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2429123
本书作者集著名作家和商界名家于一身,有着丰富的创业人生经验,以作者亲身经历为线索,记述温州各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与事,通过对温州地域文化、历史传承的梳理,揭示“中国的犹太人”温州人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不是“只会做生意没有文化”。
“没文化照样挣大钱”,这是一个时代的错误观念,也是社会转型时期的非常现象,是高学历者的心痛点。温州商人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受教育机会,但温州地域文化浸染着每一个温州人的灵魂。本书加以详细阐述,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给读者以深刻的鼓舞。
同时,本书有许多“商道秘笈”的描写,也给读者以启发。
章 温州人与众不同的群体个性
——温州地理的人文解读 / 001
解读温州人的密码 / 001
三面环山一面朝海 / 003
瓯中的世外桃源 / 004
金瓯无缺有代价 / 006
瓯地让温州人吃尽了苦头 / 008
温州人与众不同的群体个性 / 011
第二章 从瓯越到温州
——温州的建制沿革 / 012
前温州期——东瓯国的建立 / 012
东瓯国的背影 / 014
风水大师郭璞——温州早的城市规划师 / 015
人文鼎盛的黄金百年 / 016
天地人和置温州 / 018
南宋——天子脚下温州人 / 020
人口从91万到19 万 / 022
从对外通商到改革开放 / 023
第三章 说点温州话的故事 / 026
奇怪的表彰会 / 026
“思思、此此、次次四” / 027
瓯语的归属 / 030
说点温州话的故事 / 032
第四章 火线、前线和黑线
——温州人的风雨历程 / 037
风声鹤唳的前线 / 037
苦涩的台湾糖 / 040
二叔,跨越海峡的悲情人生 / 041
前线的后果 / 043
火线的延伸 / 044
黑线的由来 / 047
黑线的代价 / 049
黑线阴影笼罩下的动荡 / 051
在黑线阴影下艰难求生 / 052
第五章 也谈温州模式 / 058
潘多拉的盒子还是改革的样板 / 058
包产到户:个吃螃蟹的是温州人 / 065
“温州模式”的前宏期 / 069
在磨难中成长的“温州模式” / 072
重振温州经济的“闯新” / 076
第六章 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吗 / 079
犹太人是苦难的代名词 / 079
东西南北温州人 / 084
温州人的海洋性 / 086
在海外落地生根的温州人 / 092
第七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无温不成商” / 096
宁波与温州,谁更厉害 / 096
温州人是逼出来的 / 103
“无温不成商” / 105
第八章 大哥与小弟
——上海与温州人的关系 / 112
上海与温州 / 112
迭格温州赤佬 / 114
又爱又恨上海人 / 117
上海大哥与温州小弟 / 118
敢闯正是历史上上海人的品质 / 122
第九章 做官的温州人 / 124
温州人何时开始进入官场 / 124
为官的温州人 / 126
另类当官人 / 133
第十章 公仆难当即下海
——温州的干部 / 140
还真有点公仆的味道 / 140
合则干不合则走 / 143
第十一章 有恒产者也有恒心
——温州的文人 / 147
温州文化的启蒙 / 147
温州文化之先驱 / 148
温州文人之武 / 155
文理并重——现代温州文化人 / 156
“论语别裁”与南怀瑾先生 / 160
现代温州文化人的文武之道 / 166
第十二章 十个温州人九个是老板
——温州的老板(一) / 171
喜欢给自己打工的温州人 / 171
民兵、集团军和多国部队——各式的温州老板 / 176
游兵散勇与鲶鱼效应——也说温州“炒房团” / 179
第十三章 也说白手起家
——温州的老板(二) / 185
历史上的温州老板 / 185
温州的华侨老板 / 193
第十四章 还是胆大包天
——温州的老板(三) / 204
“胆大包天”与“胆大包地” / 204
“鞋佬”及其他 / 211
小镇里这一批大老板 / 216
第十五章 敢想还有敢做
——温州的老板(四) / 221
做官不如做生意 / 221
“好汉不赚有数的钱” / 224
“总统替我做广告” / 227
伴娘也有出嫁时 / 229
第十六章 男人不武 女人不爱
——温州的男人 / 233
男人不武,女人不爱 / 233
温州的男人不浪漫 / 239
第十七章 娇小玲珑 刚柔并济
——温州的女人 / 242
养在深闺人未识 / 242
温州的男女关系 / 251
第十八章 温州总是走在时尚的前头
——穿在温州 / 254
穿在温州,引领时尚 / 254
在一个啤酒瓶与三个啤酒瓶之间 / 255
温州总是走在时尚的前头 / 258
温州有没有小资 / 263
第十九章 天下瓯菜可口
——食在温州 / 265
酒老隆,走广东 / 265
还是瓯菜好 / 268
第二十章 跟风走一回
——玩在温州 / 272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当吹箫 / 272
跟风走一回 / 277
第二十一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陋一陋温州和温州人 / 281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 281
百年之计在于树人 / 285
后 记 / 293
序
经常有各地的朋友来到温州拜访吴明华先生,谈及温州的情况,普遍对温州人的经商之道感兴趣。有人总结出温州人的“商道秘笈”,明华先生看了觉得这些道理全国各地的人都懂,只是温州人做到了极致,这些理念温州人似乎与生俱来无师自通,在言谈举止间、在行动中自然流露,而作为地域文化特征早已融入了温州人的灵魂。
要说究竟,就要追溯温州的历史、温州的地理人文和文化传承。然而,讲述温州的文章书籍又是很多的,文学家的作品多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抒写;专家学者的文章,更多地注意政治、经济方面;官员的文字多注重实践的探索;记者的新闻报道,着笔于一时一事之印象……
温州长期以来就是一个偏远闭塞之地。温州话之独特难懂,就是因为长期以来与外界交流之阻隔。然而,天地造化,历史上的温州亦有文化大发展时期,“温州文化”自成一体,显著异于其他地区。温州乃至浙江以外的人撰写涉及“温州人”的许多文字,对温州地域文化特征失于把握准确,温州人读了反而觉得不接温州的地气,更多的大约是作者自身的感受和经验反映。
温州位于东南一隅,三面大山一面临海,山海屏障,使得温州少受战火波及,历史上亦曾为中原南迁之“世外桃源”,在此与沿海北上之先民融合,给蛮荒的古代温州带来了先进文化。故而千百年来,中原文化在中原地区历经沧桑,而于温州在保持本色基础上有长足发展。
南宋建都临安(杭州),天子脚下温州人迎来了大发展机遇。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阶段,也是当时世界上为繁荣发达的区域。温州在文化大发展的同时,走出大批学子,他们为后世的温州人树立了标杆。同时还诞生了以本土学者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行实事,有实功,亦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在当时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对后来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深切影响着温州(浙南)地区后世思想和社会发展。今日温州之成就,都可以找到前因后果的联系。崛起于改革开放的温州,当初“十万大军”闯天下,他们大多是出身草根、洗脚上岸的农民,读书不多。这可能是温州人给国人的早印象。而后的温州亦以工商业闻名,温州人走遍全国、走向世界亦以善于经商著名,但温州少有文化事业之巨制。这样就给国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温州人会做生意没文化。当代温州相比于文化繁荣的城市,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实际上,温州商业氛围的浓厚遮蔽了一个真相:温州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颇具个性的城市,无论历史上还是当代,温州都是一个学风甚盛、人材辈出、传统文化传承未曾中断的地区。
与其说温州人理念有多先进,毋宁说温州人有多传统。恰恰是这一点成为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之初闯世界之利器。人们发现,温州人文化不高,但很有“人情味”。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国学大热,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国学立身处世之道为国人所推崇,然而,温州人早已抢得先机,勇立潮头。
与温州人有过往来的人都有体会,温州人特别客气,凡事为对方考虑,很给面子。聚会抢着付钱,并不是因为温州人有钱;温州人灵活包容,不是因为温州人没有原则底线。温州人是一个多面体:自力更生、团结合作、四海为家、敢于冒险、灵活创新、精于创业;温州人开放而又传统、自主而又抱团、变通而又执著。如果说这些都是宏观概括,那么这本书就是以民间角度——以作者在温州,历经几个社会发展阶段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得来诠释“温州人”,他们是亲切的、平和的,就在我们的周围,似我们的邻里兄长,所以这本书是温暖的、能触摸和有情怀的,能让你感知温州和温州人,对你而言也许是“陌生的熟悉”,也许还有与你想象中的出入;温州人既不神秘也不另类,他们只是温州这个地方的人,因山水滋养而有所不同。这本书,在外的温州人读来,也许能给他带去几分乡愁;在本地的温州人读来,可以品味乡土文化的醇厚。
明华先生当过工人、军人、教师和干部,经历丰富。青年时期开始发表作品,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下海经商,经商二十多年创造了一个个商界传奇。在温州被誉为“温州有钱的文化人,温州有文化的有钱人”。
明华先生的父亲为工厂技师,母亲为小学教员,兄妹 4 人,其祖辈亦有家学渊源。青少年时期家中生活清苦,但传统家风气息浓厚,1983 年获全国妇联“五好家庭”称号。有感于世人对于温州的关注,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出版了著作《遥望温州》,对温州地域文化的思考遂成兴趣。
明华先生虽书生意气,但人情练达、世事洞明。创办过多家制造型的小工厂、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家四星级酒店、连锁旅店、房地产业等, 成就卓著。所有投资,几无失察。相比于前期成功后来投资失利的许多朋友,明华先生善于省察“成功之究竟”,审时度势。事业成功还得益于道德操守,得益于长期读书、精于实践形成的大格局和历史观。明华先生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唱歌跳舞,“唯有读书和运动不可辜负”,学以致用。偶尔有感而发,以为报纸写文章、为高校讲演以怡情。
温州文人亦文亦商,然而事业宏大者不多。明华先生是一特例,值得探究。中国本土文化缺乏一种创业精神,儒家思想重在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不倡导向自然过度索取。文人经商亦多有羁绊。中国文明早熟,历史上也没有发生“产业革命”。温州的“永嘉学派”学说在历史上就显得特殊,在当代的影响也许可以从“温州现象”乃至温州文人普遍经商中得以体味,其他地方的文人群体如同温州者并不多见。
温州是值得探究的,温州人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唤醒心灵深处的激情,“认识你自己”也需要有一种比较;温州人是值得交往的,温州人乐于成人之美,他们由衷赞叹勤奋进取的人。
明华先生和一批温州学者亦是文化自觉者,有知人和自知之明,对温州文化亦有自知和卓见。本地知名文化学者沈克成先生,是明华先生青少年时代开始交往至今的挚友,可以说是温州的一位儒者。当年创业为自己的企业取名“里仁”,源自《论语·里仁》:“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家风熏陶,沈亚兄创办“唯品会”,其名亦有精义。
在全国各地有 200 多万温州人,至 2018 年 11 月,在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成立异地温州商会 268 家,在海外的温州人当前有 68.8 万人。“三个温州”的说法,分别指本土温州、全国各地的温州人和海外的温州人。散居全国各地和海外的温州学人其占温州人比例也是很高的。各地商圈有“唯温商马首是瞻”的说法,盖因温州人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探索精神。温州本土作家彭文席先生六十多年前创作的寓言《小马过河》成为青少年经典,影响了几代人,还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走向世界。其中一句即为温州人精神的写照:“河水既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伯伯说的那么浅。”这是小马在亲身实践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与各地朋友闲说温州不失为一件有趣的事,与温州人探讨温州文化亦是一件人生快事。
是为序。
逸柏酒店集团 CEO 吴跃春
戊戌年初冬于上海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