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13051975
“农家女,背竹筐,拾桑叶,听蚕声。”祖上四代都是蚕农的沈爱琴从小就熟悉这首儿歌,对洁白、高贵的丝绸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1975年,当杭州市笕桥镇的领导让她去创办绸厂时,她兴奋地立即走马上任:“茧子是我们生产的,城里人能织绸,为什么我们不能?”办厂的全部家当是用卖旧楼板换来的3600元资金和8台从大厂退下来的旧机器。沈爱琴带着20多名职工开始艰苦创业……
《中国绸王:沈爱琴传奇》讲述了她的故事。
序
楔子
章 神仙做不了的,我们也得做
1.生死一念间
2.难上加难
3.巧妇敢做无米之炊
第二章 草根生存和茁壮成长
1.不甘落后着眼未来
2。你拼出成绩,别人来摘桃子
3.同呼吸共命运
第三章 人生难是突破
1.不等不靠占领先机
2.攀山头插红旗
3.钻天打洞找米下锅
第四章 从再到
1.高门槛和低架子
2.速度的神话
3.向老天再要500年
第五章 宏图在胸
1.产业输出人才输入
2.爱心如海
3.别具风采
4.胸纳天下
第六章 小蛇吞大象
1.三座翻不过的大山
2.绝不低头
3.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七章 更上一层楼
1.好上加好
2.国际大师的中国情
3.百川归海
4.女儿的小目标
第八章 风光佳美
1.惊艳纽约灿烂APEc
2.明晰产权力促腾飞
3.多元发展再造辉煌
第九章 万事和谐
1.巨舰启航
2.文化创造价值
3.“沈爱宝”,中国丝绸之宝
4.厚德载物宽以待人
5.温馨无边的亲情港湾
第十章 带着历史的重托
1.千年传薪百年树人
2.理性思考艰难抉择
3.力推创二代
4.谢幕,不是落幕
附录1 家人眼里的沈爱琴
附录2 老员工与沈爱琴
附录3 沈爱琴创业年谱
后记 中国阿信的别样精彩
沈爱琴想啊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又跟这些老师傅一一协商,终于 达成一个制度,落实了这些老师傅的报酬——
这些老师傅每个人每个月,可以按每条8元的价格,在笕桥绸厂购买8
条丝绸被面。当时,丝绸被面的国家牌价是16元一条,但在商场要凭票供应,且经
常缺货。这些老师傅用8元一条的价格买到丝绸被面后,如果以国家牌价转 给需要的人,就能得到一点差价。这些差价,就是老师傅在笕桥绸厂的报
酬。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发放的离奇的工资,也是中国在计划经济年代
中,一个能体现市场经济特征的特别工资形式。这是沈爱琴对严重限制生产力发展的陈规陋习发起的个挑战,也
是她在经营笕桥绸厂时实现的个突破。从这个突破开始,突破成了她的一种工作方式和习惯。对她来说,工
作一辈子,就是突破一辈子。接着,沈爱琴把全厂工人召集起来,要求每个人都得拜请来的退休老
师傅为师,她不避嫌,不怕别人说搞师道尊严老一套,她一个人把十几位
老师傅全拜了,每位老师傅的绝活,她都要学到手。她说:“老师傅教我们技术,连个师徒名分都不给,像话吗?”
这样一来,这十几位老师傅成为全厂工人的师傅,每位工人都拜了师。老话说,师徒如父子,这些老师傅,在笕桥绸厂的地位别提有多高了,技术上的事,他们说的话,没人敢不听。“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些老师傅在沈爱琴的感召下,把压
箱底的看家本领都拿了出来,只要有人肯学,便毫不保留,倾囊相授。技术上的问题刚松了一口气,职工管理又让沈爱琴上了心。这些职工都是挑选出来的农民,在生产队表现好,年轻、勤快、肯吃
苦。但在生产队劳动,主要凭个人自觉,不需要太多的组织和协调,容易 形成自由散漫的习惯,这些习惯会自觉不自觉地在笕桥绸厂的工作中体现
出来。因为绸厂经常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工人会赶好集再来上班; 有的工人正上着班,家里突然有事了,不是孩子生病就是母猪下崽,来人
一喊,拔脚就往家里赶;有的工人明知一个香烟屁股可能烧掉整个车间,但找个角落他们照样把香烟抽得有滋有味,车间地上到处是香烟头。这种状况,使笕桥绸厂看上去根本不像家工厂。谁都不知道笕桥绸厂明天还能不能办下去,所以现在这种状况,大家
也没太当回事。沈爱琴却决心改变这种自由散漫的状况,工厂就得有工厂的样子,笕
桥绸厂存在一天,它就得有笕桥绸厂的精神风貌。在她灵魂深处,丝绸不是一般的东西,它是世界上金贵的东西,是
得细心考究用心才能做得好的东西。笕桥绸厂,它就得不一般,它应该是好的工厂。为了这些,她要立规矩。首先得让工人们掌握过硬的生产技术,让工人懂得操作规程,让这些
身上还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人理解工业化生产,知道配合协调,知道自己的 工序是整个工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沈爱琴约法三章,制定了详细的规章
制度,在全厂大会上宣讲了三次,又安排到每个小组,反复强调,传达到
每一位职工,然后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每次违规,根据程度和性质不同,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连续违规的,就有可能被
开除出厂。制定规定的时候,讲解规定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反对,都觉得是好制
度,所有的人都举双手赞成,但当规章制度真开始执行了,那些违犯了规 定的职工看到处罚真的落到自己头上,心里很不高兴。他们觉得自己并不
是故意违犯,这次做错了,下次注意了就不会再犯,为什么一定要处罚呢?很多受了处罚的工人会跑去向沈爱琴求情,求沈爱琴高抬贵手,保证下
次不会再犯。沈爱琴却不为所动。她说,规章制度不是只说一次,是反复多次强调,传达到每个人,针对的也是所有人,在制度面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如
果一个人今天违反制度可以不处罚,明天另一个人就可能堂而皇之地违反,这制度就成了一张废纸。不懂得遵守规章制度,就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
工人!在沈爱琴的严格管理下,笕桥绸厂终于成为一家规章制度健全、管理
严格、运营正常、工人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十分过硬的工厂。那时候,笕桥绸厂的职工苦练技术成为风气。当时一个疵点就可能造
成四五米面料的浪费,为了提高质量、减少疵点,所有的挡车工下班后都
苦练接头技术,有的人连睡觉都在练指法,每个人都练就一手绝活。接下来,沈爱琴要让笕桥绸厂像一家真正的绸厂那样,让机器欢畅地
运转起来,让原料源源不断地运进来,让产品绵绵不绝地送出去…… 在计划经济年代,生丝是国家统购统销物资,由国家将各缫丝厂生产
的生丝统一收上来,再按照生产计划,统一调拨到各家绸厂。没有列入国 家计划的单位,那是一根生丝也得不到的。笕桥绸厂这种由公社创立的乡
镇企业,自然不会列入国家计划,也就不可能得到国家调拨的生丝。笕桥绸厂刚投产时,通过关系和熟人,会从国有绸厂弄到点富余的生
丝,虽然杭州的国有绸厂较多,但国家按照生产任务调拨下来的生丝不可
能有太多的富余,这样一来二去的,笕桥绸厂就失去了生丝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人看到沈爱琴担任笕桥绸厂厂长后,雷厉风
行、多管齐下管理工厂,提振士气,就在旁边看热闹一样,等着看沈爱琴
的笑话。他们想,就算你沈爱琴本事再大,没有生丝来源,看你怎么生产!但眼下不是蚕茧收获季,厂里一根生丝也没有,所有的国有绸厂都找
了几个来回,他们也没有富余的生丝,这等米下锅的日子,怎么过下去?P9-12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