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3962769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本丛刊抱着“发潜德之幽光,启来哲以通途”的宗旨,主要选刊民国时期(1912—1949)成书的、学术价值或普及价值较高的、与诗词曲等广义的古典诗歌相关的论著。少数与诗歌密切相关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著作,或成书于晚清的有价值的此类著作,以及同时期相关的汉学著作,亦适当收录。诗话、词话及新诗研究论著等,因为已有相关大型文献资料集出版或列入出版计划,故暂且不予收录。二、本丛刊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期望较为全面地呈现民国诗学研究的多元气象;按照撰著内容和体例,大致分为“史论编”“法度编”“选注编”等编,分辑滚动推出,每编每辑十种左右;优先选刊1949年以后没有整理出版过的著作,以节约出版资源。三、每部拟刊论著,我们都约请相关专家进行整理,并在前面撰写一篇“导读”,介绍该著的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学术背景、主要观点、诗学价值、社会影响等,以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四、整理时,以原著内容*全、文字*精的版本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如手稿本、期刊连载版等)和相关书籍,修订原版讹误,参照古籍整理规范出校勘记。校勘一般只校是非,不校异同。凡底本“误脱衍倒”者,皆据他本或他书订正,并出校记。引文与所引著作之通行本文字不同者,只要文意顺畅,亦读得通,一般不改动原文、不出校记。显著的版刻错误,如笔画讹误、不见字书者,或“日曰”“末未”“己已巳”“戊戌戍”混同之类,如果根据上下文足以断定是非,一律径改,不出校记。注文中的魏妥玛注音,统一改为现代汉语拼音,但不出校记。为避烦琐,校记中征引他书,仅注明书名及页码,卷末另附“本次整理征引文献”,详列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等信息。五、原版为繁体竖排,现统一改为简体横排,并参照*版国标《标点符号用法》及古籍整理规范加以新式标点。繁体字、异体字一般改为规范的简体字;容易引起误解的人名、地名用字,通假字或民国时期特有的虚词(如“底”)等,则保留原貌。因版式改动,原版行文中提到的“右文”“如左”“左表”等,统改为“上文”“如下”“下表”等。六、一些论著提到的外国人名、地名、书名等,译法与今日或有不同,为保存原貌,不作改动。个别论著的极少数提法,或有一定时代局限性,为保存原貌,亦不作删改,望读者鉴之。七、我们的整理目标是争取形成可以传世的、雅俗共赏的“新定本”,但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尽管我们僶勉从事,或疏漏在所难免,恳请方家赐正。
内容简介
《作诗门径》是现代著名文人、学者范烟桥的著作。此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作法,包括辨声押韵、体裁格式、锻句炼字、章法结构、对仗用典、素材提炼等,亦附带谈了现代诗的作法。内容丰富而又简洁明了,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堪称学诗入门之指南。
目 录
目录
章
总 论
│ 1
第二章
声 韵
│ 8
第三章
体 裁
│ 24
第四章
结 构
│ 62
第五章
字 句
│ 75
第六章
对 仗
│ 94
第七章
押 韵
│ 103
第八章
用 典
│ 109
第九章
取 材
│ 116
第十章
新体诗
│ 143
第十一章
结 论
│ 156
本次整理征引文献│158
前 言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
诗的各种方式,说完了。读者看了以后,对于诗,总有一点认识了。但是文学很玄妙的,依着程序去学,是可以的;照着格式去做,是不会好的。尤其是诗,更不宜拘泥不化。只消看历来有名的诗人,他们所做的诗,各有特点,何尝有一定的方法? 不过,话又得说过来呢,在初学的人,对着玄妙的东西,正如到了荒山脚下,莽苍苍满目都是山岭树木,从哪里起步,才得走到山中,得到胜处? 这时候,必须一个指引路径的人,把东南西北,转弯[ 1 ] 抹角,说一个大概。以后还得自己去实地尝试,有时指引的人,没有说到的地方,也会自己从困苦艰难中遇到的。凡是从自己经验体会得来的,一定是很好的收获,所以读者看了这书以后,就可以开始去尝试了。在尝试的当儿,还得记着几句话。我们要知道诗是人们情感的表现;没有情感,便没有诗,就是勉强做成了诗,还是没有趣味的。所以每一首诗,要有一种情感,并且要有作者自己的情感,不要随着人做一个“趁笑的脸子”和“无病呻吟”。所以无论新诗旧诗,都要有情感,并且要有真[1]情感。我们生在现时代,应当适应现时代的环境;所以思想,也得必须与现时代的思潮相合,否则就是作得好,也不过成了假古董。至于体裁新旧,不成问题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