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763969
庞氏骗局的由来3
庞氏骗局的实质12
投资理财历来是个技术活儿20
标榜无极限单向几何级增长37
编织不切实际的美好预期44
鼓吹无物质基础的信念支撑50
阶段性调整信念标的物55
个人的庞氏骗局63骗钱更比赚钱快63
组织的庞氏骗局71
政府的庞氏骗局78
普度众生与无利不起早91
道德观念上的灰色地带101
怎样识别钓鱼或钓愚109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118
亘古不变的人性127
追求走钢丝般的刺激138
不信自己会成为那个倒霉蛋146
不停换装难以识别157
庞氏模式的致命弱点171
无法抗拒的高回报率效应179
资金集散总有感冒时187
当兔子吃尽窝边草196
庞氏骗局在我国处于活跃期207
眼花缭乱的P2P圈钱平台217
已开始向一级市场蔓延225
敢问路在何方235
骗你没商量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保证你今后就不会再上当受骗了,因为新的骗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毫无疑问,本书确实能帮助你预防商业洗脑,了解过去是怎么上当受骗的,以及理解为什么身边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并且依然在飞蛾投火。
按理说,处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经济学知识已相对普及,人们应该会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策正常的经济和投资行为;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不正常的“钓鱼”和“钓愚”行为,有这么多鱼儿愚蠢地上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的决策依据并不是真正的偏好,而是这种偏好受到了某种诱惑,这也就难免要让正常人看不懂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正常人看不懂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看不懂正常人;认为后者才是怪物,才是不理性的,才会白白错过那么多“暴富机会”。也难怪,经济社会中所有人都会自觉不自觉甚至刻意追求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应当承认,所有人的经济行为哪怕99%是正确的,也会因为这1%的疏忽或受骗而前功尽弃,从原来平静而殷实的生活坠入破产深渊。
这正是庞氏骗局的目的。人是趋利性动物,传统经济学一直在倡导追求高回报、高估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充满“欺骗”,所谓“双赢”模式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在利伯维尔场(自由市场)里,“人们自由地欺骗别人,也自由地被别人欺骗”似乎天经地义。直到今天,依然经常会有人说“我乐意,关你什么事”。在本书中,读者就能屡屡看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及其深层次原因。
同时,本书也会告诉读者,无论是个人、组织或政府,对盈利的追逐固然有可能鼓起腰包,但结果必定会导致操纵和欺骗。尤其是在各种鱼目混珠的所谓“创新”中,更会让人在一阵阵眼花缭乱之后不知不觉地上当受骗。换句话说,自由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相反,却会经常失灵。
与宋朝人“挂羊头卖狗肉”这种赤裸裸的欺骗相比,庞氏骗局富有想象空间和迷惑性,因而也显得更加高级、文明、儒雅。就好比说,他已经把你给卖了,你还在一旁屁颠屁颠地帮他数钱。不仅如此,庞氏骗局还具有弥漫性特点,会给整个社会和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系统性风险。
可以相信,只要“利益至上”这一经济学假设不变,全球和未来就必定会继续充斥操纵与欺骗,因为现实和竞争会迫使他们这样去做。
从历史上看,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查尔斯·庞齐并不是个发明“金字塔式骗局”“老鼠会式诈骗”的人,但他的破坏作用让美国人深受领教;而在他之后的这100年间,类似诈骗活动已席卷全球,并屡禁不止。尤其是在当今实体经济低迷、投资渠道狭窄、互联网日益发达的全球环境下,还有愈演愈烈之势。正因如此,本书的出版就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为广大读者提高识别能力和有效防范助一臂之力。
本书内容共分为七章。在系统介绍庞氏骗局的起源、发展和结果,以及四大特点和三大类型后,明确指出这是一种“钓鱼”和“钓愚”行为,并且必然走向崩盘。本书在深刻剖析庞氏骗局沉渣泛起深层次原因的同时,还专门针对我国读者,重点揭露了庞氏骗局在我国的罪恶现状和表现形式,对读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适合传销者家庭阅读参考。
2017年1月
所谓庞氏骗局,是指对外谎称向某企业或某项目投资,实际上却是资金在体外循环或主要在体外循环,通过把后来参与者的钱作为之前参与者的高额回报的这样一种诈骗组织或行为。
庞氏骗局的始作俑者名叫查尔斯·庞齐(Carlo Ponzi,1882—1949),是一位好吃懒做却整天梦想着发财的意大利人。虽然庞氏骗局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但直到庞齐把它“发扬光大”之后,才名声大噪。
劣迹斑斑的国际混混
庞齐1882年出生于意大利卢戈镇,是一位劣迹斑斑的国际混混。也只有在这样的人身上,才会发现并出现庞氏骗局这样的“人间奇闻”。
俗话说,勤劳致富。不肯付出劳动,却又整天梦想着不劳而获,这样的成功从来都不存在。所以,庞齐虽然在罗马一所大学混了几年(他自己称之为“付费的假期”),并且干过许多行当,差一点把三百六十行都做了个遍,可是却一直混得不好。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去人称“自由天堂”的美国闯一闯。
1903年,21岁的他坐上了去美国的轮船。在船上闲来无事,恶习自然就沉渣泛起,于是和人玩起了赌博。无奈,他手气总是不佳,随身家当输了个精光。等到轮船抵达美国波士顿时,他身上只剩下25美元,都不够吃顿午餐。怎么办?他只能硬着头皮先上岸再说,否则还能怎么着呢?
踏上美国的土地后,一无所有的他只好从餐馆服务生做起,既有吃有住,又不用投入任何资本,还不用出示任何证书。可是在餐馆洗碗端盘子时,身为街头混混的他总是忍不住手痒痒,终因为偷钱和私吞找零被开除。
1907年,庞齐来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家银行打工。不用说,银行里的钱比餐馆要多多了,随便开张支票都可以是巨款。恶习难改的他因为伪造支票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1911年出狱后,他坐上了返回美国的火车。而就在途中,他卷入一宗人口偷渡案,所以,这次回美国就直接变成了去蹲监狱。就这样,他又蹲了两年监狱后才被重新放出来。
在这之后,庞齐做过油漆匠,也做过其他杂七杂八的体力活。但经过十多年的底层生活历练,他开始有了人生中的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来钱快的非金融行业莫属。
“一战”后浑水摸鱼
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爆发了次世界大战。就在1917年“一战”快要结束时,庞齐深刻体会到它给各国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觉得在这百废待兴之际,自己正好可以趁此机会“浑水摸把鱼”。
于是,他隐瞒自己过去的身份,重新杀回熟悉的美国波士顿。在做进出口贸易时,他偶然间接触到了“回邮券”,觉得这是个机会。
话说这种回邮券是一种可以在全球流行的邮政票据,通俗地说就是:寄信人为了减轻回信人的经济负担,在信中夹带一张回邮券,收信人便可用它在当地邮局兑换邮票。这一做法在20多年前的我国依然存在,只不过寄信人在收信人的信中夹带的不是回邮券,而是回邮邮票或等额邮资罢了。
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十分低迷,而美国稍好。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在欧洲用美元兑换当地货币购买回邮券,拿到美国来换取邮票,应该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有点像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股民“杨百万”在不同地区之间倒卖国库券。起码,原本属于国家外汇兑换的差价会落到庞齐手里去。只是寄信邮资价格并不高,并且在跨国购买和兑换环节上常常会发生杂七杂八的费用,所以净收益率低得可怜。
但这一点难不倒庞齐,因为实情只有他知道,外界根本没有几个人懂这玩意儿。内行骗外行,“天经地义”。就这样,这一惯骗带着职业骗子特有的自信,开始向周围的人信口雌黄:投资回邮券只要45天就能稳赚50%,3个月确保盈利翻番。
当然,没人信他那一套。为了提高可信度,他从一个名叫JR丹尼尔斯(JRDaniels)的人那里借来注册资本和办公家具,于1919年正儿八经地成立了一家“证券交易公司”。他对外宣称,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西班牙买入法国、德国的国际回邮券,然后加上一定的利率差价,转手倒卖给美国邮政局。因为战争引发法国、德国货币严重贬值,再加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汇率等因素十分复杂,一般人对此根本搞不清,所以对这一差价的盈利空间产生了无限的想象。
一开始,只有少数几个胆大的波士顿人敢把钱投给他。虽然这项业务根本只是他的一种虚构,但庞齐这个人很讲“信用”,每次都能如期兑现承诺的收益,这样,就导致一批又一批参与者慕名而来。
后来的考证表明,他所圈到的钱如果真的要购买欧洲回邮券,足够买几亿张,而实际上,他只买了两张做样品。因为他的实质不在于从事什么“业务”,重要的是,要让人家知道投资这玩意能够获得高额回报。不过,虽然这一目的十分简单,但为了能够浑水摸鱼,一定要把计划故意弄得非常复杂,几乎让所有人都坠入云里雾里,这样才好方便运作。
可是,别人又怎么知道他内心的这一阴谋呢?他们看中的是高额回报率,而庞齐看中的则是他们的本金。尤其是当批参与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后,后来者蜂拥而上,一时出现热火朝天的局面。
一方面,滚滚而来的后来者打破了头也要挤进来,使得庞齐有足够的钱支付之前参与者的所谓利息,同时还有巨额差价供自己大肆挥霍;另一方面,前面的参与者能够按照承诺获取如此丰厚的回报率,又会使得更多后来者疯狂地要求加入。
就这样,雪球越滚越大。没过几个月,他手上的资金就超过300万美元,名声大振;而名人效应,又方便他接下来的继续招摇撞骗。庞齐“发明了钱”的消息不胫而走,骗局越玩越大。
在前后差不多一年时间里,庞齐就吸引到4万名波士顿市民的累计资金1500万美元。这些人大多是穷人,却整天做着发财的梦,所以,平均每个人的投资额都只有数百美元。
钱像潮水般地涌来,实在没地方堆了,他不得不打上了银行的主意。因为只有银行有能力吞吐巨额钱款,所以他开始拼命地往波士顿汉诺威信托银行(Hanover Trust Bank)存钱,很快就成为这家银行的储户。而他的诡计是,一旦成为银行大客户,就突然抽走存款,令银行陷入被动,从而顺手接管银行。就这样,1920年夏天,他在这家银行的投资额达到300万美元,终于成为该银行的掌控者。
这时候的庞齐已经从劣迹斑斑的骗子、罪犯,摇身一变成了风光无限的银行家。他一边在物质上用奢侈品包装自己,一边在舆论上雇用公关威廉·麦克马斯特(William Mc Masters)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他的别墅有20个房间,他昂贵的西装有100多套,他镶金的拐杖有数十根,他的妻子拥有无数昂贵的金银首饰,而他自己连烟斗上都镶嵌了钻石。
当大批崇拜者在公开场合称他为“了不起的意大利人”时,他假装谦虚地回应说:“不,不,哥伦布和马可尼才是。他们一个发现了美洲大陆,一个发明了无线电。”就这样,人们很自然地就进一步把庞齐称为“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与早发现美洲大陆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51—1506)、无线电发明者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并列,原因在于他“发明了钱”。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