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376354
目录
土之篇:皇天之门
北京“门”的谜局 / 003
城门:中国的门 / 015
牌楼:美的中国标志 / 021
五脊六兽:屋顶上的风采 / 032
旧时王谢堂前燕 / 039
纳兰容若迷到今 / 049
婉容从这儿走出 / 057
半亩园:跨越六朝的渊源 / 062
火之篇:黎庶之门
五重门 / 073
院门的形制 / 081
院门的配置 / 087
一道美丽的屏障 / 100
青砖上的艺术:砖雕 / 105
门楼上的文学 / 117
推开这扇门,老院风景灿然毕现 / 129
民国风格:一场美丽与哀愁的传说 / 134
序:北京之门的巡礼 / I
经道经道
纬道
纬道
v
水之篇 :商贾之门
老店的况味 / 154
十里红尘尽商贾 / 170
五月槐花串古玩 / 181
百年银行出短巷 / 190
京城老药铺的封神演义 / 203
大栅栏:天下谁人不识君 / 217
鲜鱼口:招幌连天几百年 / 227
书香飘荡的天空 / 238
“八大祥”:一街风流属谁家 / 253
现代化都市的初足音 / 262
木之篇 :文翰之门
古槐下的读书声 / 276
会馆:故乡情里聚精英 / 286
宣南:北京报业的发韧之地 / 301
北京美的学校 / 315
那些行动者、思想者和记录者 / 326
寻找曹雪芹 / 345
浏阳会馆与源顺镖局:士人文化与侠义文化
的后一次悲怆联盟 / 362
书斋中的梁启超 / 371
砖塔胡同两大师 / 379
纬道
经道
纬道
经道
一门一世界
VI
金之篇 :弦歌之门
北京戏曲:从古到今的妙音 / 407
风云际会一楼春 / 418
舍南舍北皆世家 铁树斜街 / 436
梨园弟子抱成团 椿树棉花各条 / 453
秋风深巷藏名伶 果子巷 / 464
评戏迷梦了无痕 大众剧场 / 474
何处落风尘:八大胡同的建筑 / 481
后记 / 500
经道
纬道
把北京带到台湾的林海音和把北京带到美国的
林语堂 / 387
内务部街的梁实秋和劈柴胡同的闻一多 / 392
北平女师:一座校园的记忆 / 398
VII
目 录
北京的门是这座城市的一道风景。
北京的门有特别大的,譬如正阳门,甭说汽车,火车都能进;有特别小的,譬如胡同里的小门楼,仅能推着自行车出入。但是,它们都是风景,北京的门是那么多姿多彩,每扇门的后面都隐藏着谜一样的生活,您要是在北京细细盘桓过,心里会怦然有所触动。
北京的门是有讲究的,大的小的都不能乱来,也没人乱来。想当初清光绪时候,内务府大臣俊启在城里建了所宅子,这所住宅极其宏大,大门坐东朝西,有三间厅那么宽阔,对面是一座大型八字影壁。大门内从西向东是三套大院,院与院之间由过厅连接。全院游廊环绕,池沼假山,巧楼玲珑。然而树大招风,有人就向朝廷使了坏,告他什么呢?逾制!
逾就逾在大门上。
这所宅子是大门三间,按大清规矩,三间大门是王爷的规格,俊启纵然是内务府大臣、粤海关监督,但也没有资格使用这种大门。那么怎么办?慈禧下令:查办。消息传到,俊启吓得一命呜呼,就在家人举办丧事时,官府来抄家的兵丁到了。
事实上,这样的情形是不多的,因为像俊启那么颟顸张狂的人能有几个?大家都按自己的身份和财力营造房屋,大门作为一院之“标志性”建筑,宜合乎规矩。但也正由于它的“标志性”,北京的门是极为讲究的,它们在一定规矩之内挥洒自己的美的可能性,甚至走“曲线”道路去实现理想。譬如,按照帝制时代的规矩,民居是不可以用彩绘的,雕梁画栋只有在皇家建筑中才会出现。那么,民居的门扉就没办法“打扮”自己吗?办法是有的,这就是促成了砖雕的普遍使用和争奇斗妍。
皇家建筑的门、商贾铺面的门、百姓民居的门,每一类都有着共性,让你一眼就能识别出那是一个什么所在;而在共性之中,一座具体位置的门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这个铺户和那个铺户、这户人家和那户人家,有着显见的不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构成北京丰富多彩的门的风景。
佛语说:一花一世界,借用此意,在北京,可谓“一门一世界”。
老北京遗存至今的建筑弥散着当年的主人和工匠们的审美追求与自由创造力。在约定俗成的规则内,人们在门楼上尽力地展示自己,犹如漂亮女孩对自己容貌的妆扮。走进北京古老胡同的深处,在那些少有人行的静谧街巷里,往往深藏着令人惊异的往日芳华。它们是后的迟暮美人,失去它们,我们将再也领略不到前人凝聚在建筑上的智慧和手艺。特别容易让人忽略的是以往那些建筑的自由性,在一条街上,每幢房子、每座门楼以至每副门联,都是彼此不同而呈现个性的,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当初都分属不同的主人,而并非“集体出生”。它们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高低错落,繁简不一,各擅胜场,顾盼生姿。
北京的门,是那么井然有序,又那么异彩纷呈,它们是千百年来磨合形成的独特的建筑艺术,弥足珍贵。
一座门,是一所建筑的“脸面”,蕴含着主人对人生的寄托,它也像面对客人奉上的一盘菜肴,应该是拿手好戏。所以,品鉴一座门,就是品鉴人;品鉴一座城市的门,就是品鉴这座城市的全部底蕴。
现代建筑中,门的地位严重降低,堂皇大厦注重的往往是外立面的风格效果,人们看到的情形是:楼很威严,门却只是个出入口,大部分是由旋转门担当着,至于美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居民楼,高档一些的是数字识别防盗门,普通的则干脆有框而无门,本该有门的地方无遮无拦。
门的艺术充分体现于传统建筑中,然而,传统建筑近年在大踏步消失。本书作者遗憾中的幸运是在大拆迁之际拍摄到大量北京传统建筑影像,很多建筑连同它们的门楼一同消失于无形,每每看到如今仅仅存在于照片中的影·
”
中国阴阳五行思想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阴阳五行说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深刻影响了中国民众生活的诸多方面,为显见的便是中医和建筑,中医讲阴阳、讲寒火,将五行与五脏相匹配,而建筑则以阴阳五行定位置、论布局、划规格,生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矩,常守不违。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果,阴阳概念由地球自转得来,由此而有昼阳夜阴;五行概念由地球公转得来,由此而有一年四季之春夏秋冬,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早时候,分为“五季”,中为长夏。在这套系统中,时间、空间、方位实现了地球与天宇的立体对应,是中国古人“仰察天文、俯察地理”而得来的宝贵体认和卓越思想。中国古代对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观察和记载在世界范围遥遥领先,绝非偶然。
整个老北京城都是依据阴阳五行思想所营造出来的。阴阳五行思想无言地潜伏在这座古城中,让人浑然不觉,然而愈是浑然不觉,愈是体现了建筑与人意的契合,愈是体现了无为之道。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可以说,中国古代先民立于田亩之间,仰望苍穹茫茫,与天地对话,向群星问诘,感悟出的并非人类之渺小,而是彼亦一世界,我亦一世界,万物俱循“道”而行。我们今天所常说的“天人合一”,其实质除了指人与大自然相携不悖、共生共存,还指人与外物都在遵循同一规律,并行宇宙。
中国先民是谦逊的,又是自信的。六千年前,中国先民仰察天文,发现了二十八宿对北斗七星形成的拱卫之势,同时发现二十八宿稳定而北斗七星在四季中是转动着的,所谓“斗转星移”。北京在元大都时代的谋划和营造,首先就确定了北斗天轴在地上的投影为大都的中轴线,二十八宿的“金木水火”分列四方,从而成为与上天对应的煌煌帝都。
几百年的时间消逝了,然而,历史的痕迹留在那里,砖瓦木件构成的史书,大美不言,证明着从古到今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这里,我们遵循着古老的方式,做一次北京之门的巡礼。
你肯定到过故宫,那么如果你仔细打量那里核心的建筑“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会有所发现,它们建造在一个傲岸的汉白玉丹陛
之上,而这一烘托起整个北京中心位置皇家殿堂的丹陛,是个汉字中的“土”字!
这一现象如果从空中俯瞰,就更加明显不过。
何以如此?
因为从阴阳五行的理念来讲,土的方位在中,世界的中心。
中央戊己土。
“五行”与“五色”相对应,“土”的颜色属性为黄色。所以,紫禁城里
主要建筑都是黄琉璃瓦覆顶。在天安门西侧的社稷坛里,有一个叫作“五色土”
的祭台,以五种颜色的土象征五行和五个方位,黄色的“土”居于中央位置。
《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
统据天下的皇家,怎能不把前廷后宫设置在整个都城的中央呢?
到 2013年,北京已有 860年建都史。这座东方大城在它 860年的行进中,
耗费的黄金太多了。金兀术那伙人,毫不怜惜地踏平辽南京,建立了金中都。
之后,蒙古大军骑在马背挥舞着弯刀来了,金中都看都不看一眼,马鞭一甩,
新建了震惊世界的元大都。然而燕王扫北,那个从侄子手中一把夺过权柄的
大胡子朱棣,打碎再来,又重新构造了北京。三大殿巍峨参天,建成不到一年却被一场大火烧个精光,吓得朱棣很多年只在仅存的太和门弄把椅子听政,很像老农在垄头含着旱烟袋杆跟老哥们说庄稼。
建城,毁城,再建城。哪一次不是成堆的金银弃如粪土,哪一次不是万千人命血流漂橹?
2010年冬日的一天,我从北京通州一条马路走过,路边一块石头上镌刻的字把我拽下车,那上面赫然写着:萧太后河。
这条河往东流去,水不多,全亚洲整个北纬地区都连年缺水,能够不断流已很不错了。萧太后?就是那个美丽非凡,成天和宠信的美男大臣厮混一起的萧太后吗?
正是她。就是她领导的大辽国,给大宋朝制造了数不清的麻烦,尽人皆知的杨家将几代人都拼命抵抗这个契丹美女。这美女命令臣民挖掘了这条河,东连张家湾运河口岸,西抵位于今天广安门一带的辽南京,专门运送城里军民几十万人每天要吃的粮食,而她自己则与宠臣荡舟张家湾南边大片的水洼子里,谁敢跟着瞅一眼他们在干什么呢?
但这条河如今只有半截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她的城呢?不是有坚不可摧的城门和勇猛无敌的兵将吗?
从那时到现在,860年过去了。大城毁了又建,建了又毁,留给我们这一辈看上几眼的地方实在太难得了。
让我们走进这座城,摸一摸它的大门,摸一摸它的历史。
”
西方坎位为月坛。五坛布局正合八卦先天方位,同时又与“五色”对应,我
们至今还可在社稷坛上看到这五色:中央戊己土,黄色;东方甲乙木,青色;
南方丙丁火,赤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
紫禁城前殿后宫俱为黄色琉璃瓦覆顶,取中央“土色”。东部文渊阁、
撷华殿等建筑为绿色琉璃瓦覆顶,取东方“木色”,文渊阁又以黑色琉璃瓦
剪边,取“水色”克火,因此地为皇家藏书楼,忌火灾。北京的钟鼓楼位
于全城北部,亦取“水色”,为黑色琉璃瓦绿剪边覆顶。
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为横向九楹、纵向五楹,取“九五”之数。
太和殿于清康熙八年改建为横向十一楹,与纵向五楹相乘,得数五十五,合
中央之数。该殿为重檐庑殿顶,八条垂脊加中央横脊,为九脊巨殿,仍合“九五”
的天地之数。
北京城垣元代奠定基本规模,明初向南缩北面城墙五里,废东西两侧
北面的光熙门和肃清门。明代修筑的北京内城周长四十里,外城二十八里。
明代北京改元大都十一门为内城九门,九门之内设东西南北中五城,分别由“九门提督”和“五城兵马司”管辖,亦为“九五”之数。按照《周易》理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从传统文化看来,任何环境,全阳或者全阴都不可取,状态是阴阳协调。整个紫禁城就是一个精心运
午门,整体凹形,因有五座城楼,亦称五凤楼,上置钟鼓,明清两代朝廷举行大典的场所
用阴阳数术以达协调的整体,设计之初,运用之精细无处不在。除“九五”之数,运用得多的还有“三”和“六”。紫禁城前三殿为“三”,是八卦中的乾卦之相,为“阳”;乾清门北面后东西六宫为“ ”,是八卦中的坤卦之相,为“阴”。这样,紫禁城主格局阴阳协调之数奠定下来。此外,东西六宫合为十二,是十二地支之数;乾清门东五所与西五所,又合而为十天干之数。暗合天干地支之数的地方还有天安门,门楼之上共有巨柱六十根,恰为一个甲子。天安门前正对金水河有石桥五座,左祖右社前门各有石桥一座,合而为七,暗合北斗七星之数。天安门高九丈九尺,楼横九楹,纵五楹,合“九五”之数。紫禁城中还有一个用“一”与“六”相对应的地方,那便是御花园中的钦安殿。此殿奉祀道家的玄天大帝,紫禁城专门设施这样一处道观,似乎透露了“天机”:整个紫禁城、皇城和京城的营造理念来源于此。钦安殿大门匾额题为“天一门”,与殿前设置的一座六龙石雕恰为呼应,暗喻“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钦安殿位于紫禁城北端靠近玄武门(清代避玄烨名讳改称神武门)的位置,为戊己水之位,又含有以水避火的深意。
皇城前面的门为大明门,但古人不会让这里存在孤门现象,事实上,大明门除了本身开辟三个门洞以躲避孤数之外,红墙向北延伸,内有两侧廊紫禁城北门:神武门房,称“千步廊”,至天安门前向左右转
弯,然后在长安街形成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这样,天安门前就呈现三座门楼的样子,既方便出行,又规整有序。每逢殿试之后,录取进士的皇榜就张贴于东面的长安左门旁的红墙上,而武举皇榜则张贴于西面的长安右门旁的红墙上。
以上所说“千步廊”,在大明门内由南至北两侧各有一百一十间,转弯后平行向东西两侧延伸至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各
”
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代郭璞《葬书》)。北京的山环水绕不但符合这种“得气”“藏气”的要求,而且,是游牧文明、狩猎文明、农耕文明的结合点,草原、山林、平原交集于此,是的文明交汇之地。
环境对人是有反作用的。中国堪舆学说非常重视这一点,择地而居成为重要的一件事。不能不看到,客观环境对人有所制约和影响,儒家也如此认为,“昔孟母,择邻处”即为显例。明代,太祖朱元璋初建都凤阳而失败,就因为凤阳不具备统驭天下的地理条件,而北京则是成功的例子。
但堪舆绝不能理解成保万年之策,北京城地理环境的作用在于统辖全国,而非保一家一户的家天下,否则,就不会有元、明、清的相继更迭。它提供的是一种可能性,“天”“地”都有了,还需要“人”,此“三才”缺一不可。再好的环境条件也需要人的调度运用。
“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今天的北京,依然美好,历史留给人们的一座座大门,是文化,是风景,是打开一个个故事的钥匙。
中轴线上的紫禁城雪景
还有一种是琉璃牌楼。朝阳门外东岳庙牌楼是易被人们看到的琉璃牌楼,它就端坐在马路南侧,雄壮厚实,几乎周身都以黄色和绿色琉璃砖、琉璃瓦披挂,显得富丽堂皇。琉璃牌楼是等级甚高的建筑,从没有单楹的,东岳庙、孔庙、北海小西天的琉璃牌楼均为三楹四柱七楼,有券门三孔,整个牌楼下方为石刻须弥座。
祭坛、皇家陵寝等地还可见石牌楼。习惯上人们常称石牌楼为石坊。繁简不一,简单的只有一楹两柱,无明楼,庞大的为十三陵石牌楼,五楹六柱十一楼,明楼石雕精美异常。天坛、地坛、社稷坛、十三陵、利玛窦墓等地,都有石牌楼的身姿。石牌楼洗练、素雅、庄重,多为冲天柱式,有的则有明楼,斗拱亦以石料仿出,昌平的清代恭亲王陵墓的石牌楼即为不可多见的典范之作。现在,恭王陵地面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有那一座精
中山公园保卫和平坊
景山寿皇殿牌楼夹杆石兽
北海永安寺前石桥两端有“堆云积翠坊”
很多。随着民族文化遗产在近年得到不断深化的重视,牌楼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再是无用的东西,而是“宝贝疙瘩”。你走进首都博物馆,迎面便会看到一座巨大的牌楼倚着玻璃幕墙而立——那是早先阜成门内景德街历代帝王庙前一左一右的古牌楼,曾经拆除,如今把其中之一请进这座收藏北京古物的博物馆,成为整个大厅辉煌精彩的衬景,无与伦比。
现在,要领略至今犹存的原装古坊,我们要到北海、香山、颐和园等公园或雍和宫、白云观去,那里的牌坊集中而又与景色相映衬,漂亮堂皇。在市区的街道里,出朝阳门,还能观赏到辉煌厚重的东岳庙琉璃坊;在广安门内,能看到古老别致的牛街清真寺坊;到成贤街,能在一条胡同里看到一连串四座冲天式大牌楼;去府学胡同,能看到明洪武二年建立的顺天府学院内棂星门牌楼。
成贤街,位于北二环东路附近,北面有“五坛八庙”之一的地坛,西门入口处的大牌楼就矗立在安定门外大街路边,那可是北京有名的牌楼,每年地坛办庙会的时候,这个大牌楼
北海华藏界琉璃牌楼
春节庙会时的地坛牌楼
正阳门天街上元灯会的牌楼夜景
”
”
法源寺螭吻砖雕
紫禁城里的螭吻
有自立为帝的实力的,率大军入关,横扫宇内,奠定大清三百年基业,死后以谋逆之名追罪,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清朝是兴于摄政王,亡于摄政王的,历史常常很吊诡。末代摄政王醇亲王的府第现在保存基本完好,就在后海北沿。摄政王府的大门在各王府中等级是的,因为这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载沣所拥有的府第。这座大门为五开间,门钉为七排四十九只。1924年 11月,溥仪被京畿警备司令鹿钟麟赶出紫禁城,仓皇出宫,投奔的便是称为“北府”的摄政王府。
摄政王府也称“醇亲王府”,有两处,复兴门南的太平湖旧址还有一处,称“南府”,因光绪帝出生于此,故称为“潜龙邸”,光绪即位后便不能住人,朝廷于是在后海给醇亲王一个新王府,便是现在由宗教事务局使用的那所大院。“北府”西面是花园,即现在的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东边有一个显然是庙宇的地方,那是醇亲王的家庙,现在是一家幼儿园使用。再往东的什刹海后海北沿 43号为醇亲王马号,院内仍存有石马槽。那个院子是个广亮大
睿亲王多尔衮府,后为普度寺,现门为庙宇形式券门
醇王府北府,亦称摄政王府,正门为北京的王府门,面宽五楹
醇王府南府侧门
·
”
”
的确如此,主人正式居住的房子在西侧隔壁另一所院那里,而这儿是一个跨院。
走进西边的院子,先看到的是一间自建厨房的顶子上闪露出来的一个老旧屋檐——垂花门——我立刻意识到:这里是娘娘府的正院了!虽说它已被前面住户搭就的厨房“掩埋”到脖子,但从侧面还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两个联脊构成的垂花门,护檐板上面的漆早已脱落得一干二净,连铁扒钉都暴露在外,幸而木雕花和屋脊上的瓦当还算齐全,顽强地坚守着礼数。
忽然想起子路战死前“正冠”的故事,心中不由得掠过一阵苍凉。
我站在这座老得“无颜色”的垂花门前,它与倒座南房相距太近,让人很难拍下它的全貌,此外,还有一根晾衣绳横在那里,很是别扭。由此我想,当初主人取得这块地方时,大概进深就不是很大,无法向纵深发展,于是将院子压扁,并把花园安排为跨院,有客来访,径直入花园客厅叙话。“大门不出,
花园游廊和花厅
垂花门
二门不迈”,这是旧时人家女眷的规矩,这垂花门便是“二门”,此间它离“大门”如此之近,恐怕是不得已。
这座门只剩下单纯的红底色了,好在构件大致不少。门墩不大,但无损伤,门槛也在,这不容易,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二门”大都把门槛拆掉了,为的是推自行车出入方便。门紧闭着,门环俨然,前罩和前檐檩上当年的彩绘只留有薄薄一层痕迹,这倒使得整个垂花门木头的本色更彰显了,尤其是木雕花,被强烈地凸显出来,呈现出一种沧桑之美。走马板上下两层图案,都是缠枝子孙葫芦,透雕,完好无损。
垂花门两侧,虽有住户搭起的厨房遮挡,但基本格局未变,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绕到垂花门后面,眼前一下豁亮起来,一个四四方方的院子,正房五间,东西有厢房,十字路将院心隔成花池,时令已是初冬,有的灌木还挂着绿叶。这就是四合院的好处,四围挡风,阳光充足形成一个宜人宜木的小气候。
正房的原貌保持得好,门、窗、廊柱以及前檐下的木雕构件都在静寂中晒着太阳,就像上百年的时间里,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但是我们知道,发生的事太多了,用梁启超的话说:“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从
这个恬静的院子里走出的婉容,进皇宫、转天
津、赴沈阳,尊贵的皇后、无法自拔的瘾君子、
痛苦万状的精神病人,般般“角色”她一一尝过,
其间的“落差”直如悬崖瀑布,一泻千寻。近
年有影视着意表现了婉容的“婚外情”,甚至还
生了一个孩子,这就更“添彩”了。虽然这一
情节更多地赢得人们的理解和同情,但争议还
是陡起报端。激烈地否定这一情节的当推时
在香港的崔老太,当年,她与自己的姐姐都是
婉容身边的人,其姐还是婉容的美术教师,她
不但以亲历作证婉容的清白,而且从旗人宫廷
生活规矩的角度论证婉容根本没机会接触别的
男人。
崔老太的作证,是竭尽全力为婉容洗污的,
撇开“真理性”不谈,她的一心护主的口吻,
她所表现出来的孤臣之忠,还是难能可贵的,
须知,凭老太太的经历,要对媒体编点“后宫
秘事”,谁能不信?
有意思的是,我在网上看到有不少婉容的“忘年”发烧友,他们给她建专门的网站,在网
页上给她上香、献花,他们称她为“姐姐”。看
他们一口一个“姐姐”,很容易让人想到另外一
些人对张国荣一口一个“哥哥”,甭管年龄是大
是小。一时间,觉得古今都搅在一起,“姐姐”
也好,“哥哥”也好,都是一种“心向往之”的
追慕,是人间的好感情吧!
婉容宅平面图
婉容在花园石门留影,门洞后有门,上设门钉,贴有门神。今门已不存
”
”
则为六角形,蓝底金字:“元亨利贞”,而对着的照壁却有些惨,被当作女厕所的一面墙利用着,我实在喜欢它上面的砖雕,赶紧以超快速度拍摄下来,唯恐恰巧有女士从那里面走出来。
进得大门,右侧一座便门,下部改了新砖,上部一段木架还是旧物。细看时,我发现门侧有两坐汉白玉础石,按照它们的样式推断,该是一座小型牌楼的底座。门是关着的,那里面已在外墙东侧开了直通黄米胡同的门。顺着东边往里走,就看见被院中人称为“状元楼”的一座两层楼。当初该有前廊的,现在住户已将窗户推到檐下了。
半亩园的整个西部园林部分已经没有了,只有沿黄米胡同另开门的三个院子有些旧貌,虽然院内杂物有些凌乱,但房子遗韵尚存,尤其是一排拱形后窗,是古建业内称作圆明园式的,很是优美,它们顽强地在这个少有人行的胡同里证明着往昔的烟云。
大门
门侧八字影壁
东墙门
火之篇:黎庶之门
南方丙丁火。
将民居定位于南方“火”位上,有道理可讲么?有。东西南北四方,西和北是阴位,而南和东是阳位。明清北京把皇榜贴于天安门东侧的长安左门,把孔庙、国子监、贡院、翰林院等偏“文”的设施都建于城市东侧,把日坛建于城东、天坛建于城南,即缘于东、南为阳位,主生机升腾,蒸蒸日上。
北京有两种文化:皇家文化和平民文化,它们在建筑上的体现是非常绝妙的。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你去登上北京中心的景山顶上俯视整个大地,离你近的,是一片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它的边际足以到达你目力所及的极限,而周围烘托着这个俨如仙宫的巨大建筑群落的,是绿海中的灰色低矮民居。北京的树自古就是很多的,院里枣树院外槐,河边垂柳古坛松,而民居在绿荫笼罩下只是影影绰绰的存在。
以建筑组成的城市面貌无比精准地诠释着两种文化。皇帝神秘地居住在巨大的紫禁城,而他的子民在正阳门外背着行囊踽踽而行,用粗糙的大手撸一把脸上的汗,接着钻进熙攘的人群寻找自己的营生。他们是被皇帝赶到正阳门外的。
1644年,李自成大军自延庆、昌平一路杀来,崇祯帝亲自敲响景阳钟景山东侧山坡的一棵歪脖树。北京城乱了又乱,几个月之后,又杀来清八旗兵,这一回,整个北京内城由八旗切割成块,分块占据,成为一个大兵营。汉人么,则一律赶到前三门以南的外城居住。
前门大街每天都是喧腾的,西边的大栅栏、东边的鲜鱼口,这只是名声太响的两条商街,其实,如同一张大网一样,从前门大街向两侧伸展出去的鱼骨般的街巷里,住满了大小商人和操着各种手艺的工匠。
北京民宅的大门不去和皇帝的大门比亮丽,它们只是在暗地里讲究着。北京人性情中的核心可谓“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讲究”是一种高标准,是生活精致化,是一举一动有来源,不乱来。
北京民宅大门稳重而又灵动,每一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它们看似随意,实则非常讲究地位得体、寓意祥瑞。百姓建大门,有着非常理性的与主人地位相宜的设计出发点,“不逾矩”。
门是北京人的面子,不容含糊,饭可以吃不饱,门面不可损伤。但也绝不胡来,徽派建筑、广式建筑那种过于夸张的飞檐、花里胡哨的螭吻,在北京看不到。北京人是一种低调的讲究,暗藏的讲究,看不出这一点,就不懂北京人。北京民居的门楼没有雕梁画栋,因为在梁架上施彩绘是“逾制”的事,在有皇上的时代要引来杀身之祸,谁惹这麻烦?于是就暗度陈仓,办法是在砖雕、门墩、门簪的细节上面下功夫。所以,在北京欣赏民居大门,
大处看样式,小处赏细节,你才能不错过当初建宅的主人苦心留下的美。
北京人不笑话你的门楼简单,在他们心里看不上的是“怯”。“怯”就是不规范、不入流、不文雅、不大气。“怯木匠”是对工匠的贬损,是说你的整个审美眼光不行,做出的物件不入流。这与贫富无关,你搭个简单的门楼,尺寸合宜、平正有度,没人笑话,而要是把不该搬到大街上的东西用到门楼上,那你等着吧,你要是能听见几句,保险让你脸上红上一阵。如今有人看垂花门好看,把院门就做成了垂花门,面对大街。这就让人不解,垂花门是“二门”,是家里的内部之门,再好看也不能扔大街上啊!
这就看出古今区别了。老年间,人们内外有别,取舍有度,美的东西在院里含蓄着,你不进来是看不到的。垂花门、抄手游廊、后花园,好东西多了,要诚心显摆,干脆甭要院墙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