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66873
编辑推荐
(1)本书内容详略得当,思路条理、清晰,系统地论述了学界对刑法总论中部分疑难问题的争鸣,并在剖析各种观点的利弊中得出明确的结论。(2)本书采用比较分析法,保持适中理论深度,准确概括主流通说,注重总结实体规范,结合了刑法条文进行论述,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应用性,因此本书应该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比较分析法,从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入手展开论述,进而对犯罪构成体系的本质、犯罪构成理论等刑法总论中的诸多疑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深度剖析众说纷纭的学界观点中给出自己的明确的结论。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章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之争;第二章犯罪构成体系的本质之争;第三章关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证评介与检讨;第四章罪过问题的诸说与己见;第五章排除犯罪性事由中的疑难问题;第六章犯罪停止形态研究的若干新观点;第七章共犯论中的有关疑难问题。
目 录
总序/ Ⅰ
序/ Ⅳ
章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之争/ 1
一、刑法的基本概念/ 1
二、刑法规范的构造及性质/ 11
三、刑法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17
第二章犯罪构成体系的本质之争/ 29
一、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各种学说/ 29
二、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理论沿革及新学说/ 52
三、己见:两大犯罪构成体系质的同一性/ 65
四、对目前学界流行的有关观点的商榷与简要评析/ 109
第三章关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评介与检讨/ 151
一、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 151
二、犯罪主体要件的实质/ 170
三、刑事责任能力欠缺场合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的新见解/ 174
四、关于行为、结果、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的见解/ 194
第四章罪过问题的诸说与己见/ 231
一、故意概念的相对性与客观性/ 231
二、过失概念的评价性与客观性/ 257
三、超越承担过失问题/ 280
第五章排除犯罪性事由中的疑难问题/ 300
一、排除犯罪性事由的概念与种类/ 300
二、正当防卫研究/ 305
三、紧急避险研究/ 325
第六章犯罪停止形态研究的若干新观点/ 338
一、犯罪停止形态的有关基本问题/ 338
二、中止犯新论/ 345
三、准中止犯研究/ 381
第七章共犯论中的有关疑难问题/ 397
一、共同犯罪的本质/ 397
二、共同犯罪的分类/ 405
三、教唆犯研究/ 414
四、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423
主要参考文献/ 436
致谢/ 447
序/ Ⅳ
章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之争/ 1
一、刑法的基本概念/ 1
二、刑法规范的构造及性质/ 11
三、刑法中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 17
第二章犯罪构成体系的本质之争/ 29
一、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的各种学说/ 29
二、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理论沿革及新学说/ 52
三、己见:两大犯罪构成体系质的同一性/ 65
四、对目前学界流行的有关观点的商榷与简要评析/ 109
第三章关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评介与检讨/ 151
一、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 151
二、犯罪主体要件的实质/ 170
三、刑事责任能力欠缺场合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的新见解/ 174
四、关于行为、结果、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的见解/ 194
第四章罪过问题的诸说与己见/ 231
一、故意概念的相对性与客观性/ 231
二、过失概念的评价性与客观性/ 257
三、超越承担过失问题/ 280
第五章排除犯罪性事由中的疑难问题/ 300
一、排除犯罪性事由的概念与种类/ 300
二、正当防卫研究/ 305
三、紧急避险研究/ 325
第六章犯罪停止形态研究的若干新观点/ 338
一、犯罪停止形态的有关基本问题/ 338
二、中止犯新论/ 345
三、准中止犯研究/ 381
第七章共犯论中的有关疑难问题/ 397
一、共同犯罪的本质/ 397
二、共同犯罪的分类/ 405
三、教唆犯研究/ 414
四、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423
主要参考文献/ 436
致谢/ 447
前 言
刑法处于不断的修订完善之中,在这一背景下,刑事司法及其理论研究均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刑法学界对此予以回应,并结合现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书试图以自己特定的视角和一定的时效性对刑法总论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展开研究,期望本书的出版对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中呈现的重大实践与理论疑难问题研究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本书中不成熟的、不正确的观点或者其他瑕疵,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平2016年11月11日
张平2016年11月11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