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4049087
人生一世,即便是轰轰烈烈,几度辉煌,平淡才是*后的绝唱。平淡才是真,但平淡也有清新、悠长、鲜美、酸、甜等各种滋味。
本书以“情”为主题,精选了林清玄讲述爱情、亲情、乡情、世情的文章,内容充分体现了“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
作者是台湾一线作家林清玄,作品以禅生活见长,大部分图书是畅销书。林清玄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绘者是老树,他是目前网络上*火的画家,以禅意图及打油诗风靡网络,其已出版的画作均畅销10万册以上,此次强强联手,以美文配美图的形式实现海峡两岸禅的对话。可以说本书是林清玄出版作品中*美的书之一。
《心有沉香,不畏浮世:林清玄小语(下)》
语言平实,清幽而大气;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在平易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醇厚浪漫的情感;文笔清新流畅,道理浅显易懂却意义深远。
在文字中见禅意,在禅意中品味人生。美丽的辞藻总是短暂的,只有真正的思想才可以恒久。
本书以“禅”为主题,文学与禅理相结合,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让人在平实的文字中感受深邃而朴实的佛理。繁杂生活中对片刻宁静的追求,世俗生活中对禅意、诗意的追求,纷乱中对人生方向的追求,成人对过去的怀旧、学生对现实的追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此书来获得一些启发。
本书分为三辑,*辑各篇文章讲述了林清玄对工匠精神、文化、艺术的看法,第二辑以爱情、亲情、乡情为主题,第三辑各篇文章反映了林清玄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思。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事例来谈大智慧,字里行间充满着深情,以细腻的内心感觉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的共鸣,让读者看清事情的本质,净化自己的心灵,让内心充满宁静与爱。
《匠士之道,平淡自有滋味:林清玄小语(上)》
目录
辑 欢喜心过生活
匠士与酱士
斧里乾坤大,刀中日月长
孤独的艺术
民艺飘香
掌上
芝麻·蒜头·元宵
巴黎也有三重埔
初渡河
铁卷门沉思
莫扎特的巧克力
不可买卖
大地之声
墨与金
开窗望兰亭
第二辑 平常心生情味
百年与十分钟
莺歌山之冬
猫冢
等待的月台
享受白云
海岸破晓
宿命之情
重瓣水仙
失落的王者之香
卡其布制服
正义堂与幸福堂
红砖道的风景
红目连
花籽
舞草的联想
巴黎乞丐
第三辑 清净心看世界
三好一公道
城市之心
文章辜负苍生多
吴郭鱼和木瓜树
现代人的三个大病
水牛故事
亲族
野炊
月桃花的心事
从根深处站起来
无河之舟
掀起盖头来
现代寓言二则
小河里有白鹅
秀才骑马
铜胃铁耳朵
海的儿女
目录
辑 婆娑甘泉
小悲
众生
青草与醍醐
八风吹不动
日日是好日
大音希声
春夏秋冬
如来的种子
关于颜色
柔软的耕耘
季节之韵
云在天,水在瓶
开悟鞋垫
拥有
命脉
真实的慈悲弥足珍贵
第二辑 好雪片片
金丸打雀
伤心渡口
从泥泞中跨越
山色如何
木炭与沉香
妙高台上
孔雀王朝无忧王
智慧是我耕的犁
惜生诗抄
选猫头鹰做国王
宫本武藏观斗鸡
李铁拐的左脚
逐鹿天下,无限江山
飘落的秋叶,比春花更艳红
纯粹的法门
观照世间的音声
第三辑 会心不远
悟者,吾心归处
苦行如握土成金
草先萌
每天都是莲花化生
小孩子的心境
璎珞粥
人骨念珠
轮回之香
飞越冰山
南国
习气
当观知足
夫妇的因缘
刀柄有什么用
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
执着的可怕
怀抱希望的箱子
人间处处有爱恨
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一些新的智慧
凤凰飞
林清玄先生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他的文字很完整,把他的切身体会融入到作品之中,文字阐述给人干净畅达、乐观自然之感。文字中的细腻情感自然流露,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了。与一些心灵鸡汤似的文字相比,他不仅仅是心灵鸡汤,他具有启发,不是单纯的说教。而与外国的美文相比,他的文字又具有独特的东方意味,给人一种志存高远之感,让人感受到亚洲作家的独特风范。
——余秋雨
林先生的书不用我推荐也一定会非常好销的。
——南怀瑾
在我还没有开始想要灵修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看林清玄老师的书,他的书可以说是我灵性旅程的启蒙书。
——张德芬
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在林老师的茶香里悟到了太多,我说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作林清玄。
——于丹
清玄先生著作致庆:文如流水,语似冬阳!
——星云大师
本 匠士之道,平淡自有滋味:林清玄小语(上)
匠士与酱士
这个社会学位被僵化、制式之后,匠士的精神也随之消失,其实是社会的重大损失。当我们走进美术馆、博物馆,看见唐的三彩、宋的青瓷、明式家具、清代金佛及无数的玉器、瓷器、木雕、金铜,就会看见许多匠士的灵魂在其中显影。匠士精神凋零后,谁与争锋?
或者,回归这种匠士的文化,才能使文明回到一个素朴的基点,使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才华坚持一生,以臻。他是用一生的努力发言,而不是凭着学历说话。我们不会想知道朱铭、杨丽花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就像我们也不必知道贝多芬、凡·高是什么学历一样。
百年与十分钟
对于某些盲目的忙着,忙到没有时间痛哭一场的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古人拍一张照片要曝光十分钟,现在,到大规模的快速冲洗店,十卷底片全部洗好,也只要十分钟的时间呢!
城市之心
不只是淡水的火车,一切世间的事物如果有了起始,终究会消失的。然而一切事物在形式上虽然逝去,有一些隐藏在形式背后的东西却会留存下来,那些能穿越时空之流的东西就是对人生的感动与启示。
在我十几年几段忙碌的工作经验中,看到许多无情可寄的中老年人,他们通常会展现出两种面目。一是冷酷的工作狂,他们不分日夜的工作,因为不工作使他们立刻失落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立刻陷进悲哀与无助中,他们有许多是被认为社会的成功者,有名、有利、有权势,但我们在这些人身上看不出人的舒缓、自在、从容、坦荡的风格,这实在是令人悲悯的。
另一种是放浪的麻醉者,他们在长久上班工作后,对人生真实的价值已失去追求,甚至对工作也已经绝望,工作只是糊口的工具罢了。不工作的时候,他们在黑暗的酒色之地把自己灌醉,或者徘徊在麻将台与舞厅之间消磨后的壮志,我们在这些人身上看不出人的庄严、热情、积极、承担的气质,这更加令人同情。
寄情,是在转动的世界中,有自己不变的内在风格;是在俗世的花草中,有自己一片清朗的天地。
掌上
许多事说起来简单,但照顾身口意何尝容易,如果我们每天摊开手掌问问自己:“我这双掌过去做了什么,现在在做什么,将来又要做什么呢?”
能这样,就仿佛手上有一个戏台,可以演我们自己想演的戏了。
初渡河
渡河真是不难,达摩以一苇就能渡江,郁永河以木船过台湾海峡,我们三百年前的先民无一不是以木船和风浪搏斗,为我们建设早的家园。问题是渡河前的决心,以及渡河后是否无悔。只有决心加上无悔的初渡,才是永远能出发的心情。
莺歌山之冬
人只要多少有孩子的心情和孩子的梦,冬天下不下雪无关紧要,因为雪总要过去。
享受白云
在这苦乐人间,我们很容易找到一起享用金钱的朋友,但想找到能一起喝咖啡的朋友已经难了,想找到能坐一个下午共同享受白云的朋友,就更难了。
三好一公道
愈接近重商的资本社会,人越容易向物质屈服,越容易受到环境的左右,心灵越快被俗化、冷化、非人化,使我们步行在七彩的霓灯之中,感到无力与孤寂,要使自己更卓越,其实就是维持一些人生的基本信条而已,像“三好一公道”就是很好的信条。
亲族
一表三千里,在这么长的世代里,说不定在身旁擦肩而过的陌生人里,就与我们有血缘的关系,大家应该互相珍惜,因为四代以前,谁知道呢?
第二本:心有沉香,不畏浮世:林清玄小语(下)
青草与醍醐
在佛经里,非常确定的就是人的烦恼,凡人必有烦恼的本质,烦恼的起因与反应可以大别为两种,就是“根本烦恼”与“随烦恼”——根本烦恼是烦恼的基本原因,随烦恼是随着根本烦恼的反应而生出的烦恼。
我们如果过的是无烦恼的人生,必然的,我们就会过无智慧的人生。
八风吹不动
知道人生老死之必然,是中国哲学里非常自然的一部分,虽说人在面对时不免挣扎抗拒,心有不甘,但只要知道了自然的兴谢,草木的荣枯,把人生当成自然的一部分,就比较能够切进生命历程的核心。
初夏秋冬
其实四季、时间、生命、轮回都没有断灭相,春夏秋冬是以一种绵密的姿势向前推进着,我们所见到的一切断灭是我们的分别,在孩子的眼中,一片纯净,春天是凉的夏季,秋日是温暖的冬天,这使得四季都变得亲切可喜了。
拥有
因为我们拥有了太多的东西,所以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有了拥有,就有了负担,就不能自在。
到了年老体衰,即使拥有许多东西,但不能享用,也就算失去了;后两手一摊,不管放什么宝贝的东西也握不住了。
李铁拐的左脚
在这苦难缺憾的人间,每次一想到李铁拐,心里就会感到一阵温暖。我们在人间游行,事无全美,福无双至,人人都是跛了一只脚的人,而觉悟者的先决条件,便是承认自己的残缺,承担自己的病足。
苦行如握土成金
苦行是这样,生命中的苦难也是这样,苦难是人生路上的泥土,只有深切体会苦谛苦境的人,能把泥土握成黄金。
南国
我想,更好的态度是“惜缘”,珍惜今生的每一次会面、珍惜今生的每一次爱情,甚至珍惜每一次因缘的散灭,才使我们能相思、懂得相思,并且在相思时知道因缘的真谛,而不存有丝毫的遗憾与怨恨。
当观知足
佛陀早就看清不知足是人性的弱点,因此教我们应该观照知足,有了知足的心才能使心灵平静,常处于净土;有了知足的心才不会为世间的俗事花费太多的时间,有益于沉思;有了知足的心才不会计较利害得失,而能反观自我。
夫妇的因缘
看清人间聚散的因缘,并不表示要否定相互的情义,也不表示夫妇是无法共患难的,而是要我们能超越情爱的束缚,既要珍惜夫妻的情义,也要共同超升来创造一个更好的因缘,人假若无法看清生命的真相,即使是巫山云雨,到后也只有枉然断肠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