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7214644
内容简介
《梁君午访谈录/东吴名家·艺术家系列丛书》充分展示了梁君午艺术大师的魅力人生和艺术世界,表现了其作为艺术大师对艺术、文化、教育的巨大贡献。书中共收录50幅左右艺术家本人的作品、私人照片以及公共活动的照片,每幅图片配有若干文字的评述或介绍。
目 录
总序
留点念想
留点念想
特稿
大美如斯
专访
从未想过当画家
兴趣与现实
“蒙娜丽莎”的误会
一席恳谈成就一段传奇
赴西班牙学画
绘画,原来是这样
初到西班牙,一下子颠覆想象
欧洲打工记
人生课
成绩毕业
西班牙艺术教会我
被绘画牵引着的离别与归来
次个展
回到中国台湾地区
再赴西班牙
踏上职业画家之路
画家与画
带着艺术环游世界
中南美之行
带着作品看世界
享誉西班牙
朋友,卡米洛·何塞·塞拉
自成一派的绘画观
画画在一张一弛间
所谓底色
所谓题材
关于色彩和布局
绘画的意义
上海画室
音乐是原动力
再次离开西班牙
投身艺术教育
艺术与生活
他人看他
张淑英:他亲和可近,画人合一
曾丽芬:似父女般羁绊的爱
马启明:的
史文:是良师,也是益友
欧阳湘:人生是不可规划的
附录
无尽的绚烂(纪录片脚本)
梁君午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
《梁君午访谈录/东吴名家·艺术家系列丛书》:
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张淑英是梁君午25年的朋友。她说,每次与梁君午的相遇、聚会,或公开活动,都不曾看过不一样的他:他总是乐观,总是珍惜友情,总是真诚,总是知足,总是对绘画抱有无限大的梦想。另一位朋友史文④小姐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谈到与梁君午老师的交往,情到深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绘画方面,梁君午是她的老师。他对她的艺术作品给予中肯的评价,为她的艺术事业提出实用的建议;在日常生活里,梁君午老师又像是可以无话不聊的家中长辈,尽管这对忘年交有45岁的年龄差,但在他面前,她却可以倾诉连父母都不能说的真心话。
另一个形容与梁君午老师之间的情感“似父女般的羁绊”的是梁君午和欧阳湘师母在西班牙的好友——曾丽芬②女士。她回忆起与梁君午老师夫妇在西班牙二十几年来的交往过程,感慨异常。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梁君午老师和师母都会邀请她去他们家一起团聚,结束时师母还会另外包些菜让她带回家。时间一久,曾丽芬渐渐感觉到,去梁君午老师家就像回娘家一样。知道“女儿”爱吃牛肉面,每次妻子做了,梁老师就会咕哝说着:“打个电话问问小芬来不来吧。” 五一假期前的那次采访,梁君午老师像往常一样,采访后和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道别。得知我们采访小组的成员杨菁要到长途车站,梁君午先生坚持等到的士到达酒店门口,将她送上车。杨菁后来告诉我,当她坐上车拉下车窗和梁君午老师告别的时候,梁君午老师迅速从钱包里拿出几张10元钱扔了进来,她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时梁君午已经快步走掉了……隔了一段时间,她与梁君午老师再见面时,梁君午句问起的还是上次的打车费够么,是不是很顺利到车站了。
有一次,我无意地生发了一个疑问:“画人物时,模特摆姿势也很辛苦。而且有些时候,一个好的时刻转瞬即逝,画家捕捉不到的话想再遇到也许很难。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先用相机拍下来,然后对着照片画不就行了吗?”这本只是一个外行之言,却被梁君午老师抓住,严肃认真地上了一堂课。梁君午老师以照片与画作喻体,他告诉我:“天地的一切自有冷暖的变化。用了照片,等于你走了一条捷径。可是就如人生一样,走捷径意味着你会错过那沿路的风景。”此时,梁君午不仅是以一位专业素养极高的老师身份在传授知识,更是一位长者在传授他的人生哲学。就像是欣赏模特的美,这个美代表的难道仅仅是女性身体的曲线美?难道不是这位模特思想之于身体的全部表达?这是艺术创作的态度,也是欣赏画作应有的态度,更是看待生活、感知生活的人生态度。
对于艺术创作,梁君午不仅仅是用心,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画画,也可以说是征服时间的创作。如果心急,未能等油彩干透就再上色,画就会脏;如果不小心,马虎的一笔或是随意地施色,画作的品质就会受影响。据张淑英回忆,梁君午在西班牙的画室整齐有序,大中小画笔琳琅满目,各种油彩按深浅摆放铺满整个桌子。画布清新干净,一尘不染。每次作画,梁君午都是套上一件妻子亲手准备的“围裙”,以免衣服和画布接触互相弄脏。张淑英说,梁老师是用耐心和耐力保持画作的持久性、亮度与质感。
1991年,梁君午受邀去中南美洲开画展,张淑英也有机会长时间目睹整个筹备过程。她几次听见梁老师对着画作惋惜,说道:“这幅画我很喜欢,但是时间来不及参展,只好割爱,千万不能急就章。”
……
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张淑英是梁君午25年的朋友。她说,每次与梁君午的相遇、聚会,或公开活动,都不曾看过不一样的他:他总是乐观,总是珍惜友情,总是真诚,总是知足,总是对绘画抱有无限大的梦想。另一位朋友史文④小姐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谈到与梁君午老师的交往,情到深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在绘画方面,梁君午是她的老师。他对她的艺术作品给予中肯的评价,为她的艺术事业提出实用的建议;在日常生活里,梁君午老师又像是可以无话不聊的家中长辈,尽管这对忘年交有45岁的年龄差,但在他面前,她却可以倾诉连父母都不能说的真心话。
另一个形容与梁君午老师之间的情感“似父女般的羁绊”的是梁君午和欧阳湘师母在西班牙的好友——曾丽芬②女士。她回忆起与梁君午老师夫妇在西班牙二十几年来的交往过程,感慨异常。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梁君午老师和师母都会邀请她去他们家一起团聚,结束时师母还会另外包些菜让她带回家。时间一久,曾丽芬渐渐感觉到,去梁君午老师家就像回娘家一样。知道“女儿”爱吃牛肉面,每次妻子做了,梁老师就会咕哝说着:“打个电话问问小芬来不来吧。” 五一假期前的那次采访,梁君午老师像往常一样,采访后和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道别。得知我们采访小组的成员杨菁要到长途车站,梁君午先生坚持等到的士到达酒店门口,将她送上车。杨菁后来告诉我,当她坐上车拉下车窗和梁君午老师告别的时候,梁君午老师迅速从钱包里拿出几张10元钱扔了进来,她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时梁君午已经快步走掉了……隔了一段时间,她与梁君午老师再见面时,梁君午句问起的还是上次的打车费够么,是不是很顺利到车站了。
有一次,我无意地生发了一个疑问:“画人物时,模特摆姿势也很辛苦。而且有些时候,一个好的时刻转瞬即逝,画家捕捉不到的话想再遇到也许很难。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先用相机拍下来,然后对着照片画不就行了吗?”这本只是一个外行之言,却被梁君午老师抓住,严肃认真地上了一堂课。梁君午老师以照片与画作喻体,他告诉我:“天地的一切自有冷暖的变化。用了照片,等于你走了一条捷径。可是就如人生一样,走捷径意味着你会错过那沿路的风景。”此时,梁君午不仅是以一位专业素养极高的老师身份在传授知识,更是一位长者在传授他的人生哲学。就像是欣赏模特的美,这个美代表的难道仅仅是女性身体的曲线美?难道不是这位模特思想之于身体的全部表达?这是艺术创作的态度,也是欣赏画作应有的态度,更是看待生活、感知生活的人生态度。
对于艺术创作,梁君午不仅仅是用心,更是有着超乎常人的耐心。画画,也可以说是征服时间的创作。如果心急,未能等油彩干透就再上色,画就会脏;如果不小心,马虎的一笔或是随意地施色,画作的品质就会受影响。据张淑英回忆,梁君午在西班牙的画室整齐有序,大中小画笔琳琅满目,各种油彩按深浅摆放铺满整个桌子。画布清新干净,一尘不染。每次作画,梁君午都是套上一件妻子亲手准备的“围裙”,以免衣服和画布接触互相弄脏。张淑英说,梁老师是用耐心和耐力保持画作的持久性、亮度与质感。
1991年,梁君午受邀去中南美洲开画展,张淑英也有机会长时间目睹整个筹备过程。她几次听见梁老师对着画作惋惜,说道:“这幅画我很喜欢,但是时间来不及参展,只好割爱,千万不能急就章。”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