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54155丛书名: 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理论知识(中小学)》是在依据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考试要求并深入研究陕西省特岗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正文讲解前设置备考指导,包括考情分析和题型解读两部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内容,学习备考方法。
2.正文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注,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3.设置考题再现板块,精选典型的真题,以此突出真题考查形式,让考生明确考查重点。
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可以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5.重点章节后辅以模拟试题,有助于即学即练,巩固复习效果。
6.重点、难点知识旁设置有二维码、考生可扫描二维码,免费获取名师微课。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教育理论知识(中小学)》结合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的考试真题,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技能、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七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全书共设下面几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备考指导: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改革、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七部分内容。每一章在保留精华内容的基础上,相应考点放有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和牛刀小试,方便考生学练结合。
四、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开阔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目 录
中公名师微课视频索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索引
部分教育学
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节教育概述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
节学校概述
第二节教育制度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学习目标
节学?生
第二节教?师
第三节师生关系
牛刀小试
第六章课?程
学习目标
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
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六节课程资源
牛刀小试
第七章教?学
学习目标
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七节教学模式
第八节教学评价
牛刀小试
第八章德?育
学习目标
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过程
第三节德育原则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节德育模式
附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节选)
牛刀小试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节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牛刀小试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
学习目标
节课外、校外教育
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牛刀小试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
学习目标
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部分心理学
章心理与心理学
学习目标
节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牛刀小试
第二章认?知
学习目标
节感?觉
第二节知?觉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
第四节记?忆
第五节想?象
第六节思?维
第七节言?语
牛刀小试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学习目标
节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意?志
牛刀小试
第四章个性心理
学习目标
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二节能?力
第三节人?格
牛刀小试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标
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学习目标
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节学习概述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习心理
学习目标
节学习动机
第二节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迁移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目标
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牛刀小试
第六章教学心理
学习目标
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课堂管理
第三节教师心理
牛刀小试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章教学设计技能
学习目标
节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第三节教案编写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
学习目标
节课堂导入技能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
第四节教学反馈和教学强化技能
第五节课堂板书技能
第六节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第七节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
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学习目标
节我国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牛刀小试
第二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学习目标
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教师行为的转变
第三节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四节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结构的变革
第五节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变革
牛刀小试
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学习目标
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习目标
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牛刀小试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章教育法律基础
学习目标
节教育法律概述
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关系
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第四节依法执教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
学习目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六、《教师资格条例》
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牛刀小试
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点索引
部分教育学
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目标
节教育概述
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牛刀小试
第三章教育目的
学习目标
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校与学校教育制度
学习目标
节学校概述
第二节教育制度
第三节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学习目标
节学?生
第二节教?师
第三节师生关系
牛刀小试
第六章课?程
学习目标
节课程概述
第二节课程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
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开发
第五节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六节课程资源
牛刀小试
第七章教?学
学习目标
节教学概述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方法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七节教学模式
第八节教学评价
牛刀小试
第八章德?育
学习目标
节德育概述
第二节德育过程
第三节德育原则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节德育模式
附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节选)
牛刀小试
第九章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学习目标
节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三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牛刀小试
第十章课外、校外教育与三结合教育
学习目标
节课外、校外教育
第二节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牛刀小试
第十一章教育科学研究
学习目标
节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部分心理学
章心理与心理学
学习目标
节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牛刀小试
第二章认?知
学习目标
节感?觉
第二节知?觉
第三节意识与注意
第四节记?忆
第五节想?象
第六节思?维
第七节言?语
牛刀小试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学习目标
节情绪与情感
第二节意?志
牛刀小试
第四章个性心理
学习目标
节需要、动机与兴趣
第二节能?力
第三节人?格
牛刀小试
第三部分教育心理学
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标
节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牛刀小试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学习目标
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牛刀小试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节学习概述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第四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牛刀小试
第四章学习心理
学习目标
节学习动机
第二节学习策略
第三节学习迁移
第四节知识的学习
第五节技能的形成
第六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第七节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牛刀小试
第五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目标
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牛刀小试
第六章教学心理
学习目标
节教学设计
第二节课堂管理
第三节教师心理
牛刀小试
第四部分教学技能
章教学设计技能
学习目标
节教学设计技能概述
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第三节教案编写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二章课堂教学技能
学习目标
节课堂导入技能
第二节课堂讲授技能
第三节课堂提问技能
第四节教学反馈和教学强化技能
第五节课堂板书技能
第六节课堂教学结束技能
第七节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牛刀小试
第五部分新课程改革
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学习目标
节我国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第二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理念
牛刀小试
第二章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变革
学习目标
节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与教师行为的转变
第三节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第四节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结构的变革
第五节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变革
牛刀小试
第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
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学习目标
节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学习目标
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
牛刀小试
第七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章教育法律基础
学习目标
节教育法律概述
第二节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关系
第三节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第四节依法执教
牛刀小试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
学习目标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六、《教师资格条例》
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九、《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十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牛刀小试
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课程体系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部分
教育学
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
教育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考查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育学是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
本部分共十一章,知识分布广泛。我们按照对知识讲解的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模块:个模块是对教育基本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至四章;第二个模块是对教育中主体的介绍,主要包括第五章;第三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六至十章;第四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研究的内容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十一章。
从考查题型来看,本部分的十一章内容均涉及以客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而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主要集中于第二、五、七、八、九章。
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属性和功能
2.教育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引申而来。educare意为”引出、导出”。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016·小学·单选】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D。
二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态见表1-1-1。
表1-1-1教育的基本形态
分类依据类型含义
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
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正规教育*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教育实施机构和地点不同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从广义上来讲,一切从事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的人都是教育者。从狭义上来讲,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因为只有教师才是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并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的特征。
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目标的媒介。
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四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与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阶级性、社会性、历史性、永恒性等只是教育所具有的属性,而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教育学
考情分析与备考指导
教育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考查教育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教育学是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知识的重点考查内容,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
本部分共十一章,知识分布广泛。我们按照对知识讲解的侧重点的不同,将其分为四个模块:个模块是对教育基本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至四章;第二个模块是对教育中主体的介绍,主要包括第五章;第三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教学理论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六至十章;第四个模块主要是对教育研究的内容的介绍,主要包括第十一章。
从考查题型来看,本部分的十一章内容均涉及以客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而以主观题形式进行的考查主要集中于第二、五、七、八、九章。
章教育与教育学
学习本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教育的概念、基本要素、属性和功能
2.教育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节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在西方,education一词由拉丁语educare引申而来。educare意为”引出、导出”。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定义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
【2016·小学·单选】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D.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D。
二教育的形态(教育的组织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态见表1-1-1。
表1-1-1教育的基本形态
分类依据类型含义
教育的形式化程度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是学生在有组织的教育机构中所接受的教育,包括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稳定的教育内容、活动场所和设施
教育的正规化程度正规教育*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
非正规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教育实施机构和地点不同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从广义上来讲,一切从事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的人都是教育者。从狭义上来讲,教育者主要是指教师,因为只有教师才是专门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人。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并了解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对个体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现代学校的教育者具有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的特征。
受教育者(学习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教育者和学习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目标的媒介。
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四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它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社会性和意识性是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与动物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的。通过社会经验的传递,活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发生改变,这是教育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区别,也是教育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阶级性、社会性、历史性、永恒性等只是教育所具有的属性,而不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