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200706
一座灯火辉煌的都市 一段节节败退的人生
这个不羁却善良的年轻人能否找回他自己?
口碑相传三十余年,大陆版首次引进
1980年代的标志性作品。
——《纽约时报》
雷蒙德·卡佛、托拜厄斯·沃尔夫
止庵、史航、石一枫、刘汀 联袂推荐
他是知名的杂志社编辑,拥有美丽的模特妻子,生活亮眼多彩令人羡慕。但一切都无法令他满足,因为他想要的是,成为一个文学作家。
现实与梦想尚未找到平衡,他的人生却先一步出了差错。当一切在瞬间被瓦解、倾覆的时候,他才惊觉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如此灿烂,这个城市》是杰伊·麦金纳尼的代表作,1984年刚一推出便引起轰动。三十年多来依靠口耳相传的口碑畅销至今。这部书不仅被誉为“1980年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更是被认为是“1980年代的标志性作品”。麦金纳尼以第二人称的写作手法,及诙谐幽默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徘徊不定的心灵,那份焦虑躁动与狂乱不安,不仅是一代人共有的困境,也是我们现今存在的*真实的处境。
现在清晨六点,你知道你在哪吗?…… 001
事实查证部…… 011
小说的用途…… 035
看得见外面的子宫…… 053
覆水难收…… 068
昏迷宝宝还活着!…… 078
小矮人、白鼬和狗食…… 096
啊,时装表演!…… 116
宽面条与同情心…… 124
有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140
晚班…… 155
最近可好?…… 165
这部小说热闹非凡、极度诙谐有趣,它更是直指核心——那是我们当代人的心灵*深处。
——雷蒙德·卡佛
看年轻的主角如何与退费的自我角力,整个过程被麦金纳尼写得极其有趣。他独特而有魅力的文字,在道德界线之外写活了一个其实有灵魂意识的形体。这是一本令人迷眩、真诚,而且非常非常有意思的小说。
——托拜厄斯·沃尔夫
《如此灿烂,这个城市》,麦金纳尼写的分明是我们活在当代的大多数人,而非生活在美国曼哈顿那个年轻不得意的小子。你看他一副酷相、厚颜无耻的样子,其实,他有颗湿润的心灵……相当厉害的小说,让人一读难忘。
——巴里·汉纳
从高中到大学毕业,以至进入职场工作,总是不停有人跟我说:“你一定要读杰伊·麦金纳尼的小说《如此灿烂,这个城市》。”……我之所以一直没读,正因为有太多跟我提起它……如今,出自主动,我读了这本轻薄的小说,却为它大为倾心,这是我们真实的人生写照!它如同一记重棒敲在我脑袋上,让我为着能重获看待生命的眼光而兴奋不已!
——汤姆·迪布利
在这么多写年少轻狂、嗑药、流行乐的小说里,我敢说,这本小说是*好的一本。
——托尼·帕森斯
简短、节奏轻盈、饶富阅读乐趣。看表面,似乎是在描写一个玩乐人生、不知人世冷暖的年轻人,但其实,那是个一时彷徨、不懂如何面对生活,却极富思想、良善的心灵。
——《芝加哥论坛报》
这本小说不仅写出了1980年代的年轻人心声,也是之后的世世代代都不可忽视与随时倾听的声音。它也是我们人生中永远需要的一本著作。
——《浮华世界》
现在清晨六点,你知道你在哪吗?
你不是大清早会待在这种地方的人。但你偏偏人在这里,而且不能说你对此处毫不熟悉(你至少对它的细节还有点模糊的概念)。你人就在一家夜店里,面前坐着一个光头妞。这家店既不是“心碎”,也不是“蜥蜴廊”。只要你遁入洗手间,再吸一点点“玻利维亚行军散”①,头脑说不定就会灵光起来。不过这一招也许不会管用。你脑子里有一个小小的声音坚称,你之所以老是不灵光,正是一直灵光过了头的缘故。夜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溜过了凌晨两点与清晨六点之间的支点。你知道那一刻已经来过又走掉,却还不愿意承认你整个人已经完全溃散,而你舒张开的神经末梢也已经麻痹。你本来可以在更早之前选择止损,但你却骑着一线白色粉末构成的流星尾巴驰过了那一刻,以致现在只能设法抓到最后一根稻草。此刻,你的脑子是由一旅的玻利维亚小士兵所构成,他们因为一夜行军而疲惫不堪,满身泥泞。他们的靴子破了洞,肚子咕咕叫。他们需要进食。他们需要“玻利维亚行
军散”。
四周的风光有点原始部落的况味:摇摇摆摆的首饰、浓妆艳抹的脸、夸张的头饰和发型。你还感受到这里穿插着拉丁美洲主题:你的血管里不只有水虎鱼游来游去,而马林巴琴的余音也在你脑子里缭绕着。
你挨在一根柱子上。你不知道这柱子是不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但它却断然是维持你直坐姿势所不可少的。那光头妞正在说:这里在那批王八蛋发现以前原是个好地方。你不想跟这个光头妞说话,甚至不想听她说话,但你却不想去测试语言的力量或移动的力量。
你是怎么会来到这里的?是泰德·阿拉格什带你来的,到了之后他便不见人影。泰德是大清早会待在这种地方的人。他要么是你的好自我的反映,要么是你的坏自我的反映,但你不确定是何者。刚入夜的时候,他看来俨然是你的好自我的反映。你俩先是在上东区逛夜店、喝香槟、在无限的机会中寻寻觅觅,并在过程中严守阿拉格什的行动原则:不停地换地方,每一站只喝两杯。泰德的人生使命是要过得比纽约市任何人都更快活,而这表示你们得要不停地移动,因为下一站总是有可能比上一站更能让人快活。他坚决否定人生有比寻欢作乐更高的目标,而这让你又敬又畏。你想向他看齐,但你同时认为他这个人肤浅而危险。他的朋友全都有钱且娇生惯养,他堂哥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堂哥昨晚稍早和你俩一起喝酒,但稍后却不肯陪你俩往第十四街以西的方向移动,理由是(他说)他没有低等生活的签证。他女朋友有一副足以刺碎你心脏的颧骨,而你知道她是个货真价实的王八蛋,因为她从头到尾都把你当成空气,拒绝承认你的存在。所以,她的各种秘密(拥有几座岛、几匹马和法语发音标不标准)都是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的。
光头妞的头皮上有一道疤痕状的刺青,看起来就像缝合过的长长刀疤。你告诉她这刺青很写实。她把这话当成恭维,向你道谢。但你只是把“写实”当成浪漫的反义词使用。
“我的心脏也合该文一道这样的东西。”你说。
“我可以给你刺青师傅的电话,收费便宜到会吓你一跳。”
你没告诉她,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事可以吓你一跳。她的声音就是一个例子:这声音活像是用电动刮胡刀演奏的新泽西州州歌。
光头妞是你一个烦恼的缩影。这烦恼就是:出于某种理由,你总是以为你会在这种地方的这个钟点碰到一个不会在这种地方这个钟点出现的女孩。真给你碰上的话,你将会告诉她,你真正向往的是住在一栋有花园的乡间房子里,因为你对纽约的一切(包括它的夜店风光和它的光头妞)已厌倦得无以复加。你会出现在这里,只是为了测试自己的忍耐极限,以提醒自己你不是那种人。在你的认定,你是那种喜欢星期天一大早便起床的人,起床后会外出买一份《纽约时报》和几个牛角面包。一面吃早餐一面看报的时候,你会扫描“艺术与休闲版”,看看有哪个展览值得参观(例如在大都会博物馆举行的哈布斯堡王朝服装展,或在亚洲学会举行的室町时代漆器展)。然后,你会打电话给你在星期五晚上出版界餐会认识的一位女孩,问她想不想一起去看展览,不过你会等到十一点才打电话,因为她也许不像你是个早起的人。另外,她前一晚也可能上过夜总会,很晚才睡。你俩也许可以在参观展览以前先打两局网球。你不知道她打不打网球,但她当然会打。
真给你碰上那个不会在这种地方这个钟点出现的女孩的话,你将会告诉她,你正在逛贫民窟,正在出于好玩而造访你自己那个清晨六点钟的下东区灵魂,并动作敏捷地在一堆堆垃圾之间应和着脑子里欢快的马林巴琴旋律踏步。好吧,“欢快”不是精确的形容,但她自会了解你的真正意思。
另一方面,几乎任何女孩(特别是头发齐全的)都可以帮助你挡开这种悄悄入侵的死亡感。你记起了你身上还有“玻利维亚行军散”,意识到你还没有输得一败涂地。不会有这种事的,荷西,门儿都没有!但你得先把光头妞给打发掉才行。
洗手间里的单间都没有门,让人行事起来很难安心。但明显的是,你不是这里面唯一需要补充燃料的人。窗户都是封死的,店家这种贴心举动让你满怀感激。
齐步走,一, 二, 三, 四。那些玻利维亚士兵又全都站了起来,跑步组成了队形。他们有些人在跳舞,而你无法不跟着他们起舞。
一出洗手间你便瞄到一个合你意的:她个子高,深色皮肤,单独一人,半张脸被舞池边缘的一根柱子遮住。你径直向她走去。当你碰碰她肩膀时,她弹了起来。
“想跳舞吗?”
她看你的样子就像你邀她接受强暴。当你再问一次的时候,她说:“我不会英语。”
“Franais①?”
她摇摇头。为什么她看你的眼神就像你两个眼窝里各住着一只狼蛛?
“您不会刚好是玻利维亚人吧?还是秘鲁人?”
她左右张望,想找人搭救。这让你回忆起,前不久你在“丹斯提利亚”(还是“红鹦鹉”?)向一个女小开搭讪时,她保镖的夸张反应吓得你赶紧退后一步,举起双手。
那些玻利维亚士兵仍然站着,但不再大唱军歌,也停止了跳舞。你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士气存亡的关口。你需要泰德·阿拉格什给你来一通精神训话,但他却无处可寻。你设法想象他会说些什么:骑回马背上去,现在才真正需要找些乐子,诸如此类。你忽然明白,他一定是已经跟某个有钱的骚货搭上了,回到她第五大道的家。两人从一些明朝的深花瓶里挖出上好的古柯,再撒在彼此的裸体上吸服。你恨泰德·阿拉格什。
回家吧,止损吧。
留下,勇往直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