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9993232
“四大女神” 李艾 柳岩 戚薇 悦悦 联袂力荐
大张伟 倾情改编演唱 电影主题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庞瀚辰 包文婧 李林 蒋诗萌 阿囧 马睿 黄国伦 寇乃馨 陈汉典 悦悦 大左 郭涛 李峙的等40位明星好友倾力加盟 重磅奉献
“这不仅是一本青春小说,不仅是一个喜剧剧本,也不仅是一部电影创作的全纪录,这其实是一个梦想实现的故事。
曾经我觉得成为电台DJ就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然后很快我发现电视似乎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当我成为电视制作人和主持人之后我开始探寻新的方向,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过更好的人生我选择创业时尚生活方式领域,而几年后我意识到这些理念需要更大众的娱乐方式来让大家接受和认可,所以我想要尝试影视……
我想在我的人生中,我是幸运的,只要是我想做的事,并着手去做,就算暂时看不到希望,兜兜转转,坚持不放弃,总有一天都会有个结果。我想你也一样。勇于思考、突破、进取,老天就会给你匹配的一切。现在,走出*步,去着手视线你曾经以为的那些天方夜谭吧。”
——大表哥许添
自序
章
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
第二章
你需要一段时光全情投入,哪怕十天半个月都可以
第三章
进击的男孩初的样子
第四章
低迷的时间再长,也一定有峰回路转的时刻,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放弃
第五章
做好人,会带来的运气
第六章
选演员那点事儿
第七章
筹备那点事儿
第八章
选演员那些事儿 2
第九章
拍摄日记
第十章
万里长征刚刚走完步
进击的男孩女孩们,他们有话说……
后记第七十九章 明真相尉迟作恶
第八十章 魂有知地下相会
在这个所有角色都活得很恣意的电影里,秦笑是一个克制的存在,外人看来,似乎她就是为了给一屏幕热闹调一点灰,别乱了眼吵了心。但在我心里,她却是每一个活着特起劲的都市年轻人关上门后的样子。
——知名主持人、演员 李艾
我不是一个演员,更像是一个体验者,有幸和大家一起,进入到了这么一个独特的空间里,找到自己。并在事情和回忆都已经结束之后,获得新生。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会长马睿
我一直觉得添哥有很多可能性。不管是做制作人还是做企业,不管是主持还是唱歌,但这次他默默拍了一部电影当了导演当了演员还顺带出了一本书一箭三雕也却是惊到我了,因为受伤没能去客串,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合作一把大的。祝福书和电影都大卖哦!
——知名演员、歌手 戚薇
处女座的那种条理清晰的思维,射手座的乐趣和天马行空,如何能糅合一起?看了大表哥许添的电影之后,我懂了!太阳处女上升射手,一语中的!
——人气星座专家 星座小王子
时间会帮我们选择也会不断给我们出题,永远不毕业,永远没有满分,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许老板说“做自己就好了”。做自己,进击。
——健康女王、知名主持人悦悦
自序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进击的男孩》刚刚杀青没多久。我外出旅行放松了一个礼拜,回到北京,就进入了2017年。
这几天我做影片的粗剪,往返于家和机房之外,也会见一些朋友。虽然在拍摄期我并没有发什么宣传,但还是有很多人知道我拍了部电影,大家都觉得蛮不可思议的:你根本就不算是电影圈的人,这电影又不是知名IP而是自己的原创,怎么可能喊着喊着要拍结果就真拍了,还一转眼就拍完了?而且因为这部电影我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客串,貌似他们回去之后的一些评价已经在小圈子里流传开,因此大家都还蛮好奇的。
约的朋友分两类,和电影圈相关的无非是聊聊有没有后续合作的机会,抱怨一下2016年不那么如人愿的电影市场,预测一下2017年会更好还是更差;和电影圈无关的朋友,倒是我更愿意聊的,他们大多和我一样是个局外人,虽然也在泛媒体行业,也都有电影的梦想。他们似乎在我身上看到了些希望。于是,我会仔细和他们讲我这部电影的来龙去脉,后,坚定地告诉他们:“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其实,你也可以拍电影。”
聊的人多了,我突然有一个强烈的冲动想要把这个过程写下来,虽然此刻,我这部《进击的男孩》刚刚走完了它万里长征的步。粗剪刚刚完成,还有精剪、定剪、特效、调色、音乐、混音等无数道后期的制作工序;还有宣传、发行、路演等一步一步的工业流程;上映时间未定,后续的口碑没有定论,所有人都关心和后等着看的票房更是未知数。但,没关系,路总归是一步步走的,而走出步是需要勇气和鼓励的。走出了这步,后面的一切都会顺其自然。后的结果当然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因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这取决于老天给我们的福报。
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想写这本书的原因。
当然,说是写拍电影这件事,其实,是在写一个小小梦想实现的过程。
2017年1月11日
章 梦想,就是用来实现的
在2011年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拍电影。
即便,我曾经和电影的距离那么近。
我毕业后在中央台的《影视同期声》担任配音员,一个只闻声不见脸的很小的流水线工种,后来开始做编导、策划,再后来去了光线传媒《影视风云榜》做制片人和主持人。这期间,接触过很多片方、剧组、导演和演员。
我知道影视投资动辄数千万起(而栏目撑死了百万级别),操作也极其复杂,因此总觉得影视距离自己太遥远。那时光线也刚有了影业,参与了一些电影,我们也偶尔看看片、帮着做做发布会,然后收获一个个好像都不怎么好的票房数字。我当时的感受就是:电影,也就这么回事吧,和我好像也没什么关系。后来我离开光线创业,做了自己非常喜欢的生活方式领域(为此还放弃了现在价值数千万的原始股票,编辑说一定要加上这一句,哈哈),算是彻底转行,之后,就一直到现在。
创业,把原本媒体人仅存的一点光鲜体面一扫而空,奔波于平台、产品、数据、销售之间,距离影视这个圈子,就更远了。
所以我的电影梦,开始得突然。
我记得那是2011年10月,创业两年之后,我有了一个去台湾旅行的假期。我和合伙人SAM在高雄租了单车骑啊骑,突发奇想说,不如看场电影吧。我们到了影院,刚好时间合适的只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当时还挺不想看,因为之前我在家看过很多台湾文艺片,《渺渺》啊,《第36个故事》啊,《一页台北》啊什么的,这种小清新文艺片,回去看DVD呗!但,这部《那些年》的海报设计得不错,蓝蓝白白的,是我很爱的调调。主角虽然是新人,但好像长得也还可以,又没有别的选择,所以,我们就看了。
笑中带泪,红着眼眶,我看完是浑身起着鸡皮疙瘩出来的。小清新到极致啊。温暖又感人,简直太有代入感了。
然后我就和SAM说:“不行,我要拍电影,我要拍电影。”
SAM说:“你犯什么病了?”
我就说:“我——要——拍——电——影。”
然后我就去了诚品,把关于《那些年》所有的东西都买了,小说、创作书、剧本书、原声大碟,甚至还有那个画着苹果的T-shirt。
真爱啊。
虽然我还在旅行中,但我就开始给身边所有的人远程安利。
“你们一定要看一部电影叫《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陆还没上。”
“那我们怎么看啊?”
“就一定要看啊!”
紧接着,这部电影从台湾口碑发酵,火爆华语电影圈。
我心中也开始燃烧起一朵小火苗。
这,完全就是我想要拍的电影啊。
我,应该也可以拍得出这样的电影吧。
从台湾回来之后,我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看九把刀的创作过程。在电影剧本书《美的,徒劳无功》的封面上,他这样写:
我是作家,但我不是中文系毕业的。
我是导演,但我不是电影科系毕业的。
……
我认为要学会创作……关键是“心”。
……
既然非本科系又非本行的我能够写出好剧本,大家也可以。
这段话,现在看来好像稀松平常,可是在当时,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我一遍一遍地翻看着那本书,看着他各版剧本,照着他的台词回味电影里的剧情,感觉自己一直活在小清新的年少青春里,好像自己就是柯景腾,身边曾经也有过不同的沈佳宜吧。而且,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九把刀不就是写了他自己的故事吗?写自己的故事,就可以拍电影,我也有我自己的故事啊,这,有什么难的呢?
每次想到这里,我都感到很兴奋。因为,我一直想讲的我青春的那段故事。
我总体还算平顺的成长过程中,其实并没有经历什么大的风浪,没有吵架出走,没有绝交反目,没有被过度追捧,也没有被肆意践踏,偶有铭心刻骨的爱和声泪俱下的痛,但也就还好。我想,你们,大多也应该是这样的吧。
当然,再平淡的人生也有想要回味的章节,于我,就是在大学广播台的那几年。
我个人对于广播的情怀很难用言语来概括。我考上重点高中之后,爸爸送的那个SONY随身听启蒙了十四岁的我,然后我在高中三年中基本上是沉迷于此的。从开始听,到后来想要自己做,开始报名打电话去电台实习,现在想来,广播,是那段整日解析函数、计算小球碰撞加速度或者给化学方程式配平的痛苦的学生生涯中(没错,我纯理科生)给我的的安慰。我考上大学之后,能进广播台也成了我的愿望,对,就像你们在电影里看到的那样。
很庆幸,我们大学的广播台和其他很多那种进出随意、完全凭兴趣的社团都不一样。严格录取,编制固定,大一到大四,从一而终。严格意义上讲,这是我所经历的个人生职场,有残酷的竞争,也有家庭般的温暖;有携手进击的奋斗,也有暗生情愫的感怀。它让我在十七岁那年就开始提前感知这个社会。我想,就像人忘不了初恋一样,我和广播台的恋爱一下子就谈了四年。
而广播台这个“职场初恋”,也直接影响到了我未来人生道路上的所有选择。大学毕业后我坚定地要去电台,阴错阳差被录取到电视公司也完全是因为做广播时全面的积累。然后我来北京读书,毕业后做节目,做活动,做唱片,做互联网……现在,我写书,做编剧,做导演,做演员,这些,应该都和广播台,我这位初的“职场恋人”息息相关。
这段故事深埋在我心里已经很久了,我知道有一天我一定会写出来,然后把它拍成电影。而且,我现在也知道要怎么做了不是吗?九把刀都告诉我了啊。我就每天想啊想,因为知道了梦想实现的方法,我也平白地有了底气。
好吧,于是我决定,就写一写我这位“职场初恋”的故事吧。
虽然很快做了决定,我却迟迟没有动笔,也许是那几年刚好创业初始,出了很多状况,顺利和不顺利交替着,顺利的时候人累死,不顺利的时候心累死。所以,,没有正儿八经的时间和精力;第二,毕竟隔行如隔山,我无法想象就算我把剧本写完之后,又会怎样。
举个例子,同样做90分钟的棚内节目,写台本,一两天,然后录制,多一天,然后剪辑,一两天,包装一两天,然后就可以播出了。一个节目组十个人左右,差不多了。而90分钟的电影,剧本估计几个月,拍摄几个月,后期几个月,一年之内能上映的那都是奇迹。一个剧组上百人那是基本配置。这一比较,头都大。
所以,自然而然地,我就把这件事往后无限期推迟了,只是每次在书橱里看到九把刀的那几本书,我依然会感到很踏实。
在这段时间里,我一边做着我的公司,一边见证了一部部号称内地版《那些年》的青春片们的诞生。我总是会纠结地去看,然后带着失望又有些侥幸的心情回来。对啊,在我眼里,这些片子貌似没有一部可以超越《那些年》的水准,我就放心了。
但,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现在只是离这个圈子很远的一个创业者。如果当年我没有离开光线,我肯定会参与《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吧,就算参与了《伤心童话》也算做过电影啊。
现在呢?我就只是个观众。
2013年,我结束了一个创业项目,给自己放了一个很长的假。偶尔录一些节目,《职来职往》啊,《中国梦想秀》啊,《我是大美人》啊,再接一些商业活动主持赚点零花钱。然后,我用这些钱和朋友们去美国自驾,去法国看花田,还去了加拿大滑雪,很高大上吧,我自己也这么觉得,虽然自驾游时我只当乘客,花田的花一朵都没开,滑雪那几天我其实都在倒时差睡觉。对了,我在这一年还发了一张三首歌的EP,MV去加拿大拍了一首,找《美人鱼》的女一号林允拍了第二首(不,应该是她先拍了我的MV之后才拍的《美人鱼》,你看,我的眼光和星爷一样好)。当我要准备积极练习舞蹈拍第三首快歌的时候,有一天,那本《美的,徒劳无功》被我从柜子里翻了出来。因为之前我搬了几次家,那本书早已被放在了储物箱里。
美的,徒劳无功……
这话说的怎么好像就是我呢?就是看上去忙忙碌碌,一切都很美,但实际上,好像也没什么真正的收获。
我要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几年,我做着再熟悉不过的主持工作,然后一直重复重复,创造一些我并不想要或者并不认同的价值。告一段落之后,不是要挑战吗?我也挑战了,但比如唱歌跳舞这种事情,貌似我真的没有什么天赋;挑战公司管理,我带十几个人的团队倒是没问题,但是公司已经上百人了,就还是主要交给我的合伙人吧。那,既然是半休假状态,我就不停地旅行呗,可这一年我也跑得够多了,再跑下去,好像身体和钱包都受不了。
所以,你看,我就是个一刻也闲不下来的人。传媒人好像都有这样的特质。
我又拿着那本书翻了翻,又看到了九把刀写的那段话。我坐在地上想了很久,然后我说,好吧,是时候开始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