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8181884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胡美馨著的《西儒经注中的经义重构(理雅各关雎注疏话语研究)》综合话语研究、经学研究方法,将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关雎》跨文化注释与中国注疏加以比较辨读,发现理氏注释与中国注疏深度互文,具有经义之“神”与体裁之“形”兼备、“述而不作”与“述而又作”并举、“经学注疏”与“西方语码”切换等话语特征;理氏重视传递经义内容及其话语范式,但其西方话语特征带来中西文化对话中的话语紧张。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中国经典“走出去”应立足中国经学成果,跨学科协同开展阐释型学术释译。
目 录
章 导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文化诠释视角下的中国经典翻译研究
2.2 对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的研究
2.3 话语与文化多样性研究
第三章 作为西儒经注的《中国经典》
3.1 理雅各对中国经典的定位
3.2 西儒经注《中国经典》
3.3 《中国经典·诗经·关雎》作为研究对象
第四章 “地方性知识”“深度翻译”与经典跨文化诠释
4.1 从“地方性知识”到“深度描写”与“深度翻译
4.2 注疏作为中国经典“地方性知识
4.3 “深度翻译”与中国经典跨文化诠释
4.4 文本分析方法
第五章 西儒注疏之经义呈现:剪裁连缀
5.1 理雅各注疏体例
5.2 题解中的中国注疏引述
5.3 字词训诂中的中国注疏引述
5.4 名物释义中的中国注疏引述
5.5 理雅各“以史证《诗》”与中国注疏的互文
5.6 多声部赋格的注疏观点并呈
第六章 西儒注疏之经典论释:案语旁白
6.1 注疏者案语作为释义路标
6.2 中西互照下的文化差异论说
第七章 西儒注疏之西方话语特征
7.1 名物释义中的科学话语特征
7.2 “以史证《诗》”的现代史学话语特征
第八章 理雅各西儒经注的当下观照
8.1 经义“辨识”与“再生”的当下意义
8.2 经学话语对突破现代性话语困境的启发
8.3 西儒经注对中国经典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关雎》注疏
附录二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之《周南》题解
附录三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主要注疏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文化诠释视角下的中国经典翻译研究
2.2 对理雅各中国经典翻译的研究
2.3 话语与文化多样性研究
第三章 作为西儒经注的《中国经典》
3.1 理雅各对中国经典的定位
3.2 西儒经注《中国经典》
3.3 《中国经典·诗经·关雎》作为研究对象
第四章 “地方性知识”“深度翻译”与经典跨文化诠释
4.1 从“地方性知识”到“深度描写”与“深度翻译
4.2 注疏作为中国经典“地方性知识
4.3 “深度翻译”与中国经典跨文化诠释
4.4 文本分析方法
第五章 西儒注疏之经义呈现:剪裁连缀
5.1 理雅各注疏体例
5.2 题解中的中国注疏引述
5.3 字词训诂中的中国注疏引述
5.4 名物释义中的中国注疏引述
5.5 理雅各“以史证《诗》”与中国注疏的互文
5.6 多声部赋格的注疏观点并呈
第六章 西儒注疏之经典论释:案语旁白
6.1 注疏者案语作为释义路标
6.2 中西互照下的文化差异论说
第七章 西儒注疏之西方话语特征
7.1 名物释义中的科学话语特征
7.2 “以史证《诗》”的现代史学话语特征
第八章 理雅各西儒经注的当下观照
8.1 经义“辨识”与“再生”的当下意义
8.2 经学话语对突破现代性话语困境的启发
8.3 西儒经注对中国经典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关雎》注疏
附录二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之《周南》题解
附录三 理雅各《中国经典·诗经》主要注疏参考文献
索 引
后记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