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0484418丛书名: 武学名家典籍丛书
编辑推荐
李存义得意弟子,集河北、山西形意之大成
《逝去的武林》重笔记述的武痴
徐皓峰作序推荐:“正视薛颠,应从此合集开始。”
独创“肩窝吐气”“飞云摇晃旋”等练功秘法
数百幅薛颠拳照、步线图,一览“有如鬼魅”之身法
内容简介
《薛颠武学辑注》收入了民国时期著名形意拳家薛颠先生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间出版的《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灵空禅师点穴秘诀》三本著作,并附录《少林内功秘传》一部,共分为四册出版。薛颠对形意拳的贡献是继承和发扬,他的象形拳更是为形意拳独辟蹊径,他的几部著作,是形意拳研究和学习者不可越过的经典。校注者王银辉,专注研究形意拳三十余年,对薛颠原作逐字解析,追加动作说明,并纠正了民国原版点断、排字的错误,全面扫清了阅读障碍。
目 录
章 龙形讲义第二章 虎形讲义第三章 猴形讲义第四章 马形讲义第五章 鼍形讲义第六章 鸡形讲义第七章 鹞形讲义第八章 燕形讲义第九章 蛇形讲义第十章 鹘形讲义第十一章 鹰形讲义第十二章 熊形讲义
前 言
发愤著书(徐皓峰代序)——2001年薛颠武学再现事件追记
庚子年(1900年)前,文化阶层约占全国人口的4%,那时看四书五经,识字便是知理,不是文盲,就是一定是文化人。庚子年后,废了四书五经,识字人日众,但文化阶层仍是4%,并无提高,欧美日学术汪洋灌入,错综复杂,难以辨析,文化门坎变高,识字不等于知理了。 在四书五经不再作为文化标准的时代,有些民众还认老理,出现一种奇特现象:有的人几乎是文盲,但接触他的人都认为他很有文化。民国武术家唐维禄近乎文盲,尚云祥将将能看报纸,凭着认识不多的字,半猜着看,如同中国人在日本街头能看懂告示牌的状况(日文里有汉字)。在新派人和老派人里,识字都不是文化的标准了,老派人看,你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还是传统的,就是有文化了。唐维禄和尚云祥均被认为是比大学教授还文雅的人。传统文化人要“发愤著书”,不是生了一肚子闷气而有了写书动力,“发愤”不是指在具体事上受了谁欺负,而是自认命薄,这辈子没有机会立功立名,那么就立言吧——发愤,是还有可努力的,那就努力吧。“努力”一词不是清末时扒来的日文词汇,是唐朝高僧嘱咐徒弟的用语,要连用两遍,为“努力努力”,意思是“就是这个了,就是这个了,别弄丢了”。习武人多是老派,老派人有发愤之志。李存义有一部著作,将前辈老谱和个人心得编纂在一起,友人帮忙成文,私家印刷本,传给嫡传弟子作身份证明,从未面世。尚云祥也有一部著述,友人帮忙成文,未印刷,稿本和手抄副本,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间,为防止泄露给驻京外国人而销毁。历经战乱、政改、世变,李尚著作希望还在世,或留惠于子孙家,或当年帮忙成文的人留了底本,不必面世,还在就好。薛颠则是另一种情况,他读书无碍,写文为难,由弟子润笔完成著书,没有泄密外国的顾忌。国难当头,他的观点是,公布于世后,对老祖宗的东西,中国人一定领悟得比外国人快,只要比外国人快就行了。于是大写特写,全国发行,留下了今日可见的著作。唐维禄老死乡野,尚云祥避官如避祸,从当年给薛颠著作写序的人看,他结交政界军界,多为翘楚,得到的社会信息不同,所以想法不同。唐维禄没选择著书,选择当好传书的人,对师父李存义的那部私著,他全文背诵,传给我二姥爷李仲轩时,可以按页指明,哪页上都是什么话。(此书二姥爷因遇难而失去,在《武魂》杂志谈起失书事后,有形意门派系声称他们还有。)我年少时问过二姥爷,唐维禄既然能背诵、能识别段落,进一步把字一一认了,该是顺水推舟的事吧?二姥爷没解释,只说唐师傅“是没认成字”。年长后,看多了本应“顺水推舟”的事,往往都难办成。比如薛颠著作。听二姥爷说薛颠生平,感慨他武功盖世却命运多舛,二姥爷说,你多愁善感是你的事,跟薛颠没关系,戏台上的人物都是忽亨忽灭的命,既上了戏台,就是要忽亨忽灭。薛颠亨通过,灭了很久。过世小五十年后,首谈他的,是我二姥爷,在《武魂》登文。开始时是谈着试试,比较谨言,放开谈,是受了《武魂》编辑常学刚先生支持,并以大魄力为此话题开了专栏。常先生说过许多话,大意是,新一辈不知道薛颠了,看了《武魂》去问师父师爷,勾起老辈人记忆,才说说,年轻人没想到熟知的武林典故里竟然屏蔽了一位高手,出于好奇心理,有了许多薛颠迷。于是,南北间涌现了跟薛颠有关联的人,有的自称薛颠嫡传,有的说串有薛颠的东西,有的说师爷受过薛颠指点——都是好事,起码证明人间有过薛颠。还有的说找到证据,薛颠在五十年代未死,而是如“基督山伯爵”般假死遁身,按他的身体素质,至少活到八十年代,网上发问:“八十年代上中学时,如果知道薛颠还在世,跟自己在一个时间段活着,会惊着么?” 没敢答,确实惊着了——总之,是好事。神话薛颠,说明尘封半个世纪后,薛颠跟人间重又发生了关系。常学刚先生是“顺水推舟”的推舟人,承蒙先生十几年过来,仍续善举,将薛颠旧作编辑合集。正视薛颠,应从此合集开始。
庚子年(1900年)前,文化阶层约占全国人口的4%,那时看四书五经,识字便是知理,不是文盲,就是一定是文化人。庚子年后,废了四书五经,识字人日众,但文化阶层仍是4%,并无提高,欧美日学术汪洋灌入,错综复杂,难以辨析,文化门坎变高,识字不等于知理了。 在四书五经不再作为文化标准的时代,有些民众还认老理,出现一种奇特现象:有的人几乎是文盲,但接触他的人都认为他很有文化。民国武术家唐维禄近乎文盲,尚云祥将将能看报纸,凭着认识不多的字,半猜着看,如同中国人在日本街头能看懂告示牌的状况(日文里有汉字)。在新派人和老派人里,识字都不是文化的标准了,老派人看,你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还是传统的,就是有文化了。唐维禄和尚云祥均被认为是比大学教授还文雅的人。传统文化人要“发愤著书”,不是生了一肚子闷气而有了写书动力,“发愤”不是指在具体事上受了谁欺负,而是自认命薄,这辈子没有机会立功立名,那么就立言吧——发愤,是还有可努力的,那就努力吧。“努力”一词不是清末时扒来的日文词汇,是唐朝高僧嘱咐徒弟的用语,要连用两遍,为“努力努力”,意思是“就是这个了,就是这个了,别弄丢了”。习武人多是老派,老派人有发愤之志。李存义有一部著作,将前辈老谱和个人心得编纂在一起,友人帮忙成文,私家印刷本,传给嫡传弟子作身份证明,从未面世。尚云祥也有一部著述,友人帮忙成文,未印刷,稿本和手抄副本,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期间,为防止泄露给驻京外国人而销毁。历经战乱、政改、世变,李尚著作希望还在世,或留惠于子孙家,或当年帮忙成文的人留了底本,不必面世,还在就好。薛颠则是另一种情况,他读书无碍,写文为难,由弟子润笔完成著书,没有泄密外国的顾忌。国难当头,他的观点是,公布于世后,对老祖宗的东西,中国人一定领悟得比外国人快,只要比外国人快就行了。于是大写特写,全国发行,留下了今日可见的著作。唐维禄老死乡野,尚云祥避官如避祸,从当年给薛颠著作写序的人看,他结交政界军界,多为翘楚,得到的社会信息不同,所以想法不同。唐维禄没选择著书,选择当好传书的人,对师父李存义的那部私著,他全文背诵,传给我二姥爷李仲轩时,可以按页指明,哪页上都是什么话。(此书二姥爷因遇难而失去,在《武魂》杂志谈起失书事后,有形意门派系声称他们还有。)我年少时问过二姥爷,唐维禄既然能背诵、能识别段落,进一步把字一一认了,该是顺水推舟的事吧?二姥爷没解释,只说唐师傅“是没认成字”。年长后,看多了本应“顺水推舟”的事,往往都难办成。比如薛颠著作。听二姥爷说薛颠生平,感慨他武功盖世却命运多舛,二姥爷说,你多愁善感是你的事,跟薛颠没关系,戏台上的人物都是忽亨忽灭的命,既上了戏台,就是要忽亨忽灭。薛颠亨通过,灭了很久。过世小五十年后,首谈他的,是我二姥爷,在《武魂》登文。开始时是谈着试试,比较谨言,放开谈,是受了《武魂》编辑常学刚先生支持,并以大魄力为此话题开了专栏。常先生说过许多话,大意是,新一辈不知道薛颠了,看了《武魂》去问师父师爷,勾起老辈人记忆,才说说,年轻人没想到熟知的武林典故里竟然屏蔽了一位高手,出于好奇心理,有了许多薛颠迷。于是,南北间涌现了跟薛颠有关联的人,有的自称薛颠嫡传,有的说串有薛颠的东西,有的说师爷受过薛颠指点——都是好事,起码证明人间有过薛颠。还有的说找到证据,薛颠在五十年代未死,而是如“基督山伯爵”般假死遁身,按他的身体素质,至少活到八十年代,网上发问:“八十年代上中学时,如果知道薛颠还在世,跟自己在一个时间段活着,会惊着么?” 没敢答,确实惊着了——总之,是好事。神话薛颠,说明尘封半个世纪后,薛颠跟人间重又发生了关系。常学刚先生是“顺水推舟”的推舟人,承蒙先生十几年过来,仍续善举,将薛颠旧作编辑合集。正视薛颠,应从此合集开始。
媒体评论
听二姥爷(李仲轩)说薛颠生平,感慨他武功盖世却命运多舛,二姥爷说,你多愁善感是你的事,跟薛颠没关系,戏台上的人物都是忽亨忽灭的命,既上了戏台,就是要忽亨忽灭。
——徐皓峰
今束鹿薛君以国术之名家,阐师传之秘奥,编为讲义,解以详图,俾学者得以研究科学之方法,领悟其中之妙用,较诸般刺蜜谛之译《易筋经》与夫前人之著《内功图说》者,亦何多让!
——傅作义
学者因意以求形,因形以示意,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斯可以为老斫轮矣。
——曹锟
书摘插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