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8122840
烤羊排比红粉佳人更让雨果难以自持
草莓甜点中隐藏着普鲁斯特人生初体验的难忘滋味
法式烩龙虾化解了菲茨杰拉德的美式乡愁
巴黎馅饼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千里之外仍然吮指回味
跟随老饕文豪寻回经典的巴黎味道
看“吃货”作家吃遍巴黎,见证文学与美食的舌尖结缘
精美照片还原85道佳肴,再现文学名著的中的“经典”美味
台湾美食作家韩良忆诚挚推荐,一次从笔尖到舌尖的非凡巴黎游记
法国美食文学大奖与美食书大奖得主作者**力作
相关推荐:
在巴黎一场场奢华饮宴的做媒下,美食与文字纷纷结缘。
打开《盘中巴黎》,跟随文豪老饕吃遍巴黎:在雨果考究的厨房中大啖他钟爱的羊排,和菲茨杰拉德品味他*的巴黎烩龙虾;咬一口香浓爆浆的奶油泡芙,其中饱含“漂亮朋友”乔治·杜华的勃勃野心;尝一块斯万家的草莓糕点,与普鲁斯特一同追忆似水年华……在一道道经典的菜品中,寻回本已消逝的时代、记忆、以及生活的香气。
前言
章 酒馆酒肆
第二章 咖啡馆、餐馆和啤酒餐厅
第三章 宴会大餐
第四章 家常料理
第五章 塞纳河畔乡野风味
附录
菜名索引
参考书目
地址集锦
致谢
拉贝鲁斯(Lapérouse)饭店的门厅里饰满了众多作家的肖像,德鲁昂(Drouant)餐馆里随处都可以见到法国小说家科莱特(Sidonie-Gabrielle
Colette)的身影,富凯(Fouquet’s)饭店曾是许多作家享用午餐的之地,而意大利画家莫迪利亚尼和瑞士小说家布莱斯·桑德拉的影子依然徘徊在穹顶(La Coupole)餐馆,巴黎的这些老字号完全有理由将这些手执各式笔杆的大师们引以为荣,因为他们就是在它们的餐桌旁,在它们的椅子上,在它们的沙发上……品尝着它们的菜肴,博得了自己的名声,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坐在双叟咖啡馆(Deux Magots)的露天座上,有谁能不联想到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tre)和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故事?
巴黎的作家!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群体,穿越了时空的隔阂,不可能只谈其一而不及其他。他们来自于五湖四海,心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接受这座“光明之城”的洗礼,因为没有城市比这座都市都更能带给他们灵感。许多作家都把自己的名字献给了这座都城,献给了它的大街小巷、它的地铁站,徜徉其间,仿佛法国的文学史一一浮现于眼前:苏佩维埃尔巷、洛特雷阿蒙平台、布朗通胡同、莫利哀路、费朵走廊、博马歇大街、大仲马地铁站……
难道这些艺术家和作家都还是美食品鉴家吗?其实就是一群吃货嘛!法国著名作家们泰奥菲尔·戈蒂耶(Théophile
Gautier)曾经用尖刻的文笔描绘了堆积在身形庞大的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面前的那一大摞餐盘。历史资料还无情地记录下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作曲家罗西尼(Gioachino
Rossini)早就看不到自己的双脚长什么样子的了!而《巴黎圣母院》之父对自己位于孚日广场的家中的餐厅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在设计装潢时把好的位置留给了碗橱。至于巴尔扎克,他对食物的兴趣更是登峰造极,所以他才能在作品中描写笔下众多人物的菜单,所以他才会宣称:“面包师才是思想之父。”
巴黎的美食传统并非始于昨日:据历史学家的统计,早在1292年,巴黎就有68家糕点店和7家调料店。然而所谓的巴黎羊角面包,其实是后来从君士坦丁堡传入的,当时还没有出现在巴黎的市面上……
从一开始,美食的场景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文学作品中:创作于1321年的一些韵文故事就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发生于莫贝尔广场附近的饮宴场面:“玛格觉得光喝不吃太没意思。她点了一只肥鹅和满满一大碗蒜。热情的德鲁安还提供了新鲜出炉的糕点。店家下到地窖里取来了几瓶阿尔布瓦和圣埃米利翁的葡萄酒。几杯酒下肚后,这些美人儿便香汗淋漓了。她们身边,原本装满华夫饼、蛋卷、梨子、核桃、杏仁、奶酪的盘子统统见底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会让这些良家女子脸红好一阵子……
在几本东方菜谱和西班牙菜谱之后问世的《饮馔录》(Viandier)是本法国烹饪书籍。它的作者据说是人称“切风者”的纪尧姆·蒂莱尔(Guillaume
Tirel)。这本书大概写于1380年,其内容后来被1393年左右成书的《巴黎家政书》(Mesnagier de Paris)大篇幅转录。“巴黎料理”由此诞生了……
法国首都的美食声誉很快就超越了国界。著名的威尼斯枢机主教鲁琉吉·利博马诺(Luigi
Lippomano)——在许多小说中都能看到他的形象——是早发现巴黎料理之丰富异常的人士之一:“不到一个小时,烧烤师和糕点师就能为您准备一顿可供十人、二十人乃至上百人享用的晚餐或夜宵。烧烤师为您烤肉,糕点师为您提供各式糕点”,他于1557年在他的法兰西行记《出行之书》中写道。
十九世纪初叶,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间谍、外交官……同时还是一位美食家——奥古斯都·冯·考茨布(August
von Kotzebue,这名字肯定不是真的!)在他的《巴黎记忆》中详细地描写了巴黎人的烹饪习俗:“快到一点钟时,人们就在一张桃花心木餐桌上摆满了各种冷盘和美酒。事实上,那里的人们热菜吃得并不多,多就是一些压烤鸽子、芥末蛋黄酱鸡、汤汁馅饼、腰子和香肠。相反,冷菜却很丰富,有色拉、有各种肉类冷盘、有冷的野味馅饼和火腿馅饼。入口菜则是来自著名的康卡勒岩石酒店(rocher
de Cancale)的牡蛎。”
远至莫斯科,巴黎的美食都被人们当作优雅的代名词:“来看看我吧,我的小祖宗”,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在《无名氏笔记》(Село Степанчиково и его
обитатели)中写道:“来和我吃晚饭吧。我的烧酒来自基辅,我的厨师来自巴黎。他会为您准备美味佳肴,让人吮指回味的馅饼,简直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家伙可真是有本事,我说!”
到了欧洲一体化、全球化的二十一世纪,“法式烹饪”已经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虽然不能说法国其它地区的菜系只是陪衬,但巴黎料理确是法国烹饪中当仁不让的主打明星,而且巴黎的知名餐馆和糕点大师已经迈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名厨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e)的餐厅已经在香港的英皇道和伦敦开设了分店,拉杜丽(Ladurée,是一家于1862年在巴黎皇家街成立的老字号甜品餐厅)以及它的各式甜点则来到了都柏林和米兰,巴黎的美食正在持续地散发出光芒,它的光芒点亮了作家和艺术家的灵感。这光会永远照耀吗?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