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3229549
第一章 导论:崛起中的国际金融中心 1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1
第二节 研究视角 14
第三节 主要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17
国际金融中心:理论梳理和上海模式 24
国际金融中心:理论梳理和上海模式
第二章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4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4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 30
第三节 国内对金融中心的研究 34
第三章 国际金融中心内涵和特征的再认识 39
第一节 国际金融中心再认识的方法论 39
第二节 国际金融中心内涵的再认识 43
第三节 国际金融中心属性特征的再认识 46
第五节 国际金融中心主要功能的再认识 50
第四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特点 56
第一节 发展背景:全球化、信息化、金融化特征更为明显 56
第二节 多重战略:充分尊重历史基因的政府推动型模式 60
第三节 合力推动:政府和市场合力而为 63
第四节 渐进式推进:风险可控前提下的建设 66
第五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模式 70
第一节 国家战略下的目标设定 71
第二节 多重动力源泉 73
第三节 创新和规范相结合的动力保障 77
第四节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机制建设 81
第五节 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 86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经验 94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经验
第六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就 94
第一节 较强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94
第二节 跻身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行列 97
第三节 金融组织体系日益完善且具开放性 99
第四节 构建了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 101
第五节 逐渐被世界认可的金融生态环境 103
第六节 国际比较和小结 106
第七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主要历程 108
第一节 金融业的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2 108
第二节 金融体制改革加速阶段:1993-2001 114
第三节 以开放促发展阶段:2002-2012 118
第四节 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阶段:2013-至今 122
第八章 上海主要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历程及主要特点 125
第一节 金融市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25
第二节 货币市场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性作用 127
第三节 外汇市场发展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31
第四节 债券市场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37
第五节 股票市场发展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 146
第六节 期货市场利于国际金融中心争夺定价权 151
第九章 经济体制改革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57
第一节 中央银行体制改革、融资功能及金融机构集聚 157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上海金融市场建设 159
第三节 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金融功能进一步拓展 161
第十章 双向开放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63
第一节 浦东开发开放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63
第二节 中国加入WTO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66
第三节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 167
国际金融中心新格局:展望未来 175
国际金融中心新格局:展望未来
第十一章 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格局下的主要挑战 175
第一节 三足鼎立的全球国际金融中心格局展望 175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国际化水平 181
第三节 过度金融化与金融危机 188
第四节 金融科技与金融去中心化 190
第十二章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主要瓶颈 194
第一节 对标金融中心指数分析上海主要瓶颈 194
第二节 中外金融机构集聚和服务水平仍然有限 197
第三节 宏观审慎管理和营商环境优化 203
第四节 金融市场国际定价权和上海期货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 208
第十三章 迈向全球国际金融中心 221
第一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 221
第二节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愿景 22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国际金融中心及其建设的研究成果颇多。2010年前后,伴随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研究也成为当时的一个热点,并延续至今。
一、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国际金融中心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球化进程和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发达国家把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急流勇退看成是摆脱社会经济困境的制胜法宝,有的贸易大国甚至强调“国内利益”优先、举起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本书认为,尽管全球化的一些负面因素可能会上升,全球化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弊端和不稳定性也会增加,但全球化的总趋势不会改变。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强调:“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但与此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最近400年,人们习惯了迅速的经济变化,并且以持续的经济进步作为理想”、“不仅要实现绝对获益,而且要实现相对获益;不仅要持续增长,而且要赶超其他国家”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中心则是一国金融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回顾世界各国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发现,金融中心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随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而转移。这个转移过程,也是国家竞争力角逐的结果。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第一个金融中心,18世纪,伦敦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19世纪,欧洲第二个国际金融中心——巴黎形成。20世纪,纽约、东京、新加坡等城市的金融业日益强大,先后成为世界第一梯队的国际金融中心。20世纪末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金融交易在21世纪实现电子化记录、网络化结算。“金融地理学的终结”观点甚至认为,金融机构在空间上聚集所形成的金融中心再也没有存在必要。另外,人们关注2008年金融危机的同时,开始反思金融发展的各种影响及金融政策的科学性。其中,国际金融中心成为这次重新审视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层面,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也成为各个经济体的基本共识。
总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是在这种竞争合作加剧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展开的,顺应这种时代潮流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了中国要搞商品经济而不再是产品经济模式。随后,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施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标志着中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标志着中国的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概言之,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在此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系列金融改革率先在上海先后展开,并引领中国的金融改革步伐。如1984年,“小飞乐”成功地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中国第一股;1986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始办理股票买卖业务,成为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柜台。1987年4月,交通银行作为全国首家股份制商业在上海开业,打破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的垄断局面,标志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开始逐步发展。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金融在上海、中国的地位日益显现。“浦东开发开放,金融先行”、“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正因为此,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定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
可见,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崛起的40年。回顾、总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经验,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应有之义。针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现状、挑战和瓶颈,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并展望未来,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方式。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