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8660950
达沃斯全球未来领袖、贝克学者奖得主分享的职场精英秘籍,《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超级实用的职场人生存和发展指南。
为什么工作换来换去,还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年龄差不多甚至比你还小的人,为什么反而成了你的上司?为什么你的工作,看起来很容易被替代?工作进入倦怠状态时,怎样重拾激情和乐趣?绩效下滑,环境瞬变的时候,如何迅速改变并提升自己?……
达沃斯全球未来领袖之一、贝克学者奖得主岩濑大辅,无论是在麦肯锡打工,还是回日本自己创业,一直都是职场中的佼佼者,他是怎么做到的?
在近20年的职场生涯中,他研究并总结出了职场三原则,正是这些原则,让他如鱼得水。同时,他在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归纳出55个具体指南,从工作状态到工作方法,再到业绩,这些指南能够带来行之有效的转变!
不管你是新人还是对职场感到厌倦或力不从心的老手,《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都会让你在职场更得心应手。
前 言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IX
章 工作若能借助他人的力量,会得到4倍的乐趣
1 不能完成的工作要借力而行 003
2 多替对方考虑 008
3 好的商量对象胜过搜索引擎 011
4 工作好比棒球队 013
5 善于借助老手的力量来做工作 016
6 不参加公司聚会也能提高团队精神 021
7 以喜欢的人为重点来扩展人脉 024
8 并非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028
9 如果你喜欢对方,对方也会喜欢你 031
10 为了工作的顺利进行,适度公开商务信息 034
11 对话进行不下去,并非因为不健谈 037
12 根据对方的立场改变表达方式 041
13 意见分歧怎么办 045
第二章 学会学习更重要
14 与成长直接相关的技能学习 053
15 寻找可以学习的榜样 056
16 感谢给我们指出不足的人 060
17 对新闻报道好进行全面的分析 063
18 发言之前先在纸上写出来 066
19 在英语会话中,内容比发音更重要 068
20 没能完成绩效目标怎么办 072
21 搞清楚产生瓶颈的原因 075
第三章 快乐工作的人所拥有的秘密
22 自助者天助 081
23 失意泰然,得意淡然 086
24 抓住单调工作中蕴藏的机会 089
25 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092
26 从单调的工作中获得好的英才教育 096
27 调整出好的精神状态 099
28 让焦虑中的自己冷静地观察 102
29 包容他人的焦躁情绪 105
30 不在状态时怎么办 108
31 假如我们都老了 111
32 让人更有幸福感的两个方法 113
第四章 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33 听从内心的声音 119
34 为自己而工作 123
35 由“想做什么事”转念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126
36 不存在什么天职 129
37 不要期待公平公正的评价 132
38 收到不被录用通知怎么办 135
39 不读商学院也可以提高能力 139
第五章 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界限
40 没有比家庭和爱人更重要的工作 145
41 保险与储蓄 148
42 买房就买便宜的二手房 151
43 保持充足的睡眠 154
44 坚持锻炼身体 158
45 定期体检 161
46 不要把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开 164
47 放下手机,带着记事本出行 167
第六章 无法重来的人生
48 试着下一盘险而有趣的棋 173
49 亮出自己的观点 178
50 如何度过只有一次的宝贵人生 181
51 做海军不如做海盗 184
52 跳槽去小城市工作吧 186
53 放眼世界 189
54 人生如同旅行,并不以早日到达为目的 192
55 珍惜每一天 195
后 记 197
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你能从目前从事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吗?
我在波士顿的哈佛商学院留学时,遇到了一句可以作为今后人生指南的英文:“Knowing ‘just enough’.”(要懂得知足。)
在哈佛时,我们讨论过略显幼稚的“青春问题”:“通过职业来实现什么才算成功?”“对你来说幸福是什么?”诸如此类。上课时我读过各种文献,其中一本教材写道:“Knowing ‘just enough’.”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只有明白得到什么能感到满足,才会幸福。相反,不懂得满足,无论物质上多富足,内心也不会被填满,这样的人是永远抓不住幸福的。
当时,我还没想好毕业后做什么,正在深思这样的问题:“我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达到怎样的目标才能够满足,才算得上是理想的人生呢?”我忙于学习会计、营销等方面的课程,但总觉得自己今后的生活中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日本当下有很多没有明确目标、惶惶度日的职场人士,总是抱怨“工作无聊”“不能做想做的事”。
想必不单是此刻手持本书的你,你身边也有很多抱怨“工作无聊”的人吧。
他们抱怨的理由多种多样,简言之就是“不知足”。无论从事多好的工作,得到多高的薪酬,如果期望值持续走高,就永远不会有满足感。即使是初觉得快乐的工作,时间久了也会感到无聊。勇于挑战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就会迷失自我。
不知道满足的人,总觉得是所在公司的环境不好,其中一些人还会想到跳槽。其结果往往是,对下家公司仍不满意,工作还是很无聊,几经辗转,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终陷入恶性循环:工资涨不上去,学不到技术,人际关系也没能建立起来,越发觉得工作无聊……一直在苦苦思索着以下问题:“有趣、有意义的工作究竟在哪里?”“存在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工作吗?”
我可以明确地给你答案。
“工作本身就是不快乐的”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觉得这世上一定存在快乐的工作,并试图找到它。但是,你浏览完招聘信息后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那样的工作。千万不要想那样的工作一定存在。毫不夸张地说,工作总是由一系列烦琐和令人讨厌的事构成。要想到自己所期望的公司就职,却认为现在的工作无聊、没有意义,这样的人首先应该意识到这个大前提。
实际上也有人在快乐地工作。我如今就很享受生命网络(Life Net)保险公司副董事长的工作,身边也常见许多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的人。
“虽然没有令人快乐的工作,有人却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或许让人感到很矛盾,但我想说的是:
“这世上没有让人快乐或无聊的工作,一切都由心情决定。”
能否快乐地工作不在于跳槽到什么地方,而要从自身做起。
快乐工作的职场三原则
我在生命网络保险公司担任副董事长之余,还在全日本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北至北海道,南至冲绳。多的时候我一周演讲5次,2011年举行了近100次演讲。我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我们的公司,但与受邀“谈谈保险方面的话题”相比,受托谈到“因工作而苦恼的二三十岁职场人士”方面的话题越来越多。
难得的是,近每场演讲都保持近乎满员的状态。随着终身雇佣关系、论资排辈社会的终结,个人的劳动方式也随之改变,以往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完成任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过渡时期,找不到工作意义的人多了起来。
我演讲过后也会接受大家的提问。一般大家的提问如下:
如何能找到想做的事?工作很无聊,有能让人快乐工作的秘诀吗?怎么努力工资都涨不上去。一想到将来也是这样,就会感到不安。总被上司责骂,不想上班。部下不服从安排。怎样能把简报做好?跳槽该以什么作为标准?想创业却不知从何做起。
乍一听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状况和烦恼,但我觉得它们都是因为“工作无聊”而产生的。坦率地讲,这真是“不值得”。前文刚讲过并没有“令人快乐的工作”,所以我觉得在这件事上纠缠不休,只是白白浪费青春罢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刚刚虽然谈到了与“知足”相关的话题,但是另一方面,我还是觉得自己要尽可能地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觉得工作无聊的人,或许原本就搞错了对工作的看法和态度,那样的话,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无聊。一旦自己尝试着整理出工作中什么是重要的事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我一直都很重视的职场三原则是:①比起做什么,找对人更重要。②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③用工作留下你的印记。下面让我来逐一进行说明。
①
比起做什么,找对人更重要。
我在大学期间通过了司法考试,本打算做一名律师,终却没做出那种选择。就有人说:“为什么?太可惜了!”“岩濑变了!”然而,我当时访问了很多律师事务所,印象里大家看起来都很疲惫,没精打采的。于是我深感能快乐地工作重要。
我不想自己以后也成为那样的人。
那时我正在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工作实习。看到那里的人工作起来很有活力,富有创意。当时这种咨询公司还不为学生所知,我甚至被问道:“那种公司是做什么的?”尽管如此,我毕业后仍进了那家公司,就是因为我想要和有活力的人们一起工作。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要做人寿保险的。投资家谷家卫(飞鸟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对我说“咱们做点别人没做过的事吧”,我就觉得跟这个人一起做点什么的话,会很好玩。就这样我选择了创业的道路。
选择工作的时候,自己很难选择“做什么”。与其相比,“和谁来做”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选择的。
因各种机缘,我一直以来从事的都是网络人寿保险事业。但我觉得,只要和现在共同工作的好朋友一起,即便做完全不同的工作,也会齐心协力、富有创意地快乐工作。
②
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
无论世界怎么变,有特殊技能的人都是很吃得开的。“做这事我不输给任何人。”“这种事我轻轻松松就能做好。”可以说,像这种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做起来也一定会很快乐。
但是,也有人说“没有那样可以在工作中发挥的特长”或者“有特长,但公司更擅长做这事的家伙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大企业,从业人员的个性很难得到发挥。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还是小公司好。公司越小,“其中只有自己能做好”的工作就会越多。生命网络保险公司刚成立时,只有我和出口治明董事长。从人寿保险业的经验和知识来看,出口董事长有明显的优势。我作为年轻人,善于运用网络,于是由我负责网络相关的工作。
近年来学生们都希望去大企业,不知名的小企业却无人问津。其实,组织结构小也有小的好处。在大企业工作的人,就像是大机械中的一个小齿轮。相信在招聘活动中只关注大企业的同学们,终会体会到这一点的。
如果想要追求自主、快乐而有活力的工作,我建议大家选择规模小、成长性好的公司。在小公司工作,你每天不知道会去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你会突然间被好玩的工作包围起来;你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能从年轻时就开始积累到各种经验,以无可取代的存在感在职场上大放异彩。
③
用工作留下你的印记。
大多数人年轻时都思考过“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我在学生时代也对此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那时我就想“人终归要死去,像梦一样虚幻”。
现在还理所当然地活着的我,按人类的平均寿命推算还能再活50年。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而且体感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过得越来越快。我今年36岁,可以说实际上人生的旅程已将过半。
我想有生之年在社会上留下能证明自己曾经来过的足迹。
人终归会死去,但如果所做的工作死后仍会被人记起,那么才算得上是没白活。
从那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教师的工作是极好的。大家都会记得小学时的班主任老师,就算是对很讨厌的老师,也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像这样能留在成百上千学生记忆中,真是太棒了!
我如今从事的职业虽不是老师,但创造出了从前没有的东西,能够留给后世。我想这就是我来过人世的证明吧。我今后会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
让工作变得无聊的六个原因
话说,人为什么会感到工作无聊呢?上文提到了“因为不知足”。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具体原因:
①
沟通不畅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与各种人进行沟通,例如与上司、同事、部下、其他部门的人、客户等沟通。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工作便不能顺利进行,有时还会引起误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在沟通不畅的环境中,人们当然不能心情愉快地工作,到时候恐怕连公司都懒得去了。
②能力不足
能力不足的话,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很有限。苦于自己想做的事和能做好的事之间存在差距,很难令人满意地完成工作。工作时可能有害怕给大家添麻烦,以及这个工作不适合自己之类的担心。
③
动力不足
人有时是很情绪化的,例如:做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工作太单调的时候,待遇不好的时候。一般人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影响了心情,工作动力就会随之降低。
④
没做好职业规划
有的人因为没能从事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而觉得工作没有乐趣。“想干这个,却干不了”,“想变成那样,却成不了”,这种长期不满的积聚,使其无论从事多好的工作内心都得不到满足。
⑤
私人生活存在问题
常听人说“不要把私事带到工作中去”。但私人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不影响工作。只有私人生活充实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背负着私人生活的压力就无法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⑥
不勇于挑战
追求安定、满足现状的人另当别论,但如果有想做的事,却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这种人与勇于挑战的人相比,就会少享受到人生的很多乐趣。
要想享受工作的乐趣,把以上六个问题逐一解决就行了。不能享受工作乐趣的人经常会说“上司不好”“公司不好”“公司的系统很奇怪”等等,强调的都是外界因素。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无法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无论哪一条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本书是为苦于“工作无聊”的职场人士而写,如何才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其中的启示和发现汇集了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我28岁时从之前工作的公司辞职,去哈佛商学院留学。30岁时学成回国,与出口治明董事长一起创立了生命网络保险公司的前身。对我来说,30岁左右正是抛开烦恼进入人生转折点的年龄。
如果高中或者大学毕业后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话,30岁左右正好是进入公司的第10年。进入公司的第10年正是习惯了如今的工作,反而陷入陈规旧套的阶段,在组织中出现了部下和后辈,回顾自己工作的同时,烦恼也接踵而至。
我把自己现在担任的副董事长职务定位成“员工的啦啦队长”,意思是:让他人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我每天实践的成果。
我创立生命网络保险公司并担任副董事长实则只有短短4年,但难得的是员工对我说:“我来到这个公司之前,总是盼着快点到周末。来公司后周末就在想‘怎么还没到周一呢’。”这里面多少会有点恭维的成分吧。不过现在的生命网络不仅是拥有100名员工的年轻公司,还成立了8个以上的运动部,都是按照员工的意愿自主创建的。如果工作不够充实,就不会有这个闲暇时间。我可以自豪地说:8个运动部是全体员工能够享受工作乐趣的外在表现。
本书各章以刚刚提到的六个方面(沟通、能力、动力、职业规划、私人生活、挑战)为主题,内容的组成比较零散,有我在工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演讲会和生活中遇到过的职场人士的“烦恼”及其解答。
何为工作?快乐工作的前提是什么?怎样才能使人生更丰富多彩?
如果能让一位,乃至更多的职场人士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我的荣幸了。如何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你能从目前从事的工作中得到快乐吗?
我在波士顿的哈佛商学院留学时,遇到了一句可以作为今后人生指南的英文:“Knowing ‘just enough’.”(要懂得知足。)
在哈佛时,我们讨论过略显幼稚的“青春问题”:“通过职业来实现什么才算成功?”“对你来说幸福是什么?”诸如此类。上课时我读过各种文献,其中一本教材写道:“Knowing ‘just enough’.”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只有明白得到什么能感到满足,才会幸福。相反,不懂得满足,无论物质上多富足,内心也不会被填满,这样的人是永远抓不住幸福的。
当时,我还没想好毕业后做什么,正在深思这样的问题:“我今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达到怎样的目标才能够满足,才算得上是理想的人生呢?”我忙于学习会计、营销等方面的课程,但总觉得自己今后的生活中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日本当下有很多没有明确目标、惶惶度日的职场人士,总是抱怨“工作无聊”“不能做想做的事”。
想必不单是此刻手持本书的你,你身边也有很多抱怨“工作无聊”的人吧。
他们抱怨的理由多种多样,简言之就是“不知足”。无论从事多好的工作,得到多高的薪酬,如果期望值持续走高,就永远不会有满足感。即使是初觉得快乐的工作,时间久了也会感到无聊。勇于挑战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就会迷失自我。
不知道满足的人,总觉得是所在公司的环境不好,其中一些人还会想到跳槽。其结果往往是,对下家公司仍不满意,工作还是很无聊,几经辗转,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终陷入恶性循环:工资涨不上去,学不到技术,人际关系也没能建立起来,越发觉得工作无聊……一直在苦苦思索着以下问题:“有趣、有意义的工作究竟在哪里?”“存在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工作吗?”
我可以明确地给你答案。
“工作本身就是不快乐的”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觉得这世上一定存在快乐的工作,并试图找到它。但是,你浏览完招聘信息后就会发现,根本没有那样的工作。千万不要想那样的工作一定存在。毫不夸张地说,工作总是由一系列烦琐和令人讨厌的事构成。要想到自己所期望的公司就职,却认为现在的工作无聊、没有意义,这样的人首先应该意识到这个大前提。
实际上也有人在快乐地工作。我如今就很享受生命网络(Life Net)保险公司副董事长的工作,身边也常见许多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的人。
“虽然没有令人快乐的工作,有人却能从工作中得到快乐,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或许让人感到很矛盾,但我想说的是:
“这世上没有让人快乐或无聊的工作,一切都由心情决定。”
能否快乐地工作不在于跳槽到什么地方,而要从自身做起。
快乐工作的职场三原则
我在生命网络保险公司担任副董事长之余,还在全日本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北至北海道,南至冲绳。多的时候我一周演讲5次,2011年举行了近100次演讲。我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我们的公司,但与受邀“谈谈保险方面的话题”相比,受托谈到“因工作而苦恼的二三十岁职场人士”方面的话题越来越多。
难得的是,近每场演讲都保持近乎满员的状态。随着终身雇佣关系、论资排辈社会的终结,个人的劳动方式也随之改变,以往只要按部就班就能完成任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这个过渡时期,找不到工作意义的人多了起来。
我演讲过后也会接受大家的提问。一般大家的提问如下:
如何能找到想做的事?工作很无聊,有能让人快乐工作的秘诀吗?怎么努力工资都涨不上去。一想到将来也是这样,就会感到不安。总被上司责骂,不想上班。部下不服从安排。怎样能把简报做好?跳槽该以什么作为标准?想创业却不知从何做起。
乍一听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状况和烦恼,但我觉得它们都是因为“工作无聊”而产生的。坦率地讲,这真是“不值得”。前文刚讲过并没有“令人快乐的工作”,所以我觉得在这件事上纠缠不休,只是白白浪费青春罢了。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刚刚虽然谈到了与“知足”相关的话题,但是另一方面,我还是觉得自己要尽可能地去享受工作的乐趣。觉得工作无聊的人,或许原本就搞错了对工作的看法和态度,那样的话,无论做什么都会感到无聊。一旦自己尝试着整理出工作中什么是重要的事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我一直都很重视的职场三原则是:①比起做什么,找对人更重要。②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③用工作留下你的印记。下面让我来逐一进行说明。
①
比起做什么,找对人更重要。
我在大学期间通过了司法考试,本打算做一名律师,终却没做出那种选择。就有人说:“为什么?太可惜了!”“岩濑变了!”然而,我当时访问了很多律师事务所,印象里大家看起来都很疲惫,没精打采的。于是我深感能快乐地工作重要。
我不想自己以后也成为那样的人。
那时我正在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工作实习。看到那里的人工作起来很有活力,富有创意。当时这种咨询公司还不为学生所知,我甚至被问道:“那种公司是做什么的?”尽管如此,我毕业后仍进了那家公司,就是因为我想要和有活力的人们一起工作。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要做人寿保险的。投资家谷家卫(飞鸟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对我说“咱们做点别人没做过的事吧”,我就觉得跟这个人一起做点什么的话,会很好玩。就这样我选择了创业的道路。
选择工作的时候,自己很难选择“做什么”。与其相比,“和谁来做”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可以选择的。
因各种机缘,我一直以来从事的都是网络人寿保险事业。但我觉得,只要和现在共同工作的好朋友一起,即便做完全不同的工作,也会齐心协力、富有创意地快乐工作。
②
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
无论世界怎么变,有特殊技能的人都是很吃得开的。“做这事我不输给任何人。”“这种事我轻轻松松就能做好。”可以说,像这种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做起来也一定会很快乐。
但是,也有人说“没有那样可以在工作中发挥的特长”或者“有特长,但公司更擅长做这事的家伙比比皆是”。特别是在大企业,从业人员的个性很难得到发挥。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还是小公司好。公司越小,“其中只有自己能做好”的工作就会越多。生命网络保险公司刚成立时,只有我和出口治明董事长。从人寿保险业的经验和知识来看,出口董事长有明显的优势。我作为年轻人,善于运用网络,于是由我负责网络相关的工作。
近年来学生们都希望去大企业,不知名的小企业却无人问津。其实,组织结构小也有小的好处。在大企业工作的人,就像是大机械中的一个小齿轮。相信在招聘活动中只关注大企业的同学们,终会体会到这一点的。
如果想要追求自主、快乐而有活力的工作,我建议大家选择规模小、成长性好的公司。在小公司工作,你每天不知道会去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你会突然间被好玩的工作包围起来;你能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能从年轻时就开始积累到各种经验,以无可取代的存在感在职场上大放异彩。
③
用工作留下你的印记。
大多数人年轻时都思考过“人为什么而活”的问题。我在学生时代也对此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那时我就想“人终归要死去,像梦一样虚幻”。
现在还理所当然地活着的我,按人类的平均寿命推算还能再活50年。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而且体感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过得越来越快。我今年36岁,可以说实际上人生的旅程已将过半。
我想有生之年在社会上留下能证明自己曾经来过的足迹。
人终归会死去,但如果所做的工作死后仍会被人记起,那么才算得上是没白活。
从那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教师的工作是极好的。大家都会记得小学时的班主任老师,就算是对很讨厌的老师,也会留有深刻的印象。像这样能留在成百上千学生记忆中,真是太棒了!
我如今从事的职业虽不是老师,但创造出了从前没有的东西,能够留给后世。我想这就是我来过人世的证明吧。我今后会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
让工作变得无聊的六个原因
话说,人为什么会感到工作无聊呢?上文提到了“因为不知足”。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具体原因:
①
沟通不畅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与各种人进行沟通,例如与上司、同事、部下、其他部门的人、客户等沟通。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工作便不能顺利进行,有时还会引起误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在沟通不畅的环境中,人们当然不能心情愉快地工作,到时候恐怕连公司都懒得去了。
②能力不足
能力不足的话,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很有限。苦于自己想做的事和能做好的事之间存在差距,很难令人满意地完成工作。工作时可能有害怕给大家添麻烦,以及这个工作不适合自己之类的担心。
③
动力不足
人有时是很情绪化的,例如:做什么都不顺利的时候,工作太单调的时候,待遇不好的时候。一般人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影响了心情,工作动力就会随之降低。
④
没做好职业规划
有的人因为没能从事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而觉得工作没有乐趣。“想干这个,却干不了”,“想变成那样,却成不了”,这种长期不满的积聚,使其无论从事多好的工作内心都得不到满足。
⑤
私人生活存在问题
常听人说“不要把私事带到工作中去”。但私人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不影响工作。只有私人生活充实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背负着私人生活的压力就无法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⑥
不勇于挑战
追求安定、满足现状的人另当别论,但如果有想做的事,却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这种人与勇于挑战的人相比,就会少享受到人生的很多乐趣。
要想享受工作的乐趣,把以上六个问题逐一解决就行了。不能享受工作乐趣的人经常会说“上司不好”“公司不好”“公司的系统很奇怪”等等,强调的都是外界因素。这样做只会让自己无法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无论哪一条都是由自己造成的。
本书是为苦于“工作无聊”的职场人士而写,如何才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其中的启示和发现汇集了我个人的一些经验。
我28岁时从之前工作的公司辞职,去哈佛商学院留学。30岁时学成回国,与出口治明董事长一起创立了生命网络保险公司的前身。对我来说,30岁左右正是抛开烦恼进入人生转折点的年龄。
如果高中或者大学毕业后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话,30岁左右正好是进入公司的第10年。进入公司的第10年正是习惯了如今的工作,反而陷入陈规旧套的阶段,在组织中出现了部下和后辈,回顾自己工作的同时,烦恼也接踵而至。
我把自己现在担任的副董事长职务定位成“员工的啦啦队长”,意思是:让他人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我每天实践的成果。
我创立生命网络保险公司并担任副董事长实则只有短短4年,但难得的是员工对我说:“我来到这个公司之前,总是盼着快点到周末。来公司后周末就在想‘怎么还没到周一呢’。”这里面多少会有点恭维的成分吧。不过现在的生命网络不仅是拥有100名员工的年轻公司,还成立了8个以上的运动部,都是按照员工的意愿自主创建的。如果工作不够充实,就不会有这个闲暇时间。我可以自豪地说:8个运动部是全体员工能够享受工作乐趣的外在表现。
本书各章以刚刚提到的六个方面(沟通、能力、动力、职业规划、私人生活、挑战)为主题,内容的组成比较零散,有我在工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演讲会和生活中遇到过的职场人士的“烦恼”及其解答。
何为工作?快乐工作的前提是什么?怎样才能使人生更丰富多彩?
如果能让一位,乃至更多的职场人士有新的发现,那就是我的荣幸了。
不能完成的工作要借力而行
“上司不了解现场的情况,不理解我在考虑的事情,我该怎么办?”
经常有职场人士咨询这个问题。
进入公司的第10年,上司不仅期望你完成个人的工作,还希望你肩负起有后辈加入的整个团队的责任,而且要求用数字说话的终结果。
因此,你陷入了一线员工和作为管理监督者的上司之间的夹缝中,对上司的不满也就增多了。
与上司缺少沟通的问题是老生常谈,不是现在才开始有的。我们总能从酒馆邻桌的食客那里听到他们说上司的坏话。
相反,我只有一次听人说起上司不喜欢自己。上司之所以是上司,在工作方面了解的东西一定会比你多。工作的流程、索赔的处理、文章的写法、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惯例、董事长常说的话及其性格特点、本公司与客户的关系,过去的纠纷,等等,上司有着经验上的优势,对细节方面也大都有所了解。
综合能力强于上司的下属往往不那么认为,反而会狂妄地觉得自己比上司更优秀。如果你有不满的话,为什么不从给自己如此低评价的公司辞职呢?应该独立出去才对。如果做不到的话,你还是应该重新审视一下与上司相处的方式。
“管理好你的上司”
这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课堂上学到的一句话,也就是说跟上司合不来并不是对方不好,而是你自己没能管理好上司。如果你以与上司吵架作为目的话,把对方讨厌的地方彻底研究一下就行了。但是你如果想心情愉快地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得快乐的话,就应该好好考虑管理上司的方法。那么首先要对上司带有敬意,如果你对上司很尊重,渐渐也就能和上司融洽相处了。
如何才能管理好上司呢?我认为还是借力。如何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推进工作,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例如,你要去一个重要的客户那里开展业务,觉得即便去了也不会被重视,这时好带着上司一起去。这样一来就给客户传达了一种“带着诚意来”
的信息。你说的话和上司说的话有着不同的说服力。在这种情况下上司只是站在你身后也会好很多。你身后有经验丰富的人掌控局面,会让客户有安全感。
另外,你要是制作展示材料,也可以事先拿给上司看看。你或许被骂,但这却是纠正自己方向的良机。与失去客户的信任相比,被上司骂所受到的伤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我到现在也是,在信心不足的时候,会把资料拿给董事长看,让他帮我修改。
作为上司并不会因被部下求助而不高兴。或许上司会说:“你连这种事情也不会做吗?”但如果你真做出了好的成绩,同样会得到上司的认可。
我20多岁时,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岩濑做的工作是常人的8倍。”这不是说我有常人8倍的工作能力,也不是付出了常人8倍的努力。
我因为善于借助上司的力量,而完成了8倍的成果。
如果掌握了借力的方法,即使没有实力的人也能马上成为能干的人。只凭自己力量的话,顶多能完成他人2至3倍的工作,所以即便现在已经是能干的人,借力也是很有效的。
可是,很多人并不想借力。这是为什么呢?
可能还是因为对“借”这个词的印象不好吧,比方“借款”“还债”,有可能的话还是初就不借为好。
但是,工作只有两种:“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和“自己不能完成的工作”。不能完成的只能让其他人来做。这么想会使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不少。对于不能完成的工作心理负担也会减半,能完成的工作会快乐加倍。所以,借助他人的力量,会享受到4倍的工作乐趣。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