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973783
编辑推荐
在台湾东海岸太平洋边、背山面海的花莲盐寮小村,区纪复用捡拾来的材料简单地盖了几间木屋,从此开始力行简朴自然的生活,至今已二十五载。本书是他总结二十年来简朴生活点滴与心得的心灵随笔。
区纪复的简朴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餐桌环保,不掉一滴;节水有道,不费一滴;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妥善处理……其方法的周全和赤子般的用心令人惊叹。他与自然长年相处,亦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在他眼里,大自然中都是美,清晨的一滴露水有五光十色,大海的波涛如交响曲,乃至一粒尘埃也美丽如花。
在这样的简朴、自然之中,更贯穿着区纪复多年积累的修行体悟,因此具有生命的感动。他的实践可谓在形神两个层面都极富创造力,世间稀有。
于是这本书带给人们的,不止是简朴意识,或者田园之乐。在这个物质膨胀的时代,它更可以启发自觉、信心与勇气。
区纪复的简朴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餐桌环保,不掉一滴;节水有道,不费一滴;物尽其用,变废为宝;减少垃圾,妥善处理……其方法的周全和赤子般的用心令人惊叹。他与自然长年相处,亦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在他眼里,大自然中都是美,清晨的一滴露水有五光十色,大海的波涛如交响曲,乃至一粒尘埃也美丽如花。
在这样的简朴、自然之中,更贯穿着区纪复多年积累的修行体悟,因此具有生命的感动。他的实践可谓在形神两个层面都极富创造力,世间稀有。
于是这本书带给人们的,不止是简朴意识,或者田园之乐。在这个物质膨胀的时代,它更可以启发自觉、信心与勇气。
内容简介
1983年,四十二岁的区纪复辞去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也辞退繁华世界的虚无与渴望。他说,人的生命时时都需要“顿一顿”,这“顿一顿”就是慢下脚步,停下来反省回顾,看看生命是不是冲太快,冲过了头,如此才不致糊里糊涂。
区纪复一顿就顿了五年,他云游四海,参访世界各地环保团体,而后在花莲建立心中的“盐寮净土”,提倡简朴生活、自然修行。这样的生活,区纪复身体力行了二十余年。到盐寮体验简朴生活的人已达上万,区纪复撒下的种子在许多人心里萌芽。后来,他又去香港积极推行简朴乐修,这期间以笔耕耘,记录下他的盐寮生活以及他的反思与感悟,结集成这本有启发性有感染力的优美随笔,亦被看作台湾隐逸文学的代表作品。区纪复与大自然共生共荣的信念,以及处处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活态度,为二十一世纪所有关心环境、生态与自由的人,提供了值得深思并可付诸实践的生活方式。
著名学者钱理群为本书作序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今天的中国正急需这样的反思和试验。钱理群
区纪复一顿就顿了五年,他云游四海,参访世界各地环保团体,而后在花莲建立心中的“盐寮净土”,提倡简朴生活、自然修行。这样的生活,区纪复身体力行了二十余年。到盐寮体验简朴生活的人已达上万,区纪复撒下的种子在许多人心里萌芽。后来,他又去香港积极推行简朴乐修,这期间以笔耕耘,记录下他的盐寮生活以及他的反思与感悟,结集成这本有启发性有感染力的优美随笔,亦被看作台湾隐逸文学的代表作品。区纪复与大自然共生共荣的信念,以及处处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活态度,为二十一世纪所有关心环境、生态与自由的人,提供了值得深思并可付诸实践的生活方式。
著名学者钱理群为本书作序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今天的中国正急需这样的反思和试验。钱理群
目 录
推荐序我们需要这样的反思和试验
自序乐修在盐寮
她序执着的灵魂
简朴修行
简朴修行
拥有愈少愈自由
宁惜福不浪费
物尽其用
化腐朽为神奇
弯腰捡菜
素食修行
顿一顿
最后一滴
随时集中
净碗修行
用水之道
水修行
担水功夫
守在灶前
胶袋修行
道在垃圾
垃圾兄弟
扫地修行
洗厕报恩
吃果艺术
书法功夫
断食避年
不带一分钱
由头到脚的简朴
自然修行
自然修行
溯溪迎日
清晨一滴露
早晨喝尿
野外拉屎
露天洗澡
石中见世界
大海波浪壮
千禧迎日操
千禧和好操
海边净心
立石修行
立竿见影
拿起放下
净滩修行
信靠单行
无欲则刚
花样美尘埃
地球剪发
盐寮修行
附录盐寮净土
前 言
推荐序?我们需要这样的反思和试验
我的青年志愿者朋友燕山学堂的林炉生向我推荐区纪复先生的这本书,并希望我为该书的大陆版写序,我自是欣然同意。认真阅读以后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今天的中国大陆正急需这样的反思和试验。
区纪复先生坚持他的“盐寮净土”试验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他如此概括试验的宗旨和特点:“度的像是出世的生活,思念的却是入世的关怀。”“盐”即有“消毒、防腐、调味的特性”,就是“希望对社会的不理想情况尽一点责任”,“调整一些歪曲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使我产生了追问与讨论的兴趣:区纪复先生和他的朋友对当下社会和流行价值观、人生观有着怎样的不满与批判?于是就注意到区纪复先生对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判断:“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富裕的阶段,但仍然有贫富悬殊、不公不义的现象。”
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过度发展而带来的奢侈、浪费、破坏、污染的不良后果”,由此引发的是对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即所谓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反省。
我的青年志愿者朋友燕山学堂的林炉生向我推荐区纪复先生的这本书,并希望我为该书的大陆版写序,我自是欣然同意。认真阅读以后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今天的中国大陆正急需这样的反思和试验。
区纪复先生坚持他的“盐寮净土”试验已有二十五年之久。他如此概括试验的宗旨和特点:“度的像是出世的生活,思念的却是入世的关怀。”“盐”即有“消毒、防腐、调味的特性”,就是“希望对社会的不理想情况尽一点责任”,“调整一些歪曲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这就使我产生了追问与讨论的兴趣:区纪复先生和他的朋友对当下社会和流行价值观、人生观有着怎样的不满与批判?于是就注意到区纪复先生对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判断:“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富裕的阶段,但仍然有贫富悬殊、不公不义的现象。”
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过度发展而带来的奢侈、浪费、破坏、污染的不良后果”,由此引发的是对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即所谓现代文明的反思和反省。
免费在线读
拥有愈少愈自由
自古至今绝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拥有,但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只要两手一摊,曾拥有的都带不走,很多人或早或晚都悟到这一点,而提出警惕,可是今天仍然不断有人在追求拥有,把警惕当做耳边风。
拥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穿在身上的衣服,挂在身上的饰物,拿在手中的钞票,放在家里的家具用品,车库里的汽车,存在银行的钱财,保险箱里的珠宝;观赏过一场电影,听过一曲音乐,参观过一次展览,看过一本书,经历过一次旅行;担任过某个官职地位,是某地方的知名人士,拥有某项名声头衔,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拥有,有些是具体的物质,有些是象征的代替品,有些是印象记忆,有些是抽象虚无的东西;就时间来说,有些长久,有些短暂。
当人死了,上面这些什么都没有了。大部分的拥有都不再属于你了,如物质金钱;有很多会消失,如印象、经验;有少部分只留在他人的记忆中,如名誉、地位。有些东西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如影音、艺术、文化、知识……你只是暂时欣赏得到,而非拥有,它们还是会回到本来创作它们的根源那里。另外有很多大自然的东西,相对于人来说,是永恒存在的,你只可观赏它们,不能拥有它们。你的观赏不损它们任何一点一滴,只要不做任何破坏,它们就会完整无缺。
皇宫、博物馆的文化、艺术、宝藏你可以去欣赏,享受,但不可能拥有。大地、自然、风景你都可以去欣赏,享受,但更不可能拥有
自古至今绝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拥有,但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只要两手一摊,曾拥有的都带不走,很多人或早或晚都悟到这一点,而提出警惕,可是今天仍然不断有人在追求拥有,把警惕当做耳边风。
拥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吃进肚子里的食物,穿在身上的衣服,挂在身上的饰物,拿在手中的钞票,放在家里的家具用品,车库里的汽车,存在银行的钱财,保险箱里的珠宝;观赏过一场电影,听过一曲音乐,参观过一次展览,看过一本书,经历过一次旅行;担任过某个官职地位,是某地方的知名人士,拥有某项名声头衔,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拥有,有些是具体的物质,有些是象征的代替品,有些是印象记忆,有些是抽象虚无的东西;就时间来说,有些长久,有些短暂。
当人死了,上面这些什么都没有了。大部分的拥有都不再属于你了,如物质金钱;有很多会消失,如印象、经验;有少部分只留在他人的记忆中,如名誉、地位。有些东西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如影音、艺术、文化、知识……你只是暂时欣赏得到,而非拥有,它们还是会回到本来创作它们的根源那里。另外有很多大自然的东西,相对于人来说,是永恒存在的,你只可观赏它们,不能拥有它们。你的观赏不损它们任何一点一滴,只要不做任何破坏,它们就会完整无缺。
皇宫、博物馆的文化、艺术、宝藏你可以去欣赏,享受,但不可能拥有。大地、自然、风景你都可以去欣赏,享受,但更不可能拥有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