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5793775
★本书以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基础,以原著《素问》《灵枢》为底本,摘取75条养生理论为纲领。每篇内容皆选自原文,并包含实地实景拍摄的高清植物生境图片700多张,保证内容的真实可靠。
★结合中医学理论及传统哲学、养生思维,翻译浅显易懂,用精准通俗的语言讲述古老的智慧,生动而又具权威。
★以原著理论为纲,讲述的人身体的奥秘,提出养生之道。结合草药与验方,并系统讲解人体穴位以及找穴、按摩之法,图文并茂地讲述养生的具体方法,集科普、文化普及、实用于一身。
★书中选取的药材都是真实可寻的,方便读者购买;养生之法均为食疗方,温和地补益人体,安全可信。
选取《黄帝内经》经典原文与翻译,结合现代医学诊治思维,提炼出诊治、疗养之方,对人们经常遇到的感冒、伤风、头疼、脑热的病症提出疗养之法。让完全不懂医药之道的人,也能汲取古人的哲学思维与养生之道。整本书以《黄帝内经》篇目及理论为纲领,每篇有统摄理论、要点梗概、原文及译注以及使用的养生食疗方法,并配以生动、丰富的草药原图,且篇目之间相互关联,形成完成的养生系统论。使读者在获取养生知识的同时,浸润古老的养生哲学,不仅获得身体的裨益,也获得心灵的收获。
素问篇
上古天真论………………………… 2
五脏生成…………………………… 6
四气调神大论……………………… 10
阴阳应象大论(一)……………… 14
阴阳应象大论(二)……………… 17
阴阳离合论………………………… 20
灵兰秘典论………………………… 22
异法方宜论………………………… 26
移精变气论………………………… 31
汤液醪醴论(一)………………… 34
汤液醪醴论(二)………………… 37
诊要经终论(一)………………… 40
诊要经终论(二)………………… 45
脉要精微论(一)………………… 48
脉要精微论(二)………………… 52
平人气象论………………………… 57
玉机真脏论(一)………………… 60
玉机真脏论(二)………………… 63
三部九候论(一)………………… 66
三部九候论(二)………………… 69
宣明五气…………………………… 74
血气形志…………………………… 77
八正神明论………………………… 83
通评虚实论(一)………………… 86
通评虚实论(二)………………… 89
评热病论(一)…………………… 93
评热病论(二)…………………… 96
疟论(一)………………………… 100
疟论(二)………………………… 104
气厥论……………………………… 107
咳论(一)………………………… 111
咳论(二)………………………… 114
举痛论(一)……………………… 118
举痛论(二)……………………… 121
腹中论(一)……………………… 125
腹中论(二)……………………… 127
痹论(一)………………………… 130
痹论(二)………………………… 132
痿论………………………………… 135
厥论(一)………………………… 139
厥论(二)………………………… 144
病能论(一)……………………… 147
病能论(二)……………………… 175
大奇论……………………………… 179
刺要论……………………………… 199
刺齐论……………………………… 201
经络论……………………………… 204
气穴论(一)……………………… 207
气穴论(二)……………………… 211
骨空论(一)……………………… 216
骨空论(二)……………………… 220
水热穴论…………………………… 244
四时刺逆从论……………………… 249
标本病传论(一)………………… 254
标本病传论(二)………………… 257
天元纪大论(一)………………… 262
天元纪大论(二)………………… 265
六微旨大论………………………… 269
气交变大论(一)………………… 273
气交变大论(二)………………… 277
五常政大论(一)………………… 281
五常政大论(二)………………… 284
调经论(一)……………………… 287
调经论(二)……………………… 292
至真要大论(一)………………… 297
至真要大论(二)………………… 301
示从容论…………………………… 324
灵柩篇
九针十二原………………………… 332
本输………………………………… 340
邪气脏腑病形……………………… 351
根结………………………………… 355
寿夭刚柔…………………………… 366
官针………………………………… 371
本神………………………………… 377
经脉………………………………… 383
经别………………………………… 389
经水………………………………… 395
经筋………………………………… 401
骨度………………………………… 404
营气………………………………… 409
脉度………………………………… 413
营卫生会(一)…………………… 418
营卫生会(二)…………………… 422
五邪………………………………… 427
寒热病……………………………… 432
癫狂………………………………… 436
热病………………………………… 440
周痹………………………………… 447
口问………………………………… 450
师传………………………………… 456
决气………………………………… 460
平人绝谷…………………………… 465
淫邪发梦…………………………… 470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474
外揣……………………………… 480
本脏……………………………… 485
论勇……………………………… 488
五禁……………………………… 494
卫气行…………………………… 499
上古天真论
本篇要点
1. 阐述了养生的积极意义,既能预防疾病,又能延年益寿。
2. 具体指出了养生的方法。
原文译注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①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译文
当年,黄帝生来神异聪灵,还在襁褓之中就能够说话,幼年时思维敏捷反应迅速,长大后笃实聪颖,及至成年就登上了天子之位。黄帝问岐伯道:我听说,上古之人都能年过百岁而行动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过半百就行动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失于养生造成的呢?
原文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②,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译文
岐伯回答说:上古之人,大都了解养生的道理,所以能效法于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身体,饮食有节制,作息有常规,不过分劳心劳力,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到的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现在的人就不同了,把酒当作浆水一样纵饮无度,经常沉迷于荒乱的生活中,乘着酒兴纵意房事,因过度色欲而耗竭精气,造成真元败散。正是由于不懂得保持体内精气的充盈,不能有节制地运用精神,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生命获得真正快乐的大道,生活全无规律,所以才活到50岁就出现衰老的迹象了。
原文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③,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译文 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他的人民: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适时躲避;在思想上要安闲清静,不贪不求,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这样,疾病又怎么会侵袭你呢?所以上古的人都能神志安闲,欲望不多,心性平和,无忧无虑,形体劳苦而不疲倦,真气从容而顺调,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所以都能以自己食用的食物为甘美,以穿着的衣服为舒适,以所处的环境为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民才称得上是朴实。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讲,嗜好和欲求不能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论也不能扰乱他们的心态,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不去追求食色的享乐,因此能符合养生之道。他们活过一百岁但行动却不显衰老,就是因为他们道德完善没有偏差。
注 释
①天师:黄帝对岐伯的尊称。
②和于术数:指用合适的养生方法来调和身体。
③恬淡虚无:恬淡,指清闲安静;虚无,指心无杂念。恬淡虚无,指内心清闲安静而没有任何杂念。
养生智慧
1. 吃西瓜,好处多多
西瓜又称“夏瓜”“寒瓜”,堪称“瓜中之王”。西瓜不含脂肪,富含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每100克西瓜瓤约含蛋白质1.3克,糖类4.2克,粗纤维0.3克,钙6毫克,磷10毫克,铁0.2毫克,胡萝卜素0.3毫克,维生素B1 0.02毫克,维生素B2 0.02毫克,维生素C 3毫克,另含各种氨基酸、有机酸、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锌、钾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西瓜中含有的糖、盐、酸等物质,有治疗肾炎和降血压的作用。中医学认为,西瓜是一种富有营养、纯净、食用安全的水果,有生津、除烦、止渴、解暑热、清肺胃、利小便、助消化、促代谢的功效,是一种可以滋补身体的食物,适用于高血压、肝炎、肾炎、肾盂肾炎、黄疸、胆囊炎、水肿浮肿患者以及中暑发热、汗多口渴之人食用。此外,西瓜皮性味甘寒,能解暑清热、止烦渴、化湿利尿,可作为配菜食用。
2. 交友,也需呵护心理
(1)相处时,不要斤斤计较
友谊意味着给予,它应该是无私的。朋友相处斤斤计较,惟恐自己吃亏,这种有利必争、有荣誉不让、有责任便推的人,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对人过于苛求,对朋友身上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真诚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烦恼时,不要过分依赖朋友
当有苦恼的时候,向朋友说说心里话,听听朋友的建议;遇到难题时,同朋友商量一下,找出解决的办法;经济上有困难,请有能力的朋友施以援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但不能忘记,朋友也有自己的事要做,他也有各种各样的难题要解决,也会遇到经济上困难需要帮助。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过分依赖朋友,这种事情多了,朋友就会逐渐离你而去,因为你们之间的友情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负担,使他不堪重荷,便会逃之夭夭。
(3)生活中,功利心不要那么重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交友完全是实用主义,以亲疏分等次,以尊卑论级别。凡对我有利者,则热情相待,交往甚密;对我无利者,则冷眼相待,旁若路人;对有地位、有权势的朋友,笑容可掬,想方设法地巴结;对一般朋友,则态度冷漠,爱搭不理。
(4)有成绩时,不要自高自大
虚怀若谷,谦和谨慎,能使人广交朋友,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好感;而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则会使人敬而远之,惹人反感。有些人在学习上、事业上取得一点成绩,便得意忘形,夸夸其谈,看不起别人,与人越来越疏远,终成为“孤家寡人”。
五脏生成
本篇要点
1. 五脏与其所含的脉、筋、皮、肉、骨等之间的关系。
2. 五味、五色、五脉和五脏的密切关联。
原文译注
原文 心之合①脉也,其荣②色也,其主③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译文 心脏在外与之相合的是血脉,它的外荣是面色,它的制约者是肾脏。肺脏在外与之相合的是皮肤,它的外荣是汗毛,它的制约者是心脏。肝脏在外与之相合的是筋,它的外荣是爪甲,它的制约者是肺脏。脾脏在外与之相合的是肌肉,它的外荣是口唇,它的制约者是肝脏。肾在外与之相合的是骨骼,它的外荣是头发,它的制约者是脾脏。
原文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④;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译文 所以过食咸味,则使血脉凝涩不畅,而颜面色泽发生变化;过食苦味,则使皮肤枯槁而毫毛脱落;过食辛味,则使筋脉紧急而爪甲枯干;过食酸味,则使肌肉变厚皱缩而口唇翻起;过食甘味,则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心脏需要苦味之物滋养,肺脏需要辛味之物滋养,肝脏需要酸味之物滋养,脾脏需要甘味之物滋养,肾需要咸味之物滋养。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原文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⑤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炱⑥者死,赤如衃⑦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⑧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⑨;生于脾,如以缟炱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炱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译文 五脏反映于面部的气色,面色出现青如死草、枯暗无华的为死症,出现黄如枳实的为死症,出现黑如烟灰的为死症,出现红如凝血的为死症,出现白如枯骨的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面色青如翠鸟之羽毛者生,红如雄鸡之冠者生,黄如螃蟹之腹者生,白如猪之脂肪者生,黑如乌鸦之毛者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的情况。心脏有生机,其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朱砂;肺脏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脏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脏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瓜蒌之实;肾脏有生机,面色就像细白的薄绢裹着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原文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译文 色、味与五脏相应:白色和辛味应于肺,红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相合于皮肤,红色相合于血脉,青色相合于诸筋,黄色相合于肌肉,黑色相合于骨骼。各条脉络之气,都上注于目,而诸髓之气都上注于脑,诸筋之气都联系着骨节,诸血脉都统属于心,诸气机都统属于肺,同时,气血的运行则朝夕来往,不离于四肢八大关节的部位。
注 释
①合:指配合。
②荣:也就是荣华表现。
③主:是指受制约。
④肉胝而唇揭:胝,音同“之”,皮厚的意思; ,即皱,皱缩的意思;揭,即掀起的意思;肉胝而唇揭,就是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裂,表皮掀起的意思。
⑤青如:指死草的颜色,即青中带有枯黑的颜色。
⑥炱:音同“台”,是煤烟灰的意思。
⑦衃:音同“胚”,意思是凝固了的血块。
⑧缟:即生绢,色白质薄而光润。
⑨绀:是一种青中带有红色的丝织品。
养生智慧
1. 益气健脾粥
(1)参苓粥
【原料】人参3~5克(或党参15~20克),白茯苓15~20克,生姜3~5克,粳米200克。
【制法】首先把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放入沙锅,然后加水浸半小时,再加热煎取汁液,可再复煎1次;将2次滤汁液合并,倒入沙锅,放入粳米煮至粥成即可。
【用法】每日1剂,于早、晚空腹时温热服食。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养胃。
【适用】脾胃气虚,湿困中焦之体弱多病、神疲倦怠、四肢乏力、脘腹痞满、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
(2)槟榔粥
【原料】槟榔1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把槟榔捣碎,装入纱布袋内;再和洗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内,生姜、人参、茯苓、粳米加水熬煮至米烂粥成,加入白糖调味即可。
【用法】空腹顿服。
【功效】益气和胃,消积导滞,利水消肿,杀虫通便。
【适用】脾虚湿阻,食积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厌食,水肿脚气、虫积腹痛、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病水肿、肠道寄生虫病、消化不良等。
2. 脚趾,也需要按摩
用脚趾抓地、抓鞋底,一次抓5分钟左右。两只脚可以分别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每日2~3次;或者按捏脚趾,时间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睡前进行为方便;对于长期坐办公室、缺乏运动的白领来说,多走路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走路会促进脚趾的血液循环。
本篇要点
阙论(一)
本篇要点
主要阐述了寒厥和热厥的病因、症状等。
原文译注
原文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①;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②。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③,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译文 黄帝问道:厥病有寒厥和热厥,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岐伯回答说:阳气衰竭于下的,则发为寒厥病;阴气衰竭于下的,则发为热厥病。黄帝说:热厥病的发热,必先起于足底,这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阳气起于足五趾的表面,足少阴经经过足下而经气会聚于足心,所以阳气胜而发生热后厥时,就感到足下发热。
原文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趾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④。
译文 黄帝说:寒厥病的寒冷,必先从足五趾开始向上冷到膝部,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阴气起于足五趾内侧,集中于膝下而会聚于膝上。所以阳气虚于下而阴气胜,以致发生寒厥时,寒冷就会从足五趾上行到膝部。这种寒冷,不是由体外侵入的寒邪所致,而是由于体内的阳虚所致。
原文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⑤。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⑥,以秋冬夺于所用⑦,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⑧,邪气因从之而上⑨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译文 黄帝说:寒厥是由于什么不足而造成的呢?岐伯说:前阴是宗筋所聚之处,也是足太阴和足阳明经脉所会合的地方。一般来说,春夏季节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季节阴气盛而阳气衰。如果有人自恃体质壮实,在秋冬阴气旺盛的季节里纵欲无度,损伤了肾阳,而致阳虚阴盛,肾的精气难以恢复正常,下部阴寒之气得以上逆,从而发为寒厥。阴寒之气上逆于焦,使脾胃阳气虚衰,不能化水谷以渗灌经络营养四肢,则阳气日渐损伤,阴气独留于内,所以手足寒冷。
原文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译文 黄帝说:热厥又是怎样造成的呢?岐伯说:酒气入胃以后,从卫气行于皮肤络脉,故络脉充满而经脉空虚。脾为胃输布津液营养,嗜酒损胃则阳气盛阴气虚,阳气乘虚而入,致使胃气失和。脾也因之虚衰,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则精气竭绝,精气竭绝则不能营养四肢。患这种病的人必是经常醉后或饱食后行房事,热气聚于脾中不得宣散,酒气与谷气相迫,酝酿成热,热盛于中焦,所以全身发热,且因于内热而小便色黄。酒性热而猛烈,饮酒过多则热盛,肾气有伤则阴虚,以致阳热之气独盛,所以手足发热。
注 释
①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下,足部;足部阳气虚弱,阴寒之气乘机侵入,足冷,称寒厥。
②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足部阴气逐渐衰弱,阳热邪气乘机侵入,足热,称“热厥”。
③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足三阳经下行,沿下肢外侧止于足趾外端,所以说五趾之表。下文足三阴经都起于足趾内侧端,沿下肢内侧上行,称“五趾之里”。
④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不从外,指不是受外邪所致;皆从内,指寒从中生,阳虚不制阴则寒。
⑤太阴阳明之所合也:脾胃二经行于腹部,都近前阴。前阴周围有九脉循行,这里独指脾胃两脉,是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
⑥此人者质壮:指患寒厥的人自恃形体壮实而不知道修养身心。
⑦秋冬夺于所用:指在秋冬阳气已衰的季节,房事不节制,损伤在下的阳气,损及肾阳。
⑧精气溢下:指因为下元虚寒不能内藏,精气漏泄而滑精。
⑨邪气因从之而上:阴寒之气得以上逆。
养生智慧
1. 患了猩红热,试试五款汤方
(1)大青叶甘草饮
【原料】大青叶10克,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猩红热、痰热郁肺等病症。
(2)山豆根野菊花饮
【原料】山豆根60克,野菊花120克。
【制法】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1剂,10岁以上者顿服;3岁以下,分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猩红热等病症。
(3)桑叶甘草饮
【原料】桑叶16克,甘草6克。
【制法】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猩红热等病症。
(4)桃树枝金银花苦参饮
【原料】桃树枝、苦参各6克,金银花10克。
【制法】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猩红热等病症。
(5)蒲公英黄芩甘草饮
【原料】蒲公英16克,黄芩6克,生甘草3克。
【制法】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猩红热等病症。
2. 猩红热患儿六“忌”:
(1)忌食发物
所谓发物,是指容易引发过敏、肠胃等疾病,会促发炎症、加重病性的食品。如羊肉、公鸡肉、狗肉、海鳗、虾、蟹、黑鱼、鲫鱼、香菜、南瓜等,猩红热患儿忌食。
(2)忌过甜、过咸的食物
多食过甜的食物后会助长机体温热,并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如巧克力、糖球、水果糖、奶糖等,这些食物太甜,易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还会助长体温升高;咸鱼、咸菜、腌肉、龙头烤等,这些食物太咸,会刺激咽喉分泌大量黏液,加重病情。
(3)忌刺激神经系统的食物
浓茶、咖啡、酒等食物,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使人兴奋。猩红热患者需要安静,误食上述食物会令患儿烦躁不安。
(4)忌辛辣之物
辛辣的食物包括辣椒、辣酱、芥末、榨菜、姜、大葱等,它们助火性,食后易致咽喉部扁桃体疼痛加剧。
(5)忌冷饮
猩红热患儿发热,需要补充水分,宜喝温开水,不能吃冰淇淋等冷饮。冷饮食入后会影响胃脏的消化,导致患儿食欲减退,消化失常。
(6)忌油炸、烤炙食品凡油炸、烧烤的食品,如炸猪排、烤羊肉、烤鱼片等,其外皮坚硬,对咽喉不利;另外,烧烤之物易生火,食入可致患儿发热加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