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838682
本书将对励志界带来的难以估量的影响。它提出了一个对励志行业生死攸关的问题:励志真的有用吗?
金木水先生认为他对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其他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是场灾难。这并非玩笑,想想看,励志书读了不少,励志课听了不少,励志电影看了不少,为什么烦恼去了又来?道理都明白,为什么自己却总做不到?从社会层面讲,正能量宣传不可谓不多,为什么抑郁不散、抑郁症频发?本书将阻碍正见的原因,形容为头脑中的“大山”。大山可否挪移?大山如何挪移?
本书见解独特,为你另辟蹊径。对于喜欢心灵和心理的朋友来讲,本书将带给你很多“噢,原来如此”的答案,以及不时的会心一笑。
目录:
部分 人类不平静的起源
1. 不平静的起源 2
* 在不平静的生活中寻找平静* 必要的准备* 有一种烦恼叫胡思乱想* 西方的理论* 东方的理论* 同一个方向
2. 念头不是你 36
* 念头在哪里* 奇哉大脑* 脑与意识* 念头不是你* 诊治方案
3. 步:觉醒 67
* 从觉到醒* 我觉故我在* 觉知念头* 审核念头* 觉知身体* 认识自我
4. 第二步:正见 99
* 八万四千把钥匙* 把钥匙:感恩* 第二把钥匙:讲和* 第三把钥匙:当下* 正见不等于智慧* 思维不等于体悟
5. 为何烦恼重来 130
* 当励志不再有效* 潜意识* 习惯* 是敌是友* 修心没有捷径
6. 为何抑郁不散 157
* 奇怪的抑郁症* 抑郁未发之时* 精英的烦恼* 日式的压抑* 走出抑郁也没捷径
第二部分平静是怎么炼成的
7. 心的锻炼 190
* 心的锻炼* 两条途径和一个练习* 定与觉* 古为今用* 古以今准
8. 第三步:定力 223
* 局促不安的大脑* 太难还是太容易* 从静入定* 定到正定* 定与潜意识
9. 第四步:觉知力 254
* 再说习惯* 做个观察者* 专注的觉知* 静坐觉知* 定觉合一
10. 生活中观“念头” 279
* 一个要领* 两个准备* 观净相* 观羡慕嫉妒恨* 观自责* 观后悔,观忧虑
11. 生活中观情绪 309
* 何谓情绪* 念头和气血* 控制情绪* 观怒火中烧* 观悲痛
12. 第五步:精进 330
* 常应常静* 生活真的是修行吗?* 深深的静,淡淡的喜* 额外的礼物* 临别寄语
参考书目 355
前言(节选)
祝贺你翻开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这是一本宣扬“励志可能无效”的励志书,也是一本宣传“修心没有捷径”的修心书。终于,你遇到了一本和心灵鸡汤唱反调的书。
其实本人一直是心灵鸡汤的粉丝。每次走进书店,我都被摆满一楼大厅的心灵书籍所吸引,感受迎面而来的正能量:有让人“动心”的,比如“爱拼才会赢”啦、“人生不设限”啦、“飞得更高”啦等等;有让人“静心”的,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啦、“管好你的愤怒”啦、“少就是多”啦等等。倒不是说它们写得不好,应该讲文笔真好;也不是说它们写得不对,应该讲道理都对。但我质疑——理念真的有用吗?
这个问题看似幼稚,但并非玩笑。可想一想——
我们早就明白“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道理,为什么常为昨天后悔?
我们早就明白“活在今天方格中”的道理,为什么总为明天担忧?
我们早就明白“做自己的本色”,为什么却为别人一句话想个半天?
我们早就明白“愤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为什么还在惩罚自己?
我们早就明白“睡吧,留到明天去想”的道理,为什么大脑仍然拒绝入睡?
显然,道理归道理,大脑即使明白,也未必照办。
你看,励志界的朋友怎么会喜欢我呢?一上来就碰了他们不喜欢被碰的地方。
但我才刚刚开始呢。
试想,如果摆脱负面想法就像领悟一个理念那么简单,那么大家都曾经读过一本好书,或看过一部感人的电影,或听过一堂励志课,当时下的决心也很大啊,怎么烦恼去了又来?试想,既然正能量讲了很多,心灵鸡汤天天供应,为什么周围的抑郁并未改善?请再想一想,如果自我平静就像喝鸡汤那么简单,那佛陀还需要离家出走,耶稣还需要降临人世吗?
显然,励志如果停留于理念,效果有限。
各位见过很多速效的广告吧? 比如,“30天让你减肥”、“30天让你牙齿变白”、“30天让你胃口变好”、“30天开始新的人生”、“30天情绪控制”等等。
这些广告并不全是虚假宣传。
只可惜速效的,往往是短效的;速效的,也是容易反复的。
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同样不是“速效”可以实现的。我不否认,少数非常幸运的人读了少数非常好的书,确实改变了自己一生,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励志的道理就像天空中的白云一样,来了又去,而烦恼也像天空中的乌云一样,去了又来。
我曾经有幸旁听过一次培训,算是我听过好的励志课了,当快结束的时候,老师问学员:“你们今天‘开悟’了吗?”同学一个个心潮澎湃,左边的站起来发言:“老师,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后面的站起来说:“老师,今天我终于恍然大悟!”当时我诚惶诚恐,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
三个月以后,再见到这些学友,才发现自己并未错过什么,该怎样又变回了怎样——原来发火的继续发火,原来悲观的继续悲观,原来睡不着觉的还是睡不着觉,再也没人提“大悟”的事情了,只剩下“恍然”。
显然,励志如果停留在理念,保质期也很短。
因此,我决定写一本不同的书。
先说明下本书的结构,分为两部分。部分是“人类不平静的起源”,包括六章,偏重理论,我将告诉你——通往平静之路没有捷径。第二部分是“平静是怎样炼成的”,也包括六章,偏重方法,我将告诉你——虽然没有捷径,但确有一条理性之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