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9224370丛书名: 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中公版·2019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综合应用能力(A类)》适用于云南省事业单位统考省份,本书是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研究团队在对《考试大纲)》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紧紧围绕“题型”“考点”“方法”三方面进行,帮助考生在把握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掌握新题型和新考点,以及与之对应的新方法,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助力考生备考。
首先,掌握新考点。综合应用能力A类的显著特点是都是主观题,考查较全面,且新考点的命题概率较高。因此,本书较为全面地讲解了综合应用能力(A类)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新考点,帮助考生把握复习重点,实现有效备考。
第二,突破新题型。根据大纲要求,我们将新题型分为归纳概括题、分析提对策题、公文写作题、情境处理题等,题型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工作,多方位提升考生的综合管理能力。
第三,学会新方法。一方面我们对试卷重要组成部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考生提供阅读材料的方法,帮助考生提升阅读速度,掌握答题要点;另一方面,结合事业单位工作实际,为考生介绍处理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新题型进行具体分析。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9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辅导教材:综合应用能力(A类)》共分为三篇内容:
*篇进行大纲解读和材料分析,依据大纲将各测评要素分为五类: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考生在明确考查要点的基础上,把握复习重点。同时,对各具体考查题型进行简要介绍,并附带真题链接,便于考生理解。
第二篇分别对各具体题型:归纳概括、分析提对策、公文写作、情境处理等进行详细讲解,在明确题型的基础上为考生提供实用作答方法。
第三篇根据考试真题背景材料,介绍了处理材料的方法,对历年试卷进行了数据分析,按照材料的主题划分,围绕社会热点,从专题解读和热点链接两方面进行讲解,为考生提供契合社会脉搏的热点资料。
*篇进行大纲解读和材料分析,依据大纲将各测评要素分为五类: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考生在明确考查要点的基础上,把握复习重点。同时,对各具体考查题型进行简要介绍,并附带真题链接,便于考生理解。
第二篇分别对各具体题型:归纳概括、分析提对策、公文写作、情境处理等进行详细讲解,在明确题型的基础上为考生提供实用作答方法。
第三篇根据考试真题背景材料,介绍了处理材料的方法,对历年试卷进行了数据分析,按照材料的主题划分,围绕社会热点,从专题解读和热点链接两方面进行讲解,为考生提供契合社会脉搏的热点资料。
目 录
章大纲解读
节大纲说明
一、大纲表述
二、试卷特点
第二节测评要素
一、管理角色意识
二、分析判断能力
三、计划与控制能力
四、沟通协调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节题型介绍
一、归纳概括
二、分析提对策
三、公文写作
四、情境处理
第四节测评要素和题型分类辨析
第二章材料分析
节材料的来源
一、来源于互联网
二、来源于报纸杂志
三、来源于官方文献
四、结合实际的杜撰
第二节材料的逻辑关系
一、总分关系
二、并列关系
三、因果关系
四、转折关系
章归纳概括
节题型概述
一、归纳概括的含义
二、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节实用方法
一、审清题意
二、提炼要点
三、加工要点
第三节归纳概括争议焦点
一、概述
二、作答方法
三、真题精讲
第四节归纳概括主要观点
一、概述
二、作答方法
三、真题精讲
第五节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一、概述
二、作答方法
三、真题精讲
第二章分析提对策(47)
节题型概述
一、分析问题
二、提对策
第二节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常用分析方法
二、分析问题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提对策的基本要求
一、角色意识
二、有针对性
三、有可行性
第四节试题精讲
一、作答方法
二、真题精讲
第三章公文写作
节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二、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节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通知
二、报告
三、通告
四、通报
五、函
六、公告
七、请示
八、意见
九、批复
十、决定
第三节工作事务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计划
二、汇报
三、工作总结
四、规章制度
五、简报
六、宣传材料
七、宣传手册
八、调查报告
第四节公关礼仪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欢迎词、欢送词
二、一般书信
三、建议信
四、感谢信
五、邀请信
六、倡议书
七、宣传稿
八、开幕词
第五节新闻传播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启事
二、消息
三、演讲词
第六节职场会务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会议筹备方案
二、会议主持词
三、会议纪要
四、会议讲话稿
五、会议记录
第四章情境处理
节工作突发事件
一、公务实践与工作突发事件处理
二、处理工作突发事件的一般原则
三、工作突发事件实训案例
四、真题精讲
第二节公共突发事件
一、公务实践与公共突发事件处理
二、公共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常识
三、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流程
第三节会务安排问题
一、会议类型
二、一般流程
第四节沟通协调问题
一、沟通协调的基本原则
二、沟通协调的策略
三、沟通协调的要求
四、与领导的沟通协调
五、与同事的沟通协调
六、与下属的沟通协调
七、与群众的沟通协调
章备考指导
节备考实用方法
一、备考策略
二、审题的五大要素
三、加工要点的方法
四、处理材料的技巧
第二节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失分原因
二、应对策略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历年试卷分析
一、材料
二、任务
三、要求和分值
第二章试题演练
节真题展示
第二节深度解析
一、材料分析
二、问题分析
第三节参考答案
第三章热点透视
节社会热点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医养结合
第二节文化热点
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净化网络环境
三、关爱老人莫忘“老年文艺”
四、共建文化自信
五、加快培育文化产业
第三节生态热点
一、打好蓝天保卫战
二、推进“绿色物流”建设
第四节科技热点
一、人工智能
二、移动支付
中公教育·云南分部一览表
节大纲说明
一、大纲表述
二、试卷特点
第二节测评要素
一、管理角色意识
二、分析判断能力
三、计划与控制能力
四、沟通协调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节题型介绍
一、归纳概括
二、分析提对策
三、公文写作
四、情境处理
第四节测评要素和题型分类辨析
第二章材料分析
节材料的来源
一、来源于互联网
二、来源于报纸杂志
三、来源于官方文献
四、结合实际的杜撰
第二节材料的逻辑关系
一、总分关系
二、并列关系
三、因果关系
四、转折关系
章归纳概括
节题型概述
一、归纳概括的含义
二、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节实用方法
一、审清题意
二、提炼要点
三、加工要点
第三节归纳概括争议焦点
一、概述
二、作答方法
三、真题精讲
第四节归纳概括主要观点
一、概述
二、作答方法
三、真题精讲
第五节归纳概括主要问题
一、概述
二、作答方法
三、真题精讲
第二章分析提对策(47)
节题型概述
一、分析问题
二、提对策
第二节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常用分析方法
二、分析问题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提对策的基本要求
一、角色意识
二、有针对性
三、有可行性
第四节试题精讲
一、作答方法
二、真题精讲
第三章公文写作
节题型概述
一、题型分类
二、作答基本要求
第二节党政机关公文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通知
二、报告
三、通告
四、通报
五、函
六、公告
七、请示
八、意见
九、批复
十、决定
第三节工作事务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计划
二、汇报
三、工作总结
四、规章制度
五、简报
六、宣传材料
七、宣传手册
八、调查报告
第四节公关礼仪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欢迎词、欢送词
二、一般书信
三、建议信
四、感谢信
五、邀请信
六、倡议书
七、宣传稿
八、开幕词
第五节新闻传播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启事
二、消息
三、演讲词
第六节职场会务文书写作方法及实例
一、会议筹备方案
二、会议主持词
三、会议纪要
四、会议讲话稿
五、会议记录
第四章情境处理
节工作突发事件
一、公务实践与工作突发事件处理
二、处理工作突发事件的一般原则
三、工作突发事件实训案例
四、真题精讲
第二节公共突发事件
一、公务实践与公共突发事件处理
二、公共突发事件处理的基本常识
三、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基本流程
第三节会务安排问题
一、会议类型
二、一般流程
第四节沟通协调问题
一、沟通协调的基本原则
二、沟通协调的策略
三、沟通协调的要求
四、与领导的沟通协调
五、与同事的沟通协调
六、与下属的沟通协调
七、与群众的沟通协调
章备考指导
节备考实用方法
一、备考策略
二、审题的五大要素
三、加工要点的方法
四、处理材料的技巧
第二节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失分原因
二、应对策略
三、案例分析
第三节历年试卷分析
一、材料
二、任务
三、要求和分值
第二章试题演练
节真题展示
第二节深度解析
一、材料分析
二、问题分析
第三节参考答案
第三章热点透视
节社会热点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医养结合
第二节文化热点
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净化网络环境
三、关爱老人莫忘“老年文艺”
四、共建文化自信
五、加快培育文化产业
第三节生态热点
一、打好蓝天保卫战
二、推进“绿色物流”建设
第四节科技热点
一、人工智能
二、移动支付
中公教育·云南分部一览表
在线试读
篇
大纲解读与材料分析
章大纲解读
节大纲说明
《2018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五个类别。这五个类别的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所设置的题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研究团队对该科目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大纲表述
(一)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综合应用能力(A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试题内容主要涉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观点归纳、资料分类、草拟信函、会务安排、应急处理、联络通知等。
二、试卷特点
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真题,我们发现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是材料字数多,信息量大。每套试题的材料数量一般为4个左右,字数6000字左右。
二是材料以小见大,紧密联系实际。虽然每套试题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但是从材料的选取和设置上来看,每段材料都是一个“微剧潮或“主题简介”,以具体的事例反映试卷主题,用“故事情节”表现试题内容。
三是材料之间的逻辑性强,环环相扣。每套试题的各个材料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一般为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在本书篇第二章会针对这一特征做详细说明。
四是有明确的身份设定。每套试题都会给考生设定一个明确的身份,有时在材料中体现,有时在问题中体现。
五是题目数量固定、答题要求明确和答题字数限制。每套题有4个问题,每个问题下面都有明确的答题要求,每个问题都限制答题字数。字数少一般为200字左右,多800字左右。
六是问题与材料的对应关系明显。每个问题对应试题中的一个材料或几个材料,在设问时往往用“请结合材料1/2/3/4……,回答……”来表述。
第二节测评要素
根据《2018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综合应用能力(A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管理角色意识
在这个定义中,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权限意识。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执行的权力及其限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考生在答题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要努力做到到位而不缺位,补位而不越位。
二是管理者思维。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充分融入题目所赋予自己的管理者身份,处理问题时要考虑全面,体现出作为管理者的整体规划能力。
三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另一方面,在行动上,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背景材料(节选)】
材料5:
刘丽是该班的生活班主任,负责协调和解决学员在培训中出现的各种生活问题和困难。
培训期间安排了3个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次自由活动时,刘丽发现不少学员上午下课后就离校了,没有在学校吃午餐。由于学员就餐是按10人一桌安排的,因此,午餐剩下很多饭菜。负责“国培计划”班伙食的食堂师傅向刘丽抱怨:“这些学员呀,不来吃饭也不提前说一声,看看,浪费这么多。经费本来就少,还这么浪费!更气人的是,以前还有学员自己回来晚了没饭吃就怪我们服务差。这样的班费力不讨好,干脆别办了!”刘丽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丽看饭菜剩下可惜,就将饭菜打包带走。路上碰到学院院长,院长打趣她道:“你收获蛮大啊!”刘丽赶紧向院长说明学员急于外出导致剩余较多饭菜的情况。院长听完皱起了眉头,一声不吭,阴沉着脸走了。
刘丽回到家里,收到班长林贤发来的信息,询问去省博物馆的路线。刘丽告知后叮嘱他们注意安全。考虑到从学校到省博物馆比较远,回来肯定要到晚上7点以后了,刘丽就问:“你们晚饭怎么办?”
林贤:“晚饭赶得上好,来不及就饿着呗。”
刘丽:“你们是几个人?”
林贤:“十几个人吧。”
刘丽:“别的学员都在学校吗?”
林贤:“具体我不太清楚,有的在学校,有的走访亲友,有的去购物,反正大家都有自己的安排。”
刘丽想到,学员有可能在班级微信群里讨论下午的安排,就打开微信群查看,却发现很多人在抱怨伙食:有的抱怨口味太重,菜里的辣椒太多;有的抱怨伙食标准太低,希望班主任向上级反映;有的希望把伙食费发给个人,由个人自主使用;有的希望饭菜品种增加花色;有个学员甚至鼓动大家联合起来到教育厅去投诉。这让刘丽感到有些意外,她不明白,班长林贤为什么没有跟她汇报这些情况。
回顾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刘丽深深感到,当好一个生活班主任,让各方面都满意,真不容易啊!她有些不知所措了……
问题:假如你就是生活班主任刘丽,面对材料中的情形,接下来你将怎么做?
要求:考虑周全,语言简洁,不超过300字。
二、分析判断能力
从这个表述中,我们能够得出以下两个信息:
,分析判断能力往往体现在对日常工作的处理中。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涉及人际冲突的问题,如与领导、同事、群众的人际沟通困难,突发事件如公共危机、群体冲突、时间冲突,等等。
第二,分析判断的基本思维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估判断。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分析问题这一阶段,关键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根据定义,分析问题主要指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影响。评估判断这一阶段,就需要我们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并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原则,对方案进行初步的论证,在确定其确有可行性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执行方案。
【背景材料(节选)】
材料1:
近年来,宠物们开始迈进大学校园,成为象牙塔的“新新成员”,大学生饲养宠物已不再是新鲜事。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有37%的学生养过宠物或者赞成养宠物。从目前来看,大学校园的“新新成员”入驻的原因多种多样:逗乐好玩、排忧解闷、追赶潮流……不难看出,饲养宠物似乎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精神寄托”,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空虚和寂寥。
M市饲养宠物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问题和纠纷也越来越多。为此,M市某大学先后咨询了有关部门专家,私底下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对饲养宠物的看法,经过校长办公室会议几次讨论,出台了学生宿舍“宠物禁令”。“宠物禁令”规定,严禁学生在宿舍养宠物,对于经告诫不改的学生,将根据违纪处分规定,给予严重警告以下处分,后果严重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学校管理部门还表示,将对部分宿舍进行重点检查和专项整治。
这一禁令立即引起不少学生的不解和抗议,“戛戛是从湖北带来的,它和我一样,在M市连个可投靠的朋友都没有,把它赶出去,往后它怎么活啊?”学生小柳抱着她的宠物猫哭得泪涟涟,“养宠物是有爱心的体现,不能这么粗暴地限制”。美术系的施熙正为她那可爱的斑点狗的安置问题愁肠百结,法律系的魏峥则说:“现在我们又要英语过级,又要司法考试,学习压力太大,养宠物,可以调节心情,缓解学习压力,限制学生在宿舍养宠物,也是不注重动物福利的表现。”
校园BBS上也出现热议。有学生认为:“宠物分好多种,比如乌龟、金鱼,就影响不到其他同学,很多人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养它们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放松心情,调节学习情绪,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学校不应该全都禁止。禁养的宠物种类应该有所区分,比如说一些相对危险的宠物,如蛇,就应该坚决禁养,但像金鱼、乌龟、兔子等宠物应该有所放宽。为什么学校要‘一刀切’呢?完全是不尊重我们!干涉我们的自由,根本不能得到支持。”论坛上,也有学生建议学校应该采取比较人性化的措施,比如说对宠物进行登记,然后进行防疫注射,力求人与宠物和谐相处,而不是简单地禁养宠物,还以抓到就“批评处分”来威慑。
材料2:
一些学生自发组成了校园调查小组,就大学生饲养宠物进行了调查。发放了311份问卷,回收了301份,以下是部分调查结果:
(1)饲养宠物的学生中,50%是大二学生,大三占30%。大一和大四饲养宠物的人很少。
(2)在宠物种类的选择上,40%的人没有选择猫狗之类易吵闹的动物,其中有一小半人选择饲养蜘蛛、蜥蜴、仓鼠等小型宠物;有20%的人偏向选择小型犬。
(3)大部分学生饲养宠物只是因为寂寞无聊,并且看到别人养,自己也养着玩;还有一部分学生表明自己是真心喜爱小动物,和宠物一起非常开心。
(4)75%的学生不了解动物疾病的相关知识。
(5)大部分学生对于是否允许在宿舍饲养宠物保持中立态度。
(6)约25%的人不希望在校园内(包括宿舍)养宠物,觉得养宠物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影响自己的校园生活、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很多时间、不能解决毕业后的宠物处理问题等。
(7)大多数学生认为必须在饲养环境和宠物卫生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不能影响到同宿舍或者其他校友的正常生活。
(8)一部分养宠物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宠物的卫生处理方面做得很好,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且提升了自己生活的幸福度。
大纲解读与材料分析
章大纲解读
节大纲说明
《2018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笔试分为综合管理类、社会科学专技类、自然科学专技类、中小学教师类和医疗卫生类五个类别。这五个类别的笔试的公共科目均为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中以行政性、事务性和业务管理为主的岗位所设置的题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研究团队对该科目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大纲表述
(一)考试性质和目标
综合应用能力(A类)是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旨在测查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和测评要素
综合应用能力(A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试卷结构
试卷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和试题三部分组成,全部是主观性试题。试题内容主要涉及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观点归纳、资料分类、草拟信函、会务安排、应急处理、联络通知等。
二、试卷特点
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真题,我们发现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有以下特点:
一是材料字数多,信息量大。每套试题的材料数量一般为4个左右,字数6000字左右。
二是材料以小见大,紧密联系实际。虽然每套试题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但是从材料的选取和设置上来看,每段材料都是一个“微剧潮或“主题简介”,以具体的事例反映试卷主题,用“故事情节”表现试题内容。
三是材料之间的逻辑性强,环环相扣。每套试题的各个材料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一般为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等。在本书篇第二章会针对这一特征做详细说明。
四是有明确的身份设定。每套试题都会给考生设定一个明确的身份,有时在材料中体现,有时在问题中体现。
五是题目数量固定、答题要求明确和答题字数限制。每套题有4个问题,每个问题下面都有明确的答题要求,每个问题都限制答题字数。字数少一般为200字左右,多800字左右。
六是问题与材料的对应关系明显。每个问题对应试题中的一个材料或几个材料,在设问时往往用“请结合材料1/2/3/4……,回答……”来表述。
第二节测评要素
根据《2018年云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综合应用能力(A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的管理角色意识、分析判断能力、计划与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一、管理角色意识
在这个定义中,涵盖了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权限意识。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决策、执行的权力及其限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考生在答题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要努力做到到位而不缺位,补位而不越位。
二是管理者思维。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要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充分融入题目所赋予自己的管理者身份,处理问题时要考虑全面,体现出作为管理者的整体规划能力。
三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另一方面,在行动上,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背景材料(节选)】
材料5:
刘丽是该班的生活班主任,负责协调和解决学员在培训中出现的各种生活问题和困难。
培训期间安排了3个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次自由活动时,刘丽发现不少学员上午下课后就离校了,没有在学校吃午餐。由于学员就餐是按10人一桌安排的,因此,午餐剩下很多饭菜。负责“国培计划”班伙食的食堂师傅向刘丽抱怨:“这些学员呀,不来吃饭也不提前说一声,看看,浪费这么多。经费本来就少,还这么浪费!更气人的是,以前还有学员自己回来晚了没饭吃就怪我们服务差。这样的班费力不讨好,干脆别办了!”刘丽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刘丽看饭菜剩下可惜,就将饭菜打包带走。路上碰到学院院长,院长打趣她道:“你收获蛮大啊!”刘丽赶紧向院长说明学员急于外出导致剩余较多饭菜的情况。院长听完皱起了眉头,一声不吭,阴沉着脸走了。
刘丽回到家里,收到班长林贤发来的信息,询问去省博物馆的路线。刘丽告知后叮嘱他们注意安全。考虑到从学校到省博物馆比较远,回来肯定要到晚上7点以后了,刘丽就问:“你们晚饭怎么办?”
林贤:“晚饭赶得上好,来不及就饿着呗。”
刘丽:“你们是几个人?”
林贤:“十几个人吧。”
刘丽:“别的学员都在学校吗?”
林贤:“具体我不太清楚,有的在学校,有的走访亲友,有的去购物,反正大家都有自己的安排。”
刘丽想到,学员有可能在班级微信群里讨论下午的安排,就打开微信群查看,却发现很多人在抱怨伙食:有的抱怨口味太重,菜里的辣椒太多;有的抱怨伙食标准太低,希望班主任向上级反映;有的希望把伙食费发给个人,由个人自主使用;有的希望饭菜品种增加花色;有个学员甚至鼓动大家联合起来到教育厅去投诉。这让刘丽感到有些意外,她不明白,班长林贤为什么没有跟她汇报这些情况。
回顾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刘丽深深感到,当好一个生活班主任,让各方面都满意,真不容易啊!她有些不知所措了……
问题:假如你就是生活班主任刘丽,面对材料中的情形,接下来你将怎么做?
要求:考虑周全,语言简洁,不超过300字。
二、分析判断能力
从这个表述中,我们能够得出以下两个信息:
,分析判断能力往往体现在对日常工作的处理中。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涉及人际冲突的问题,如与领导、同事、群众的人际沟通困难,突发事件如公共危机、群体冲突、时间冲突,等等。
第二,分析判断的基本思维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估判断。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端,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分析问题这一阶段,关键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根据定义,分析问题主要指分析问题的原因及影响。评估判断这一阶段,就需要我们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解决的一般规律及个人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然后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并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原则,对方案进行初步的论证,在确定其确有可行性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执行方案。
【背景材料(节选)】
材料1:
近年来,宠物们开始迈进大学校园,成为象牙塔的“新新成员”,大学生饲养宠物已不再是新鲜事。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中有37%的学生养过宠物或者赞成养宠物。从目前来看,大学校园的“新新成员”入驻的原因多种多样:逗乐好玩、排忧解闷、追赶潮流……不难看出,饲养宠物似乎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精神寄托”,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空虚和寂寥。
M市饲养宠物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问题和纠纷也越来越多。为此,M市某大学先后咨询了有关部门专家,私底下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对饲养宠物的看法,经过校长办公室会议几次讨论,出台了学生宿舍“宠物禁令”。“宠物禁令”规定,严禁学生在宿舍养宠物,对于经告诫不改的学生,将根据违纪处分规定,给予严重警告以下处分,后果严重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学校管理部门还表示,将对部分宿舍进行重点检查和专项整治。
这一禁令立即引起不少学生的不解和抗议,“戛戛是从湖北带来的,它和我一样,在M市连个可投靠的朋友都没有,把它赶出去,往后它怎么活啊?”学生小柳抱着她的宠物猫哭得泪涟涟,“养宠物是有爱心的体现,不能这么粗暴地限制”。美术系的施熙正为她那可爱的斑点狗的安置问题愁肠百结,法律系的魏峥则说:“现在我们又要英语过级,又要司法考试,学习压力太大,养宠物,可以调节心情,缓解学习压力,限制学生在宿舍养宠物,也是不注重动物福利的表现。”
校园BBS上也出现热议。有学生认为:“宠物分好多种,比如乌龟、金鱼,就影响不到其他同学,很多人都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养它们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放松心情,调节学习情绪,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学校不应该全都禁止。禁养的宠物种类应该有所区分,比如说一些相对危险的宠物,如蛇,就应该坚决禁养,但像金鱼、乌龟、兔子等宠物应该有所放宽。为什么学校要‘一刀切’呢?完全是不尊重我们!干涉我们的自由,根本不能得到支持。”论坛上,也有学生建议学校应该采取比较人性化的措施,比如说对宠物进行登记,然后进行防疫注射,力求人与宠物和谐相处,而不是简单地禁养宠物,还以抓到就“批评处分”来威慑。
材料2:
一些学生自发组成了校园调查小组,就大学生饲养宠物进行了调查。发放了311份问卷,回收了301份,以下是部分调查结果:
(1)饲养宠物的学生中,50%是大二学生,大三占30%。大一和大四饲养宠物的人很少。
(2)在宠物种类的选择上,40%的人没有选择猫狗之类易吵闹的动物,其中有一小半人选择饲养蜘蛛、蜥蜴、仓鼠等小型宠物;有20%的人偏向选择小型犬。
(3)大部分学生饲养宠物只是因为寂寞无聊,并且看到别人养,自己也养着玩;还有一部分学生表明自己是真心喜爱小动物,和宠物一起非常开心。
(4)75%的学生不了解动物疾病的相关知识。
(5)大部分学生对于是否允许在宿舍饲养宠物保持中立态度。
(6)约25%的人不希望在校园内(包括宿舍)养宠物,觉得养宠物存在很多问题,诸如影响自己的校园生活、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很多时间、不能解决毕业后的宠物处理问题等。
(7)大多数学生认为必须在饲养环境和宠物卫生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不能影响到同宿舍或者其他校友的正常生活。
(8)一部分养宠物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宠物的卫生处理方面做得很好,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且提升了自己生活的幸福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