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269823
内容简介
《章开沅文集》第九卷精选章先生演讲稿70余篇,主题涉及史学、教育和社会人文关怀诸方面,是先生多年来治学育人思想和经验的集合,也是其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忠实写照。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他对社会的关怀,对正义的追求和匡扶,对世俗弊端的鞭挞,对后辈学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都寓于其中。
目 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研究辛亥革命史1
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三十年17
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意见36
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51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纪念馆的建设59
春风化雨桃李芳菲——向个教师节献词65
我的四点希望69
孙中山与宫崎兄弟71
纪念馆的地位、功能及其发展方向79
提高文化史研究的自觉意识为“两个文明”的建设作贡献88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我校办得更好91
为“四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94
本科为本切实加强本科教学96
在索菲亚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99
在教会大学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103
新年祝辞106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上的讲话107
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思考108
跨世纪的思考——欲速则不达夜长而梦多113
在“三个中心”的道路上迈进120
艰难的探索——对五权宪法的再认识124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32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138
基督教与五四运动143
海外旅程149
目录我与教会大学史153
真实性是文史资料工作的命根子156
世纪之思162
一个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过程167
在亚太和平与公正联合会宴会上的讲话171
世局变迁与宗教发展——以教会大学史研究为视角173
湖笔文化与章氏家族185
珍惜辛亥历史遗产——以世纪意识为例201
辛亥学脉世代绵延208
文化危机与人性复苏215
中国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角色225
章开沅教授谈打“首义牌”237
首义文化区感言239
感受张之洞研究张之洞243
在“章开沅学术讲座”开幕式上的献词245
金泽荣——中韩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247
受奖感言258
武当文化的意义260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66周年在中山大学的演讲262
三个问题277
“中华归主”与“主归中华”280
走自己的路——中国史学的前途284
有感于文化创新——从与池田大作对话说起297
追求和谐304
读书与做人310
殊途而同归——与池田先生的相遇与相知322
感言——纪念史华慈诞辰90周年327
寻踪樱花331
泰晤士河源头的思考——从“牛津现象”谈起334
教育就是完善自己337
纪念“五四”超越“五四”339
发扬金陵之光——纪念金陵大学120周年华诞346
“20后”寄语“90后”349
炎黄文化与辛亥革命353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报告357
在殷海光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367
根深才能叶茂——谈创新人才培养370
纪念辛亥革命发扬辛亥精神374
教育要用真正的爱来办377
不要把辛亥百年纪念变成一个浮夸的嘉年华379
辛亥百年寄语韩国人民382
辛亥革命与今日中国385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高峰座谈会上的发言388
在唐长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致辞389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反思393
在中外教育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400
文集后记407
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三十年17
关于改进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方法的若干意见36
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51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纪念馆的建设59
春风化雨桃李芳菲——向个教师节献词65
我的四点希望69
孙中山与宫崎兄弟71
纪念馆的地位、功能及其发展方向79
提高文化史研究的自觉意识为“两个文明”的建设作贡献88
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我校办得更好91
为“四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94
本科为本切实加强本科教学96
在索菲亚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99
在教会大学与中西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上的开幕词103
新年祝辞106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上的讲话107
关于孙中山研究的思考108
跨世纪的思考——欲速则不达夜长而梦多113
在“三个中心”的道路上迈进120
艰难的探索——对五权宪法的再认识124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32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138
基督教与五四运动143
海外旅程149
目录我与教会大学史153
真实性是文史资料工作的命根子156
世纪之思162
一个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过程167
在亚太和平与公正联合会宴会上的讲话171
世局变迁与宗教发展——以教会大学史研究为视角173
湖笔文化与章氏家族185
珍惜辛亥历史遗产——以世纪意识为例201
辛亥学脉世代绵延208
文化危机与人性复苏215
中国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角色225
章开沅教授谈打“首义牌”237
首义文化区感言239
感受张之洞研究张之洞243
在“章开沅学术讲座”开幕式上的献词245
金泽荣——中韩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247
受奖感言258
武当文化的意义260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66周年在中山大学的演讲262
三个问题277
“中华归主”与“主归中华”280
走自己的路——中国史学的前途284
有感于文化创新——从与池田大作对话说起297
追求和谐304
读书与做人310
殊途而同归——与池田先生的相遇与相知322
感言——纪念史华慈诞辰90周年327
寻踪樱花331
泰晤士河源头的思考——从“牛津现象”谈起334
教育就是完善自己337
纪念“五四”超越“五四”339
发扬金陵之光——纪念金陵大学120周年华诞346
“20后”寄语“90后”349
炎黄文化与辛亥革命353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报告357
在殷海光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367
根深才能叶茂——谈创新人才培养370
纪念辛亥革命发扬辛亥精神374
教育要用真正的爱来办377
不要把辛亥百年纪念变成一个浮夸的嘉年华379
辛亥百年寄语韩国人民382
辛亥革命与今日中国385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高峰座谈会上的发言388
在唐长孺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致辞389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反思393
在中外教育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400
文集后记40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