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23881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这本摄影集是蜷川实花为了纪念2011年3月发生在东日本大地震所拍摄的“樱花”写真集。“一周的时间里,我就像被魅惑了一样不断地拍摄了2500张。”
2、著名作家、艺术评论家刘柠先生特为此摄影集撰写书评,读者可以借此更加全面地了解蜷川实花个人以及她的作品和她作品背后的创作历程;3、几百张照片全幅四色印刷,高端艺术纸还原蜷川实花摄影作品*初的形态,每一张都可以裁切下来做空间装饰;
4、外封烫粉金,整本书在蓝色、粉色中迷幻、魅惑,感受蜷川实花为我们创造的异色世界。
内容简介
《樱》是蜷川实花为纪念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所拍摄的。美好的生命,转瞬即逝。樱花的花期虽然只有一周左右,蜷川实花却用胶片将它们定格在生命绽放*美的一瞬。“我永远不会忘记这至美的景象。闭上眼,缓缓地做一个深呼吸。” 这也是蜷川实花对樱花个人化的注解——人类的精神世界一如世间斑斓繁花,艳丽而丰沛。以此纪念那些逝去的人与物。
目 录
实花受其母影响颇深,身上也有种职人情结,喜欢把作品当成手艺活儿来做。惟其如此,她并不排斥人工。有时,反而刻意把眼前真实的被摄体(Reality)拍得人工化(Fake):譬如,盛在餐盘中的一块洋菓子,呈现在胶片上竟如此之美,乳白色的奶油淌过深棕色的巧克力,曲线毕现,珠圆玉滑,明明是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勾人食欲之物,却被人为地赋予了另一种感官性;如浓艳的玫瑰,淫糜地开放,若隐若现的花蕊中,隐藏着毒刺。如果没有那六只脚落在上面,一边煽动着翅膀,一边用尖尖的口器吸吮花蕊的蜜蜂,你甚至会把胶片上的被摄体当成一朵绢花。而这种真实与人造之间的视觉——想像转换,恰恰是作为当代艺术的实花摄影的价值之一。摄影作为时间的幻术,是对所谓“决定性瞬间”的切割和保存。实花的摄影,尤其如此:从重叠的花瓣、闪烁的鱼鳞、无数的水滴,在水中摇曳的金鱼群,到面带白日梦表情、在花丛中冥想的少女,到身裹绫罗锦缎的游女花魁……摄影家试图在物象不断推移衰变的进程中,定格生命美的一瞬。樱花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每一刻绽放都意味着下一刻的枯萎;被人工着色、曳着蝉翼般透明的长鳍长尾在玻璃容器中游弋的观赏金鱼,因过度的基因操作而更美,生命力却更弱;从江户时代的恶女花魁,到气场强大的时装模特,到不可方物的女明星,美的时间只有“现在”,转瞬即逝,过犹不及。作为在演艺世家长大的女摄影家,实花深谙美的易逝与生命易碎,一种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对无常的通感(或曰痛感),驱使她把镜头一再聚焦于“美的现在”,把时间切片刻在胶片上。她当然知道,自己是在记录美。但时光永逝,万物成住坏死,被快门切割的下一个瞬间,也许就是枯朽的开始。如此说来,实花关于“美的现在”的记录,其实未尝不是此生与来世、此岸与彼岸的境界线——尽管摄影家本人似乎不爱谈论生死问题。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实花的摄影,总无法摆脱时间意识的压迫:钟摆从左到右,周而复始,一俟过了中点,便忽的偏到另一极。极致之美的背面是什么?乃至生命本身意味这什么……一种宿命般的不吉感,甚至在实花为人母后所拍摄的一系列色彩饱满的作品中,都未见消退。实花摄影存在物象繁复,有时为了对某种元素加以强调而不惜重复的特点,近年来,在摄影界被认为有种“巴洛克(Baroque)倾向”。至于说何谓巴洛克,其特征为何,姑且不必展开,但她的摄影在意象上具有多重性,提供了多义性解释空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时间一旦被快门切割,成为“切片”,光影便被固化在胶片上,但意象却是流动的。所谓“花非花,雾非雾”,一个意象中所包含的某种不安的要素——一个因虚焦而变得空洞而暧昧的眼神,一缕从窗户斜射进室内,打到凌乱的床单上的午后阳光,或者昆虫刺进花蕊中的柱状不明器官,都有可能把观众的感官引诱到另一个更加隐蔽的意象中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读摄影不仅仅是读一种影像文本,有时更像行旅,是一种冒险,且相当刺激。
前 言
2011年3月,我很想拍今年的樱花。不仅为了确认我仍是我,也是我给自己的一种支持。这是为直面眼前的现实所做的准备,也是仅限于一瞬间的逃避。那些只有在电影、漫画中才能看到的超常世界成为了我们的日常,我也渐渐习惯了这异常的日常。一周的时间里,我就像被魅惑了一样不断地拍摄了2500张。染井吉野樱、八重樱、垂樱、桃花、木瓜,这些年复一年地盛开的春日之花。这耀眼又永恒的光景。我永远不会忘记这至美的景象。闭上眼,缓缓地做一个深呼吸。我将从这个起点开始,在我们新的日常中认真地生活。日本正是如此美丽。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