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80606丛书名: 苏州文献丛书
前言
祝氏集略
祝氏集略張景賢序
祝氏集略卷一
騷賦
大游賦
祝氏集略卷二
騷賦
訪隱
思兒子歌戊辰歲,續在南京
咎往賦
罪賦
傷賦
秋聽賦
蕭齋求志賦
知秋賦
修夕詞
蓮花洲詞
江洲書屋辭
龍歸辭
一目羅賦
懷遇賦
望韓
蘇臺春望賦
飯苓賦
棲清賦
余侍御游靈巖賦
石林賦
南園賦
一江賦
哀孝賦
擬齊梁内人送别贈拭巾賦
顧司封傷寵賦
祝氏集略卷三
樂府
從軍行
前緩聲歌
董嬌嬈
盧姬曲
邯鄲才人嫁爲厮養卒婦
隴頭樹
驄馬驅
關山月
雉子班
天馬來
隴頭水
吴趨
柳枝六首
林鳥二首
古調
泰風
詩五首
雜詩
述行言情詩五十首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其十一
其十二
其十三
其十四
其十五
其十六
其十七
其十八
其十九
其二十
其二十一
其二十二
其二十三
其二十四
其二十五
其二十六
其二十七
其二十八
其二十九
其三十
其三十一
其三十二
其三十三
其三十四
其三十五
其三十六
其三十七
其三十八
其三十九
其四十
其四十一
其四十二
其四十三
其四十四
其四十五
其四十六
其四十七
其四十八
其四十九
其五十
金蘭操二首
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秋懷
己巳閏九月十三夜夢中爲游山詩
春日醉卧戲效太白
别唐寅
夢作月山獨步歌
擬傷亂
代江南水災謡
九愍九首
水詩
沈憤
知山堂雅集
雪後楊禮部邀宴用謝宣城韻分得濁字
召父歌送朱版曹升之守延平
祝氏集略卷四
古調
夙駕邁皇邑
怨詩
京館登樓眺遠
舟行汶上薄暮看月作
自京師南赴嶺表,仲冬在道中
五十服官政效白公
夢游二首
讀余侍御游泰山記,詠其間二三處
明堂
絶頂玉皇殿
日觀
方烈婦詩
龍川山中早行
莆田鄭殿中緑野亭
贈倫解元三首
贈王翰林思
題黄山人詩卷山人黄震陽,字一元,臨川人。能琴善醫,曉五行禄命,來拜予縣庭中,持盛、王二翰林詩卷以代贄請詩,因走筆還之。
吉湖口湯泉
鷄黍詞
讀嘉靖改元詔書并閲邸報,臣敬作詩一首
過湖
溧水官舍
出高淳縣望寶積寺塔
喜雨篇送推官李公
送盛斯徵中丞巡撫江西
送徵明計偕御試
鶴章癸未歲八日,余家構新堂成,肅延北山老師醮,陳感佑之諶。當奏章時,仙騏三輩旋導燎臺,奏升而駕亦逝。衆目瞻竦,敬賦一章,銘志玄賜,兼謝周師精高之效,書奉并望和篇。
夏日林間
汎舟登郡西諸山作
雜吟四首
賦得春陽曲戲柬天文
秋日作
偶述情事
爲張孝廉題留犢圖,送吴邑楊明府
夢唐寅徐禎卿亦有張靈
賦得君馬黄送黄翰林才伯
又絶句二首
詩四首
答黄魯曾
懷知詩
顧明府榮夫
錢太常元抑
王文學履吉二首
葛隱居汝敬
湯徵君文守
謝處士元和
表弟蔣燁允暉
施侍御聘之吴興
朱提刑升之楚州
張秀才天賦惠州
吴文定公
王文恪公
韓尚書貫道
沈周先生
本郡使君南海林公
陸冢宰
朱孝廉性甫
朱文學堯民
挽歌詩
寶劍篇
黄金篇
八詠
禁省
軍戎
田家
漁釣
禪林
宫觀
俠少
宫閨
太行歌
金臺
漂母祠
題隱士山居
唐人寫胡馬圖
家藏馬遠春山行樂大幅
戴文進松崖
劉西臺珏畫松
題畫二首
其二
秋山琴月圖
詠新安許氏石潭
次韻得之看梅
草閣玩水圖
神游篇贈黄勉之勉之將遠遊,先自呼五嶽山人。
尚書内相毛文簡公挽辭
祝氏集略卷五
歌行
長安秋
吕梁行
濟陽登太白酒樓卻寄施湖州聘之
歌風臺
清溪宫夢仙吟
繼盧仝體作星孛詩
答孫山人一元寄吟卷歌
送徐先輩中行
招鳳辭送彈琴楊三遊金陵
王右丞山水真蹟歌
任月山九馬圖歌
俞漢遠雲山圖
曹民部藏何太守山水障歌
戴進風雨歸舟圖
唐寅畫山水歌
暮嶺歸樵圖
董烈婦行
懷施侍御儒遂贈三首
送方行人鳳新擢南道侍御
北崖行
獨當奇處行,題何大參子元藏沈隱君畫郴州江山圖
訟風
月泉篇
玉泉詠
將歸行丁丑九月還興寧,廿七夜渡頭舟中作。時慈親在吴,室人在廣,兒在燕。
短長行
月烏篇
贈盛翰林端明,字希道。
鳳凰篇寄盛、王二太史。
王提醝畫古松歌
樂孺歌吾鄉奚氏昆弟汝霑、汝承,篤於友恭,天倫攸厚,予題其堂曰樂孺。取《詩》“兄弟既具,和樂且孺”之云也,復爲作歌。
孟玉磵畫瓜
題徵明寫贈潘崇禮灌木寒泉大幅
卧病懷勉之
閶門歌送郭令
首夏山中行吟
夢與表弟王制彝卿、表甥陳鰲子魚散步河曲,鰲邀飲其室,覺而賦之,寫似二子
祝氏集略卷六
近體
悲秋三首
秋宵不能寐
丹陽曉發
旅情
江行二首
長途
看月懷内
答錢二
代東園梅見嘲
燕京陌上遊妓
京館聞鶯
宫詞
詠都城賃騎驢馬
自末春入初夏歸舟即事
沿潞河直達淮滸,岸柳蔚然
黄樓
盧溝橋
法駕
卧病
宫詞
兒子續入對大廷感激因賦
兒子召試館職
兒子召試後忝竊收録,遂蒙欽改庶吉士,留學翰林
舟中憶續
追和皮陸夏景沖澹偶然作
閒居秋日
婁江舟中述夢續事狀
壬申閏五廿六曉紀懷
絶句
淚二首壬申夏作
壬申夏夜不寐
醉斷酒二年,偶復一醉,爲此壬申季夏十七日也。
苦憶
對酒
山
詠牀頭劍
早春江行
乙亥五月五日,王僉憲文明邀宴廬陵螺川驛樓,觀競渡
縣齋早起
縣齋
歸與
循州春雨
戲作口號
廣州戲題
丙子重九戲題
題廣州客邸壁間二月望。
戲爲口號四月三日苦竹派中。
廣州别表弟趙二
己卯春日偶作韓致光體
庚辰二月廿七日曉官窑舟中口號
危機
夜歸
看山
冒冷行役
宦游句曲偶讀丘殿丞寄茅山道友詩有感遂次其韻
句曲道中
傷
次韻表弟蔣燁及門生翁敏見贈喜予歸田之作四首
口號三首
卧病
無題
病卧北牖,仰見飛鳶戾天,忽然口占
寶夢
衰病
病閒
漢室
滄浪池
宿金山寺
夏日遊慈雲寺
舟過故表伯父王氏宅前有感
秋晚由震澤松陵入嘉禾道中作二首
泊嘉善東橋
途中即景
即景復爲七言兩韻
錢唐玄妙道院夜賦
山窗晝睡
晚上吴山風雨驟至
赴報國院海會喜侯二瑶、葛大懌同集
追賦内相吴公邀往書石山中雜題
雨中句容道中喜看山色
寓黄輕車宅,雨夜禁直歸,因戲贈
與沈二少剛秋寓建業山院夜話
嘲客舍山脚下井
幽州歲殘
暮春山行
萬安道中
贛州
上下灘
庾嶺寄謝江西白大參士珍、宗憲副朝用二同年
山人獻白鷴
思食豆腐
失白鷴
夏日城南郊行
遊和山麻石巖
北郊訪友
過林頭,看修竹數里不斷,甚愛,戲題
和王太學見贈四首
登越王臺
惠州西湖
莆田鄭自修宰河源,故厚予。四月三日舟過縣城,君以詿
誤不在,予亦以文法行,一時風雨大作,小泊沙口而去,
悵然懷君,口占一詩,期後寄之
三月初峽山道中
庚辰三月歸至保昌,館李君士元家,適士元車馬有行色,廿
四日解攜各北南,臨岐口占爲贈
市汊阻風
宿茅峰
登千佛院塔
高淳道中
經舊遊
詠公館花木
未足句
與句曲李令、徐博士等夜飲
贈江秀才
宿攝山棲霞寺
出湖見山
當塗、歷陽、溧水界中數還往,遂懷李翰林
舟行守風阻險,輒睡酣,適成詠
謝楊大送梨花栽成
謝吕禹平惠玉鞭粉團花
中秋日燕客晚雨
十六夜召集
爲唐子畏索劍昔年承唐子惠愛,曾以雙劍贈答其意,别來恒念之。
其一鏤青萍二文者尤憶,間以一章問之。或肯假,抑更惠乎?
簡趙西臺二首
過鄭六升不遇
送顧司封華玉守開封
戲爲朱民部索虀
留别趙上舍元璧
吴文定公挽歌詞三首第三首“進退”韻
贈翁隱居
答日本使姓橘,名省佐,相國寺僧。
祝氏集略卷七
近體
簡伊僉憲
西臺伊公枉和贈篇至于再三,重次呈答
與吴大用飲酒
贈孫山人一元自稱吟嘯仙。
贈俞隱居
寄謝雍
贈朱孝廉性甫
方、吴二子償金之什
友人郊墅
艇子
題龍歸洞下有龍母嶂
季冬朔旦,汝德周學二秀才過訪,病禁飲,不能留,别去,
悵然竟日,燭下得句,明日寄之
上元日喜晴,柬董博士及諸秀才
神光山
贈王希賢秀才
謁張文獻公祠
峽山寺
潮州韓文公廟
次韻奉和方伯湯公迴鑾志喜之什
傳聞郊祀後大駕尋復出狩,疑信未得,因用前韻,紀事一首
奉和顧憲副梧州謁都憲韓公祠堂
夢故知
謝湯文守惠地黄煎
夢故人
元和愛結過深,晤言之餘,復投長句,思予和女,乃就二
章,意局情饒,聊復爾爾
東園訪梅已謝
愍時
寄吉安太守徐士元同年
中表甥陳鼇子魚久抱微疾,懷之得句,因寄
足夢中句二首
哭周院判原巳己酉九月二十日賦,是日公還玄宅,予以疾不能送。
哭表弟蔣燾
哭陸大參文量
哭王麟
答史隨州經
訪華光禄汝德
廣川城辛未重五,經過成水部,留飲。二鼓出城,馬上作,時有寇警。
途中
故福建僉憲陳公祚直道祠五十韻
題湯三城南莊子
道院樓子
贈太倉汪使君惇
登太倉州中山子懷故襄陽李使君
遊武將軍園亭
贈邢奎
題衲子詩稿
太傅王公款月臺
南洲詞四首,爲盤門顧君梁賦
武帝傳
卞將軍廟
鍾山
金陵眺古
太湖
虎丘
又
包山
昆福寺
白蓮寺
崑山清真觀
滄洲姚家涵碧閣
贈鄧駕部
三月三日,施侍御邀宴姚將軍莊宅,即舊名東郭草亭
遺址三首
金華見山亭
與胡二遊海珠
雨窗有懷連、韋二博士
戲簡連博士
題杭州蔣自容江湖遊卷三首
番禺留别衡明府公式
隱者
次韻郡守胡公太湖二首
次韻郡守胡公閲城登姑蘇臺
又次登臺望虎丘諸山
哭子畏二首
再挽子畏
送姜夢賓二首
贈羅抱拙
贈張守之工部
戲爲毛百朋索炭
題沈山人藏王舍人竹枝
夢噉菜甚美
贈承公
戲作紀夢
送楊禮部君謙
觀湖宛轉思及友人
贈嘉興陳使君
柬松江馬别駕
簡嘉定王令應鵬
贈分司鈔關于户部
送貳守曾公擢河南僉憲
重過元抑
贈董五寬
顧秀才陽山草堂
口占寄陸三
贈鄰院深上人
送王先輩納言歸柳州
題人園居
東莊
客中以徽扇貺人
都門送施邦直歸吴興
贈同年趙繕部天常
贈鮑元卿
都門贈吴淵父時新授巴陵尹。
贈崔鴻臚深
送戴户部仲鶡冠督漕淮關
長樂贈陳參軍
次韻奉和左轄方公紫薇東閣之詠
答鄭河源見贈
春夜懷鄭河源
海珠寺送黄提刑
次韻答河源鄭侯見贈
借前韻贈韋博士
又借韻自賦一首用呈諸公
答張掌教再次韻
送張掌教致仕歸臨江
祝氏集略卷八
近體
寄李刑部子庸
送朝言邑博
送連邑博
送張大參允敬
廣州贈龍鴻臚
口占贈徐聞令
廣州旅舍有懷提舉醝司王廷輔
爲王提醝索墨客居偶乏墨,然亦不能作好字,左右或有新安下品,戲以一絶句求之。王,義興人也。
讀河源鄭明府公牒有感
寶應衡君公式授宰番禺,在都諸君爲燕臺春餞之什。君至粤,出示允明,倩爲補賦
贈鍥生殷邦寧
贈安愚柳大中
次韻郭令虎丘千頃雲夜坐二首
遺安堂
喜友人過訪友居西閶門。
贈杜三表弟愿
和孫二育九日
贈觀
贈楞伽院老僧
贈道士二首
送萬壽恩住持磧砂
送僧還山
送洽住天王寺李弟請贈
送謝幼和分教興化
送蘇瑾
和吴文定諸公聽琴聯句
静女眠春曉
閨懷
無題
戲題秉叔燕月之什二首
秋夜曲
浩月
秋宵苦雨
錢園桃花源
菊圃
月潭
謝道士竹鶴齋
梅隱居
贈鐵柱宫閔道士號明谷
南浦驛送周訓
題葑門外馬生東谿
贈江陰方達之
簡楊三
金陵送徐子昭
故相延陵文定公孫仁冠弁,竊喜爲詩,亦以遺之
見月
贈張卿太僕闇夫
賀湯弟遷居
山行近白雲泉,有遥呼於林屋,乃瘦石大參也。適受風,歸急不得往,抵舍疾甚,少間馳懷,得句奉呈
壽徐瘦石大參七十
題徐子芳秋庭
詠梅雪
挽都良玉
挽沈材廣
挽陝婦人其夫商吴乞賦。
壽陳叟
壽王貞齋七十
謝道士挽詩
月槎
松壽葉翁武功鄰家有高松,公爲題“松壽”扁,今翁已死,其子持卷乞詠,爲作二章。
海槎
題人扇
鴉
竹
水仙
芙蓉
含笑
辛夷花
芙蓉兔
銜蘆雁
和日本僧省佐詠其國中源氏園白櫻花
牽牛花
鶺鴒
鵪鶉
宣宗皇帝畫馬圖
家藏劉松年小方
家藏李興宗毛女
小米山水
家藏高尚書松陰落澗圖
錢選水仙
子昂小景五首
吴鎮小筆
戴文進小幅
沈徵君遇小景二首
邊文進翎毛
來禽畫眉
櫻桃白頭翁
爲朱民部題陶成水仙陶即其婦翁
題徵明畫
徵明畫草
徵明墨菊
堯民小筆
金山圖
小景
題何大參菊花圖卷子
戲題子畏墨竹
胡馬圖
省耕圖
子儋畫梅
琵琶士女
佇立士女
道士鵝
絶句二首
雜題畫景
祝氏集略卷九
古體
篤初
三詁三首
達旨
夏后氏之圭
歸範
公孫暉伯爲銘
探賾
恥僞
晉侯弗政
衛侯好内
感游
測玄
七悲文
悲道
悲志
悲學
悲時命
悲余先
悲黨
悲文章
冬宵美月文
鸑鷟訟大鵬文
箴銘
三箴三首
心
舌
筆
觀大銘
魏公羅巾銘趙魏公孟頫與先總管友密,館余家時所留。
溧陽侯廟銘
梁太府卿鄭公湖山書堂銘
羅翰林墨池銘
紹興賜張魏公硯銘硯質黟黑,形圓尺餘,厚幾二寸,下作鼎足八。背刻云:“紹興五年二月一日宣賜,臣張浚謹書。”又刻云:“臣胡銓家藏。”今爲光禄華公所蓄。
休陽孫氏孝友堂箴二首
孝箴
友箴
重恩堂銘
宜禄堂銘
植本堂銘有序
壽節堂銘
錫類堂銘
忠愛堂銘
聚玉堂銘
安雅堂銘
尊聞堂銘
受益堂銘
靳氏祭器祭服二銘
器銘
服銘
約齋銘
固交
理欲
别鄭惟益語
安晚堂銘
硯銘
止飲箴
酒銘
小酒卮銘
茗盌銘
樗蒲銘
書鄭生書房壁
吴郡沈氏良惠堂叙銘
祝氏集略卷十
論議
性論
爲邦論
治亂論
古今論
國年論
後國年論
戲論
心氣體交養論
心氣體交發論
燒書論
學壞於宋論
管夷吾小論
燕昭王小論
嵇叔夜七不堪論
祝氏集略卷十一
論議
讀宋史王安石論
載論
元臣論
趙孟頫論
楊維楨論
孔子廟堂續議
貢舉私議
奴書訂
斥仙
説吏
策問二首
論高憲副義田事
約庵論
論潘生爲孝事
祝氏集略卷十二
書牘
擬上天公書
上閣老座主太原相公書
上堂尊少宰四明先生書
答人勸試甲科書
銜遇
示續
答張天賦秀才書
與張天賦秀才書
答鄭河源敬道書
與朱憲副書
與陸侍郎論捕賊事宜狀
復某達官勸會試事
復徐生
祝氏集略卷十三
書牘
白郡侯林公爲校勘郡志帖子
上俞都憲論備賊事宜狀正德七年閏五月二十六日
與興寧師生論鄉飲帖
與分巡黄僉憲
呈分守劉參
與徐判
呈分巡顧僉憲帖
呈分巡黄僉憲
六月廿四日河源柬鄭尹自修
與施聘之僉憲
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志狀
與唐寅
答梁文伯
柬何文西
柬錢二
答史隨州
與都穆論却飯書
與施别駕書
與連博士勸勿食牛飲水書
柬韋邑博
復連博士
答韋博士
請范簿
請連教與諸生
答盛檢院希道
復惠州邵司訓
九日請客
答毛尚書家訃
請會試友人小簡
請合志友人小簡
與休承
祝氏集略卷十四
碑版
蜀前將軍關公廟碑
蘇州府城隍廟新井碑銘
鎮洋山碑
都帥郭公葬部人陳頤之碑
崔氏祠堂碑
無錫華氏濬二涇碑銘
淮晉氏先德碑銘
監察御史前長洲令俞君遺愛之碑
吴縣令鄺君遺愛碑
祝氏集略卷十五
傳志
先妣陳氏夫人墓誌
東南人傳
九境畸傳
系論
昭武將軍上輕車都尉、錦衣衛指揮使徐公碑
顯妣武功伯夫人蔡氏祔葬誌代母舅作
王府君妻祝氏碩人墓誌銘
明故南京太僕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誌銘
徐府君妻孺人高氏祔葬誌銘
外祖迪功郎江西安福縣縣丞陳公誌銘
登仕佐郎鴻臚寺序班湯府君墓誌銘
王烈母江氏壽穴銘
孺人王氏墓誌銘
湯永之妻徐氏祔葬誌
史在野墓誌
賀先生誄
仙華先生誄
祝氏集略卷十六
傳志
元故成全郎江浙官醫提舉恒齋葛先生墓表
葛先生墓補志
明故文正書院主奉范公墓志銘
薛先生墓志銘
故處士顔公墓銘
錢處士誄
故詔旌義民錢公惟常遺像贊
記吾鄉二老者
金孟愚先生家傳
柳義士歸金贊
徐處士碣
韓公傳
朱丈人小傳
祝氏集略卷十七
傳志
封刑部主事伊公傳
陳公季昭墓誌銘
潘公孟誠夫婦合祔之碑
文林郎南京光禄寺署丞李公夫婦合祔誌銘
唐子畏墓誌并銘
秋月生小傳
燕山三氏小述
熊先生小傳
徐君墓誌銘
周山人墓誌銘
處士金君墓碣
顧烈婦傳贊
文林郎河南汝寧府光州判官趙公墓誌銘
湯君墓誌銘
守齋處士湯君文守生壙誌
祝氏集略卷十八
傳志
中憲大夫廣西南寧府知府蔡公行狀
伊府教授吴公妻宜人鄒氏墓誌銘
蘇州府醫學正科盛公墓誌銘
散官李公并室太恭人高氏合葬誌
方承事墓誌銘
王衛使哀辭
王氏招魂代唐寅
朱守中家傳
施處士哀辭
侃齋徐公墓誌銘
袁介隱誄
吴羅公壽藏之銘
劉介翁墓誌銘
處士丁君墓碑銘
祝氏集略卷十九
傳志
程文林誄
劉時制墓誌銘
志謝可節墓并銘
癡雲子葬銘
張翁墓誌
王宗肅墓誌銘
孫功權墓誌
陶孟實墓誌銘
承事郎欽君墓誌銘
承事郎盧君墓表
趙君墓表
盛至剛墓誌銘
崔孝婦傳
陳子中室李氏墓誌銘
賢婦吕王氏墓銘
舉人謝君妻盧氏合祔誌銘
祝氏集略卷二十
傳志
賀節婦家傳
李碩人墓誌銘
姜氏誌銘
故袁天禄妻王氏令人墓誌銘
張廷潤妻錢氏墓誌銘
陸德芳室謝氏孺人墓誌銘
張文聲妻左氏墓誌銘
告殤穴從叔弟姪遷葬文
南海回祭先墓文
祭王文恪公文
趙姑夫啟殯祭文
祭錢處士文
兒婦祭其母文
祭王廷瑞文
吴氏新阡叙銘
王昌傳
義虎傳
祝氏集略卷二十一
紀叙
丁未年生日序
自送會試序
偶然書
夢述
丁卯年生日記
所事儒教鬼神解
祝文
窅冥記
動静記
建康觀雲記
冬夕起坐小記
譙樓鼓聲記
興寧縣城隍廟碑
興寧水記
游羅浮記
贈李道士
越臺諸游序
懷星堂記
祝氏集略卷二十二
紀叙
游福昌寺入佛殿後記甲寅
再游福昌談卧記
游雍熙寺雜記
杭州夏日以文會諸君從聘宅序
言醫贈葛君汝敬
知山堂雅集詩序
太倉州儒學記
重濬湖川塘記
邦侯晏海頌
江淮平亂事狀
河源尹鄭侯旌奬政績序
祝氏集略卷二十三
紀叙
周氏隨侍龍飛序
潘君子大水勸農圖記
梁推郡善政記
甿誦
江右平寇詩什刻行本後序
諏政
中丞周公致政詩什後序
休寧孫氏孝友堂後記
歙許氏孝義序
許氏感慈記
謝氏世德記
感慈詩什記
祝氏集略卷二十四
紀叙
王氏復墓碑陰記
卧病頗究醫理略説其意三首
其一言人病凡自我醫亦由我
其二言古今世醫人各有五難
其三言時人不知醫者
書述
太倉州新志序
重刻鄂州小集後序
新刻龍筋鳳髓判序
重刊王著作文集序
伯時父史圖記
宋徽宗畫猫記
陳氏藏宋元名畫記
九歌圖記
畫魚記
新刻《震澤紀善録》序
高陵編序
考德録後序
遥溪詩集序
重刻《中原音韻》序
刻沈石田詩序
《潛庵游戲》引
祝氏集略卷二十五
紀叙
杜憼《古易》序
西洋朝貢典録序
書漢唐秘史後
約齋閒録序
洚溪崔氏族譜序
蘄州甘氏重輯族譜序
莆陽林氏世德圖序
江陰夏氏新輯族譜序
跋鍾元常薦焦季直表真蹟
跋定武蘭亭
跋王方慶進唐臨晉帖萬歲通天二年四月三日,銀青光禄大夫、行鳳閣
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上柱國、瑯琊縣開國男臣王方慶進。
跋藏真千文
跋王右丞畫真蹟
跋褚摹右軍枯樹賦
跋東坡草書千文
跋米元章泛海等九帖
跋米九帖後又書
跋東坡王仲儀哀辭
跋蘇滄浪草
跋米搨蘭亭
跋文潞公三帖
跋華光禄藏宋代遺墨
跋蘇文忠五帖
跋米書《天馬賦》
跋宋人聚帖
跋山谷書李詩
題米老著色桃花障子
跋宋儒林郎王大本遺墨
跋重勒宋太學生陳公少陽書草石刻後
祝氏集略卷二十六
紀叙
跋宋高宗付岳武穆手敕
跋宋高宗付岳武穆手劄石刻
跋宋賜江賓王進士出身敕
跋趙子昂書文賦
跋趙書團扇賦
跋趙書韓詩
跋趙松雪管夫人與中峯手帖
跋錢舜舉明皇擊梧桐圖
題顧司封藏舊人畫卷
跋石勒問法圖
題元人寫崔鶯鶯真
跋元末諸人帖
跋太宰王先生藏饒參政書罪言後
二研志
跋元末國初人帖
題王安道華山圖後
跋沈書徐公歸田賦
跋俞陳二先生遺稾
記錢長史答鄒處士書事
跋侍御成公紀行集
朱氏家藏手劄序
跋雪夜聯句
跋諸田藏賀氏帖
題馬刑曹畫草石後
跋亡友劉嘉■秀才手帖
書文選吕大夫祖邦夔詩卷後
寫各體書與顧司勳後系
跋爲葛汝敬書武功遊靈巖山詞後
戴文進畫菊贊
題池州章汝愚秀才藏履吉九華山歌
書相人金生卷後
爲徐博士草書題卷後
題草書後
題草書後
題人求書卷
題楊允福藏予舊書盧仝詩卷
題草書後
題草書後
書與王希賢秀才寫卷後跋
送楊松泉序
送進士秦君詩序
送梁道夫序
祝氏集略卷二十七
紀叙
奉餞大方伯方公朝覲序
東巡歸朝序
送憲副黄公按察八閩序
送王禄之會試詩叙
贈錢君醫效序
將赴京師與朱正言
杭州奎上人署書贊
三望一首贈杜子
隱士贊
朱母大耋頌
蔣外生《西樓讀〈易〉圖》記
甘泉陸氏藏書目録序
陸啟明暘谷叙
慎齋記
從一堂記
夢墨亭記
保和堂記
寶善堂記
燕翼堂記
懷振堂記
賓山堂記
寄寄堂記
祝氏集略卷二十八
紀叙
存義堂記
嘉靖堂記
保堂記
雪堂記
葛秀才小樓記
訥齋記
審齋記
斐齋記
恬隱齋記
坦軒記
招隱亭記
於牣亭記
清兮亭記
吹緑亭記
楊氏祭田記
南山隱居記
石田記
東山竹屋記
眼空臺記
菊花莊記
芝庭記
祝氏集略卷二十九
紀叙
桐園記
南村記
南江記
西郊記
可齋解
陳氏燕翼堂記
潘氏湖山佳勝樓記
笠澤金氏重建安素堂記
南岡序并詩
表弟蔣秀才遺文序
表弟號懷海生序
銀浦序
毛夢哲字叙
楊氏三男子名字叙
徐氏三外弟名字訓
史在野字叙
羅曉字辭
袁植字叙
袁氏四子字叙
祝氏集略卷三十
外教
重脩蘇州府開元禪寺之碑
蘇州五顯神廟記
吴郡三茅觀碑
會道觀脩建記
南京洞神宫崇玄閣碑
鎮江府道紀司移建記
敕賜蘇州府報國禪寺記
書繡觀音後
了菴記
簡義上人
記夢中作伽陀
顧居士頌
書須溪經説後
北禪雨花臺脩造疏
福濟觀造殿疏
跋拙老書與李漢雲後
祝氏集略祝繁跋
枝山文集
謝雍題識
何焯題識
明史本傳
序
枝山文集卷一
記
五后小紀
東方萌
南融
西門收
北宫元冥
中黄泰元后
畫魚記
舟中卧行記
畸厓記
如何生記
譙樓鼓聲記
魂遊曲林記
京遊五記并序
蠅蜹
曲阿
牛鳴
澗聲
捕蚊
伯時父史圖記
古彝記
葛氏遺墨記
游福昌寺入佛殿後記
再游福昌寺談卧記
游雍熙寺雜記
宋徽宗皇帝畫貓記
感記
趙學士寫玉局仙小像記
靈惠孝子周神侯感應之記
陳徵之藏宋元名畫記
皇朝名畫陳氏家藏記
吕紀畫花鳥記
夢易記
動静記
杳冥記
别徐子記
鶴田記
聽玉齋記
王理之君子林記
王氏燕翼堂記
葛秀才小樓記
老安亭記
傳
韓先生傳
義虎傳
都處士傳
謝君傳
都良玉傳
秋月生小傳
枝山文集卷二
行狀
中憲大夫廣西南寧府知府蔡公行狀
封孺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妻韓氏夫人行狀
湯母浦氏行狀
勤軒錢時用先生行狀
逸晚湯翁行狀
序
丁未年生日序
冬日行遇都、吴二君宴王宅序
朱性父詩序
送徵師序
花約序
容庵集序
贈謝元和序
王家南村序
洚溪崔氏族譜序
送本縣邢令君詩序
送進士秦君詩序
自送會試京師序
訂續葛氏世譜新序
奉贈劉御醫先生序
贈盛子健序
送倪汝堅歸閩序
送彭先生序
送蔡子華還關中序
送文進士序
贊
錢公像贊
故舉人謝君妻盧氏像贊
謝氏父母像贊二首
錢隱君贊
贊草石藥四種爲人壽
丹砂
雲母
胡麻
黄精
四括贊
欵鶴王徵君像贊
陸人傑漱石贊
謝雲莊夫婦像贊
張文瑞故妻遺貌贊
頌
朱母大耋頌
頌
都氏遷居頌
雜記
徐氏三外弟字訓
説逸
李君宣子字義
巽説
師省説
理欲
錢奉先秀才更名説
將赴京師與朱守中言
喻材與錢秀才别
九淵字旨
徐子易字大縱説
書鴟夷子皮遺像
存菊解
識笥
姜公尚自别餘樂説
王麗人神品唱論
沈石田先生雜言
近時人别號
官銜
枝山文集卷三
古今詩
雜詩
平原君
閨人秋怨
古言
今言
伸言
屈言
閨懷
古意
唐宫
閨情
怨
雜詩
古詞
觀空
思道
人日
重陽
讀羅昭諫投所思,悽然有觸,因效一首兼用其韻
憶昔
重陽曾賦恨
庚戌端午
庚戌初度
再遊虎丘
數年欲營園不就,今歲又已半夏,悵然生感
警秋二首
悲秋三首
秋夜不寐
辛亥初度
傷春
寓感四首
客情
凡情久障消摇遊忽自軒脱
歲除之晨,喧然暫止,晏卧簷日,襟情燠然
病四首
癸丑臘月二十一日立春口號十五首
甲寅端午擬白
偶感
秋懷
九淵扇上諸子各咏隱趣余作尾題
沈先生作尋閒四韻俯契愚衷,輒逐高押一首
附原作
新婚詠
客樓晚望
次韻王黄門先生同游清涼寺
送王少參赴湖省二首
夏日游慈雲
卧雪
觀湖宛轉思及楊子
夢中咏荆卿
得正夫手帖有感
觀蘇卿持節劇
春日過邢溪春申君祠
夏日齋居得沈維時姊丈使來因寄
盛夏到利濟院題壁效唐山人體
憶楊子
戲寄堯民
留别浚之
旅情
奉和沈先生垂慰之作
奉慰阻試
戲書田四門
愚婦行事在己酉秋
賢婦行
哭院判周公庚
喜哉行
浴
秋遊京國
范昌齡先輩挽詞
秋日即事
送元敬赴王隱君傅館
走筆贈相人王指揮
憶閨
絶句
人日題圓通安維那房
李孝廉書齋夜飲
二月四日遊虎丘
送楊子
酒邊似才良
送秦客
舟過故表伯父王氏宅前有感
春雨接夏淹踰數旬
送余國戚儀衞公還府
南詔林憲使寵賜遊二泉之作,僭踵嚴押,因風轉呈
萬壽聖節朝賀
新秋
詩人二三子同集寶積寺醉後作
過佛慧後院見先參政壁題謹續一首
哭本齋師喬先生
次韻和王隱君贈邢賢良參
送趙懷歸淮陰
送徐先輩中行
無題二首
喜儀之請詩
戲代張郎寫怨
偶遊虎丘
書生戲歌
奉和遥見隔水倚窗釣魚
懶作詩
夏日過堯民即事爲篇
夏晚訪姚君睡起口號奉貺
楊主事作初春榮泛圖上答前天曹尹公,邀賦軸尾
秋晚自丹陽入江口作
憶内
憶侍兒
明就秋試客窗走筆
有所思
八月十五日五更在試闈伺題未下書壁
清溪劉道士游仙五首
送秋郎諭廣還部
同前送葉夕拜
代楊子江送人
代小姑
代琵琶亭
附意琵琶亭送侯君
崔家孝婦行
分斷字送本縣邢令君入覲
同邢賢良奉慰王徵君小疾
再和麗文奉慰王徵君微疾四韻
新春日臘月廿一
癸丑臘月二十四夜送■
二十五夜燒熖火爐
與唐秀才觀湖女采蓮圖
除夕守歲
甲寅元日
觀戲有感二首
送余儀衞歸洛
中丞何公太夫人挽歌
邢令君誦五首
吴邑史令君朝京謡
張生故婦紼謳
病貽小妾時在其母家。
游福昌次君謙韻贈南公
游雍熙贈湜公
贈釋敬庵
感
紀夢
和沈先生迂行毘陵道中值雨之作
編修華君挽歌辭
賀沈君達卿納寵姬
賀張生新婚
送王郎游金陵
誦龍舒浄土文二首
六月
秋夜雨中不寐七首
病謝諸子
與謝子别
送湯溪胡君乞文而還
水泛偶爲諸客邀上虎丘
丙辰元日過揚州不及入城
高郵阻行漫賦
長安春夜
鴻雁
長安思家
贈杜逸民
憶新姬人歸與
憶虎丘三首
自末春入初夏歸舟即事
代東園梅
代隴頭柏
初夏舟中醉起叙事呈徐子
三暢詠
其一同集能仁禪舍茹素品,座客有彈箜篌而歌
其二同浴朱家園池
其三夜飲通衢間
秋夜宿賢首義師房
次韻沈先生後游虞山初得奇境
京都詠
瞻郊壇
鍾山
金陵
錢塘江
包山
失題
詠禁林
軍戎
田家
漁釣
禪林
道觀
俠少
空閨
太湖
虎丘
次韻奉和太守胡公太湖二首
自京師南赴嶺表仲冬在道中
春夜懷鄭明府
萬安道中
失白鷴
丙子重九
歸與
縣齋早起
和王太學
循州春雨
戲作口號
夏日城南郊行
己卯
廣州别趙表弟
庚辰二月官歸舟中
三月初峽山道中
市汊阻風
■州
張文獻公廟
北郊訪友
賀孔朝顯得子
哭子畏二首
朱昌符碧藻軒
再哭子畏
謝楊大惠梨樹
卞將軍廟
詠碧桃花
海棠
余將軍藏馬待詔大幅山水歌
子昂小景五首
和王淵之扇韻
宗質杭州回,以翦綵花遍遺,獨不及予,因戲問之
木筆
棄瓢圖
海棠鳥
草
小景
代題金蘭畫扇二首
詠軒前桂花
范祠前古樹
題夏太常寫竹十枝
詠美人手
戲詠金銀
换弊袍
觀兒戲器
賞花漫言三十首
小景
金蘭便面
枝山文集卷四
古今詩
和陶飲酒二十首。
秋日病居雜言七首
龍歸辭
吉湖湯泉
遊和山麻石巖
神光山
還珠吟
羅翰林墨池銘宋人羅孟郊,天聖八年進士第三人。
雜吟三首
雜吟四首
石潭
秋暮入石頭程間憮然述懷
漁樵問答圖
追和夏景沖淡皮陸偶然作
恭題宣廟畫馬圖
題宋人畫
東飛伯勞歌
夏日閑居
卧病有懷黄勉之
卧病夢方巖大夫有作
含笑花二首
和韻題柳氏畫
雜畫小景四首
柳花二首次韻奉和沈石田先生
嘲雨
牡丹謝卻,余不使在地,令童拾置盆中,果遲常度
作拾花詩後,嫌意味衰促,又作一首解之
蔔萄
石榴
扇景三首
秋日齋院雜題十五首
沈先生西山雨觀圖
倪元鎮小幅
王氏東室前海棠一株,花時予往候探,對植三日,吝縮
不答,别回得報,乃極妍發,即成三絶,因風寄嘲
和扇景韻
題徽人扇
畫深山二翁
黄葵
觀宋人所製鬼功本毬子歌
孔明
元人横幅
奉和沈先生戲贈性父短視之篇
伯虎樓壁
别書室文字之交毛穎輩數子以自祝
菊花牽牛郎
别襴衫
張氏水心亭
書漢翁扇
扇景和韻
和叔英題牛
子仁扇景
儲功曹浄拭軒
畫鷺鷥白頭翁鳥,俗有“一路功名到白頭”之讖,鄙惡
無狀,會有以乞題,浪詠一章,以當蛤蜊爽氣
謝先輩晉畫景
擬韓李五首
遠香
鸞幃
曉風
上元夫人
杜蘭香再通玉期
秋景作書美人圖
題陳虚谷秋林岸石圖,倪迂有題
崔氏水南小隱
李畫史在夢蝶圖
劉西臺畫松
包山徐氏含暉堂
沈徵君公濟小景二首
扇景和扇韻
悶中贊酒
檀扇次韻
題顧氏山水間卜居
高麗扇
扇景和徵明
爲謝元和索酒
沈先生臨小米大姚村詩圖歌
戲索周其秀扇
唐宫題葉圖
題集賢王孫挾彈圖
雞
鵝
小景
趙承旨六宫戲嬰圖
錢吴興倦繡圖
畫竹
書日者曹生扇
松枝
劉阮圖次韻
爲文宗質索糟
爲福昌僧題石田水仙次韻
又次韻枯木竹石
古木寒鴉
扇景
題隆平侯畫梅
題韓先生扇
壽陽梅妝圖
小景
鳳鳴朝陽圖
賞牡丹
題人園居
題畫
戴文進風雨歸舟圖
凌波圖
遊月圖
柳氏小幅
梔子花和韻
舜舉水仙
馬嵬
題畫
雪景
李翰林像
沿潞河直達淮滸岸柳蔚然
長途
丁希信許扇不至
又促金生許川扇不至二首
輅子雪景
畫龍
畫虎
杜懼男逸養圖
栟櫚
詞
踏莎行
念奴嬌
江城子戊申重九
蘇武慢十二首。初元人馮尊師作二十篇,虞學士和十二篇,斷虞
韵者,今凡三五家,《朱性父集》一册,予閲之,復得此,亦用虞韵,
以附朱册之末,惜不稱前賞耳。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其十一
其十二
鷓鴣天林生畫扇
點絳唇
南歌子墨菊
鵲橋仙
謁金門錦帕壽人
祝英臺近問月
鳳棲梧
一剪梅二首元夕
鳳銜杯
賀新郎
瑞龍吟夏景仕女
其二秋景仕女
念奴嬌詠銀製鞋杯
鷓鴣天白扇和韻
法曲獻仙音
花犯
鳳凰閣
眼兒媚
踏莎行月梅
憶王孫春睡美人圖
祝子罪知録
祝子罪知録序
題祝子罪知二十二韻
祝子罪知録自序
祝子罪知録卷一
舉祭宓犧炎黄
刺湯武
刺伊尹
刺孟軻
祝子罪知録卷二
刺孟性善荀性惡
刺趙匡胤
刺趙匡義
祝子罪知録卷三
刺今世予奪多誤
予夷齊
予武庚
予管蔡
奪管夷吾
予莊子
予陳湯甘延壽
奪楊雄
奪嚴光
予謝安謝玄
奪鄧攸
奪王珪魏徵
予徐敬業
予李青蓮
予李德裕
予韓偓
予楊凝式
予李筠劉鈞
奪种放
奪張浚
奪許衡吴澄趙孟頫
奪楊維禎
祝子罪知録卷四
匿非近黨
韓愈
陸贄
歐陽脩
石介
趙鼎趙汝愚
没善近刻
柳宗元
馮道
善善過短
白居易楊億徐鉉寇準
蘇洵軾轍
惡惡過長
韓侂胄
李煜
譽之不盡
范希文司馬君實
著而不揚
柅跡不原
李陵宇文虚中
曲陷不聞
盧多遜
祝子罪知録卷五
刺趙普
刺王安石
刺程頤刺朱熹
刺道學
祝子罪知録卷六
論釋上
祝子罪知録卷七
論釋下
祝子罪知録卷八
舉六經
刺韓柳歐蘇四大家,又刺益曾鞏王安石作六家者甚繆
誤人
祝子罪知録卷九
舉詩各有所至
刺詩不可以杜甫爲冠
舉李白唐詩之首
刺詩死於宋
祝子罪知録卷十
刺無神鬼怪妖并述異事異物
舉小道可用不必泥異術實有不可爲
野記
祝京兆野記原序
野記小叙
野記卷一
野記卷二
野記卷三
野記卷四
李文楷跋
前聞記
前聞記
高皇帝敬天
正經傳
平吴仁言
制度
公宴節錢
給有司官錢
驛兒属對
龍鬚
歐陽都尉
勤政
示儉
持志
天王堂土地
誅李司徒
床下義氣
宋祭酒
先曾祖受天恩
危素
嘉定縣吏人
道不拾遺
修書
仁廟右文
霍侍郎
睿皇徵吴處士
英宗皇帝聖德
英宗免禮官罪
沈孝子
妻代夫死
平淮碑
碧落碑
王敦殺妓
楊尚書
陳節婦
片言折獄
唐宋金石
啖執炙者
武功伯賦何文淵
訊盗
身丁錢
晉元帝
晁錯、張逵
曾狀元
修史人李至剛
詠王少卿
蔑面事際
盛寅先生
李璮
奸獄
南京姦僧
關千户開弓
義虎傳
戲語得婦
下西洋
天象
程南雲
逸詩
尤六十王昌四
弄
娼冤
近時人别號
輿地
江海殲渠記
江海殲渠記
蘇材小纂
蘇材小纂叙
蘇材小纂
簪纓纂一
武功徐公
都憲韓公
葉文莊公
大司寇俞公
練侍御
太守盛君
僉憲劉公
劉大參先生
陳祭酒先生
太常夏公
憲副张公
陳先生
進士二顧奚三君
徐大參
陸大參
吴大參
陳僉憲
丘壑纂二
杜淵孝先生
陳公
二沈隱君
邢子
俞君
孝德纂三
朱孝子
女憲纂四
王妙鳳
高氏
陸淑清
方術纂五
張御醫
王公
金石契
金石契
名氏
金石契
性父
引之
堯民
君謙
濬之
元敬
好問
麗文
次明
封叔
附一人
張布
猥談
猥談
蠶衣
蠶衣叙
蠶衣
通時篇
遂質篇
補敗篇
成用篇
揚權篇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
浮物
浮物
祝子志怪録
枝山志怪序
志怪録自序
祝子志怪録卷一
陳僖敏俞宫保
王先生
還娘
風李秀
蝶怪
鼈怪
劉西江
斬鬼托生
郭耳大神
章文仲
一孕五兒
天裂
吕家怪婢
尊經閣神像
文宗嚴
施狀元
菜道人
妓乘魚
柏妖
石羊鳴
石馬飲水
冷謙
蓮花和尚
唐訓科夢方虚谷
還魂木
鬼告狀
林婦心恙
鬼買棺
分皮老子
天墮草船
陝西女
白犬怪
從祖父爲神
金茂
馮憲副
李七
貢尚書
王捉鬼
燐
海神請讀書人
雷書
魃
石男女相
保保
許九朝入冥
祝子志怪録卷二
腹裂生子
京師黑■
訛言
謝老牛
老人賣鬼
葉宗可
傅澤民夢
葉琦
王生兒
張道士
楊禮部父夢
測字
參政公
蔣君科第前兆
朝天宫道士
大陰人
檀相公、松官人
鬼送葬
法僧遣祟
張氏犬
王生
安氏牡丹
水鬼
雷拯沈氏
鬼侮人
俞少保易骨
蕉精
箒妖
報狀元
張凱求逸
鼠精
盛明卿
龔僎
柳樹精
桃花仕女
顧彦輝投宿
雷宥孝子
謝氏葬地
吴狀元戲土神
趙翁釋賊
雷擊毒醬
水鬬
雷辯冤獄
吕翁降詩
吉昌
祝子志怪録卷三
文公大爲鬼擾
猪肉火光
南京匠人
猫言
耳中出物
長橋美人
二女生子
一胎三兒
范文正公爲閻羅王
王鎛
鄉人妾
周希載聞鬼笑
都玄敬
張生見鬼
司牡丹
蔣令作土地
先公夢証
先公夢純陽
山西藩司廨
鷹攫食
鬼哭
狗姦
重書張道士
鴨異
陳氏五通
地震白毛
燕雛篇
陸稍入酆都
罡風鎮
龍王誅魚
土之怪
人魚
曾必達
華老
狗孽
周岐鳳
鼈異
沈繼南家犬
錢御史妾
娼家厭術
廣人冤死異
王生見神過
雄雞生子
鎖口法
瞿生死爲狗
一産五孩
祝子志怪録卷四
李子隆王臣
沈維暘夢
徐舅降箕
辛卯彗
俞完
袁尚寶相術
周七郎
武功公夢
父子夢
賀解元
賀先生夢
先淑人殁後託夢
徐三夢
范李夢賀守
宣子兒夢
沈先生父子夢
長橋美人續補
雞變
陳文盛
賀太守
長清兒説冥事
陸言苻遇吕翁
劉良
顧秀才
走無常
吕傅侮五聖被譴
婦人生鬚
大青小青
陳懷入冥
王老
盧三打鬼
翁老娘
天遣陳常
雞言
郭同知伐樹
耿公
張千户家孽
周氏家孽
酒泉
祝子志怪録卷五
馮百户
樟柳神
一母三十六兒
耳中人物
一孕七兒
鬼共桔橰
井異
于尚書
張公見鬼
鯉眨眼
王生遇八兒鬼
金山寺鐘
梅講主
鮧魚吞人
王安見怪
鬼畏釘
錢六娘
放水燈
人産蟒
弔桶大仙
陸林
七眼兒
劉御史
陸仙人
裘三
王達
周沄
尤直筆
王三娘子
狐舟
鬼戲取帽子
申屠巫
潘氏女
夏春
沈郎錢
虎頭魚
沈生送鬼
嚴恒沈恒
孔鏞星
語怪四編
語怪四編
國初休徵
周顛仙
蕭公
重書走無常
桃園女鬼
張生
横林查老
重書冷啓敬
十七字詩
蘇後湖
靈哥
孔儀賓
江西妖術
神譴淫男女
張尚書
南京長安街鬼
瞿侍御
張郎中作刑部獄神
某縣知縣許某
龔僉事
上真賜藥
鄱陽湖顯佑王
濟瀆貸銀
管某遇鬼
捉鬼巫
水寶
人化驢
前世娘
福菩薩
鬼治家
人痾
人頭魚
兩身兒
有力人
卞氏子
馴虎
常熟女遇鬼
丙申丁酉年事
附録
明故承直郎通判應天府祝公行狀
祝先生墓誌銘
祝允明
懷星堂集
懷星堂集三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祝子罪知録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野記四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前聞記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讀書筆記一卷户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浮物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志怪録五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蘇材小纂六卷户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一作晞哲,號枝山,因天生右手有六指,故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祝允明出生於官宦魁儒世家,外祖父徐有貞(1407~1472),宣德八年(1433)進士,正統中官侍講,因參與英宗復辟有功,被授爲兵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封武功伯。祖父祝顥(1405~1483),正統四年(1439)進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參政。父祝瓛。岳父李應楨,書法家,官至太僕少卿。祝允明自幼天資聰穎,目濡耳染於淵源之家學,勤奮刻苦,不離典訓。稍長,博覽群集,文章有奇氣,才智非凡。十六歲時生母病故,二十四歲時生父祝瓛、祖父祝顥先後去世,使其少人管束,性格無拘無束,蕭散狂狷。祝允明早年亦曾致力於科場功名,弘治五年(1492)應天府鄉試中舉,後久試不第,故有“五應鄉薦裁忝一名,七試禮部竟不見録”之語。正德九年(1514)秋,五十五歲時被授爲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政績可頤,并奉修《(正德)興寧縣誌》。嘉靖元年(1522),六十三歲,調往南京任京兆應天府通判,有祝京兆之稱。後因病辭官歸里,於外祖父舊宅中築懷星堂,并作《懷星堂記》叙其事。
祝允明可稱多才多藝,詩文擅名於當世,書法亦名動海内。明俞憲《盛明百家詩·祝枝山集》題識稱其詩賦“研綴古雅,構運沉鬱,時有新聲,終稱逸調”。明顧璘在《國寶新編》中對其詩文創作亦有較高評價:“學務師古,吐辭命意,迥絶俗界。效齊梁月露之體,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陸,玩世自放,憚近禮法之儒,故貴仕罕知其藴。”清代四庫館臣雖認爲顧璘對祝氏有些過譽,但也承認“允明詩取材頗富,造語頗妍,下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體;其文瀟灑自如,不甚倚門傍户,雖無江山萬里之巨觀,而一丘一壑,時復有致”。祝允明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被譽爲才華橫溢且性情灑脱的“吴中四才子”。祝允明書法魏晉六朝至顔、蘇、米、趙,無所不精詣,其狂草尤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説。晩年尤橫放自喜,書寫的“六體書詩卷”、“草書杜甫詩卷”、“草書唐人詩卷”、“古詩十九首”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絶品。“枝山草書天下無,妙酒豈獨雄三吴!”其書風影響後世數百年。
二、祝允明著作概述
(一)祝允明著作
祝允明作爲明代著名文學家,一生之著作,見其在廣東興寧知縣任上所纂《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志狀》中稱,有“文集六十卷、後集十卷、集跋二十卷”。《明史》本傳稱祝氏“著詩文集六十卷,其他雜著百餘卷。”《明史·藝文志》載《祝氏集略》三十卷、《懷星堂集》(實與《祝氏集略》爲同書異名)三十卷、《小集》七卷。清人朱彝尊《静志居詩話》除載《祝氏集略》外,還記有《金縷》、《醉紅》、《窺簾》、《暢哉》、《擲果》、《拂弦》、《玉期》等(即《祝氏小集》七卷),又《祝子通》五十五篇、《祝子微》二卷、《太中遺事》一卷、《武功佚事》一卷、《太僕言行記》一卷、《先公門人記》一卷等多種,已不可見。
祝氏著述,明清以來坊肆刊刻不多,流傳不廣,世間難覓,見之不易。今存世者尚有:詩文集《祝氏集略》(又名《懷星堂集》)三十卷、《枝山文集》四卷、《祝枝山詩文集》;史論、筆記《祝子罪知録》十卷、《浮物》一卷、《野記》四卷、《前聞記》一卷、《祝子志怪録》五卷、《讀書筆記》一卷、《蠶衣》五篇、《語怪四編》一卷;人物紀傳《江海殲渠記》一卷、《成化間蘇材小纂》四卷、《義虎傳》一卷;蘇州博物館藏有其奉修的《(正德)興寧縣誌》手稿本、上海圖書館藏有祝氏手稿本《豔體詩册》等。
此次彙編《祝允明集》,共選録祝氏詩文、史論、筆記、人物記傳等相關著作十四種。
(二)祝允明的詩文集
1.《祝氏集略》的編纂。
《祝氏集略》,又名《懷星堂集》。《祝氏集略》卷首有《祝氏集略張景賢序》。按,此序乃皇甫汸代作,見《皇甫司勳集》卷三十八《祝氏集略序代張中丞景賢作》。此序對本書的編纂經過有詳細介紹,序云:“叨奉簡命,來撫兹邦,……間詢所謂枝山公者,則已物化三十載矣。而公之元子方伯續,謝秩屏居亦久矣。訪其廬,蓬徑蕭然也;索其籍,珍發篋中也。翰墨僅存其一,又蠹所殘缺也。……昔魯肅披卷以臨麾,燕公視學於戎幕,予愧非其人,悼往哲之不作而懼斯集之久湮也。又先大父與方伯公同登進士,忝兹世誼,圖爲鋟梓,時則蘇守雲中温君飾吏右文,樂任其事,用廣其傳云。……勒爲三十卷,總曰《祝氏集略》,皆公手自編定篇矣哉。”同書卷末又有嘉靖三十九年(1560)正月之望,祝繁所作跋文,謂其父“著述爲多,或每勸入梓,先公未以爲然,唯自詮次成帙以藏而已。先公捐養,吾兄方伯公檢輯遺稿,得十之六七,多出先公手録,然塗抹改注處他人不能識也。吾兄頻歲歷官遠涉,攜以自隨,時復緒正。及歸老林下,無所事事,唯先公之集是校。以力不任梓,徘徊又三十年,乃嘉靖戊午蜀明崖張公來撫江南,公大父嘗同吾兄登第,至則索先公集甚懇,惠然任刻,又爲之序,以成厥美。繁侍我兄日相與校其繕寫舛訛未竟,而兄以壽考終矣。繁孤陋何知,謹爲刊落字謬。”序、跋二文,對此書整理編纂過程、刻印緣起始末以及全書内容作了較爲詳細的叙述。亦可知參與刊刻《祝氏集略》者,爲應天巡撫張景賢、祝允明長子祝續、次子祝繁、雲中温君等。祝繁跋文較皇甫汸序文晚三年,完成刊刻時距祝允明去世已三十四年,此刻本爲《祝氏集略》早刻本。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所收《懷星堂集》三十卷,依據明萬曆周氏刻本。文淵閣本與嘉靖本《祝氏集略》相校,有文字因涉及避諱而缺筆、抄寫錯訛等現象,也有因忌諱而擅改之處。
關於本書題名與内容,王重民先生在《中國善本書目提要》中認爲:《祝氏集略》與《懷星堂集》兩集相同,《懷星堂集》“蓋後之翻刻《集略》者易其名爲《懷星堂集》”。蘇州大學圖書館藏有此二書:《祝氏集略》,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眉山張景賢刻,爲近代戲曲家吴梅舊藏,書後有吴氏於乙丑年(1925)題跋兩篇;《懷星堂集》,爲曾任江蘇師範學院副院長的潘慎明先生捐贈之潘氏舊藏,爲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周孔教刻本。仔細閲讀二書前張、周各冠於書首之序可知,周序依張序,唯因書名以及作序人時代、身份的改變而略有改易。如書名,在張序中謂“總曰《祝氏集略》”,周序易爲“總曰《懷星堂集》”。如刊行者,張序“又先大父與方伯公同登進士,忝兹世誼,圖爲鋟梓,時則蘇守雲中温君飾吏右文,樂任其事”;周序改作“其子孫有志登梓而苦剞劂無資,不肖念先達久湮,時吴令麻城陳君飾吏右文,樂任其事”。兩書正文内容一致,且行款、頁碼均相同,爲同書異名無疑。《祝氏集略》應爲祝允明詩文集初的書名。
祝允明詩文集除《祝氏集略》(又名《懷星堂集》)外,還有他人輯印者:
《祝枝山集》,明嘉靖間俞憲編纂《盛明百家詩》,從《祝氏集略》卷二至卷八中,選賦七篇、詩十一首,“撮而傳之”,卷首有俞憲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所作之序,明嘉靖至萬曆間刻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此影印。
《枝山文集》四卷,詩文集,清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書首有明謝雍、清何焯、祝壽眉記及俞樾序。此書明嘉靖中由謝雍手録贈予文徵明,何焯得殘本二帙於朱之赤家,向無刊本。清同治間經新陽李文楷直清編校、祝氏族裔壽眉耔庵刊以行世。此書付梓時,俞樾序於書首,稱此本“筆墨黯淡,編次不苟,洵舊帙之幸存者,耔庵因録副本,付之剞劂……《四庫全書》收《懷星堂集》三十卷,今此本止四卷,非其全者,故止云殘本,然記傳、雜説、詩詞無所不備,讀此亦可見《懷星堂集》之大概矣……海内好古之士不能盡見《懷星堂全集》而獲睹是編,則京兆之流風餘韻,庶幾其不沫矣。”全書分四卷,卷一收記、傳,卷二收行狀、序、贊、頌、雜記,卷三收古今詩,卷四收古今詩、詞。《枝山文集》所載多數篇目不見於《祝氏集略》等集中,如卷一載《五后小紀》、《如何生記》、《鶴田記》
等篇;卷四所録詞作,更是不見於其他詩文集中。此次校點,部分詩文内容與《祝氏集略》相重者,僅存其目,並標明該篇所在《祝氏集略》中的卷數。
2.祝允明詩文創作以其系統的學術觀、經學觀、史學觀與文章觀,確立了他在明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祝氏集略》代表祝允明詩文創作主要成就。縱觀《祝氏集略》全書,凡詩賦八卷、雜文二十二卷,各體皆備。此集分騷賦、樂府、古調、歌行、近體、古體、箴銘、論議、書牘、碑版、傳志、紀叙、外教等十三類。《祝氏集略》由祝氏本人亲手編定,内容涉及建置沿革、物産經濟、民風民俗、城池水利、户口田賦、學校軍制、第宅園林、祠廟寺觀等方面,所述頗詳。
《祝氏集略》首卷《大游賦》一篇,一萬二千餘字,結構規模巨大,氣勢恢弘,内容繁富,爲歷代賦文之,也是祝氏頗爲自負的一篇作品。开篇首句“宇宙之道,於我而止矣!”即在自負中把“我”追求純真、嚮往自由進取的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
《古今論》、《性論》、《貢舉私議》、《答人勸試甲科書》,漠視傳統,推崇人才培養、尊重培養人格、經世致用的務實理念。
《答張天賦秀才書》,为祝氏六十一歲由興寧縣歸里時所作書牘,是較爲全面地闡釋了其學術觀、經學觀、史學觀與文章觀的一篇長文。全文三千七百餘言,結構嚴謹。其中有宋、明時文對比的一段論述亦可作一證明:“今觀晚宋所謂科舉之文者,雖至爲獧澆,亦且獵涉繁廣,腐綺偽珍,紉綴釦鏤,眩曜滿眼,以視近時,亦不侔矣。其不侔者,愈益空歉,至於蕉萃萎槁,如不衣之男、不飾之女,甚若紙花土獸而更素之,無復氣彩骨毛,豈壯夫語哉?而況古之文章本體哉?而又況乎聖賢才悊爲己之學之云哉?”也有對官場爾虞我詐、冷漠圓滑的不適應,所表明的態度:“僕誠不善仕,其故大帥不能克己,不能徇人,不能作偽,不能忍心。視時之仕者若神人然,安能企及之哉?”
3.祝允明不僅在詩文創作上取得極高的成就,他的書法在當時更有很高的地位,影響甚大,且在實踐中形成了豐富的書學思想體系。其創作上追求立意高遠,古風古韻;崇尚雅潔,追求真我性情;强調繼承傳統與創新的重要性。其書學思想主要體現於《奴書訂》等文章中。《奴書訂》中提出了書法應“沿晉游唐,守而勿失”的觀點;《寫各體書與顧司勳後系》:“僕學書,苦無積累功,所幸獨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來,絶不令學近時人書,目所接皆晉唐帖也。”“今效諸家裁製,皆臨書以意搆之爾。”是對自己在書法藝術實踐中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關係的高度概括;《書述》體現出他的書法史觀;《跋元末國初人帖》評論元末明初書壇現狀時稱“元至國初,善書者甚多”,對文中所及各家予以評述:虞集“稍遠大雅”、鮮于樞“時落俗體”、鄧文原“不勝沈實”、饒介“枝葉都新”、張雨“雖禮而野”、倪瓚“略存别韻”、楊維楨“時露方言”、陳璧“尚有典刑”、宋克“忽見三代”、解縉“列侍明光”。概述了元末明初書壇的主要風貌,體現出祝允明崇雅去俗、崇尚古體書學的審美觀。
祝允明又擅於書體、書史互證,《跋重勒宋太學生陳公少陽書草石刻後》形成系列論述,對研究明代書法史有一定的裨益。祝允明又精於書畫鑒定,於《伯時父史圖記》、《宋徽宗畫貓記》、《陳氏藏宋元名畫記》等篇章中,均有精到的鑒定書畫之論述。
(三)祝允明的史論、筆記
史論、筆記爲祝允明一生著述中之重要組成,祝氏史學觀、文論觀、人生觀於其中充分體現出來。
1.《祝子罪知録》十卷,爲祝氏所撰的著名史論集,是一部表達作者獨見的評價歷史人物的論文集。“是編乃論古之言。其舉例有五,曰舉,曰刺,曰説,曰演,曰系。舉曰是是,刺曰非非,説曰原是非之故,演曰布反復之情,系曰述古作以證斯文。一卷至三卷皆論人,四卷論詩文,五卷、六卷論佛、老,七卷論神、鬼、妖、怪。”此書中對理學大加撻伐。集中史論闡述多有創見,開明代反傳統史學之先河。
清初學者王宏撰《山志》曰:“祝枝山,狂士也。著《祝子罪知録》,其舉刺予奪,言人之所不敢言。”體現其説好爲創解。尤其在論人、論詩文方面,都有自己獨到的闡述。一是論人,此書體例較别致,每卷分幾條,每條用舉、刺、説、演、系五種方法進行論説,評
價歷史人物,如謂湯、武非聖人,伊尹爲不臣,孟子非賢人,武庚爲孝子,管、蔡爲忠臣,莊周爲亞孔子一人;嚴光爲奸鄙,時苗、羊續爲奸貪;謝安爲大雅君子,終弈折屐非矯情。鄧攸爲子不孝,爲父不慈,人之獸也;王珪、魏徵爲不臣,徐敬業爲忠孝,李白百俊千英萬夫之望,种放爲鄙夫,韓愈、陸贄、王旦、歐陽修、趙鼎、趙汝愚爲匿非。二是論詩文,排斥、否定宋代文化,反對程朱理學,抨擊道學爲偽學。論文則謂韓、柳、歐、蘇不得稱四大家,論詩則謂詩死於宋。論佛老爲不可滅,皆剿襲前人之説而變本加厲。
《祝子罪知録》成書於嘉靖元年(1522),生前未刊,卒後才傳於世。有明萬曆間刊本,《四庫全書存目》收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修四庫全書》均據此本影印。
2.祝氏所撰筆記、雜論、志怪小説多種,有《野記》、《前聞記》、《猥談》、《蠶衣》、《讀書筆記》、《浮物》、《祝子志怪録》、《語怪四編》等。祝氏筆記小説,多記載明代史實,通過描寫街談巷議、離奇怪誕之事,充分地表現出他敢於擺脱儒家正統思想束縛的精神。其
次,體現其筆記小説創作的思想内涵和藝術特色,對後世小説創作也産生了一定影響。
《野記》四卷,清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爲明代文言軼事小説集。又稱《九朝野記》。所謂“九朝”,據本書清李文楷跋解釋,是“自有明開國,逮嘉靖之季”;而“野記”含義有二:其一爲“九朝往跡,史不具列者”;其二“並及閭巷瑣屑事”。二者均非正史,故以“野記”作爲書名。本書相關典故紀訓,以朝野逸聞居多,如記張太后遺詔復建文年號一事,亦保留了一些有價值的史料。
又後人擬話本多有從中取材者,如卷四載蔡指揮女爲父報仇事,爲《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報仇》本事;《醒世恒言》卷十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即用此書卷四某嫗縱其子冒充丁四官人奸人女事。
《野記》流傳至今,根據内容多寡,分爲四卷本和一卷本,爲明清多種叢書收録,如《歷代小史》、《國朝典故》、《説郛續》等。
《前聞記》一卷,筆記瑣言,雜載前明事實。體例頭緒散無統紀,部分爲《野記》所載,别撮爲一書,只在次序、語詞、事蹟上作小小的變更。所載《義虎傳》,亦見《懷星堂集》、《枝山文集》等書。可知明人欲誇著述之豐饒,每以所著之書,增減轉抄,分爲數種,已成
流俗,不足爲怪。
《猥談》一卷,載《煙霞小説》,明萬曆十八年(1590)刊本。《猥談》記載的一些戲曲資料,如:“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温州雜劇。予見舊牒,其時有趙閎夫榜禁,頗述名目,如《趙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同時卷中所記南戲的角色,生、旦、浄、末;南曲聲腔,如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等,歷來爲研究者所重視。此書收入明代馮可賓編《廣百川學海》、明人陶珽輯《説郛續》、國學扶輪社輯《古今説部叢書》等。
《讀書筆記》一卷,爲祝氏所撰筆記雜論。是書前有自識,稱於成化二十一年(1485)居憂時偶有所得,隨筆箋記,就有道而正之。凡三十四條,爲其少時所作。全書雜記瑣細,議論精警,言頗近理,而不似其他書之狂誕。雖多瑣屑小言,却自有韻致風神。明陳繼
儒輯《寶顔堂秘笈》收録該書,題作《亦政堂訂正讀書筆記》,明萬曆間繡水沈氏尚白齋刻本,《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據此本影印。另收入明袁褧輯《金聲玉振集》、明顧元慶編《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説》、清曹溶輯《學海類編》本等。
《浮物》一卷,是編爲祝氏早期雜論,爲其二十八歲時作,取韓愈文“氣,水也;言,浮物也”之義命名。皆務爲新奇之論,甚至以《詩》三百篇、《春秋》二萬言爲聖人之煩,則放言無忌可知矣。蓋允明平生以晉人放誕自負,故持論矯激,未能悉軌於正云。對六經有
所非議,對正統思想進行深刻的批判。
《祝子志怪録》五卷,是編爲志怪小説集,所載皆怪誕不經之事。朱孟震《河上楮談》謂允明所作志怪凡數百卷,疑無此事。此書流傳至今,遼寧省圖書館所藏,著録爲明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本爲其曾孫祝世廉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刊。雖非孤本,但極珍稀。二本内容、文字略有差異。遼圖藏本,不見明錢允治《枝山志怪序》,且目録與正文,缺“狐舟”、“鬼戲取帽子”、“申屠巫”、“潘氏女”、“夏春”、“沈郎錢”、“虎頭魚”、“沈氏送鬼”、“嚴恒沈恒”、“孔鏞星”等十篇,國圖藏本較完整。是編所記自稱效洪邁《夷堅志》之體,寓勸戒,廣見聞,皆神仙鬼怪、詼諧傳聞之事,可瞭解一地之風俗民情。
三、祝允明著作中的人物紀傳
《江海殲渠記》、《蘇材小纂》、《金石契》等書,爲祝氏所編纂的人物專志。
《江海殲渠記》一卷,明高鳴鳳輯《今獻匯言》收録,有明刻本,1937年張元濟、王雲五輯《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時據明本影印。該書記劉六、劉七、趙風子事,即明中葉爆發於北直隸(今河北地區)的一次著名的劉六、劉七領導的大規模農民起義。《祝氏集略》卷二十二《江淮平亂事狀》一篇實記同一事,文字略有不同。
《蘇材小纂》四卷,明嘉靖間刻本,一名《成化間蘇材小纂》。此書爲祝允明于弘治元年(1488)春奉詔參修《蘇州人物志》時,在采集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編撰而成,稿本今藏上海博物館。是書爲斷代人物志,記天順以後(成化間)的蘇州人物。祝氏因私纂紀
爲此書,計列五門:曰簪纓,曰丘壑,曰孝德,曰女憲,曰方術。志中人物志,大約本之碑誌行狀,而稍微考據異同,注于本文之下。所載較爲可信,且他書、郡志多未見載録,大足補志乘之闕。
《金石契》一卷,明代人物志。卷首自序末署名“吴門祝肇”。書名取唐孟郊《(與韓愈)遣興聯句》:“常恐金石契,斷爲相思腸”,即謂情投意合,堅如金石。篇中所贊頌之朱存理等十人,皆爲祝允明好友,末附門生張布一人。亦見《祝氏集略》卷十八《朱守中家傳》叙述此事:“余少嘗述交友爲《金石契》,其時守中且幼,無守中,守中且刻之木。”可知,《金石契》爲祝允明年輕時之作,並被友人刻印。
此外,《祝氏集略》卷十五至卷二十“傳志”,所載“墓誌銘”、“行狀”、“小傳”各文,卷二十一至卷二十九“紀叙”等,記載了大量的人物史料。因人存文,因文存人,其保存的人物傳記史料,爲史志所不載,對研究社會學、經濟、士商關係、地域文化、吴中詩風、宗教文化等方面,均可資借鑒、參考。
本書收録祝允明存世著作十四種。兹將此次整理所用底本分述如下:
《祝氏集略》三十卷,據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眉山張景賢刻本標點。
《枝山文集》四卷,據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標點。
《祝子罪知録》十卷,據《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刻本標點。
《野記》四卷,據清同治十三年(1874)元和祝氏刻本標點。
《前聞記》一卷,據民國二十七年(1938)商務印書館《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紀録彙編》影印明萬曆本標點。
《江海殲渠記》一卷,據民國二十六年(1937)商務印書館《景印元明善本叢書十種·今獻彙言》影印明刻本標點。
《蘇材小纂》一卷,據1959年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明嘉靖吴郡袁氏嘉趣堂刊《金聲玉振集》本標點。
《金石契》一卷,據民國三年(1914)上海古今圖書局石印《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説》本標點。
《猥談》一卷,據清順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印《説郛續》本標點。
《蠶衣》一卷,據民國三年(1914)上海古今圖書局石印《顧氏明朝四十家小説》本標點。
《讀書筆記》一卷,據1959年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明嘉靖吴郡袁氏嘉趣堂刊《金聲玉振集》本標點。
《浮物》一卷,據1959年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明嘉靖吴郡袁氏嘉趣堂刊《金聲玉振集》本標點。
《祝子誌怪録》四卷,據《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曆四十年(1612)祝世廉刻本標點。
《語怪四編》一卷,據《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明萬曆十八年(1590)祝世廉刻本標點。
諸本文字均依原本,祇加標點,未作校勘。原缺字或辨認不清字,以“□”替代。個别明顯錯字,原字加“()”,改正後的字加“〔〕”標示。由於本人學殖疏淺,雖盡心盡力,仍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海内外方家不吝賜教。
薛維源
二零一四年秋月於姑蘇城南獨墅湖畔守默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