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530905丛书名: 无
编辑推荐
临床各个层级护理人员,特别是外科、手术室护理人员,可作为临床“三基”培训、考核使用
内容简介
《临床实用管路护理实践》以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讲解了30余种临床常见管路的护理。对这些常见的管路按照专科进行分类,从管路的概述、置管的目的、适应证、管路的固定技术和流程、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详细地讲解了管路留置期间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
目 录
目录 CONTENTS
第1章 总论 1
**节 概述 1
一、供给性管路 1
二、排出性管路 1
三、监测性管路 1
四、综合性管路 2
第二节 临床管路的护理原则 2
一、妥善固定原则 2
二、保持通畅原则 2
三、预防感染原则 2
四、严密观察原则 2
第2章 常用管路护理 3
**节 吸氧疗法 3
一、概述 3
二、目的 3
三、适应证 3
四、护理流程 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
第二节 留置鼻胃肠管 7
一、概述 7
二、目的 7
三、适应证 7
四、固定流程 8
五、鼻饲流程 10
六、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1
七、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
第三节 静脉留置针 12
一、概述 12
二、目的 13
三、适应证 13
四、护理流程 1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6
第四节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 16
一、概述 16
二、目的 16
三、适应证 16
四、护理流程 1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9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9
第五节 中心静脉置管 20
一、概述 20
二、目的 20
三、适应证 20
四、护理流程 2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23
第六节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24
一、概述 24
二、目的 24
三、适应证 24
四、护理流程 2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28
第七节 导尿 29
一、概述 29
二、目的 29
三、适应证 29
四、护理流程 2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1
第3章 普外科管路 33
**节 皮下引流管 33
一、概述 33
二、目的 33
三、适应证 33
四、护理流程 3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35
第二节 颈部引流管 35
一、概述 35
二、目的 36
三、适应证 36
四、护理流程 3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37
第三节 腹腔引流管 38
一、概述 38
二、目的 38
三、适应证 38
四、护理流程 38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40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40
第四节 胃肠减压管 40
一、概述 40
二、目的 41
三、适应证 41
四、护理流程 4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4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44
第五节 滴水双套管 44
一、概述 44
二、目的 45
三、适应证 45
四、护理流程 45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4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48
第六节 T形管 48
一、概述 48
二、目的 48
三、适应证 48
四、护理流程 4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5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52
第七节 ENBD引流管 53
一、概述 53
二、目的 53
三、适应证 53
四、护理流程 5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5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55
第八节 PTCD引流管 55
一、概述 55
二、目的 55
三、适应证 55
四、护理流程 5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5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58
第九节 肝穿刺引流管 58
一、概述 58
二、目的 59
三、适应证 59
四、护理流程 60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2
第十节 胆囊穿刺引流管 62
一、概述 62
二、目的 62
三、适应证 62
四、护理流程 6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5
第十一节 人工造瘘袋 65
一、概述 65
二、目的 65
三、适应证 65
四、护理流程 6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8
第十二节 空肠造瘘管 68
一、概述 68
二、目的 68
三、适应证 69
四、护理流程 6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70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0
第十三节 肛管引流管 71
一、概述 71
二、目的 71
三、适应证 71
四、护理流程 7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7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3
第十四节 三腔双囊管 73
一、概述 73
二、目的 73
三、适应证 74
四、护理流程 7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7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5
第4章 胸外科管路 78
**节 胸腔穿刺引流管 78
一、概述 78
二、目的 78
三、适应证 78
四、护理流程 78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80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81
第二节 胸腔闭式引流管 81
一、概述 81
二、目的 81
三、适应证 81
四、护理流程 82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8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84
第5章 泌尿外科管路 86
**节 膀胱造瘘管 86
一、概述 86
二、目的 86
三、适应证 86
四、护理流程 8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8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88
第二节 肾造瘘引流管 89
一、概述 89
二、目的 89
三、适应证 89
四、护理流程 8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9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92
第6章 脑科管路 93
**节 脑室引流管 93
一、概述 93
二、目的 93
三、适应证 93
四、护理流程 9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9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95
第二节 腰大池引流管 96
一、概述 96
二、目的 96
三、适应证 96
四、护理流程 96
五、并发症和护理对策 9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98
第三节 硬膜外引流管 99
一、概述 99
二、目的 99
三、适应证 99
四、护理流程 9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01
第四节 硬膜下引流管 101
一、概述 101
二、目的 101
三、适应证 101
四、护理流程 10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03
第7章 骨科管路 104
**节 关节腔冲洗管 104
一、概述 104
二、目的 104
三、适应证 104
四、护理流程 10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6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06
第二节 VSD负压引流管 107
一、概述 107
二、目的 107
三、适应证 107
四、护理流程 107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9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0
第8章 妇科管路——阴道引流管 111
一、概述 111
二、目的 111
三、适应证 111
四、护理流程 11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1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4
第9章 重症监护管路 116
**节 漂浮导管 116
一、概述 116
二、目的 116
三、适应证 116
四、护理流程 117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1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9
第二节 心包穿刺引流管 119
一、概述 119
二、目的 119
三、适应证 119
四、护理流程 120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22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22
第三节 动脉穿刺管 123
一、概述 123
二、目的 123
三、适应证 123
四、护理流程 12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2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26
第四节 血液透析置管 126
一、概述 126
二、目的 127
三、适应证 127
四、护理流程 127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2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29
第五节 气管内插管 129
一、概述 129
二、目的 129
三、适应证 129
四、护理流程 130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3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34
第六节 气管切开套管 134
一、概述 134
二、目的 134
三、适应证 134
四、护理流程 13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3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38
第1章 总论 1
**节 概述 1
一、供给性管路 1
二、排出性管路 1
三、监测性管路 1
四、综合性管路 2
第二节 临床管路的护理原则 2
一、妥善固定原则 2
二、保持通畅原则 2
三、预防感染原则 2
四、严密观察原则 2
第2章 常用管路护理 3
**节 吸氧疗法 3
一、概述 3
二、目的 3
三、适应证 3
四、护理流程 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
第二节 留置鼻胃肠管 7
一、概述 7
二、目的 7
三、适应证 7
四、固定流程 8
五、鼻饲流程 10
六、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1
七、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
第三节 静脉留置针 12
一、概述 12
二、目的 13
三、适应证 13
四、护理流程 1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6
第四节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 16
一、概述 16
二、目的 16
三、适应证 16
四、护理流程 1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9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9
第五节 中心静脉置管 20
一、概述 20
二、目的 20
三、适应证 20
四、护理流程 2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23
第六节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24
一、概述 24
二、目的 24
三、适应证 24
四、护理流程 2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28
第七节 导尿 29
一、概述 29
二、目的 29
三、适应证 29
四、护理流程 2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1
第3章 普外科管路 33
**节 皮下引流管 33
一、概述 33
二、目的 33
三、适应证 33
四、护理流程 3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35
第二节 颈部引流管 35
一、概述 35
二、目的 36
三、适应证 36
四、护理流程 3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37
第三节 腹腔引流管 38
一、概述 38
二、目的 38
三、适应证 38
四、护理流程 38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40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40
第四节 胃肠减压管 40
一、概述 40
二、目的 41
三、适应证 41
四、护理流程 4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4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44
第五节 滴水双套管 44
一、概述 44
二、目的 45
三、适应证 45
四、护理流程 45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4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48
第六节 T形管 48
一、概述 48
二、目的 48
三、适应证 48
四、护理流程 4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5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52
第七节 ENBD引流管 53
一、概述 53
二、目的 53
三、适应证 53
四、护理流程 5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5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55
第八节 PTCD引流管 55
一、概述 55
二、目的 55
三、适应证 55
四、护理流程 5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5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58
第九节 肝穿刺引流管 58
一、概述 58
二、目的 59
三、适应证 59
四、护理流程 60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2
第十节 胆囊穿刺引流管 62
一、概述 62
二、目的 62
三、适应证 62
四、护理流程 6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5
第十一节 人工造瘘袋 65
一、概述 65
二、目的 65
三、适应证 65
四、护理流程 6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6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68
第十二节 空肠造瘘管 68
一、概述 68
二、目的 68
三、适应证 69
四、护理流程 6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70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0
第十三节 肛管引流管 71
一、概述 71
二、目的 71
三、适应证 71
四、护理流程 7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7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3
第十四节 三腔双囊管 73
一、概述 73
二、目的 73
三、适应证 74
四、护理流程 7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7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75
第4章 胸外科管路 78
**节 胸腔穿刺引流管 78
一、概述 78
二、目的 78
三、适应证 78
四、护理流程 78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80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81
第二节 胸腔闭式引流管 81
一、概述 81
二、目的 81
三、适应证 81
四、护理流程 82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8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84
第5章 泌尿外科管路 86
**节 膀胱造瘘管 86
一、概述 86
二、目的 86
三、适应证 86
四、护理流程 86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8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88
第二节 肾造瘘引流管 89
一、概述 89
二、目的 89
三、适应证 89
四、护理流程 8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9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92
第6章 脑科管路 93
**节 脑室引流管 93
一、概述 93
二、目的 93
三、适应证 93
四、护理流程 9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9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95
第二节 腰大池引流管 96
一、概述 96
二、目的 96
三、适应证 96
四、护理流程 96
五、并发症和护理对策 9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98
第三节 硬膜外引流管 99
一、概述 99
二、目的 99
三、适应证 99
四、护理流程 99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1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01
第四节 硬膜下引流管 101
一、概述 101
二、目的 101
三、适应证 101
四、护理流程 10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03
第7章 骨科管路 104
**节 关节腔冲洗管 104
一、概述 104
二、目的 104
三、适应证 104
四、护理流程 10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6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06
第二节 VSD负压引流管 107
一、概述 107
二、目的 107
三、适应证 107
四、护理流程 107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09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0
第8章 妇科管路——阴道引流管 111
一、概述 111
二、目的 111
三、适应证 111
四、护理流程 111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14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4
第9章 重症监护管路 116
**节 漂浮导管 116
一、概述 116
二、目的 116
三、适应证 116
四、护理流程 117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1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19
第二节 心包穿刺引流管 119
一、概述 119
二、目的 119
三、适应证 119
四、护理流程 120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22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22
第三节 动脉穿刺管 123
一、概述 123
二、目的 123
三、适应证 123
四、护理流程 123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25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26
第四节 血液透析置管 126
一、概述 126
二、目的 127
三、适应证 127
四、护理流程 127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28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29
第五节 气管内插管 129
一、概述 129
二、目的 129
三、适应证 129
四、护理流程 130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33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34
第六节 气管切开套管 134
一、概述 134
二、目的 134
三、适应证 134
四、护理流程 134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37
六、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38
前 言
`
媒体评论
`
在线试读
第1章 总论
**节 概述
临床管路具有不同的功能,常作为治疗疾病、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管路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护士在对患者携带的各种管路护理过程中,护理是否准确、管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转归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管路的普及应用,护士在临床管路管理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临床管路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特殊的导管器械,直接进入人体内部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或手术中在体内留置各种引流管,以利于引流创面积液(血)或正常体液(如胆汁)等达到治疗和(或)观察病情的目的。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一、供给性管路
供给性管路是指能够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内的管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这些管路常被称为“生命管”,如气管插管、鼻饲管、静脉置管等。如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血容量明显不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通过供给性管路补充液体、供给氧气,可挽救患者生命。
二、排出性管路
排出性管路是指通过专用的管路引流出液体、气体等,常作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如,留置导尿管不仅用于引流尿液,而且通过对尿量的监测,指导输液,评估患者体内液体平衡状态,判断休克治疗的效果。
三、监测性管路
监测性管路是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部分供给性或排出性管路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如,上腔静脉导管作为供给性管路用于补液,也可作为监测性管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反映右心功能,对指导补液有重要意义。
四、综合性管路
综合性管路是指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管路。如,为昏迷患者留置的胃管,提供营养,发挥其供给功能;为胃潴留患者留置的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发挥其排出性功能;为胃肠道术后患者留置的胃管,监测术后出血的速度和量,发挥其监测性功能。
(郑桃花)
第二节 临床管路的护理原则
一、妥善固定原则
管路置入体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且多数管路放置时间较长,使非计划性拔管概率增加。因此,管路的妥善固定是管路护理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应采取多种固定的方法,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降低非计划拔管率,避免额外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重置管路带来的痛苦。
二、保持通畅原则
管路用于病情的诊断、治疗和效果观察,应定时挤压或抽吸,以保持通畅,避免堵管,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费用和痛苦。
三、预防感染原则
管路置入是一种有创操作,在置管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置管后定期消毒,及时拔除到期管路,降低因留置管路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四、严密观察原则
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管路置入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管路置入过程中和置入后患者的反应,注意观察各管路是否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及时提供治疗依据。
(李怡)
主要参考文献
李阳.ICU常见管路的护理管理.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8,8:16.
杨晓霞,赵光红.临床管路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2章 常用管路护理
**节 吸氧疗法
一、概述
吸氧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图2-1-1,图2-1-2)。
图2-1-1 鼻塞式吸氧导管
图2-1-2 吸氧面罩
二、目的
通过给氧,提高PaO2和SaO2,增加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三、适应证
心搏、呼吸骤停、低氧血症(PaO2 < 60 mmHg,SaO2 < 90%)、低血压(SBP < 100 mmHg)、低心排血量及代谢性酸中毒(HCO3 < 18 mEq/L)、呼吸窘迫(RR > 24/min)、吸入空气时,PaO2 < 60 mmHg或SaO2 < 90%、PaO2或SaO2低于预期水平的患者,PaO2 < 50 mmHg或SaO2 < 88%的新生儿,但未成熟早产儿、高碳酸血症等禁忌高流量氧疗。
四、护理流程
1.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听诊有无痰鸣音,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痰液的情况,了解动脉血气结果等。
2.准备
(1)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图2-1-3)。
图2-1-3 洗手
(2) 用物准备:吸氧管(鼻导管或面罩)、氧气表、湿化瓶、四防牌等(图2-1-4,图2-1-5)。
图2-1-4 鼻导管吸氧物品
图2-1-5 面罩吸氧物品
(3) 环境清洁舒适。
3.吸氧及固定流程
(1) 鼻导管:氧流量成人1~3L/min,婴幼儿0.5~1L/min,此法只适用于血氧分压中度不降患者,鼻堵塞、张口呼吸者效果不好。
① 连接氧气管,调节氧流量(图2-1-6)。
② 将鼻导管出气端塞入患者鼻腔,两侧吸氧管绕过耳郭,调节松紧阀置于患者下颌下面(图2-1-7)。
③ 弹力带松紧适宜,避免损伤皮肤(图2-1-8)。
(2) 吸氧面罩:高流量吸氧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措施,是指在常压下,通过佩戴专用吸氧面罩进行吸氧治疗的方法。
① 连接氧气管,调节氧流量(图2-1-9)。
② 将面罩覆盖患者口、鼻及下巴。
图2-1-6 连接湿化瓶
图2-1-7 配戴鼻导管
图2-1-8 调节松紧度
图2-1-9 调节氧流量
③ 将可弯曲金属条固定在鼻梁,调整头上的弹力带,利于固定并保证患者舒适(图2-1-10)。
图2-1-10 配戴吸氧面罩
④ 防止弹力带过紧,避免损伤皮肤。
⑤ 氧流量至少6L/min,冲走呼出气中的CO2,防止重复吸入CO2。
4.操作后处理
(1) 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图2-1-11)。
(2) 护士洗手,记录吸氧时间,做好护理记录。
图2-1-11 协助取舒适卧位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氧中毒 分为肺型和脑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类似支气管肺炎,其表现*初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管刺激症状,如胸骨后不适(刺激或烧灼感)伴轻度干咳,并缓慢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脑型氧中毒主要表现:早期出现面部肌肉抽搐、出汗、流涎或感觉、情绪异常等,逐渐加重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氧中毒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吸入氧浓度及氧分压,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是控制氧中毒发生的关键。在常压下吸入<60%的氧是安全的。60%~80%氧吸入时间不超过24h。100%氧吸入时间不超过4~12 h。
2.气道黏膜干燥 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患者可出现痰中带血,此时要加强湿化,及时调整患者氧流量,或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缓解黏膜干燥。
3.二氧化碳麻醉 患者主要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等,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常常是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流量吸氧或家属擅自调节氧流量使氧流量过大造成,护士应严格掌握吸氧的适应证,并定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及时调节氧流量,避免二氧化碳麻醉的发生。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仅见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儿多见,表现为患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甚至造成失明,应严格控制氧流量在<40%,并控制吸氧时间。
5.吸收性肺不张 主要由于吸入高浓度氧气,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患者一旦有支气管阻塞,氧气被完全吸收,即引起肺不张。预防吸收性肺不张,主要是要预防呼吸道的阻塞。
6.肺组织损伤 高流量高速氧气气流短时间冲入肺组织引起,引起支气管及肺泡的损
**节 概述
临床管路具有不同的功能,常作为治疗疾病、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管路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护士在对患者携带的各种管路护理过程中,护理是否准确、管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转归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管路的普及应用,护士在临床管路管理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临床管路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特殊的导管器械,直接进入人体内部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或手术中在体内留置各种引流管,以利于引流创面积液(血)或正常体液(如胆汁)等达到治疗和(或)观察病情的目的。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四类。
一、供给性管路
供给性管路是指能够将氧气、能量、水分或药液源源不断补充到体内的管路。在抢救危重患者时,这些管路常被称为“生命管”,如气管插管、鼻饲管、静脉置管等。如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血容量明显不足,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缺血缺氧,通过供给性管路补充液体、供给氧气,可挽救患者生命。
二、排出性管路
排出性管路是指通过专用的管路引流出液体、气体等,常作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如胃肠减压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等。如,留置导尿管不仅用于引流尿液,而且通过对尿量的监测,指导输液,评估患者体内液体平衡状态,判断休克治疗的效果。
三、监测性管路
监测性管路是放置在体内的观察哨和监护站,部分供给性或排出性管路也兼有此作用,如,上腔静脉导管、中心静脉测压管等。如,上腔静脉导管作为供给性管路用于补液,也可作为监测性管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反映右心功能,对指导补液有重要意义。
四、综合性管路
综合性管路是指具有供给性、排出性、监测性的功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管路。如,为昏迷患者留置的胃管,提供营养,发挥其供给功能;为胃潴留患者留置的胃管,引流胃内容物,发挥其排出性功能;为胃肠道术后患者留置的胃管,监测术后出血的速度和量,发挥其监测性功能。
(郑桃花)
第二节 临床管路的护理原则
一、妥善固定原则
管路置入体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且多数管路放置时间较长,使非计划性拔管概率增加。因此,管路的妥善固定是管路护理的重中之重,护理人员应采取多种固定的方法,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降低非计划拔管率,避免额外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重置管路带来的痛苦。
二、保持通畅原则
管路用于病情的诊断、治疗和效果观察,应定时挤压或抽吸,以保持通畅,避免堵管,给患者带来额外的费用和痛苦。
三、预防感染原则
管路置入是一种有创操作,在置管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置管后定期消毒,及时拔除到期管路,降低因留置管路引起的医源性感染。
四、严密观察原则
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管路置入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管路置入过程中和置入后患者的反应,注意观察各管路是否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及时提供治疗依据。
(李怡)
主要参考文献
李阳.ICU常见管路的护理管理.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8,8:16.
杨晓霞,赵光红.临床管路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第2章 常用管路护理
**节 吸氧疗法
一、概述
吸氧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图2-1-1,图2-1-2)。
图2-1-1 鼻塞式吸氧导管
图2-1-2 吸氧面罩
二、目的
通过给氧,提高PaO2和SaO2,增加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
三、适应证
心搏、呼吸骤停、低氧血症(PaO2 < 60 mmHg,SaO2 < 90%)、低血压(SBP < 100 mmHg)、低心排血量及代谢性酸中毒(HCO3 < 18 mEq/L)、呼吸窘迫(RR > 24/min)、吸入空气时,PaO2 < 60 mmHg或SaO2 < 90%、PaO2或SaO2低于预期水平的患者,PaO2 < 50 mmHg或SaO2 < 88%的新生儿,但未成熟早产儿、高碳酸血症等禁忌高流量氧疗。
四、护理流程
1.评估 评估患者的意识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憋气,听诊有无痰鸣音,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及痰液的情况,了解动脉血气结果等。
2.准备
(1)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图2-1-3)。
图2-1-3 洗手
(2) 用物准备:吸氧管(鼻导管或面罩)、氧气表、湿化瓶、四防牌等(图2-1-4,图2-1-5)。
图2-1-4 鼻导管吸氧物品
图2-1-5 面罩吸氧物品
(3) 环境清洁舒适。
3.吸氧及固定流程
(1) 鼻导管:氧流量成人1~3L/min,婴幼儿0.5~1L/min,此法只适用于血氧分压中度不降患者,鼻堵塞、张口呼吸者效果不好。
① 连接氧气管,调节氧流量(图2-1-6)。
② 将鼻导管出气端塞入患者鼻腔,两侧吸氧管绕过耳郭,调节松紧阀置于患者下颌下面(图2-1-7)。
③ 弹力带松紧适宜,避免损伤皮肤(图2-1-8)。
(2) 吸氧面罩:高流量吸氧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措施,是指在常压下,通过佩戴专用吸氧面罩进行吸氧治疗的方法。
① 连接氧气管,调节氧流量(图2-1-9)。
② 将面罩覆盖患者口、鼻及下巴。
图2-1-6 连接湿化瓶
图2-1-7 配戴鼻导管
图2-1-8 调节松紧度
图2-1-9 调节氧流量
③ 将可弯曲金属条固定在鼻梁,调整头上的弹力带,利于固定并保证患者舒适(图2-1-10)。
图2-1-10 配戴吸氧面罩
④ 防止弹力带过紧,避免损伤皮肤。
⑤ 氧流量至少6L/min,冲走呼出气中的CO2,防止重复吸入CO2。
4.操作后处理
(1) 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图2-1-11)。
(2) 护士洗手,记录吸氧时间,做好护理记录。
图2-1-11 协助取舒适卧位
五、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1.氧中毒 分为肺型和脑型氧中毒。肺型氧中毒类似支气管肺炎,其表现*初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管刺激症状,如胸骨后不适(刺激或烧灼感)伴轻度干咳,并缓慢加重,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脑型氧中毒主要表现:早期出现面部肌肉抽搐、出汗、流涎或感觉、情绪异常等,逐渐加重出现抽搐,甚至昏迷。氧中毒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吸入氧浓度及氧分压,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是控制氧中毒发生的关键。在常压下吸入<60%的氧是安全的。60%~80%氧吸入时间不超过24h。100%氧吸入时间不超过4~12 h。
2.气道黏膜干燥 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无痰或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部分患者可出现痰中带血,此时要加强湿化,及时调整患者氧流量,或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缓解黏膜干燥。
3.二氧化碳麻醉 患者主要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等,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常常是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流量吸氧或家属擅自调节氧流量使氧流量过大造成,护士应严格掌握吸氧的适应证,并定时动态监测动脉血气指标,及时调节氧流量,避免二氧化碳麻醉的发生。
4.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仅见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儿多见,表现为患儿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甚至造成失明,应严格控制氧流量在<40%,并控制吸氧时间。
5.吸收性肺不张 主要由于吸入高浓度氧气,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患者一旦有支气管阻塞,氧气被完全吸收,即引起肺不张。预防吸收性肺不张,主要是要预防呼吸道的阻塞。
6.肺组织损伤 高流量高速氧气气流短时间冲入肺组织引起,引起支气管及肺泡的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