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796290
编辑推荐
在人类步入21世纪之后的十余年间,伴随全球气候的快速变化,北极冰雪加剧消融,资源开发议题呼之欲出,北极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典和冰岛等国家以及与北极有着密切关联的欧盟都纷纷加强北极战略规划、科学研究、资源调查和军事存在,并妥善处理好原住民问题;北极域外的一些国家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也都采取积极的行动,寻求各种路径参与北极区域事务,拓展自身在北极的权益空间。各方利益交织,矛盾复杂,围绕争取和维护自身北极权益的明争暗斗越发激烈,北极法律和政治秩序开始逐步演变,其中包含了严峻挑战和激烈竞争,但是也孕育了巨大机遇和无限潜力。维护北极和平,认知北极系统,保护北极环境,开发北极资源,完善北极治理,是摆在北极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面前的重大课题。我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有必要尽快加强北极研究能力,做好全面参与北极事务的准备。基于以上分析,本书从多角度分析探讨了北极事务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并对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关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其他对北极事务感兴趣的国家(如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北极战略与政策的发展;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意义,重点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发布的极地规则及其对北极航运的影响,也论述了这些法律发展对中国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的影响;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北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北极原住民保护问题、北极核心区渔业问题以及北极地区的非生物资源保护等问题。
目 录
总论 国别北极战略与政策
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最新发展【郭培清 曹 圆】/003
美国北极政策的新发展与影响分析【孙 凯 杨松霖】/030
加拿大北极法律政策的进展和实践【李浩梅】/050
北极考察大国北极政策发展情况【李小涵】/063
俄罗斯北极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最新发展【郭培清 曹 圆】/003
美国北极政策的新发展与影响分析【孙 凯 杨松霖】/030
加拿大北极法律政策的进展和实践【李浩梅】/050
北极考察大国北极政策发展情况【李小涵】/063
分论一 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与中国
“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北极航线开发利用【刘惠荣 马炎秋】/083
《极地规则》的生效与北极航道沿岸国法律规制发展【白佳玉 李俊瑶】/114
中国参与北极航道的国际治理【杨凌志】/135
北极航线通航背景下的中国战略举措研究【张 瑜】/156
分论二 北极新兴议题及其治理
北极核心区渔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刘惠荣 宋 馨】/175
中国北极事务参与方式研究【刘惠荣 胡小明】/200
北极海洋保护区法律问题研究【董 跃 李静雯】/216
北极原住民——现代国际法发展进程中的孤独特例【陈奕彤】/244
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开发北极油气资源法律问题研究【董 跃 王文良】/257
附录 北极地区发展大事记(2015)/289
前 言
序 言
继《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出版后,我们又迎来了2015卷的问世。北极地区发展报告是我国第一部主要由高校研究团队承担完成的对于北极事务发展动态进行年度跟踪研究的学术成果,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北极地区发展报告”的阶段性成果,每年一卷,连续出版。《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的主题是各国北极政策与北极治理,分别从域内国家北极战略与政策走向、主要域外国家的北极政策、北极治理动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报告最后还对北极近两年来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2015卷延续2014卷跟踪北极事务年度发展重要动态的主题定位和写作风格,设计了三大板块,分别是国别北极战略与政策、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与中国、北极新兴议题及其治理。在三大板块的内容安排上,“国别北极战略与政策”聚焦北极地区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三个大国的北极战略与规划新变化;与此同时,放眼北极域外,选择研究政府制定有关北极事务政策、表明拥有明确的北极利益、强调自身的北极贡献及参与能力、重视北极科学考察的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对以英国、日本为典型的北极考察大国的北极战略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与中国”板块以北极航道开发利用为主题,深入细致地扫描北极航道沿岸国的航道管理法律与制度,解读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极地规则》的内容,分析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面临北极航道商业性开发利用的战略考量。近年来,由于北极冰融加速的气候变化因素,北极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开发的历史新机遇,“北极新兴议题及其治理”选取北冰洋海洋保护区建设、北极地区原住民的保护问题、北冰洋核心区渔业资源利用与管制问题、油气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合作开发等新兴议题,分析研究这些新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治理机制。
2015年是北极地区政治、经济、地区安全和社会发展极其关键的时期。俄罗斯的北极政策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向东看”的发展新特点。这一年美国接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得以主导之后两年的北极理事会相关事务。在面临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战略环境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北极事务的关注程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北极战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美国北极行动能力,还对未来美国北极政策的走向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北极域外国家开始或者更加关注北极事务,2015年10月,美国主持的北极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在阿拉斯加召开会议,议题围绕北极固体废弃物处理、可更新能源技术、能源培训项目等展开。韩国、德国、荷兰、波兰以及部分涉北极国际组织积极参会。日本等北极考察国专门制定本国的北极战略,表明本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政策立场。
自2013年中国取得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身份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2015年10月16~18日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召开的第三届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官方发言。在大会开幕式上,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北极作为‘全球变化的指示器’和全球发展的新亮点,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是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参与北极事务秉承尊重、合作与共赢三大政策理念。”王毅部长的致辞和张明副部长在国别专题会议上以“中国的北极活动与政策主张”为题所做的大会发言共同明确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北极事务的基本政策立场。首先,相比于之前我国在涉及北极事务时所使用的“近北极国家”的模糊概念,第一次鲜明表达出中国是“北极重要利益攸关方”的立场。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地理上的“近北极国家”身份导致北极地区的自然变化和资源开发直接影响中国的气候、环境、农业、航运、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这就是中国何以称为“北极重要利益攸关方”的缘由所在。所谓重要利益,既包括中国作为国际社会大家庭成员应当尊重的北极的整体利益,也包括中国根据国际法通过合作方式与有关各方在气候变化、科研、环保、航运等领域所享有的利益。其次,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应当秉承的“尊重、合作与共赢”三大政策理念,其中,尊重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基础。北极域内外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整体利益均应得到尊重。合作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根本途径。中国愿同有关各方在气候变化、科研、环保、航运等广泛领域加强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共赢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最终目标。北极未来发展关乎人类共同命运。中方愿建设性参与北极事务,与各方一道共享机遇,共迎挑战,追求共赢,为促进北极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最后,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在北极问题上坚持的六项具体政策主张,包括:推进探索和认知北极;倡导保护与合理利用北极;尊重北极国家和北极土著人的固有权利;尊重北极域外国家的权利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构建以共赢为目标的多层次北极合作框架;维护以现有国际法为基础的北极治理体系。
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北极圈论坛大会已经成为非北极国家和政府展示它们的北极政策和介绍发展北极利益计划的平台。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arc
Lanteigne认为,“中国作为领土面积最大的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一直都有重要表现,此次由习近平主席授权的高级别代表团勾勒出了中国参与北极地区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的计划。”他还指出,“中国的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将中国定义为‘近北极国家’,这一概念引起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是否要采取实际行动挑战北极现状的恐慌。尽管如此,但中国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在努力寻求降低国际对于中国的北极政策的关注,着重强调在北极的科学考察外交和同北极国家发展的多边外交关系。中国代表团在今年的北极圈论坛大会的发言也是基于这些思想,但同时又赋予了新的特征。”
在2015卷的编纂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兼顾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北极事务的新变化、新发展,聚焦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确保研究报告的权威性、严谨性和原创性。我们希望《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5)》的问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北极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为提升国家在北极事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惠荣
2016年2月
继《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出版后,我们又迎来了2015卷的问世。北极地区发展报告是我国第一部主要由高校研究团队承担完成的对于北极事务发展动态进行年度跟踪研究的学术成果,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北极地区发展报告”的阶段性成果,每年一卷,连续出版。《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4)》的主题是各国北极政策与北极治理,分别从域内国家北极战略与政策走向、主要域外国家的北极政策、北极治理动向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报告最后还对北极近两年来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2015卷延续2014卷跟踪北极事务年度发展重要动态的主题定位和写作风格,设计了三大板块,分别是国别北极战略与政策、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与中国、北极新兴议题及其治理。在三大板块的内容安排上,“国别北极战略与政策”聚焦北极地区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三个大国的北极战略与规划新变化;与此同时,放眼北极域外,选择研究政府制定有关北极事务政策、表明拥有明确的北极利益、强调自身的北极贡献及参与能力、重视北极科学考察的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对以英国、日本为典型的北极考察大国的北极战略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北极航道法律政策的发展与中国”板块以北极航道开发利用为主题,深入细致地扫描北极航道沿岸国的航道管理法律与制度,解读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极地规则》的内容,分析中国作为“近北极国家”面临北极航道商业性开发利用的战略考量。近年来,由于北极冰融加速的气候变化因素,北极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资源能源开发的历史新机遇,“北极新兴议题及其治理”选取北冰洋海洋保护区建设、北极地区原住民的保护问题、北冰洋核心区渔业资源利用与管制问题、油气资源和非生物资源合作开发等新兴议题,分析研究这些新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治理机制。
2015年是北极地区政治、经济、地区安全和社会发展极其关键的时期。俄罗斯的北极政策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向东看”的发展新特点。这一年美国接任北极理事会轮值主席国,得以主导之后两年的北极理事会相关事务。在面临国际、国内多种复杂因素影响的战略环境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北极事务的关注程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北极战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美国北极行动能力,还对未来美国北极政策的走向产生影响。越来越多的北极域外国家开始或者更加关注北极事务,2015年10月,美国主持的北极理事会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在阿拉斯加召开会议,议题围绕北极固体废弃物处理、可更新能源技术、能源培训项目等展开。韩国、德国、荷兰、波兰以及部分涉北极国际组织积极参会。日本等北极考察国专门制定本国的北极战略,表明本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政策立场。
自2013年中国取得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身份之后,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2015年10月16~18日在冰岛雷克雅未克召开的第三届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官方发言。在大会开幕式上,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北极作为‘全球变化的指示器’和全球发展的新亮点,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是北极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参与北极事务秉承尊重、合作与共赢三大政策理念。”王毅部长的致辞和张明副部长在国别专题会议上以“中国的北极活动与政策主张”为题所做的大会发言共同明确地阐述了中国关于北极事务的基本政策立场。首先,相比于之前我国在涉及北极事务时所使用的“近北极国家”的模糊概念,第一次鲜明表达出中国是“北极重要利益攸关方”的立场。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地理上的“近北极国家”身份导致北极地区的自然变化和资源开发直接影响中国的气候、环境、农业、航运、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这就是中国何以称为“北极重要利益攸关方”的缘由所在。所谓重要利益,既包括中国作为国际社会大家庭成员应当尊重的北极的整体利益,也包括中国根据国际法通过合作方式与有关各方在气候变化、科研、环保、航运等领域所享有的利益。其次,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应当秉承的“尊重、合作与共赢”三大政策理念,其中,尊重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重要基础。北极域内外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整体利益均应得到尊重。合作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根本途径。中国愿同有关各方在气候变化、科研、环保、航运等广泛领域加强合作,取得务实成果。共赢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最终目标。北极未来发展关乎人类共同命运。中方愿建设性参与北极事务,与各方一道共享机遇,共迎挑战,追求共赢,为促进北极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最后,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在北极问题上坚持的六项具体政策主张,包括:推进探索和认知北极;倡导保护与合理利用北极;尊重北极国家和北极土著人的固有权利;尊重北极域外国家的权利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构建以共赢为目标的多层次北极合作框架;维护以现有国际法为基础的北极治理体系。
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召开的一年一度的北极圈论坛大会已经成为非北极国家和政府展示它们的北极政策和介绍发展北极利益计划的平台。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Marc
Lanteigne认为,“中国作为领土面积最大的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在北极圈论坛大会上一直都有重要表现,此次由习近平主席授权的高级别代表团勾勒出了中国参与北极地区发展的现在和未来的计划。”他还指出,“中国的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将中国定义为‘近北极国家’,这一概念引起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是否要采取实际行动挑战北极现状的恐慌。尽管如此,但中国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在努力寻求降低国际对于中国的北极政策的关注,着重强调在北极的科学考察外交和同北极国家发展的多边外交关系。中国代表团在今年的北极圈论坛大会的发言也是基于这些思想,但同时又赋予了新的特征。”
在2015卷的编纂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兼顾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力求全面了解和把握北极事务的新变化、新发展,聚焦核心问题和热点问题,确保研究报告的权威性、严谨性和原创性。我们希望《北极地区发展报告(2015)》的问世,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北极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为提升国家在北极事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刘惠荣
2016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