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409182
本书特色:
* 融项目管理、素质拓展及职前引导于一体,启发训练思维,促进心智成熟,培养协作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 秉持“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并重的观点,融合东西方的管理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 荟萃国内外知名IT公司与信息化先进行业的成熟做法,融合作者IT界从业二十年的经验与教训。
* 澄清“普通一兵无需学管理”的错误认识,指出学点管理对长远职业发展与圆满人生的重要意义。
* 全面介绍PMI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剖析软件行业的特殊性,指出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要素。
*灌输过程管理思想,探讨项目实践误区,提炼项目管理经验,增强工作目标感,提高团队执行力。
*从心理学、管理学及组织行为学角度,阐明如何对项目管理中*重要、*活跃的要素——“人”进行管理。
* 引导读者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权衡目标,学会管好自己、管好上级、管好下属、管好同级、管好外部。
* 成功故事、案例分析、问题思辨、团队游戏、自主任务、课堂互动多种形式,实践“左脑计划、右脑管理”。
本书以PMBOK知识体系为框架,系统地介绍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与十个知识领域,突出软件行业的特殊性,内容涵盖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及软件工程等领域。
分析软件项目特点,回归管理本质,回答管理是什么、为何学管理、如何学管理、管理怎么管等基本问题。通过成功故事、案例分析、问题思辨、团队游戏、自主任务、课堂互动等多种形式,实践“左脑计划、右脑管理”,进行思维的启发与训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求,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核心问题及因应之道。紧紧围绕“人”这一活跃的因素,深入剖析管理大师的思想精髓,讲述项目管理平衡之道,荟萃国内外知名IT公司及信息化建设领先行业的成熟做法,融入作者多年项目管理实践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使后来者少走弯路、少碰壁,更顺利地融入项目团队,完成团队交付的任务,进而培养管理软件项目的基本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的项目管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相关人员培训教材或参考书。
第1章 正是扬帆远航时 1
1.1 你的船驶向哪个港口 1
1.1.1 写下使命宣言 1
1.1.2 锁定人生目标 2
1.1.3 自我认知与定位 3
1.1.4 追求全面的成功 4
1.1.5 成长的三部曲 6
1.2 行进在时间长河中 7
1.2.1 五天日程如何安排 7
1.2.2 赵启光的三个故事 8
1.2.3 珍惜你的时间银行 9
1.2.4 有多少时光可以把握 11
1.2.5 谋杀时间的凶手 13
1.2.6 二八法则,要事为先 14
1.2.7 发现时间的主人 16
1.2.8 时间管理的方法 18
1.3 从我们的课堂起锚 21
1.3.1 学校教你些什么 21
1.3.2 课程给你的给养 22
1.3.3 有你参与更精彩 23
1.3.4 别把自己当学生 24
1.3.5 远行前的准备 25
1.3.6 我们出发吧 27
第2章 项目管理入门 28
2.1 为何学管理 28
2.1.1 管事与管人 28
2.1.2 从技术到管理 29
2.1.3 先做对的事,再把事做对 29
2.1.4 管理的五个维度 32
2.1.5 受欢迎的管理者 33
2.1.6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35
2.1.7 普通一兵的被管理力 37
2.1.8 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38
2.2 什么是项目 39
2.2.1 项目的特征 39
2.2.2 项目三角形 40
2.2.3 项目与运营活动 42
2.2.4 软件项目 43
2.3 项目管理是残缺的美 46
2.3.1 路易10世的地牢 46
2.3….
十五年前,心比天高、踌躇满志地跨出清华园,步入IT职场。六年前,折戟沉沙,怀着无尽失落来到长安山下的百年师大。
青春的校园充满活力,青春的校园充满矛盾。年轻的一代个性张扬、敢想敢干却又敏感脆弱、眼高手低; 有人勇于求新、渴求认同,有人心浮气躁、叛逆自我; 有人随性而为、挣脱一切,有人沉迷游戏、追逐韩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敬畏学生,享受教学。站在三尺讲台上,如履薄冰。从那些执著于语言算法,而又不谙世事的莘莘学子身上,依稀看到当年的自己。成功难以复制,失败或可避免。虽然没有圣人先贤们的智慧,但过来者的一些曲折相信有助于后来者少走弯路。
“项目造就人生,人生享受项目。”湖南大学王如龙教授的鼓励,使笔者鼓足勇气提起笔,从一个失败者的角度诠释对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解。
编撰思路
软件项目管理教材大体上有两种编排体例,各有千秋。一是以PMBOK为主线,基于严密的知识体系,进行内容的组织与编排,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项目管理的知识要点; 二是以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强调项目管理的应用实践,按各项工作/过程的先后关联关系展开,便于读者体会项目管理的应用情境。
大部分教材形式上都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板规范+工具使用”的方式,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教材也力图将CMMI思想与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进行有机结合。“学院派”教材,侧重于知识介绍与案例分析,容易将课程导向理论探讨,使缺乏项目经验的生手望而却步。“实践派”教材,注重实际操作,强调工具使用,提供按部就班的工作指南,容易使项目管理庸俗化、死板化,误导即将走上社会的IT菜鸟。
项目管理是思想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如何在“学院派”与“实践派”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是本书重点考虑的问题。
“学院派”将其作为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从技术角度来演绎项目管理。“实践派”将其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试图传播一种可复制的成功模式。使得不少人,包括一些没出过校门的任课教师,在课程终结时还无法回答“为何学管理,管理为什么?”这一基本问题。
将管理与技术交叉性的综合课程蜕变成某种程度上的技术性、工具性课程,是一些教材以及教学实践中的一大误区。如果不谈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本源性内容,抄近道直切具体的流程、方法、工具,撇开对项目中重要的要素——“人”的研究和分析,将“管理”蜕化为机械的“管事”,很大程度上将会误导学生甚至授课教师。
管理的本质是“使他人产生绩效”,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很多教材中浓墨重彩讲解的“计划、决策、控制”实际上只占有效管理者日常活动的“19%”,占成功管理者日常活动的“13%”。对成功管理者而言,绝大部分精力是放在上下内外的沟通以及高效团队的建设上,这正是本书重点和亮点所在。
内容组织
第1章: 分享诸多专家学者关于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的观点,介绍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使学生明白培养良好习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第2章: 回答何谓管理、何谓项目、何谓项目管理以及为何要学软件项目管理,讲解项目管理平衡之道,探讨项目成败标准,提出对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要求。
第3章: 阐述软件过程管理基本概念与运行机制,介绍PDCA循环原理,剖析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与十个知识领域,简介CMM/CMMI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第4章: 介绍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SWOT分析、思维工具,分析东西方管理模式差异,强调项目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要注重时与位的把握,为人处事应外圆内方。
第5章: 描述项目计划、执行、监督、控制的整体管理流程,给出项目章程与项目启动会指南,提出项目计划的策略、方法,突出执行力重要性,强调项目监控与配置管理。
第6章: 阐明项目干系人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如何识别项目干系人,理解干系人关注点,分析干系人重要程度及对项目的支持度,确定干系人管理策略。
第7章: 介绍沟通过程、沟通障碍、沟通模式、沟通手段,说明沟通的重要性,指出上下沟通与内外沟通的注意事项,总结项目中的沟通方法和工具,分析冲突解决机制。
第8章: 探讨人性假设与制度设计的关系,讲解典型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分析优秀团队角色构成,聚焦团队组建、团队协作、团队激励以及绩效管理的实务问题。
第9章: 剖析需求获取的困难,比较需求获取的方法,说明软件需求与项目范围的关系,讲述如何制定工作分解结构以进行范围定义,重点阐述如何进行范围验证及变更控制。
第10章: 分析软件项目成本的基本构成项,介绍项目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工期估算及费用估算的方法,说明预算编制方法、挣值分析法以及降低成本的措施。
第11章: 介绍制订进度计划的方法、步骤和工具,说明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关键链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分析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提出进度优化控制的常用方法。
第12章: 剖析质量大师的质量理念,讲解质量管理基本过程,分析软件质量关注点,介绍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方法工具以及工作误区,探讨缺陷管理流程。
第13章: 说明树立风险意识的重要性,列举项目常见风险因素,介绍风险识别方法,讲解如何进行风险分析,阐述风险应对策略,列举风险监控的方法和工具。
附录A: 以项目日记形式,记录一位项目经理曲折的项目经历。作为完整案例分析素材,引导读者思考在一个相对复杂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应该如何应对。
附录B: 实例分析统一开发、多点实施的大型复杂项目,在项目管理方面面对的主要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设原则、应对策略、人员架构及职责分工。
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要直接翻阅每个章节后的“课堂讨论提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只有思考感悟后才能有所得; 二是不希望束缚读者的思路; 三是相关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更非正确。
本书除了常规教材所侧重的“计划—执行—反馈—改进”之外,结合素质拓展教育,将重点放在探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交流生活中的经验与误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准方向,推动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思考、学会沟通、学会宽容、学会协作,学习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管理自己的人生。
教学建议
项目管理与一般理工专业不同,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实践总结,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定律。项目实践中采用的流程、方法、工具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异。
教学上,推荐依照疏通思想→树立意识→学会方法→掌握工具的顺序展开。
首先要灌输管理的思想(如分解量化、集成综合、全局),训练管理的思维(如发散思维、平行思维、权变思维),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主动积极、换位思考、谨言慎行),思考五个维度问题(自我管理、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同级管理、外部管理)。
其次要培养管理的意识、被管理的意识,树立工程意识、沟通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成本意识、时间意识等。
再次是学会一些方法,如项目启动、范围确认、成本估算、风险识别、计划编排、资源调配、质量控制、团队激励、项目追踪、变更控制、项目收尾等。
后才是掌握一些具体的工具,如Project、SVN以及项目章程、各类计划、审查报告、工作报告等的模板。
这就如同张三丰临场指导张无忌学习太极剑。张无忌不记招式,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领会其“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上,想通想透之后,就能以无招胜有招。
因此,本书没有如惯例般附上推荐的项目管理文档模板。在思想打通、意识养成的情况下,方法学习与工具掌握不是很困难的事,尤其是在网络资源高度发达的今天。而且,不同的企业在具体的项目实践做法上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但只要把握其原则实质,顺势而为,就能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
建议结合学习、思考、实践三个环节,充分采用互动式情境教学。
(1) 讲授环节: 通过课堂讲授、教材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学、心理学、项目管理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技术。尽量压缩纯理论的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了解软件项目管理中常见的典型问题及正确的应对办法。
(2) 互动探讨: 一是典型案例的分类角色扮演讨论; 二是争议性管理问题的对抗性辩论; 三是观看完管理学、心理学题材视频后的心得体会交流; 四是各类团队协作游戏的体验与思考; 五是设定主题后由学生自主上课、自主讨论。
(3) 自助学习: 本课程牵涉面广,容量大。限于课时,不可能全部讲授。因此一些内容可安排学生课下自学,课上检测。本课程同时收集、整理了大量教学辅导材料,任课教师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
(4) 工具实践: 建议不设置实验课以腾出时间进行思维碰撞。课下,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一个项目(可以是非软件项目),参考网络资料,编制项目文档,撰写总结报告。
建议本课程融项目管理思想于平时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注重知行合一,重在考查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互动,学以致用以及团队纪律精神。
本教材覆盖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点,所以同样适用于采用传统方式讲授的课堂,并能为其提供大量延伸性阅读材料,以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
本书融项目管理、素质拓展及职前引导于一体,内容覆盖较广,如同丰盛的满汉全席。透彻、系统地讲述教材全部内容,大致需要64学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