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634597
第二篇 小麦绿色生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章 主栽品种简介
第一节 高肥水品种
第二节 旱作品种
第三节 强筋专用小麦品种
第四节 晚播早熟品种
第二章 绿色生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 精细整地与施肥技术
第二节 小麦宽幅播种技术
第三节 小麦适期适量播种
第四节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五节 肥水管理及高效利用技术
第六节 化学调控技术
第七节 科学田间管理
第八节 机械化收获技术
第三章 小麦绿色增产技术标准及规程
第一节 中高产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第二节 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
第三节 小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第三篇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与应用
第四章 主栽品种简介
第一节 高肥水夏玉米品种
第二节 高淀粉品种
第三节 鲜食品种
第四节 青贮品种
第五章 绿色生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 玉米“一增四改”粮食增产技术
第二节 玉米精量播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第三节 玉米种肥异位同播绿色增产栽培技术
第四节 玉米高产简化栽培技术
第五节 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第六节 玉米适期晚收增产技术
第七节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八节 玉米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九节 玉米药害的种类与缓解技术
第十节 玉米化学调控技术
第十一节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第六章 玉米绿色增产模式
第一节 玉米免耕覆盖铁茬精播绿色模式
第二节 玉米绿色增产“七配套”生产模式
第三节 玉米种子“1 1”模式
第七章 玉米绿色增产技术标准及规程
第一节 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第二节 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规范
第四篇 杂粮绿色生产技术与应用
第八章 杂粮主栽品种简介
第一节 大豆品种
第二节 甘薯品种
第三节 谷子品种
第四节 高粱品种
第五节 绿豆品种
第九章 大豆绿色生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 大豆绿色增产模式
第二节 大豆绿色增产技术
第三节 大豆机械化生产技术标准
第十章 甘薯绿色增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 甘薯生产概况
第二节 甘薯绿色增产模式
第三节 甘薯绿色增产技术
第四节 绿色食品(A级)甘薯生产技术规程
第十一章 谷子绿色增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 谷子生产概括
第二节 谷子绿色增产模式及技术
第三节 绿色食品谷子生产技术标准
第十二章 高梁绿色增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 高粱生产概况
第二节 高粱绿色增产模式
第三节 高粱绿色增产技术
第四节 高粱绿色生产技术标准
第十三章 绿豆绿色增产技术与应用
第一节 绿豆绿色增产模式与技术
第二节 绿豆绿色生产技术标准
第五篇 粮经饲协调发展技术
第十四章 粮经饲多元结构发展状况
第一节 膳食结构的改变引导种植结构多元化
第二节 粮经饲多元结构发展现状
第十五章 粮经饲多元结构模式及技术
第一节 粮油饲模式及栽培技术
第二节 粮饲兼用模式及技术
第三节 粮药模式及栽培技术
第四节 粮食与郓半夏问套作模式及技术
第十六章 粮经饲多元结构协调发展标准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规程
主要参考文献
“民为帮本,食为政首”。古往今来,保障粮食安全都是治国理政、改善民生的要举。当代许多国家都把保障粮食安全纳入宪法,保障人人都有享受合理粮食消费、保障基本生存的权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把农业粮食置于“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以我为主”“两手结合”“科技兴粮”“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打破了“二丰、二平、一欠”的粮食生产周期,全国粮食总产量取得连年增产的奇迹。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占有量仅分别为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占有量的40%(列126位)和25%(列109位),而我国生产的粮食总量多年来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占世界人口22%的国民(列世界第一位)丰衣足食,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谱写了我国粮食产业的辉煌篇章。
在看到我国开创出粮食安全的可喜新局面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粮食可持续安全依然是“喜中有忧”,仍然面临着挑战和隐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开始进入高成本时代,生态环境和资源要素越来越成为束缚粮食持续发展的两道“紧箍咒”,粮食生产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日趋加重,农业兼业化成为常态等严重制约着粮食生产持续协调增长。面对粮食生产的困难和问题,综合考虑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利民惠民,我们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闫燊博士一道,总结近十几年粮食生产经验,借鉴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共同编写了《现代农业粮食绿色增产规范化生产技术》一书。
本书在借鉴吸收国内众多学者对粮食绿色生产技术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粮食绿色增产规范化生产技术及粮经饲三元结构生产模式,包括优良品种、生长习性、种植模式、绿色栽培、规范化技术、示范应用实例等,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黄泛平原小麦、玉米、杂粮、粮饲兼用作物、部分中药材绿色增产技术,突出了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及其产品的安全性,适合种植者、基层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由于粮食绿色增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加之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指正。
编者2017年10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