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39220丛书名: 体育文化丛书
“关东”地理与文化概念 / 兼容性与同质性“共同体”
地域人文因素的交互影响 / 独具特色的多元武术积淀
技法、流派、特点、内涵 / 阶段、本体、发展、提升
由“术”入“道”的武德 / 由“技”达“礼”的精神
前言
导 论
章 关东地理环境与关东文化特征
节 关东地域的界定
一、“关东”之涵义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关东地理环境
一、山水相连,开放贯通
二、气候寒冷、地貌多样
三、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第三节 关东文化特征
一、多民族文化的聚合
二、善于吸收,影响深远
三、文化发展南北不均衡
四、文化发展的间歇性
第二章 关东武术拳种概述
节 关东武术文化概念
第二节 关东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
第三节 关东主要拳种概述
一、查拳
二、太极拳
三、八极拳
四、螳螂拳
五、戳脚
六、通背拳
七、鸳鸯拳
八、少北拳
九、四季拳
十、龙行门
第三章 关东武术拳种个案研究
节 融会贯通,创新求实——戳脚文趟子拳
一、关东戳脚师承源流
二、戳脚文趟子拳拳法概述
三、戳脚文趟子拳拳歌阐释
第二节 理象会通,体用俱备——通背拳
一、通背拳源流
二、通背拳异称之思辨
三、通背拳技击要诀
四、关东地域通背拳运动风格与特点
第三节 双功四术,矛盾辨证——少北拳
一、少北拳之源流
二、少北拳拳法概述
三、相辅相成的双功——九术功与六根功
四、辨证实用的四术——拳术、器术、功术、巧术
第四节 朴实简洁,刚猛多变——霍氏八极拳
一、霍氏八极拳之师承源流
二、霍氏八极拳拳法概述
三、霍氏八极拳的运动风格与特点
第四章 关东少数民族传统武艺解析
节 骑射文化解析
一、骑射——关东先民生存之本
二、关东习俗中的骑射文化
三、祀与戎的结合——“大射之礼”
第二节 “百戏中独近戎务”之“拔里速戏”
第五章 以征战关东而著名的武将与武人
节 以征战关东而著名的武将
一、单骑擒敌,箭穿五甲——薛仁贵
二、使射群鸟,三发皆中——完颜阿骨打
三、岳武穆终生之敌——完颜宗弼
四、“十三副遗甲”起兵——努尔哈赤
第二节 精击善练的关东武人
一、文趟祖师——胡奉三
二、燕北大侠——修剑痴
三、武当神剑——李景林
四、溥仪保镖——霍殿阁
五、大刀驱倭——梁锡福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后关东武术的发展
节 关东竞技武术的发展
第二节 关东民间武术的发展
第三节 关东武术之乡和武术馆校
第七章 武威、武德与武魂兼蓄的尚武精神
节 武威:以强悍勇武著称
第二节 武德:力、技、智、德的同步提升
第三节 武魂: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八章 关东武术文化相关内容研究
节 模拟骑射征战,祈求神灵护佑的萨满文化
第二节 适宜骑射与渔猎的青铜短剑文化
第三节 “曲折多战斗之容”的关东乐舞
第四节 关东少数民族装饰中的尚武文化特征
一、服饰:就地取材,以利渔猎
二、配饰:武艺与胆色的物化
三、发式:髡发以为便利
第九章 关东武术文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节 地域环境是关东武术文化形成的自然根源
一、自然环境造就强健勇武的武术文化
二、农牧渔并存的经济结构形成关东骑射文化
三、兼容并蓄的民族性格促进武术文化的融汇
第二节 政治体制是关东武术文化发展的制约要素
第三节 生产力是关东武术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引发武器材质的革新
二、武器材质的革新导致武术器形和技法的代谢
三、武术技法代谢提升武术文化内涵
第十章 关东武术文化的构建路径及其嬗变
节 关东武术文化构建之路径
一、原住民骑射文化构建关东武术底蕴
二、军事训练强化武术实用特征
三、遣戍“流人”催发武术理论萌芽
四、“闯关东”促进拳种的繁荣
五、护院、镖局加速武术交流
六、义和团抗击外辱,展现关东武德精神
第二节 关东武术由“重力重勇”向“术力并举”之嬗变
一、骑射文化之嬗变
二、崇尚力勇
三、术力并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总序
欣闻上海体育学院“085工程”内涵建设重要项目——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文化系列丛书出版,我首先对这一成果的面世表示祝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文化形态——体育本身就是人类文化和历史文明的生动体现,不但与其他文化形态相伴而生、同步而行,还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又是一种文化载体——体育还集多种文化形态、艺术形态于一身,是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共通语言,是人类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可以说,体育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上海体育学院主动对接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的国家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体育特色和科研优势,自2012年开始,将“体育文化系列丛书”的编著工作纳入学校内涵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中,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六大工程(学校文化传承工程、体育学术精品工程、大学文化育人工程、校风学风提升工程、文化环境营造工程、文化传播服务工程)之中,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资助体育文化理论研究,开展体育文化专项研究课题立项工作和体育文化系列丛书编撰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孵化与培育,该项目已经初显成效——丛书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是目前国内套系统研究体育文化的系列丛书。
该丛书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形成一批具有时代感、富有创新性、体现特色性的有质量、有影响的系列学术研究成果为目标定位,坚持国际视野、中国视阈、上海视角和体育视点,关注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前沿,努力回答体育强国、文化强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以及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体育文化基础问题,对于发挥体育文化研究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智力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体育文化在体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贡献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系列丛书在选题和研究过程中,体现了“三个结合”。一是对接政策精神与体现学术价值相结合。丛书的编著,既回应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关于教育、文化、体育等讲话的精神要求,以及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总体部署,也体现了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二是本土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体育文化既是一种本土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文化。全球现代化视野下的体育文化具有国际共性,而各国家、各民族发展起来的体育文化又具有独特性、多样性的特点。该丛书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将本土化研究与比较性研究结合了起来,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三是分类研究与分项研究相结合。该丛书既按照体育文化的类别展开研究,也兼顾了相关专项性体育项目的文化研究,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研究体系。
该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体育学院“085工程”内涵建设经费的资助,既是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学校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落”(落实、落细、落小)和“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推进“学科德育”建设,进一步增强学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文化动力,提升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文化底蕴,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体育竞争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技能性或技艺性竞争,更是一种体育价值观的竞争,是一种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的竞争。一流的体育,不但要有一流的体育竞技,更要有一流的文化研究。该丛书的出版,相信必定能在这一方面开个好头,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提供文化支撑。
是为序。
上海体育学院院长 陈佩杰
2015年3月3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