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76209
这是一本方便学生学习证券法的教辅读物,提纲挈领地说明了证券法的要旨;
这是一本方便法律实务工作者获得有关证券法疑问之解答的书,深入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的证券法实践;
这是一本方便金融从业者理解证券法律框架和理念的书,生动自然地诠释了证券市场的法律与文化。
本书主要介绍和分析中国的证券法及其实践,注重法条分析,章节框架参考了我国《证券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现行证券期货法规汇编》、美国的证券法教材以及中国证监会的内部机构设置,同时探讨了美国证券法的相关部分,借助对美国证券法的评论加深对中国证券法的理解。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证券的界定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什么是证券?
第二部分 发行和并购
第三章 证券的公开发行
第四章 证券的非公开发行
第五章 资产证券化
第六章 并购重组
第三部分 资产管理
第七章 证券投资基金
第八章 资产管理
第四部分 证券的交易
第九章 证券交易
第十章 做市商交易
第十一章 期货交易
第十二章 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场所
第十三章 内幕交易
第十四章 操纵证券交易、期货交易
第五部分 中介机构
第十五章 证券公司
第十六章 信托公司:类证券公司金融机构
第十七章 适当性规则
第十八章 证券服务机构
第六部分 监管与索赔
第十九章 证券监管机构
第二十章 公司治理
第二十一章 民事索赔
后记
序言
在中国证监会工作十年之后,又在中国政法大学讲授证券法六年多,日积月累,有所感知。法官和律师惯于用冠冕堂皇的措辞掩盖其真实意图,法律法规很少如实直言,证券法尤为如此。本书介绍和分析中国的证券法及其实践,注重法条分析,力求方便证券法的研究和工作。
证券法细则为王,经常以细则否定原则,有时甚至难以自圆其说。如果将证券法比作一条河流,这就是一条不断泛滥、左右改道、堤坝越建越高的河。如果将证券法比作一件衣服,这就是件打满补丁的衣服。缺乏系统性也是证券法的一大特点,所以证券法的内容分类就比较困难。本书章节的框架参考了我国的《证券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编写的《现行证券期货法规汇编》以及美国的证券法教材,同时也参考了中国证监会的内部机构设置(证监会的内部机构设置也反映出证监会的工作重点)。全书二十一章可以分为六大部分:证券的界定;发行和并购;资产管理;证券的交易;中介机构;监管和索赔。
本书也讨论了美国证券法的相关部分。原因是:第一,证券法源于美国,正本清源就不能不谈美国证券法。第二,就证券法和资本市场而言,中国的许多做法就是美国经验的移植或翻版,评论美国证券法,有助于对中国证券法的理解。第三,批评美国证券法可以直言不讳,不必担心误伤自己的同行和同事。
虽然本书言及证券市场和证券法的诸多负面,但本书的目的并非是要批判证券市场或证券法。评判性思维有助于理解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律师遇事先从坏处考虑,动机也先从坏处推断。法律学者也应如此,研究证券法也应如此。证券法的实践也大致如此。
证券市场是一种文化
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超过花旗集团,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2013年7月,美国的Well Fargo & Co银行在市值方面又赶超中国工商银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证券市场已经与美国证券市场并驾齐驱,中美两国在资本市场方面也变得十分相像。美国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根森教授在论文中专门使用了“Chimerica”一词,这是由“China”与“America”组合成的一个名词。
中美两国证券市场如此相似,说明两国在深层次有相同的地方。证券市场投资有风险,美国人有冒险精神,而“华人在追求风险方面的表现与传统的中庸和谦逊形象大相径庭……中国人比美国人更爱冒风险。来自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个体如果到了陌生环境,会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证券市场涉及价值取向,涉及文化。证券市场在美国和中国很兴旺,但在德国和奥地利就没有这样的兴旺。巴菲特是美国证券市场的活图腾,他在中国也是备受欢迎。资本市场在中国已经深入人心,各地政府也把资本市场当作一件重要工作来抓。不仅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要把自己建成金融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这样的偏远地区也在“加快资本市场建设”。
最擅于推销的是美国人:任何金融产品都能推销出去。推销是美国人的国民情节,阿瑟·米勒的(Arthur Miller)《推销员之死》(The Death of a Salesman)之所以打动美国人,就是因为该剧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美国人擅长做介绍:英语浅显易懂,图标一目了然。美国投资银行所做的背景材料,是其他国家投资银行无法比拟的。
美国人中的犹太人又在金融和银行方面长袖善舞。高盛就是犹太人创立的证券公司,它现在的第一把手也是犹太人。金融危机前后的两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伯南克都是犹太人。历史上犹太人就长于经商,《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便是犹太人。在拿破仑主导欧洲大陆之前,“欧洲犹太人的职业选择仅限于商业和金融业”。由于犹太人经常遭到迫害,所以随时准备亡命跑路,而金钱是比较容易携带的财产。美国传教士阿瑟·布朗(Arthur JBrown)在其《辛亥革命》(The Chinese Revolution)一书中是这样赞扬犹太人的:“西方人都知道犹太人的毅力,他们曾独立面对整个西方世界的绞杀,他们在与希腊人、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的历史对抗中充分证明了自己民族的优秀。”
但布朗认为中国人又比犹太人优秀。他认为:“格兰特将军发现,在计谋、坚忍和耐力上,中国人都远远超过犹太人。”格兰特为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北军总司令,曾任两届总统。格兰特卸任后环游世界,其感慨之一是:“他在旅途中发现最令他震惊的事,是无论在任何地方,中国人与犹太人竞争,中国人都会把犹太人挤走”。这是什么原因呢?《辛亥革命》一书引用了德国学者李希霍芬(von Richthofen)的论断:“在人类的所有民族中,中国是唯一能够在所有气候条件下——从最严冷的极寒地到最热的赤道——进行伟大而持久行动的民族。”
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善于走捷径,有时甚至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但这恰恰符合资本市场的特点:就是要化腐朽为神奇,资本市场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盘活资金。比如,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原先是由企业这样的实体法人发行的,但过渡到资产证券化阶段之后,住房抵押贷款就可以转化为证券,发行证券的不再是实体法人,没有高管或董事对证券负责了。100多年前布朗就看好我们,他在《辛亥革命》一书中人是这样赞扬我们的:“上海的一家华人店铺的古怪招牌无意间透露出中国人的雄心:‘从火炉到雨伞都能修,只要凡人能做的都能做到’。”是的,“从火炉到雨伞都能修”,证券市场就是这个意思。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