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4545331
★本书荣获中国教育报2018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第2名。
★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一部殿堂级的中国古典诗文讲录。
★ 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是古典诗词大家顾随先生一生重要的讲课精华。这8本书,根据国学大家叶嘉莹珍藏60多年的笔记, 并佐以刘在昭先生的笔记,由顾随之女顾之京及弟子高献红女士耗时数年,分专题,理脉络,形成迄今*完整精细的整理。
★ 顾随先生的书,曾入围2014中国好书,在文化读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 此次8本为小开本精装呈现,尽显大师丰采,也极大的方便读者随时取阅品读。
★ 顾随先生把学文与学道、作诗与做人相提并论,使读者不仅在学文作诗方面得到很大的启示,而且在立身为人方面得到很大的激励。
本册是顾随先生评讲魏晋文学三位代表诗人——曹操、曹植和陶渊明。曹操与曹植,是力与美的代表,陶渊明则是理想完美的诗人形象代表。顾随先生认为:曹,英雄中的诗人;杜,诗人中的英雄;陶,诗人中的哲人。本册重大篇幅都是说陶诗,通篇纯以生活智慧讲去,讲陶公之“调和”、陶诗之真、陶诗之平淡以及陶诗与酒,处处是讲人,讲处世,讲为人的道理。
《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全8册):
01 顾随讲《诗经》_叶嘉莹_刘在昭_笔记
02 顾随讲曹操•曹植•陶渊明_叶嘉莹_笔记
03 顾随讲唐宋诗(上)_叶嘉莹_笔记
04 顾随讲唐宋诗(下)_叶嘉莹_笔记
05 顾随讲宋词_叶嘉莹_笔记
06 顾随讲《论语》《中庸》_叶嘉莹_笔记
07 顾随讲《昭明文选》(上)_叶嘉莹_刘在昭_笔记
08 顾随讲《昭明文选》(下)_叶嘉莹_刘在昭_笔记
顾随先生既是创作家,又是古典文学研究者,更是一位传道授业、讲堂说“法”的讲授艺术大师。这套“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珍藏版),是对叶嘉莹先生记录、保存的听课笔记的再次归类整理,同时佐以刘在昭先生的笔记,使讲录专题更加集中和完整。这些谈诗论文的作品,既有雅正简当之风致,更含家国世事之情怀,又紧贴人的生命与生活,随语成韵,字字珠玑,实为体悟中国古典文学、弘扬传统文化之意旨所归。
魏武与陈王•力与美001
附录一:曹操乐府诗初探027
附录二:东临碣石有遗篇
——略谈曹操乐府诗的悲、哀、壮、热047
说陶诗060
一、陶公之“调和”062
二、情见与知解082
三、陶诗之真094
四、陶诗与酒114
五、陶诗之平淡132
六、《饮酒二十首》142
我以为先生生平*之成就,实在还并不在其各方面之著述,而更在其对古典诗歌之教学讲授。因为先生在其他方面之成就,往往尚有踪迹及规范的限制,而唯有先生之讲课则纯以感发为主,全任神行,一空依傍,是我平生所接触过的讲授诗歌*能得其神髓,而且也*富于启发性的一位非常难得的好教师。
——叶嘉莹(诗词大家、南开大学教授)
(顾随)先生一身兼为诗人、词人、剧作家、文家、书家、文艺鉴赏家、哲人、学者,——尤其出色行当、为他人所难与伦比的,又是一位传道授业、*善于讲堂说“法”的教授艺术大师。凡是听过先生的讲课的,很少不是惊叹倾倒,欢喜服膺,而且永难忘掉的。我常想,能集如许诸家众长于一身的,在那许多同时先后的名家巨擘中,也不易多媾;倘由先生这样的讲授大师撰写艺林赏析的文章著作,大约可以说是世间*能予人以教益、启沃、享受、回味的宝贵“精神营养品”了。
——周汝昌(文学大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顾先生讲课,有时候就像王国维说的一样进了无我之境,他讲着讲着,就迷醉在作品里了,把自己对词的体会、心得、鉴赏传神而完整地讲了出来。学生们听着,也跟着他进入神奇的艺术世界。没有顾先生,没有我们,大家伙儿都融为一体了。这也是有我之境,因为我们就看见顾先生本人的形象在你面前。
——杨敏如(古典文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顾随的特殊性恰恰在于,他能把作品看成一个有机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般的评论家只讲得一个热闹,但是顾随会跟你讲门道:这句好,天才;这句弱了,不用心;这句呢,糟,胡来。他会说出个所以然。这就是门道。”
——江弱水(浙江大学教授)
曹公在诗史上作风与他人不同,因其永远是睁开眼正视现实。他人都是醉眼蒙胧,曹公永远睁着醒眼。
曹公在历史上、诗史上皆为了不起人物。只其艰苦精神,便为人所不及。一个人若不能艰苦便是脆弱,如此则无论学问、事业、思想,皆无成就。
曹公有铁的精神、身体、神经,但究竟他有血有肉,是个人。他若真是铁人,我们就不喜欢他了,我们所喜欢的还是有感觉、有思想的活人。
一个诗人不必有思有情,主要有觉就照样可成为诗人,而必有觉,始能有情思。
曹子建有觉而无情思。
曹子建无深刻思想,只是视觉敏锐。
诗人之伟大与否,当看其能否沾溉后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老曹思想精神沾溉后人,增长精神,开阔意气。而意气开阔不可成为狂妄,精神增长不可成为浮嚣。子建修辞沾溉后人。诗人只有真情还不成,还要有才力、学力以表现。
文学中有含蓄的境界,而又要自然,陶公能做到。曹氏父子含蓄稍差,而真做到了发皇的地步。老曹发皇是力的方面,曹子建发皇是美的方面。
无论美与力,发皇出来有一共同点,即气象。子建“高台多悲风”比“明月照高楼”一首妙,便因为气象扩大。《杂诗六首》其一: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一念就是远,就是深。
曹子建诗工于发端,因诗情不够,只能工于发端。
诗必有凝练处,不如此不稳,顿之则山安;然仅如此则气不畅,故又必有生动之句,导之则泉注,如此则不滞。
曹诗表面是悲,骨子里却是壮;表面是凉,骨子里却是热;消极之中,有其积极的因素。
曹,英雄中的诗人;杜,诗人中的英雄;陶,诗人中的哲人。
陶公懂人生,爱谈老子,明白主客(反客为主)。
陶公调和。陶公在心里一番矛盾之后、生活一番挣扎之后,才得到调和。陶公的调和不是同流合污,不是和稀泥,不是投降,不是妥协。鹅卵石之光圆,非天生,是在水中被水冲激又与石相摩擦而成。
一个大思想家、宗教家之伟大,都有其痛苦,而与常人不同者,便是他不借外力来打破。
烦恼是人的境界,菩提是佛的境界,惟佛能之。烦恼、苦痛在这种人身上,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力量、动机。释迦、基督、孔子皆然。
诗人不是宗教家,很难不断烦恼入菩提;而又非凡人,苦恼实不可免。于是要解除、减免,所以多逃之于酒。基督说,这杯虽是苦酒,但也喝下去了。
陶公之饮酒实不得已,未见爱之深也。
中国诗人为何喜欢酒、喜欢自然,便因无信仰,欲求寄托于自然与酒。
陶诗篇篇说酒,然其意岂在酒?凡抱有寂寞心的人皆好酒。世上无可恋念,皆不合心,不能上眼,故逃之于酒。陶诗《饮酒二十首》第一首: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这就是有寂寞心的人对酒的一点欢喜。
陶诗中有知解,其知解便是我的认识。他不是一个狂妄、夸大、糊涂的人,所以清清楚楚认识了自己的渺小。
人生如行黑夜崎岖山路,要旅伴。所以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这不是普通朋友,是知己。人越爱谁越愿叫他陪着流泪、痛苦。因为告诉最爱的人他才是不趁愿,不幸灾乐祸。
靠自己——薄弱,靠知音——稀少,何能所依?陶渊明抓住什么——古人,这真是陶渊明的聪明,也是陶渊明的修养。有古人为伴,如见亲人。
古今中外之诗人所以能震铄古今、流传不朽,多以其平凡,而陶之流传不朽,不以其伟大而以其平凡。他的生活就是诗,也许这就是他的伟大。
陶诗平凡而伟大,简单而神秘。
陶渊明之散文为魏文帝后第一人。魏晋散文好,如《水经注》《颜氏家训》《世说新语》。陶渊明文品高,不是甜,而有神韵。甜则易俗,甜俗,易为世人所喜。陶渊明文章好,而切忌滑口读过,是玩味的;柳子厚也是玩味的,不宜朗诵。
以写而论,老杜可谓诗圣;若以态度论之,当推陶渊明。老杜是写,是能品而几于神,陶渊明则根本是神品。
读陶公《饮酒》诗,与其说陶公是诗人,不如说是散文家;与其说是文人,不如说是思想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