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585107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套丛书集20余位的一线专家,结合新的规范规程和工程实践,就当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在设计、预制、安装、施工、监理和政府监管方面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解答,以期能够帮助当前的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大潮这一革命性变革。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政府、甲方、监理以及构件厂的管理者角度,集中解答了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快速发展的大潮下常见的200个与管理相关的问题,包括装配式建筑基本知识、国家及地方政策讲解、法律法规分析、行业发展方向、质量控制要点、成本构成分析等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对于成熟的问题,给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对于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也根据作者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给出了自己的思路。应该说,本书是目前我国首次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整理出版的专业集大成者,相信会对推动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作者全部都是近年来一直活跃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其中有的一直在政府部门从事装配式建筑的推进和监管工作,有的是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有的来自于甲方、监理、构件厂等相关单位的管理者。
目 录
序
前言
第1 章为什么要推行装配式建筑 1
1.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有哪些种类? 1
2.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绿色建筑是怎样的关系? 4
3.为什么要推广装配式建筑? 6
4.装配式建筑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有什么特点? 12
5.装配式建筑发达国家发展过程有哪些经验教训? 14
6.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有哪些教训? 17
7.为什么我国装配式建筑从21 世纪开始迅速发展? 政府推动装配式建筑的
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8
8.“用10 年左右的时间,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冶意
味着什么? 19
9.建筑工业化与供给侧改革是怎样的关系? 20
10.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条件和模式与国外有什么不同? 22
11.装配式建筑有什么缺点? 我国推进装配式建筑有哪些难点? 23
12.什么是PC 构件? 什么是建筑部件、部品? 26
13.什么是预制率? 如何计算? 不同结构体系预制率与预制部位的对应关系
是怎样的? 27
14.什么是装配率? 如何计算? 28
15.政府要求预制率与装配率有什么意义? 应当注意什么? 29
16.什么是SI 体系? 有什么特点? 政府应如何引导和推进SI 体系? 30
17.什么是全装修? 我国住宅全装修现状如何? 32
18.什么是集成化建筑部件? 什么是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和整体收纳? 34
19.为什么装配式建筑应当与全装修和集成化同步推进? 35
20.目前推动全装修和建筑部品集成化有哪些政策性的障碍? 35
21.为什么一些开发商不愿意进行全装修? 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全装修? 36
22.装配式建筑与建筑艺术性是否冲突? 如何解决? 38
23.什么结构体系适合装配式? 39
24.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建筑有什么特点? 40
第2 章政府如何进行管理44
第3 章建设单位如何决策和管理115
第4章监理单位如何进行监理144
第5 章质量控制关键点247
第6 章如何降低成本265
前言
第1 章为什么要推行装配式建筑 1
1.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有哪些种类? 1
2.装配式建筑与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绿色建筑是怎样的关系? 4
3.为什么要推广装配式建筑? 6
4.装配式建筑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有什么特点? 12
5.装配式建筑发达国家发展过程有哪些经验教训? 14
6.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有哪些教训? 17
7.为什么我国装配式建筑从21 世纪开始迅速发展? 政府推动装配式建筑的
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18
8.“用10 年左右的时间,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冶意
味着什么? 19
9.建筑工业化与供给侧改革是怎样的关系? 20
10.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条件和模式与国外有什么不同? 22
11.装配式建筑有什么缺点? 我国推进装配式建筑有哪些难点? 23
12.什么是PC 构件? 什么是建筑部件、部品? 26
13.什么是预制率? 如何计算? 不同结构体系预制率与预制部位的对应关系
是怎样的? 27
14.什么是装配率? 如何计算? 28
15.政府要求预制率与装配率有什么意义? 应当注意什么? 29
16.什么是SI 体系? 有什么特点? 政府应如何引导和推进SI 体系? 30
17.什么是全装修? 我国住宅全装修现状如何? 32
18.什么是集成化建筑部件? 什么是集成式卫生间、集成式厨房和整体收纳? 34
19.为什么装配式建筑应当与全装修和集成化同步推进? 35
20.目前推动全装修和建筑部品集成化有哪些政策性的障碍? 35
21.为什么一些开发商不愿意进行全装修? 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全装修? 36
22.装配式建筑与建筑艺术性是否冲突? 如何解决? 38
23.什么结构体系适合装配式? 39
24.剪力墙结构装配式建筑有什么特点? 40
第2 章政府如何进行管理44
第3 章建设单位如何决策和管理115
第4章监理单位如何进行监理144
第5 章质量控制关键点247
第6 章如何降低成本265
前 言
前言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由此,我国每年将建造几亿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这将是人类建筑史上,特别是装配式建筑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件,它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规模、前所未有的跨度和前所未有的难度,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达国家是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才发展起来的,大多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达到30%以上比例。我们要用10年时间走完其他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路,需要学的知识和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者的需求将非常巨大。
本系列丛书是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与施工》(郭学明主编)为基础。但该书侧重于技术,对管理几乎没有论述。对装配式建筑而言,管理与技术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本书着重谈管理,从政府、甲方、监理角度,从设计、生产、施工各个环节,论述如果管理好装配式建筑。
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都是近年来从事装配式建筑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一线人员,有着多年从事装配式建筑管理的工作经验。本书几位编者都来自于沈阳市。沈阳市从2009年开始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并完成了从试点城市升级为示范城市的过程,作为地方政府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截止目前,沈阳市完成的装配式建筑已累计超过1500万平方米。作为本书主编,我非常有幸参与其中,并能够做一些具体工作,对这个过程有一些了解和体会;副主编张岩是沈阳市推进装配式建筑从无到有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是许多重要工作或活动的牵头人和重要参与人,是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人;另一位副主编胡旭来自于积极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万科房地产集团沈阳公司,是我国个高装配率建筑万科春河里项目的重要参与人;参编者张玉波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担任装配式企业高管,现为沈阳兆寰现代建筑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参编者李睿是沈阳振东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副总经理,有丰富的装配式建筑监理工作经验;参编者石宝松来自于万科房地产集团沈阳公司,从事多年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策划、建设管理经验。
本书以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系统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如何推进并管理好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解决方案。本书对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大浪潮下,“跃跃欲试”或已经开展工作的各地方政府以及投身其中的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很实用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装配式建筑管理者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6章。
第1章主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内容、意义、国内外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等内容,特别是对装配式建筑存在的误区进行了论述。
第2章主要介绍了从政府角度如何推进和监管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政府该如何把握好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如何做到既要“大有作为”,又要“无所作为”,进行了回答。
第3章主要介绍了从甲方(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如何管理和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特别是对开发商如何策划、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了重点论述。
第4章主要介绍了从监理的角度如何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监理工作,特别是对比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的监管方式进行了区分总结。
第5章主要介绍了从生产的角度如何进行构件制作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系统总结。
第6章主要介绍了在造价成本方面如何控制和管理装配式建筑成本,重点对装配式建筑各个环节如何把控成本进行了系统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国际建筑界也被称为PC(Precaste Concrete)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被称为PC构件,为表述清晰,本书较多的用PC建筑替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丛书主编郭学明先生不仅指导作者团队搭建本书框架,还对全书进行了两轮详细审核,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是本册书主要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我是本书第1章、第2章第54-76问的编写者,作为主编,同时做了牵头及协调工作,并参与了第3章、第4章部分问题的核稿工作;张岩是第2章第27-53问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4章的核稿工作;胡旭、石宝松及其团队是第3章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二章部分问题的资料提供工作;李睿及其后援团队是第4章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2章部分问题的资料提供工作;张玉波是第5、6章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3章、4章的核稿工作以及全书的校订工作。
除本书的主编及相关参编人员外,本书还要感谢以下人员给予本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首先,感谢沈阳市建委隋明悦副主任、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居理宏主任及同事们给予我的帮助、指导和支持,使我成长进步,本书中的很多经验做法和观点得益于他们的工作实践;感谢沈阳兆寰现代建筑产业园有限公司许德民总经理、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刘向南先生为本书提供部分资料和图片;感谢石家庄山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梁晓艳为本书绘制了一部分样图及图表;感谢辽宁精润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杜常岭总经理、沈阳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师李麒麟、科曼建筑科技(江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由此,我国每年将建造几亿平方米的装配式建筑,这将是人类建筑史上,特别是装配式建筑史上史无前例的大事件,它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前所未有的规模、前所未有的跨度和前所未有的难度,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国外装配式建筑发达国家是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实践和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才发展起来的,大多都是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达到30%以上比例。我们要用10年时间走完其他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路,需要学的知识和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管理者的需求将非常巨大。
本系列丛书是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与施工》(郭学明主编)为基础。但该书侧重于技术,对管理几乎没有论述。对装配式建筑而言,管理与技术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本书着重谈管理,从政府、甲方、监理角度,从设计、生产、施工各个环节,论述如果管理好装配式建筑。
参与本书编写的作者都是近年来从事装配式建筑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一线人员,有着多年从事装配式建筑管理的工作经验。本书几位编者都来自于沈阳市。沈阳市从2009年开始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并完成了从试点城市升级为示范城市的过程,作为地方政府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截止目前,沈阳市完成的装配式建筑已累计超过1500万平方米。作为本书主编,我非常有幸参与其中,并能够做一些具体工作,对这个过程有一些了解和体会;副主编张岩是沈阳市推进装配式建筑从无到有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是许多重要工作或活动的牵头人和重要参与人,是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人;另一位副主编胡旭来自于积极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万科房地产集团沈阳公司,是我国个高装配率建筑万科春河里项目的重要参与人;参编者张玉波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担任装配式企业高管,现为沈阳兆寰现代建筑构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参编者李睿是沈阳振东工程建设监理公司副总经理,有丰富的装配式建筑监理工作经验;参编者石宝松来自于万科房地产集团沈阳公司,从事多年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策划、建设管理经验。
本书以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基础,系统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基本知识和如何推进并管理好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解决方案。本书对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大浪潮下,“跃跃欲试”或已经开展工作的各地方政府以及投身其中的开发、设计、生产、施工、监理等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很实用的参考价值,可作为装配式建筑管理者的工具书。
本书共分6章。
第1章主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内容、意义、国内外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等内容,特别是对装配式建筑存在的误区进行了论述。
第2章主要介绍了从政府角度如何推进和监管装配式建筑,特别是政府该如何把握好与市场的角色定位,如何做到既要“大有作为”,又要“无所作为”,进行了回答。
第3章主要介绍了从甲方(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如何管理和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特别是对开发商如何策划、开展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了重点论述。
第4章主要介绍了从监理的角度如何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监理工作,特别是对比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的监管方式进行了区分总结。
第5章主要介绍了从生产的角度如何进行构件制作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关键点进行了系统总结。
第6章主要介绍了在造价成本方面如何控制和管理装配式建筑成本,重点对装配式建筑各个环节如何把控成本进行了系统分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国际建筑界也被称为PC(Precaste Concrete)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被称为PC构件,为表述清晰,本书较多的用PC建筑替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
丛书主编郭学明先生不仅指导作者团队搭建本书框架,还对全书进行了两轮详细审核,提出了诸多修改意见,是本册书主要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我是本书第1章、第2章第54-76问的编写者,作为主编,同时做了牵头及协调工作,并参与了第3章、第4章部分问题的核稿工作;张岩是第2章第27-53问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4章的核稿工作;胡旭、石宝松及其团队是第3章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二章部分问题的资料提供工作;李睿及其后援团队是第4章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2章部分问题的资料提供工作;张玉波是第5、6章的编写者,并参与了第3章、4章的核稿工作以及全书的校订工作。
除本书的主编及相关参编人员外,本书还要感谢以下人员给予本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首先,感谢沈阳市建委隋明悦副主任、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居理宏主任及同事们给予我的帮助、指导和支持,使我成长进步,本书中的很多经验做法和观点得益于他们的工作实践;感谢沈阳兆寰现代建筑产业园有限公司许德民总经理、鞍山重型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刘向南先生为本书提供部分资料和图片;感谢石家庄山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师梁晓艳为本书绘制了一部分样图及图表;感谢辽宁精润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杜常岭总经理、沈阳万科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师李麒麟、科曼建筑科技(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