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375629
章 你的胸怀,就是你的世界
人的心胸就好比芥子
放开胸怀得到的是整个世界
换个角度,从缺陷中发现美
包容的实质是包容自己
遇谤不辩,沉默即宽容
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
多一些磅礴大气,少一些小肚鸡肠
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千金易得,宽厚之心难求
第二章 蚌含沙孕珍珠,人受苦酝成就
心境平和,对自己说“不要紧”
以游戏之心看待挫折
“出丑”是“出众”之母
不要抱怨一时的困境
博大的心量可以稀释一切痛苦烦恼
学会接受不可更改的事实
不能改变环境,就学着适应它
关上一道门后,总有另一扇窗打开
直面苦难,包容残缺
原来我们可以如此幸运
从新的视角拍摄生活的乐趣
第三章 能容得下人,才能成得了事
人与人,在互惠中成长
告别“独行侠”时代,你才可以“笑傲江湖”
胸襟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
你可以不认同,但不必排斥
能够包容他人才能被更多人接纳
回避不良竞争,不抢同行盘中餐
没有永远的敌人:学会妥协,力求共赢
应该为公共利益做些什么
接纳伙伴的优缺点
请相信你的合作者
第四章 沉住气,成大器
忍辱负重,方成大业
委屈才能求全
切莫感情用事
小不忍则乱大谋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善用“老二哲学”
动心忍性,增益不能
矜而不争,周而不比
该妥协时就妥协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学会约束自己的欲望
在贫穷面前抬起头来
第五章 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留有余地是一种理智的人生策略
为人处世以容人为上策
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律己宜严,待人宜宽
指责只会招来对方更多的不满
自我反省得到他人的尊敬
尊重他人就是要理解和包容他人
用刀剑去攻打,不如用微笑去征服
悦纳别人的与众不同
放大镜看人优点,缩微镜看人缺点
不因偶尔的过错就丧失对朋友的信任
容人小过,不念旧恶
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与他人争执时,懂得后退一步
你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了他人对你的态度
第六章 聪明做人,不妨糊涂点
糊涂的人因“傻”得福
恰到好处,才是好
形醉而神不醉,外愚而内不愚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糊涂之道还治糊涂之人
不是聪明得太快,而是糊涂得太迟
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掉的
吃糊涂亏,积无量福
糊涂比聪明更显智慧
洞明人生,难得糊涂
第七章 感谢折磨你的人,感恩磨炼你的事
“蘑菇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人生总是从寂寞开始
不要让自己成为“破窗”
耐心地做你现在要做的事
学会必要的忍耐
顾客把你磨炼成上帝的天使
善待你的对手
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给自己一点压力
给自己一个悬崖
折磨你的人是你的新鲜空气
第八章 人生要经得起失败,耐得住寂寞
点一盏信念之灯
劣势有时能成为优势
四个字:坚持到底
来一次破釜沉舟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不要因失败而退缩
有了希望就能战胜苦难
把握现在更有意义
豁达是心灵的解药
知足者能享天人之福
能拿得起就要能放得下
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
包容是一种美好的心性,是一种博大的胸襟,是一种能够放下一切的气度,是一种淡定从容的洒脱,是一种俯仰自如的风度。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他包容的大小决定的,正如一位哲人说的那样: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纵观古今成大事业者,无不有海纳百川的肚量,所谓“量小非君子”“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因此,包容实是人生必不可缺少的智慧,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
包容是为人处世中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良方。人生在世,不可能离群索居,人与人彼此相处,哪怕个个心地善良,也难免会发生磕碰和摩擦。譬如朋友间的误会、同事间的纠葛、邻里间的纷争、夫妻间的争吵,等等。矛盾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要面对现实,用包容去化解矛盾。包容人,包容事,忍下的是一时之气,得到的却是长久的安然、宁静、和谐与友好,其善莫大焉。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所以说,包容是人生的一座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走过这座桥,人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些空间,多一份爱心;人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阳光。
包容是化解和升华人生一切苦痛的力量。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免不了苦难,包容你所遭受的伤害、折磨、痛苦,你就会感到生命道路两旁,困难固然有,更多的是花香;荆棘固然在,而更多的是山风猎猎、海浪沧沧。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在风吹雨打的荷塘里守望着盛夏,这就是对包容好的诠释。
包容更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不可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得有强有力的团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的拥有都得靠包容的胸怀。团队是若干人的集合体,既然是若干人,就可能个性、气质和能力特点迥异。不同类型员工,既有所长也伴有所短。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就要求团队的领导者要有海纳百川的肚量,用人不求全责备,用其所长,容其所短。所以说,你的包容有多广,你的事业就有多大。
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接纳和宽恕;包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包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是那种看透了社会人生后的从容、自信和超然。懂得包容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帮助,懂得包容的人会因为谦和的姿态受到他人的欢迎和喜爱,懂得包容的人无时无刻不处于和谐之中,无论工作、事业还是生活都顺风顺水。懂得包容,你才能成就无悔、和乐、健康、美满的人生。
苛求他人,等于孤立自己
每个人都有可取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与人相处,如果总是苛求十全十美,那么永远也交不到真正亲密的朋友。在这一点上,曾国藩早就有了自己的见解,他曾经说过:“概天下无无瑕之才,无隙之交。大过改之,微瑕涵之,则可。”意思是说,天下没有一点缺点也没有的人,没有一点缝隙也没有的朋友。有了大的错误,要能够改正,剩下小的缺陷,人们给予包容,就可以了。为此,曾国藩总是能够宽容别人,谅解别人。
当年,曾国藩在长沙读书,有一位同学性情暴躁,对人很不友善。因为曾国藩的书桌是靠近窗户的,他就说:“教室里的光线都是从窗户射进来的,你的桌子放在了窗前,把光线挡住了,这让我们怎么读书?”他命令曾国藩把桌子搬开。曾国藩也不与他争辩,搬着书桌就去了角落里。曾国藩喜欢夜读,每每到了深夜,还在用功。那位同学又看不惯了:“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打扰别人的休息,别人第二天怎么上课啊?”曾国藩听了,不敢大声朗诵了,只在心里默读。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中了举人,那人听了,就说:“他把桌子搬到了角落,也把原本属于我的风水带去了角落,他是沾了我的光才考中举人的。”别人听他这么一说,都为曾国藩鸣不平,觉得那个同学欺人太甚。可是曾国藩毫不在意,还安慰别人说:“他就是那样子的人,就让他说吧,我们不要与他计较。”
凡是成大事者,都有广阔的胸襟。他们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不会计较别人的短处,而是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别人的长处,从中看到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眼睛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那么这个人的眼里就只有不好和缺陷,而看不到别人美好的一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跟别人发生矛盾。如果一味地跟别人计较,就可能浪费自己很多精力。与其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如就放开胸怀,给别人一次机会,也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突然开悟。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那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了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面对小偷,禅师既没有责骂,也没有告官,而是以宽容的心原谅了他,禅师的宽容和原谅终于换得了小偷的醒悟。可见,宽容比强硬的反抗更具有感召力。可是,我们与别人发生矛盾时,总想着与别人争出高低来,但是往往因为说话的态度不好,使得两个人吵起来,甚至大打出手。其实,牙齿没有不碰到舌头的。很多事情忍耐一下,也就过去了。有些矛盾的产生,别人也不一定就是故意的,我们给予他包容,他可能会主动认识到错误,也给自己减少了很多麻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的事情,关键是要有一种“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宽容心态,少一些心胸狭窄、尖酸刻薄,多一些大度宽容、海阔天空的气质。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平心静气地对待。
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生奉行不渝的法则呢?”孔子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和不能接受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凡事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学会多体谅一下别人,这是做人和处世的根本原则。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要想钓到鱼,就先问问鱼想要吃什么。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钓鱼的经历和经验。鱼饵很重要,但它的选择不是根据钓鱼者的口味爱好,而是鱼的爱好。世间万物都是相通的。我们在与人交往中,特别喜欢结交那些了解自己、同自己喜好相似的人。同样,我们也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因此,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这样处理问题和与人交往,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能够化敌为友。
在社会上,特别是对于初涉世事的青年来说,由于对社会的茫然,总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左顾右盼地想找出参照物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反应当然是正常的,但是有时候以此为原则,反而会导致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
这时,你就可以采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问一下自己:我做这件事产生的后果自己觉得如何?如果自己能够接受,那么别人也大概能够容忍;如果自己都不能容忍,那么别人肯定也不愿接受。
美国的欧文梅说:“一个人若能从别人的角度来看事情,了解别人的心灵活动,就永远也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我们要学会体谅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这样就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摩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