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5272628
他是拥有全世界*多读者的作家,
他是永远的间谍惊悚小说之王
罗伯特·陆德伦
★《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推崇的大师! 全世界读者超过2亿5000万。
★奥斯卡奖12亿票房大片《谍影重重》原著小说。
★陆德伦笔下的特工之王——杰森·伯恩,不苟言笑,精通多种近身格斗术,熟悉各类枪械及特工道具,掌握欧洲几乎所有主流国家的语言,可随时用人群隐藏自己……
伯恩的身份
伯恩的通牒
伯恩的传承
伯恩的背叛
如果你明天还有正事要办,这时候千万别翻开陆德伦的小说!
——《芝加哥太阳报》
任何一部陆德伦的小说都胜过六部其他惊悚小说家作品的总和!
——《纽约时报》
陆德伦领先其竞争者的距离必须以光年计算!他笔下建构出的曲折情节,掳了万千读者的心!
——《芝加哥论坛报》
与真实生活交错缠绕的惊悚、阴谋与妄想,让陆德伦风靡了大众!
——《时代》杂志
陆德伦的作品早已超越了间谍小说的籓篱!
——《纽约客》
陆德伦说故事的天赋令人惊为天人!
——《泰晤士报》
陆德伦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逼真的画面感,成为当代*棒的说书人之一,其畅销作家的地位早已无庸置疑!
——《教父》系列小说作者 马里奥·普佐
迷魂杀手与惊悚大师:关于罗伯特陆德伦和《伯恩的身份》
文/谭光磊(罗伯特陆德伦中文版权代理人)
2007年9月,圣帕台风走的早上,我读完了《伯恩的身份》的原著小说。厚厚的七百页,拿久了手都会酸。胶装的书背坚硬无比,完全可以当成杀人利器,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原著和电影相去甚远,极度复杂的“伯恩身份”在陆德伦的老式笔法下让人读得头晕目眩。大量的惊叹号和斜体字是他为人称道、也被诟病的注册商标,还有政府的阴谋、充满暴力倾向的主角、反间再反间的计中计中计,以及充满异国(或者说欧式)风情的故事场景。
原著与电影的差异
原著里的伯恩是越战的产物,本来是美国驻远东研究员大卫韦伯,娶泰国女子为妻,但在一次不知名的飞机轰炸中痛失妻儿,于是投身梅杜莎行动,接受训练、专门从事暗杀活动。他的代号是“三角洲”。退隐之后,他奉召再次出马,成为“踏脚石计划”的一员。这是为了对付欧洲头号杀手卡洛斯而设立的高度机密行动,美国情报组织捏造出杀手“肯恩”,把亚洲所有的暗杀和破坏事件都推到他头上,藉此挑衅卡洛斯在暗杀界的龙头地位。“三角洲”于是又成了“杰森伯恩”,也就是“肯恩”。他在多重身份的极限压力下过了三年,终于在任务中负伤崩溃,并且导致失忆。如今卡洛斯要杀鸡儆猴,“踏脚石”也认为他已经变节而必须除去,过河的卒子被迫全面反击。
以《伯恩的身份》为首的系列三部曲正是以伯恩和卡洛斯的宿命对决为故事主轴,电影版中只有集跟原著还有几分相似,包括苏黎世和巴黎等重要场景,但把小说的冷战背景搬到后九一一的现代,中年阴郁的杰森伯恩变成了书生转型的马特达蒙,剧情主旨则在批判美国政府假反恐之名的一切过当手段,居然也十分精彩。电影走写实路线,节奏凌厉,色调灰冷,格斗戏不找替身,飞车追逐不搞特效,让人看得血脉贲张目瞪口呆。关于《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信息和评论已经太多太多,我除了身为影迷的纯粹赞叹,无法提供什么额外的信息。我更愿意多讲讲罗伯特陆德伦——这位已经过世的传奇人物。
现代间谍惊悚小说之父
在陆德伦之前,间谍小说是英国人的专利: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约翰布肯、艾瑞克安卜勒和毛姆,到冷战时期的格雷厄姆格林、伊恩弗莱明和约翰勒卡雷。他们或根据自己的情报工作经验,用严肃或者通俗之笔,写出了间谍世界的尔虞我诈。
陆德伦的小说背景从二战、冷战时期到当代,擅长描写国际政治势力的暗潮汹涌、情报人员的冒险犯难、以及出神入化的间谍行动,严谨扎实的数据考据备受称道。陆德伦笔下的英雄往往能在极度劣势下绝处逢生、逆转死局,还有几分真实情报人员的影子。相较于勒卡雷的深沉内敛,陆德伦的作品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明快的节奏、繁复精巧的布局、火爆的动作场面,使人一读便难以释卷。
1971年,陆德伦出版部作品《纳粹档案》,精装销售普通,平装版推出后却跃登排行榜,从此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年的畅销作家生涯。相较于勒卡雷的深沉与批判,演员出身的陆德伦更强调通俗和娱乐性质,尤其重视悬疑气氛的营造和戏剧效果。说他是“美国的伊恩弗莱明”可能更为恰当,但那又多少窄化了他的创作宽度。
被公认为现代间谍惊悚小说的创始人,追求市场导向的陆德伦注定要承受诸多文学技艺上的批评,然而不可否认的,他繁复精湛的布局、阴谋论至上的剧情、夸张的写作风格乃至于命名习惯,都对后代作家有着无比的影响力。简单来说,他开创了“小人物遇上大阴谋”的架构,往往让平凡人物被卷进跨国集团的阴谋之中,在不可能的险局里展开反击。他以“The 人/地名 名词”的标准书名结构,至今仍是许多作家的奉行圭臬。
不说别的,就拿《达芬奇密码》做例子,从书名(The Da Vinci Code)、主角(原本与阴谋无涉的学者)到跑来跑去的国际场景,都有十足陆德伦的影子。丹布朗也从不讳言自己受陆德伦影响很深,他在官方网站上列出的十本爱书单里,就只有《伯恩的身份》一本出自现代作家之手,更直言他喜欢“约翰斯坦贝克的叙述、陆德伦的情节布局和莎士比亚的文字游戏”。
未完成手稿由后人捉刀
陆德伦于2001年逝世,没能赶上《谍影重重》的电影上映。早在90年代初,他便对经纪人亨利摩里逊说过,希望死后能够留名,因为他“花了三十年的时间写作和建立读者群。”其实,陆德伦根本不必担心名声随风而逝,光是他那二十几巨册作品,两亿五的天文数字销量,以及三十余种外语翻译版本,早就足以确保他的名字会流传下去。
说是虚荣吧,或者是创作者卑微的想望,他只是想被阅读、被记得、让作品在他死后依然拥有生命。总之,陆德伦的家人、律师、经纪人和出版社研拟了一个计划,确保他死后仍会有新作问世。
2001年,陆德伦的后遗作《终战条约》出版,之后出版社仍以每年一本的速率,推出新的陆德伦小说,包括未完成的手稿加工成书、仅有大纲再由后人写成,甚至仿效其风格的全新创作。到目前为止,已有《约翰逊密令》、《冷战叛逃》、《狂人警讯》和《创世机密》四部。
今年七月底,就在《谍影重重3:伯恩的通牒》电影上映前夕,《纽约时报》刊出了一篇专题,题为《已故作家提供全新刺激》,详细介绍了陆德伦死后出版计划的全貌。受瞩目的当然还是由艾瑞克范勒斯贝德撰写的两部《伯恩》续集了。
勒斯贝德本身也是著名的惊悚小说家,他的部杰森伯恩小说《伯恩的传承》搭配电影《谍影重重2》在2004年出版,精装首印量就高达一百万册,果然创下销售佳绩,但也招致死忠书迷的抗议。当初陆德伦没有想过要把杰森伯恩写成系列,所以伯恩在小说中娶妻生子、年岁渐长。勒斯贝德取得他的家人同意,让玛莉死去,子女也被送到加拿大亲戚家,杰森伯恩从此变成了邦德式的不老人物,永远活跃在书页间而不受年龄限制。去年六月,勒斯贝德再度推出《伯恩的背叛》。
中文版的漫长等待
既然陆德伦在国际上如此知名,为何中文版到现在才推出?其实在1988年,漓江出版社早已出版过他的作品,收录在由著名翻译家施咸荣主编的外国通俗文库系列中,《伯恩的身份》在当时的译名为《71号街幽灵》。陆德伦的作品在台湾地区也曾经红极一时,皇冠几乎出版了陆德伦时期的所有代表作,包括《龙争虎斗》、《死亡拼图》、《地狱儿女》和《帝国噩梦》等多部作品。
1992年中国通过了加入两个国际版权公约议案,之后翻译小说出现了一些断层,大部头作品更是乏人问津。许多80年代的畅销名家从此在中国绝迹,就算偶有译作推出,也是零零星星,再没有当年几乎与国外排行榜同步的盛况。陆德伦的小说不论销量或商业性均十分出众,却迟迟无人引进,确实是读者的憾事。幸好这几年翻译小说重新走红,超过五百页的厚重小说终于咸鱼翻身,再次成为书市的宠儿。丹布朗如此,斯蒂芬金如此,将近三十年后,陆德伦亦然。
2005年底,我心血来潮在网络上收集陆德伦的相关数据,被他作品背后的庞大商机所震撼,2005年8月,斐凡迪环球游戏公司与陆德伦娱乐公司宣布签订为期十年的合约,将以陆德伦的小说为基础,开发一系列跨平台的网络游戏,其中就主打的即是“伯恩”系列。
于是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整理出一份详细的书单和各种跨媒体改编计划,开始找出版社洽谈。在这个过程中,同名电影不断缔造票房神话,伯恩的扮演者马特达蒙也因此击败克鲁尼和皮特,被《人物杂志》评为2007年度性感的男士。陆德伦笔下的杰森伯恩已经完全成为一个被多角度诠释的经典角色了。
我想起初识杰森伯恩的那个夏天:一样的台风来袭,一样的七夕之前,《谍影重重2》刚要上映,而我在朋友推荐下买了原声带。本来我对马特达蒙改行武生兴致不高,没想到台风夜HBO正好播出《谍影重重1》,我看了惊为天人,没隔几天就跟朋友跑去电影院看第二部。
《谍影重重3》的电影后,坠海的伯恩在水中停滞许久之后,突然划动手脚。那个由静到动的过程,不仅呼应了首集电影的开头,也象征这个角色的生生不息。陆德伦作品过去在中国的由盛而衰,乃至于现在卷土重来,更像极了杰森伯恩从失忆到找回自我的隐喻。而他日后更多的精彩冒险,现在才刚要开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