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5093495
酒以成欢,酒以成礼,
酒以忘忧,酒以壮胆。
春节饮春酒改岁,元宵庆上元欢饮。
重阳饮菊花,端午饮雄黄。
清明祭祖哭罢不归,列坐尽醉。中秋赏花、赏月阖家共饮团圆酒。
君臣之间觥筹交错是礼乐。
好友之间推杯换盏是真情。
子曰:“诗可以群。”
无论何种类型的宴饮诗都始终担当着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001 鹿 鸣 先秦│《诗经·小雅》
004 宾之初筵 先秦│《诗经·大雅》
009 古 歌 汉│无名氏
012 今日良宴会 东汉│无名氏
014 短歌行 三国·魏│曹 操
018 箜篌引 三国·魏│曹 植
021 公 宴 三国·魏│曹 植
023 酒会诗 三国·魏│嵇 康
026 前有一樽酒行 晋│傅 玄
028 饮酒乐 晋│陆 机
030 兰亭诗 晋│谢 绎
032 兰亭诗 晋│徐丰之
033 饮 酒 晋│陶渊明
036 饮 酒 晋│陶渊明
038 酒德歌 十六国·前秦│赵 整
040 置酒高堂上 南朝·宋│孔 欣
043 将进酒 南朝·梁│萧 统
045 对 酒 南朝·梁│张 率
047 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 南朝·梁│庾肩吾
048 对 酒 南朝·陈│张正见
050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 北周│庾 信
052 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隋│杨 广
054 饯骆四 唐│李 峤
056 晦日宴游 唐│杜审言
058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 唐│李 适
060 赠酒店胡姬 唐│贺 朝
062 少年行 唐│王 维
063 夏宴张兵曹东堂 唐│李 颀
065 龙标野宴 唐│王昌龄
066 宴荣二山池 唐│孟浩然
068 客中作 唐│李 白
070 襄阳歌 唐│李 白
075 月下独酌 唐│李 白
078 将进酒 唐│李 白
081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 白
082 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岑 参
083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唐│岑 参
085 夜宴左氏庄 唐│杜 甫
087 饮中八仙歌 唐│杜 甫
090 乐游园歌 唐│杜 甫
093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唐│杜 甫
096 寄李袁州桑落酒 唐│郎士元
097 酬柏侍御答酒 唐│王 建
099 醉赠张秘书 唐│韩 愈
104 秦王饮酒 唐│李 贺
107 自 问 唐│刘 叉
109 夜 饮 唐│元 稹
110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 唐│白居易
112 宴 散 唐│白居易
113 劝 酒 唐│李敬方
114 花下醉 唐│李商隐
115 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唐│赵 嘏
117 九日陪崔大夫宴清河亭 唐│李群玉
119 夜宴谣 唐│温庭筠
122 怯酒赠周繇 唐│段成式
124 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 唐│皮日休
126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 唐│陆龟蒙
128 花下醉中联句
唐│李 绛 刘禹锡 白居易 庾承宣 杨嗣复
130 岁除日同年冯中允携觞见访因而沉醉病酒三日醒而偶赠
宋│王禹偁
132 怀嵩楼新开南轩
132 与郡僚小饮 宋│欧阳修
134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 宋│苏舜钦
136 北客置酒 宋│王安石
138 上巳饮于湖上 宋│孔平仲
140 饮方君舍晚归 宋│韩 维
142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宋│苏 轼
144 新酿桂酒 宋│苏 轼
146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宋│苏 轼
148 招潘郎饮 宋│张 耒
150 庚子年还朝饮酒绝句 宋│韩 驹
151 口 号 宋│秦 观
155 丙子冬至夜酒醒 宋│李 觏
157 谢人送酒 宋│唐 庚
159 醉 眠 宋│唐 庚
161 宴谢夫人堂 宋│朱淑真
162 张生夜载酒相过 宋│范 浚
164 道中忆胡季怀 宋│周必大
165 对 酒 宋│陆 游
167 西村醉归 宋│陆 游
169 醉 歌 宋│陆 游
173 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
宋│杨万里
175 留萧伯和仲和小饮 宋│杨万里
177 酒 宋│徐 玑
179 饮 中 宋│戴复古
181 醉 后 金│元好问
183 对 酒 元│倪 瓒
184 夏日饮山亭 元│刘 因
186 逢张架阁 明│高 启
187 次韵铁崖先生醉歌 明│贝 琼
190 九日王时融招饮 明│潘子安
192 十四夜月与李二献吉饮 明│王九思
194 寒食思友小酌 明│方太古
196 对 酒 明│张 灵
197 家人初至京置酒亭中对雪作 明│区大相
199 任城将南还半舫先生饷酒走笔言谢 明│吴本泰
201 叙州逢乡客留饮 明│徐斗支
203 秋日西郊宴集 清│陈恭尹
205 王允塞招饮竹林精舍醉赋 清│屈大均
208 独 酌 清│屈大均
210 孟阳载酒就余同饮方失子叠前韵志感 清│钱谦益
212 慧山酒楼遇蒋翁 清│吴伟业
214 饮康山草堂 清│吴嘉纪
216 秋暮与家兄礼吉叔子小饮有怀 清│王士禛
218 沧州阻风谢别峰同年饷酒二首 清│查慎行
220 谢院长惠西洋蒲桃酒 清│查慎行
222 同江皋饮吴山酒楼怀亡友石贞石 清│厉 鹗
224 咂嘛酒歌 清│杨守知
229 秦淮水阁醉题 清│马朴臣
231 再过淮上晴岚留饮荻庄即事 清│赵 翼
233 二十三夜偕稚存广心杏庄饮大醉作歌 清│黄景仁
237 夜 饮 清│黄遵宪
239 闫月饮集钟山送文芸阁学士廷式假归兼怀陈伯严吏部三立
清│黄遵宪
241 对 酒 清│秋 瑾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首,
留著人间伴月明。”这是唐代诗人郑谷《读李白集》绝句。诗
与酒,在李白几乎是不可分开的,所以被称为“诗酒英豪”。
饮酒赋诗并非太白独然,可以说但凡诗人,率皆如此。我国
是源远流长的诗国,又是历史悠久的酒国,在这样的国度里,
诗与酒是经常结合在一起的,于是产生了大量描写宴集饮酒,
借酒抒情的宴饮诗。
宴饮有的是政治性的活动,反映这类活动的诗往往具有
改善君臣关系或外交关系的政治内容。本书所选篇《诗
经·小雅·鹿鸣》便是一首具有政治意义的宴饮诗。这是周
王朝宴饮群臣宾客时的乐歌,其首章曰 :“呦呦鹿鸣,食野之
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从诗中可以看出,宴饮的目的首先不是为了娱乐,
而是为了沟通君臣间的感情,计议治国良策。春秋战国时代,
各国使臣(史称“行人”)来往频繁,“饮酒赋诗”成为外交
场合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即饮酒时吟诵《诗经》中诗句,
并用“断章取义”的办法赋予诗以新的内涵,形成一种特殊
的外交辞令。因不是自创的宴饮之作,此且不多论。本书所
选隋炀帝《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极写宴席场面的盛大,
则确是涉及外交的宴饮诗。自《诗经》始,各代都有反映君
臣会饮的作品,武则天与李峤、苏味道等人的石淙会饮即是
一例。石淙山位于河南登封东南三十五里,属嵩山东脉,峰
峦叠耸,溪流纵横,水石变化万端,蔚为奇景。久视元年(700)
夏四月,武则天一行到此间三阳宫避暑,君臣赋诗饮酒,游
赏山水,记其盛事的石刻至今犹存。历代君王的赐宴诗、朝
臣的侍宴诗很多,因杂有功利的目的或应酬色彩,绝少优秀
之作。所选唐李适《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是这类宴饮
诗中艺术性较高的一篇。
宴饮有的是朋友间的宴集,因这种宴集所作的诗则具有
交谊的内容。历为著名的宴集是兰亭宴集。东晋永
和九年(353)三月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等
四十一人会聚于山阴(今浙江绍兴)兰渚亭,修祓禊之礼。
他们流连风景,畅叙幽情,浮觞曲水,即兴赋诗,本书所选
谢绎、徐丰之的《兰亭诗》即是盛会上所作。王羲之为这次
兰亭宴集之诗作序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
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
叙幽情”云云。兰亭盛会,风流儒雅,传为佳话,兰亭诗序,
笔态萧洒,推为名帖(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今有摹本
传世)。此外,香山九老之会也是诗人行联谊之饮的一段佳话。
据《唐诗纪事》载,白居易与胡杲、李元爽等高寿诗友共九
人于会昌五年(845)夏在洛阳举行九老尚齿之会,会上赋
诗饮酒并绘有《九老图》。白居易《九老会》 1 诗吟道 :“七人
五百八十四,拖紫纡青垂白须。囊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
且欢娱。”表现交谊的宴饮诗很多,唐李白以“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答谢主人的礼遇;明高启以“一
杯相属成知己,何必相逢是故人”(《逢张架阁》)表达结识新
友的喜悦 ;清查慎行以“惭愧贫交分一斗,为余亲典黑貂裘”
(《沧州阻风谢别峰同年饷酒》)记述朋友的情义 ;厉鹗则在朋
友聚饮时吟出怀念亡友的诗句 :“石仲容今呼不起,与君狂语
倩谁降”(《同江皋饮吴山酒楼怀亡友石贞石》)。
宴饮有的是为了借酒助兴或借酒消愁,这类的饮酒诗具
有抒发性情的内容。唐韩愈《醉赠张秘书》描写了他与张署、
孟郊、张籍等几位文友的“文字饮”。他们在酒宴上切磋诗文,
诗借酒力,酒助诗兴,使酒宴显得非常高雅 :“所以欲得酒,
为文俟其醺。酒味既冷冽,酒气又氛氲。性情渐浩浩,谐笑
方云云。此诚得酒意,馀外徒缤纷。”而李白的《月下独酌》
则表现出借酒消愁的落寞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抒发性情的宴饮诗内容繁富,晋陶渊明以“且
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其九)表现他不同流俗的清高;
唐刘叉以“酒肠宽似海,诗胆大于天”(《自问》)表现他桀骜
不驯的性格 ;宋苏轼以“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表现他对宦海沉浮的感慨 ;更有清
末秋瑾女士“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
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对酒》诗,表现出她对民主
革命事业的执著追求。
宴饮的形式是多样的,宴饮诗的内容是丰富的,但无论
形式或内容,各个时代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例如先秦
时代的宴饮诗往往带有较多的政治色彩,并与祭祀方面的各
种仪礼相关联 ;唐代的宴饮诗偏重于抒发性情,体现着唐代
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宋代的宴饮诗则更多地
体现出人际关系方面的内容。同样写饮酒,唐人重数量,宋
人重质量。李白的理想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
杯”,仿佛不如此饮、不如此写,便不足以抒发性情。苏东坡
饮酒则讲究品种与质量。他曾自酿桂酒、橘酒,在杭州时常
载酒泛舟于西湖上,用大荷叶盛酒,将叶柄用簪子穿通,弯
过来吸饮。这样饮酒,可使酒染上荷叶的清香,唐人大约是
不耐烦作如此饮的。由此可见出人们对物质文化要求的改变,
也可见出唐宋宴饮诗风格之不同。
今天,宴饮仍然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活动,有些人因酒
助兴,还会写起宴饮诗来。为了让读者增添点酒兴诗情,也
为了从中得到欣赏和借鉴,我们选出了自先秦至清代有关宴
饮的佳篇一百二十余首,并作了简略的注释。注文除了注明
文义外还着重介绍了有关饮酒的一些知识。酒依制作方法论
有酿造酒和蒸馏酒两大类。酿造酒属于黄酒一类,主要以大
米为原料 ;蒸馏酒即通常所说的白酒,主要以高粱为原料。
研究者根据出土金代文物中的蒸馏锅推断,白酒是南宋时期
才开始出现的。以酿造酒为酒基,浸以植物的根、茎、叶、花、
籽,又可制成各色各样的浸制酒,如屠苏酒、雄黄酒、茱萸酒、
竹叶酒、菊酒、桂酒、五加皮酒。此外还有各种以果物酿制的酒,
如葡萄酒、橘酒、荔枝酒、椰子酒等,这些在我们的选本中
大多都已涉到。酒有许多别称,围绕着酒还有许多美妙的传
说和动人的趣话,我们都在注文中加以介绍和说明。如果您
在温馨的家宴上、热闹的酒席间,能忆起些许古人饮酒的佳
话和关于酒的诗句,那一定会给您的宴饮增添几分豪兴和雅趣。
宋 红
1 题为《九老会》,实是当年春日七老相会时作,夏,九老相会时又于诗后
补一七绝,并题作《九老会》。见《唐诗纪事》卷四九。
”
[ 汉 ]
无名氏
上金殿 2,著玉樽 3。
延贵客 4,入金门。
入金门,上金堂。
东厨具肴膳 5,椎牛烹猪羊 6。
主人前进酒 7,弹瑟为清商 8。
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 9。
朱火飏烟雾,博山吐微香 10。
清樽发朱颜 11,四坐乐且康。
今日乐相乐,延年寿千霜 12。
——
注释
——
1 这是一首乐府古辞。诗中描绘了汉代贵族的宴饮场面,也
反映出他们的生活风貌。情绪昂扬,音韵铿锵。错综行文之处,
颇具民歌风味。
2 金殿:极言宴饮场所之华贵。
3 玉樽:玉制盛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坛。亦借以称酒杯。
4 延:请。
5 东厨:厨房。古时多设于堂东,故称。肴膳:菜肴和饭食。
6 椎(chuí)牛:宰牛。疑古人宰牛以椎击杀,故云。
7 进酒:敬酒。
8 “弹瑟”句:言奏乐侑酒。清商,古以宫、商、角、徵、
羽五音表示音阶,相当于简谱中的 12356;又以五音配四
季,商音与秋对应,秋多称作“清秋”,故称商音为“清
商”。
9 投壶:即“博”,宴饮时的游戏。特设一壶,宾主依次投
矢其中,中者胜,负者罚酒。河南省南阳地区出土的汉代画
像石中即有投壶场面。画面中的壶,形似细颈大腹的花瓶,
壶中已有两矢;壶边是一酒樽,樽上有木杓,大约供舀酒之用。
左端一人似为输酒而醉,正被人搀扶离席。弹棋:即“弈”,
下围棋。
10 “朱火”二句:言博山炉中正熏着香料,散发出轻香。
朱火,指炉中燃香之火;飏(yáng),飘散;烟雾,指香烟。
博山,指博山炉。汉魏时流行的熏香器具,多为青铜制,贮
香的炉体铸成山形,上有羽人、奇兽等形象。底座是个大圆盘,
盘中注水,可调节空气湿度。
11 清樽:指樽中清酒。发朱颜:言酒力使人脸色晕红。
12 千霜:犹言“千秋”“千岁”。
│延伸阅读│
登高落帽
孟嘉字万年,好饮。桓宣武尝问万年何为嗜
酒?”孟答曰 :“公但未知酒中趣耳。”九日偕
宣武宴龙山,酒酣落帽。著作郎孙盛为文嘲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