,如把“木”写成“术”。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迁移能力B.感知能力
C.注意能力D.思维能力
5.一年级学生小刚在写“小”字的时候,总是把中间的竖勾写的很短,班主任王老师看见之后,耐心地对小刚说:“这个字的腿好短啊,请问小刚同学,如果人的腿比身子还短好看吗?”小刚笑了笑说不好看,于是纠正了自己的错误。王老师的教育方法()。
A.体现了强化在实际中的重要性
B.属于讨论式教学法
C.体现了暗示在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D.体现了启发式的教育
6.刘老师在讲《早发白帝城》的时候,学生李明问道:“老师,白帝城在今天的哪个地方啊?”刘老师不做正面回答,而是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去研究。这一教学方法属于()。
A.启发式教学方法B.探究式教学方法
C.讨论式教学方法D.指导式教学方法
7.看完《三国演义》,我们的脑中会产生一个关于在“隆中对”“火烧赤壁”等场景中诸葛亮的形象。这一心理过程属于()。
A.学习迁移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D.知识强化
8.缺
9.著名教育家刘默耕先生有一种教学方法,他说前面虽没桥,但河里有不少大小不一的石块,老师先跳上一块石头,再让孩子们找路到老师这儿来。这种教育方法的理论依据是()。
A.从众理论B.马太效应
C.蝴蝶效应D.近发展区
10.近年来国内兴起退学在家上学和上私塾的学习方式,其形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家教孩子;或者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举办小规模的私塾学堂,有些私塾已经是“微型”学校的规模。从教育法规的角度来说,“在家上学”的行为违反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1.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10岁的儿童在上午8:30之后才能专注地学习,16岁的青少年在上午10点之后开始学习才有好的效果,大学生应该从上午11点之后开始学习。这说明了()。
A.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B.人的发展具有特殊性
C.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D.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
12.老师讲解“骡子”的概念,然后指导同学们理解和运用此概念分辨哪些动物是骡子。这种教学方法通常属于()。
A.意义性知识的教学方法B.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C.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方法D.策略性知识的教学方法
13.老师在出考题时将某知识点放到一段新材料中。这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发生了改变。
A.功能固着B.问题情境C.知识经验D.认知策略
14.下列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学校心理辅导有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两种主要形式
B.团体辅导以多数学生为对象,以预防辅导为主
C.个别辅导以少数学生为对象,以矫治辅导为主
D.经常逃学的学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更适合进行团体辅导
15.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获得“如果—那么”的产生式系统。
A.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
B.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C.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D.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
16.某职业高中进行教育改革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了一个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高中语文》教材。该教材属于()。
A.国家课程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D.活动课程
17.“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每个孩子都应该在生活中得到锻炼。”这句话表明()。
A.课程是教学科目的体现B.课程是学习经验的体现
C.课程是文化的生产D.课程是思维的再改造
18.缺
19.小谢在句子写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作文(由不同语句组成)写作。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一过程主要属于()。
A.图式B.顺应
C.平衡D.同化
20.学生为了自己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B.认知性动机
C.外部动机D.交往性动机
21.小王语文学得很好,但他对汉语语法的牢固掌握却干扰了英语语法的学习。这属于()。
A.顺应性迁移B.正迁移
C.同化性迁移D.负迁移
22.内向的小红看到紧张的小敏举手发言后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决定大胆尝试举手发言。小红受到的强化属于()。
A.直接强化B.替代强化
C.正面强化D.反面强化
23.小明知道教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好学生,结果小明通过努力学习果真成了好学生。这表明了()和动机的关系。
A.兴趣B.性格
C.期望D.态度
2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能够坚持自己内心想法,不受外部环境影响。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B.沉思型
C.冲动型D.场依存型
25.缺
26.成人和小孩做藏猫猫游戏时,将手绢藏在身体背后,然后告诉孩子们手帕消失不见了,其中一些小孩会信以为真。这说明这些孩子处于()。
A.思维可逆阶段B.无意识状态
C.思维不可逆阶段D.有意注意状态
27.关于家庭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儿童进入学龄期后,家庭教育应让位给学校教育
B.儿童出生后的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
C.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D.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早、持续长的教育
28.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的学者是()。
A.班杜拉B.科尔伯格
C.奥苏伯尔D.布鲁纳
29.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A.追求利益的倾向B.追求刺激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D.避免失败的倾向
30.在讲除数为小数的除法时,某老师用馒头的分配问题进行举例:12(个)÷3(个/
人)=4(人),12(个)÷2(个/人)=6(人),12(个)÷1(个/人)=12(人),12(个)÷
0.5(个/人)=24(人)。这一做法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B.情境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31.下列不属于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的是()。
A.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B.学习动机较强
C.认识与情感的不断加深D.学习活动的发生
32.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性、记忆性的知识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复习式B.讲授式
C.启发式D.练习式
33.品德不良的学生的转变,一般经历的过程是()。
A.醒悟—转变—反复—稳定
B.醒悟—反复—转变—巩固—稳定
C.转变—反复—巩固—稳定
D.醒悟—转变—反复—巩固—稳定
34.曾某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一天下午曾某家长被要求马上去学校一趟。曾某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曾某被同学选为差学生,让家长来是想让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曾某转走。事后曾某留下一封信离校出走了。下列选项对这个案例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B.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教育均等的原则
C.民主投票进行了挫折教育,客观上有利于曾某的发展
D.民主投票选差生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教育法规
35.王华偷拿文具店的钢笔,经同学检举,他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王华:“你拿文具店的东西已经是第几次了?”王华低着头回答:“第六次了。”“你为什么还不改呢?”“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候忍不住。”该老师应该从()入手对王华进行教育。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36.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其本质是()。
A.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C.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D.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37.班级文化不包括()。
A.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亲密关系B.班级人际关系和班风
C.班级环境布置D.班级制度与规范
38.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D.形成性评价
39.下列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顺序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本质向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4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的是()。
A.近朱者赤B.上行下效
C.吃一堑,长一智D.老眼昏花
4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高层次标准的实质是()。
A.优秀成绩B.健全人格
C.良好品德D.正常行为
42.下列选项中,认为应设身处地地体会学生行为的教师所持有的学生观是()。
A.移情性学生观B.严格性学生观
C.自由性学生观D.评价性学生观
43.下列做法中,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是()。
A.因为认真负责得到家长的感谢,在推辞不掉的情况下接受了家长的馈赠
B.为了帮助后进生,放弃休息时间,对其进行无偿家教
C.在校内进行有偿教育
D.要求学生购买自己亲戚推销的文具
44.下列选项中,直接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性质的是()。
A.社会文化B.生产力状况
C.政治体制D.社会经济结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