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43236
★关于想象力与创意,关于美和快乐。世界*创意者的启蒙经典,艺术家、导演、设计师、创业人……的灵感源头。美国现实主义之父罗伯特·亨利风靡欧美、长盛不衰代表作品,美国艺术院校常年推介书,问世近百年首度简体中文版。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从技法到心法,写给所有创意人士的美学手札。
★「20世纪*忧郁的绘画大师」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恩师,《穆赫兰道》《沙丘》《双峰》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Twitter(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当代杰出美术教育家理查德·司契米德(Richard Schmid)、国际水彩名家简忠威的私房枕边书。「它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山,永远指引着你真诚的方向,它会占据你的床头,读它百遍也不嫌多。」——简忠威(国际水彩名家)
★要有想法,必须先有想象力。要表现想法,必须先有技法。「美与感动」——「技法与观看」——「艺术与生活」——「自我与风格」——「大师与学习」,五大核心板块,全方位洞悉美与创造力。世界上*棒的艺术,正是那些不在意是否创造伟大艺术,满脑子只想着充分发挥所长,并乐此不疲的人,所留给我们的感动。不再发挥想象力,忘记拿破扫帚当马骑的喜悦,这种人才会从事无聊的行业。
★简体版封面以荷兰风格派大师蒙德里安、俄国至上主义代表人物马列维奇作品为灵感,用现代艺术致敬百年前的艺术大师。首次精选51张全彩高清插图,弥补近百年来各版本「有书无图、纸上谈兵」之憾,再现亨利精彩教学瞬间。以Westview Press 1987版《艺术精神》为参照,特别收录数十条原版英文选段为注释,中英对照还原作品真实韵味。随书奉赠亨利人像画代表作《爱尔兰小伙子》大开本双面全彩纪念海报。
★我们在马儿身上套上缰绳,破坏马儿热爱奔驰的天性。然而,当我们希望心灵悸动时,我们观看老鹰自由飞翔。我们破坏我们所爱,却敬重我们所破坏的。或许,缺乏人性正是人性的展现,而生活的乐趣就在于,我们终究必须为自己找到出路。所有值得去做的艺术,都是热情人生的记录。艺术,跟把任何事做得更好有关。
★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当他被唤醒时,不管他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为独出心裁、大胆好奇并擅长自我表现的个体。他扰乱并颠覆现有的思考模式,启发并开创出更好的理解方式。当内在艺术家沉睡未醒的那些人选择放弃时,他反而充满好奇地告诉大家:一切还有更多的可能。
★1915年,罗伯特·亨利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任教,课程火爆叫好又叫座。1923年,在弟子期盼催促下,亨利梳理毕生思想,重拾23年来的笔记、评论与信函,推出《艺术精神》,旋即风靡欧美,一版再版,长盛不衰。《艺术精神》完整而具体地展现了亨利的艺术思考与教学脉络,书中随处可见他说话时特有的语气和方式,充满着个人特色而又独树一帜。这本书不只传授了亨利的谆谆教诲,也处处呈现智慧珠玑,问世近百年,无数绘画、电影、设计、写作乃至创业人士,均从中大受启发,成为世界*创意人士的启蒙经典。
★「我没有费心把它编成一般书籍的形式。事实上,收录在本书里的个人看法,就像挂在墙上的画作那样,观看者可以依其所好,选择自己认为值得一看的作品。如果这些见解有什么联想价值,能激发观看者独立思考,那就达到了展出的目的。」——罗伯特·亨利
目录
推荐序 对世界充满热情的艺术指导者(福布斯·华森·纽约艺评家)
作者序 唤醒内心的艺术家
辑一
美,始于感动
〇一
作品是个人情感的传声筒/一九一五年给艺术学生联盟课堂学生的一封信
〇二
想象力是美的泉源/一九○一年于费城女子设计学院之演说稿
〇三
通往美与自然法则的道路/一九一七年给艺术学生联盟学生的一封信
〇四
以艺术作为尽情生活的工具/给一位老师
辑二
技法,始于观看
〇五
观看是艺术之本/观看
〇六
技法因想法而生/一九一五年给艺术学生联盟课堂学生的一封信
〇七
简化块面的调色盘/一九一六年给艺术学生联盟课堂学生的一封信
〇八
背景呼应一切存在/背景的处理
〇九
立体感创造第四维度/立体感
十〇
色彩是营造光感的关键/色彩
十一
笔触带来原创性/笔触
十二
速写就是感受/速写
十三
自我成长/摘录自某封信
辑三
艺术,始于生活
十四
察觉规律/一九一六年的一封信
十五
彻底的自我实现/艺术里的个体性与自由
十六
艺术精神/我笔下的人物
十七
从生活发现真理/从新墨西哥州写的信
十八
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个艺术家/一九一八年的一封信
辑四
风格,始于找到自我
十九
全方位的探究/评论函I
二十
忘记画展和评审那些事吧/评论函II
二一
你可以跟自己学到更多/评论函III
二二
恰如其分,就对了/评论函IV
二三
研究大师之作,注意作品潜藏的原则/评论函V
二四
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是值得的?」/评论函VI
二五
观看时愈简化,表现就愈简单明了/评论函VII
二六
不管怎样,别成为「方法」的奴隶/评论函VIII
二七
努力跟自己作伴/评论函IX
辑五
大师,始于自我学习
二八
艺术欣赏是很个人的事/关于奖金与奖章的一封信
二九
思想的个体性和表现的个体性都受到鼓励/艺术学校的目的
三十
欲成就大师者,以善用本身所有为先/学习之道
三一
唯有自我教育才能产生自我表现/亨莱之评论与授课笔记
解说
艺术精神,将会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态度
前言:唤醒内心的艺术家
这本书是在许多学生的催生下出版的,因此你手上拿的这本书,其实是收录的我个人的评论、语录和信函。我没有费心把它编成一般书籍的形式。事实上,收录在本书里的个人看法,比较像是挂在墙上的画作那样,观看者可以依其所好,选择自己认为值得一看的作品。如果这些见解有什么联想价值,能激发观看者独立思考,那就达到了展出的目的。但也因为这种编排方式,所以你会在这本书里看到许多重复的主题。不过,我每次面对同样的主题,都是以不同的观点,或以跟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看待的。另外,读者未必要同意我在书中提及的任何论述,或遵照书中提出的任何建言。而且,我个人的见解也可能对不同领域的活动有冒犯之处。这本书的探讨主题是“美”或快乐,而芸芸众生追求美与快乐的方法,当然各异其趣。
真正理解艺术就会知道,艺术其实是每个人平常都会涉及的领域。艺术,说穿了,就跟把任何事做得更好有关。艺术,并非外在多余之物。每个人心里都住了一位艺术家,当那位艺术家被唤醒时,不管个人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成为独出心裁、大胆好奇并擅长自我表现的个体。这时,他扰乱并颠覆现有的思考模式,启发并开创出更好的理解方式。当内心艺术家沉睡未醒的那些人选择放弃时,他反而充满好奇地告诉大家,一切还有更多的可能。
没有这些内心艺术家的存在,世界就会停滞不前;有了他们,世界就会更加美好。因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也引起别人的好奇。他们不必非是画家或雕刻家,才能成为艺术家。他们可以运用各种媒介来工作,只要能从工作本身找到乐趣,一切无须外求。
博物馆里收藏的艺术作品,无法造就艺术之国。但是,有艺术精神存在之处,就会出现珍贵之作供博物馆典藏。更棒的是,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无比的快乐。艺术让人迈向平衡与秩序,判断相对价值,了解成长法则,检视经济生活,这一切都是值得人们探究的美好事物。
艺术学子的职责一点也不轻松。然而,有勇气与胆识认清这一点的学子寥寥无几。你必须下定决心在许多方面忍受孤独。我们都渴望他人的理解,也喜欢有人做伴,因为这样比孤独一人来得轻松。但是,孤独让人认识自己并成长进步,不会盲目跟着群众止步不前。只是,如果孤独让你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那你这辈子在享受成功之余,当然也要付出一些代价。
好好爱护你自己的情感,千万别小看它们的作用。我们到人世间走一遭,不是要做那些人们已经做过的事情。我没有兴趣教会你我所知道的;我想要激励你告诉我你所知道的。我给予你们帮助,只是想让自己周遭的状况有所改善。学习古代大师在绘画方面做了什么,了解他们如何构成画面,但别执着于他们制定的惯用手法。那些惯用手法确实很棒,也适用于他们身上,让他们因此创造出自己的绘画语汇。但是,你要创造自己的语汇。善用古代大师的惯例,过往的一切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艺术学子必须从一开始就是一位大师,也就是说,他必须懂得善用本身现有技能。借由每个当下去善用自我资质,日后才有希望延续这种好习惯。大师,就是懂得善用既有一切的人。让我们有所启发的艺术作品,不是吹毛求疵或犹豫不决的那种人所创作出来的。感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具体表现出了人们在极大享受时的一种正面特质,而作品就是在那个当下创作出来的。在创作之前,先思考美好的事物,但是光这样做还不够。画笔接触画面的那一刻,必定会将艺术家当下的真实状态表现到作品中。这些笔触留待日后能看懂暗示的观看者去观察解读,也让艺术家把作品当成一种自我揭示,或许日后将带着某种惊喜值得细细品味。
艺术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必须先对自己感兴趣。他始终保有强烈感受,也总是懂得深思熟虑。这样深思熟虑过的人一定已经与内在自我联结,能超越主题外在表象,进入洞悉现实事物的状态。如同大自然展现在他眼前,他观看眼前景象,深受感动并提笔画下。而且,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每个笔触都是作画当下的真实记录。
速写爱好者像猎人那样开心度日。他们在人群中悠游,在都市里出没,上山下海无处不去。想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不必赶着抵达目的地,能够随心所欲地移动。生活就是他的发现,他不会忽略自己喜爱的事物,而会驻足了解。他用速写方式将它们画在速写本上,或是随身携带一盒油彩颜料,将喜欢的景物画在口袋般大小的油画板或绘图本上。他有时满载而归,有时空手而回。他四处寻找并设法捕捉自己喜爱之物,而且所到之处都能发现猎物。没有猎人本性的那些人,不会看到这些东西。猎人会不断地学习观看、了解并乐在其中。
我们对这种在人群中出没、观看和思考的时光,有着美好的回忆。那么,这些速写作品都跑哪儿去了?有些速写被堆在角落里布满尘埃,有些成为相当优秀的作品被裱框挂起,有些则成为大幅画作的创作灵感,这些画作可能比原先的速写更棒或更糟。无论如何,这些速写,或者应该说是我们在绘画时的存在状态与理解,都对我们整个工作与生活做了仔细检视并留下印记。
别担心被退件。每位优秀艺术家都有过这种经历,如果你的作品并未“入选”,千万不要灰心丧气。作品越有个人风格,越不可能入选。你只要记住,画画的目的不只是要让作品得以展出。能让自己的作品公开展出,当然是很棒的事,但你是为自己而画,不是为评审而画。作品被退件这种事,我自己就有多年经验。年轻人,努力创作一些很棒的作品吧!别只想画出优美的风景画。尝试在画布上画出自然景色有多么吸引你,画出你置身其中有多么愉悦。这样,才有智慧。有许多人能善用精致灵巧的笔触,画出甜美的色彩、优雅的色调、细腻的风景形趣。法国写实主义画家库尔贝(Gustave Courbet)就在自己的每幅作品中,展现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告诉大家他在思考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每位学生都应该用某种形式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把自己的片段发现加到人类的整体发现当中。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记录自己的进步,不管他记录什么,从研究人类整体发现这件事来说,都会贡献良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留下许多让别人得以运用的记录,那么这些记录将成为辅助我们的踏脚石,或提醒我们该小心避开哪些绊脚石。每个学生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伟大而紧密的同行(xing)关系。学生接受并付出,也从两者中蒙受其惠。
透过艺术,就能将人与人之间对于理解与知识的神秘联结建立起来。这些联结是一种同行情谊的庞大联结。在这种关系里,每个人彼此认识,而且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这种同行关系极具影响力,成员遍及各地又跨越时空。而且,这些成员不会因为肉身的消灭而消失,一旦进入这个圈子,就成为永久成员。那部分的他,在这个同行关系里的地位,永远不会消失。这种同行关系的运作跟外在事件无关。在这世上,机关团体可能崛起并掌控大权,彼此搞破坏。政治家会挖东墙补西墙,让事情维持现状。但是,不管外在世界发生什么事,这种同行关系依旧能稳定持续下去。这就是人类的进化。让外在自行破坏,同行关系会重新开始。因为在所有情况下,不管外在机构变得多么强大,不管制定什么法令,做了什么补救,真正的改变都要归功于这种同行关系。
如果你内在的那位艺术家被唤醒了,那么跟许多人相比,你或许更能跟葛雷柯、柏拉图、莎士比亚和古希腊哲人心灵相通。在某些书里,你看到前几行字就有如遇知音之感。在茫茫人海中,有些人有缘相识相知,有些人只是生命过客。当我在端详达·芬奇的速写稿时,就看到他在工作,也看到他遇到一些难题。我透过达·芬奇的速写稿,就能与他心神交会。
★「在我的书房里,被我看得*破的书有两本,一本是罗伯特·亨利的《艺术精神》,一本是梅约的《手册》。」—— 理查德?司契米德(Richard Schmid) 世界知名画家、教育家
★「它帮我顺利过渡难关,帮我开始,也帮我完成了很多事。它为艺术学子讲述创造力,但我认为,对于所有那些即将面对挑战的人来说,它依然非常具有说服力,希望你也能成为这本书的读者之一。」——杰克·多西(Jack Dorsey) Twitter(推特)创始人
★「每个人都有过在生活中动些巧思的经历,让各种事物更好、更美、更有效率或趣味。《艺术精神》就是这样一座充满智慧的宝山,永远指引着你真诚的方向,它会占据你的床头,读它百遍也不嫌多。」——简忠威
国际知名水彩画家
★「我还记得当时在纽约联合广场,听到学生热烈讨论亨利晚课的讲话。那次讨论相当激烈,也许没人会相信,这些年轻人白天做苦力,晚上却来画室作画数小时。他们聊完天后就在长椅上倒头大睡,因为他们连租一间房过夜的钱都没有。那些尊重表达自由的男男女女,从未忘记也无法忘记亨利曾给予他们的如此宝贵的一课。」——福布斯·华森(Forbes Watson)
纽约艺评家
★「这本经典之作充满了关于艺术和艺术家的宝贵技术建议与智慧,对任何热衷于创造力和艺术之美的人来说,它仍是的书籍。」——亚马逊
艺术精神——我笔下的人物
我喜欢画的人是“我笔下的人物”,他们可能是任何人,出现在任何地方。他们展现生命的尊严,也就是说,他们在某方面自然而然地流露本性。我笔下的人物有老有少、有富有贫,有些人跟我可以言语交谈,有些人只是通过手势沟通。但是不管我在哪里发现他们,例如,以白人方式工作的印第安人,迁回山丘自由区的西班牙吉普赛人,在陌生人面前安静不发一语的小男孩,都会让我兴致高昂,有股冲动想要马上透过我的语言(素描和色彩绘画),诉说他们的故事。
我发现,当我四处游历找寻“我笔下的人物”时,我一点也没有爱国主义那种残酷可怕的排外想法,也不会盲从任何因为本身组成而僵化的制度。我对人类的爱是个人而非国族,而且我总是在个人身上找到其所显现的族群特质。因此,我只对我所欣赏的事物忠诚,只热爱个人身上流露的人性,不管我是在欧洲、美国还是在墨西哥绘画人物,皆是如此。我在西班牙画斗牛士时也兴奋不已,虽然斗牛这项活动很残忍,但我发现斗牛士所展露的艺术要素相当优美。在爱尔兰农夫面前,我也相当激动,他的爱、诗意、简朴和幽默,丰富了我的生活。这些人就像是我的同胞和家人。无论身在何处,我会不时地发现这种生命尊严的美好表现,令我感动到想要保留这种人性之美,让我的朋友也能好好欣赏。
我所说的个人尊严(dignity),是宇宙既有规律的必然结果。凡是美的事物,皆有规律可循,而事物唯有在彼此关系恰如其分时,才有规律可言。在遍及世界这种恰如其分的关系中,美应运而生。音阶是声音的规律,譬如:瓦格纳的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中的神剑主题;希腊雕像中也会看到这种规律,以比例来表现庞大、肯定与无限的美。在绘画方面,画家们知道以彩虹作为色彩的规律;在诗词方面,惠特曼、易卜生(Henrik Ibsen)、英国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皆将言辞表达的规律发挥到极致。艺术将存在于世界各地的规律注记下来,而规律激起人们的想象力,也启发个人尽全力将宇宙中存在的这种美好关系重现。这样讲一点也不夸张。无论在什么地方,当我发现大自然中的规律被理解并自由地展现出来时,结果都是高尚而美好,从爱尔兰农夫的话语和脸部表情、北美印第安人的姿态和神情,以及几乎所有孩童的纯真冲动中,都一再流露出这种高尚之美。这种规律性必须存在,否则世界无法凝聚,而就是对这种规律性的洞察力,让各种艺术家透过本身的想象力,捕捉并呈现出激励生活的任何奥妙。
人类思绪紊乱产生某种混乱,导致我们今日饱受战火摧残。由于我们无法认清生命不同阶段的根本关系,因此引发军国主义、奴隶制度、某个国家渴望征服其他国家,以及为了自私不人道的意图不禁大肆破坏等种种恶端。但是,如果我们对人与人和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有适当的理解,就能让战争无法发生。
脱离旧制度及僵化组织的改革党派,其领导者总是那些能洞察规律、明白生活必须寻求某种平衡、了解怎样做对大家都好,也愿意考验个人心灵支柱并激励本身喜悦的远见之士。但是,战争机器是由为少数人图利的少数人所发明与掌控的。将这个世界的好处只归少数人所有,根本没有规律可言,为这种事而战就表示发起者的心态彻底混乱。没有制度主义,战争就不可能发生,制度主义是对和平或美毁灭性的因素。当诗人、画家、科学家、发明家、劳动者和哲学家,有必要为了种族福利同心协力时,就会出现一种美好的秩序,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战事频传。
虽然大自然的所有基本原理都有规律可循,但是人类需要一定程度的自由,才能表现这些原理。当我们能够自由表现这些原理时,就能从中找到慈悲、智慧与喜悦。我们只要求当我们与自然合而为一时,每个人能有与自然和谐一致的自由。我们在果园里栽种水果时,希望不同水果依照本身的方式生长,我们提供土壤与肥料,给予特定的湿度和照料,但我们不会把照料梨子树或桃子树的方法,用于照料苹果树,因为前者是在山坡栽种的果树。我们让每种树顺其自然地生长,就能得到完美的结果,想要有如此收获别无他法。当个人获得这种自由,必定也能出现这种结果。一旦每个人得以照着自己的方式去做,就能依据自然的用意发展,身体只是表现意图、兴趣、情感与劳动的管道。不管在什么地方,自由必须是理性的象征。
我们生活在一个奇怪的文明里。我们的心智与灵魂为恐惧和人为事物所累,甚至让我们时常无法认出美。正是因为这种恐惧和无法直接认清真理,才让世界蒙受所有灾难。但我们却没有给予人们机会摆脱恐惧而简单自然地生活。当有人真的做到这样时,我们会先感到害怕,接着我们谴责他们,除非他们够强大,经得起我们的谴责,这样我们才会接纳他们。
我们经常想以国家主义约束伟人,而每位伟大的艺术家都是让自己不受家庭、国家和种族束缚的那种人。向世人展现通往美与真正文化之道的那些人,一直都是不带爱国主义,没有家国意识,到哪里都能找到同类,认同“世界一家”理念的叛逆分子。不管透过音乐、绘画、文字或形式发表意见,他们都会受到全世界的肯定与接受。
天才与凡人的不同在于,天才为自己的伟大找到自由,这种伟大处处可见,在每个人、每个孩童身上都能发现。可惜,我们的文明却忙着扼止这些伟大。这简直是一种奇怪的反常现象,我们破坏我们所爱,却敬重我们所破坏的。伟大到足以破除我们加诸的种种约束,这种天才就会赢得我们的掌声。但是,如果我们占上风,天才就会受到我们的约束。我们依据天才提出的重要构想建立制度,然后开始建立我们的规则和法律,直到我们能司空见惯做出所有表达。我们依据世上自由人士的生活建立宗教,然后却限制宗教直到宗教组织的力量让信徒盲从并受到约束。我们总是限制音乐家与画家的表现,并控制雕塑艺术,同时尽可能让诗文采取一种固定形式。
庆幸的是,人们对于美的那股强大、重要又美好的冲动,总能自己找到出路突破层层枷锁。瓦格纳突破以往既定的各种音乐限制,罗丹(Auguste Rodin)形塑自己对宇宙的看法,惠特曼有办法以自由诗体强烈表达真相,让十四行诗、四回体诗或叙事诗都为之失色。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在田野中遇见他想画的农人,摆脱学院派的束缚,并为这次偶遇留下传世名作。我总是为清教徒感到惋惜,他们过着禁欲的生活根本就是违反自然。他们寻求自认为舒适的生活,因为他们相信否定物质世界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但是,他们从未带给世界一丝喜悦,或为自然的美好规律留下任何印记。他们在束缚中寻求平静,也让自己的心灵遭到禁锢。
对我而言,技法只是一种绘画语言,当我年岁增长更看清生活是怎么一回事时,我只有一个意图:让我的绘画语言简单清楚又真诚,尽可能让人们可以理解。我相信我们应该一直想方设法,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构想。色彩语言一定要多样化。世上有许多美妙的事物值得去画,夜晚、白昼、光彩夺目的时刻、日出、享受自由之喜悦的人;悲伤时刻也能入画,用中间色来表现人性,所以在个人绘画语言中能产生无穷尽的变化。但是,绘画语言本身并没有价值,唯有用于表达人类的众多情绪与成长时,绘画语言才有价值可言。艺术家必须先回应自己的主题,必须对主题满怀感情,然后他必须让自己的技法清楚易懂并诚意十足,让人忘了技法的存在,使主题透过技法而绽放光芒。对我而言,花俏古怪的技法只是掩盖所要呈现的事情,因此这种技法不但不合适,也错得离谱又危险。
我这一生拒绝支持或反对党派、国家和种族。我从未试图标新立异或离经叛道,当我四处游历时亦不会拿不同的文明互相比较。不管我到哪里,我只寻找伟大事物的象征,如同我先前所说,在孩童眼中、在斗牛士的移动中、在吉普赛人的心里、在爱尔兰的微光中,或在沙漠明月升起时,都能发现这种伟大象征。为了保留这种伟大的精神,我必须时时牢记这个世界为何被创造出来。人体之所以美,就是透过这种精神而发光发亮,艺术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艺术表达并体现这种精神。
我从美国西南部回来,在那里看到各种人体的许多伟大美好之处,例如:华裔美籍小女孩在自由新国度里卖弄风情,奴工这种破坏墨西哥文明的象征,以及像奴隶般工作,梦想自己是在平静处所里的自由人。我一直饱受谴责,没有对这些人的生活背景多做探讨。这件事让我很惊讶,因为他们的生活其实早已从他们的言行、眼神和动作中流露,不然就是不值得以艺术表达。我没兴趣把这些人悲情化,为我们破坏印第安文明,让害羞的中国女孩变成轻浮女子,只顾本身发展而让墨西哥人沦为奴工等事实而哀痛。这不是我要寻找的事情样貌。
我渴望从每个人身上找到的是,对生活的尊严、幽默、人性与仁慈,以及拯救人们摆脱种族与国家的某种规律。这是我想探讨的事,其他方面我一概不管。这些人周遭的景色、房舍、工场都不必要。我不想说明这些人,我不想透过他们来说教,我只想发现美国西南部的伟大精神。如果我能在画作上保留这种精神,我就心满意足。毕竟,每个族群和族群中的每个人都必须依照本身自然的意图去发展,否则族群就会灭亡。这些事情由岁月的力量掌控,我只是试图掌握我从一些人身上发现到的美。世界上的每个民族,不管本身如何,偶尔都会出现有足够自由获得适性成长,并在某方面表达出这种美的个人。让人们适性成长,这种要素就是生活的本质。它让人们得以跳脱制度,对原本的制度进行改革,不在乎所有限制,使每个时代成为新的开始,有新的伟大事物诞生。这正是让所有才华得以善用,让人类真正有所进步,并创造一切重要美好事物的解决之道。
对我而言,这项事实似乎说明了宗教的没落。制度化的宗教质疑人性,而真相本身却存在于对人性的信任。当我们要人们闭嘴的刹那,我们就在证明自己不信任他们。如果我们相信他们,就会给他们自由。而透过自由,人们才得以自我实现。世界上没有别的事比这件事更重要。
我们在马儿身上套上缰绳,破坏马儿热爱奔驰的天性,然而,当我们希望心灵悸动时,我们观看老鹰自由飞翔。自由发展天性,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好让每个想法都自由无惧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让人们因为害怕遭遇不幸,而拒绝将任何重要想法说出口。唯有透过完全独立,所有良善才得以被道出,所有纯真才能够被发现。就连厚颜无耻也是由约束而产生,不是因自由所导致。因为控制生活道德层面的精神,除了透过练习取得平衡外,别无他法。当我们能够诚实地思考,就绝不会要求个人捆手绑脚。至于个人天性的道德层面,如果我们希望人们有永久的良善,就不能用规范让人难以招架又压抑不已,因为约束会让人掩盖恶行。但是,只要凭借自由的力量,就能助长道德良善。
我好奇我们这个国家何时才能认清自由与堕落、约束与破坏之间的差异,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做到。当人们有勇气诚实地思考,就能诚实地生活,唯有透过生活的坦率真诚,新文明才得以诞生。真诚思考与生活的人们,能教养出洞察真理的子女,并让子女无拘无束地精彩生活。如果我们打算克服时下所见那种分崩离析的文明,我们不只要身体健康也要心智健全,而且好是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达到这种境界。现代人都生病了,从杀人放火、骇人听闻的残暴行为就可得知。
我们的生活越健全,需要的法律就越少,因为健康产生快乐,而法律却破坏健全与快乐。如果我们能跟孩童一样,发现生活可以很简单坦率,那么生活的所有美好规律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果我们懂得瓦格纳的韵律和莎士比亚名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Pericles,Prince of Tyre)的概述,如果色彩全都美妙地互为关联,我们应该能获得这种健全,并有远见将生活转变为任何时代或任何世代完美的艺术。
有时我不禁会纳闷,要是我小时候听过音乐大师弹奏瓦格纳的音乐,那么我的作品会是何种模样。我相信瓦格纳音乐的韵律会对我的作品持续产生影响。如果除了这种伟大的宇宙韵律之外,我还能欣赏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的湿壁画,这种不为宗教或异教而画,而是为第三等级[ The Third Estate,意指为平民百姓而画的艺术(易卜生认为“平民百姓比我们所知道的更伟大”)。如果我成长于有这些事物围绕的环境,我想我会在理解力和同情心等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其实,自由应该是所有孩童脸部表情的一大特征。
我还想谈谈对于身为画家的我而言,还有一些事情同等重要。除了自由的感受,确信唯有宇宙本质值得捕捉和保留的信念外,或许画家应该探讨的宝贵主题之一就是节制。节制是生活各阶段所必须,也几乎可以说是个人能拥有的宝贵的资产。但是,尤其在绘画上,个人应该学会不只从个人体验,而是从所有体验中挑选,从各个时代淬炼的美中做挑选。个人应该学习透过智慧去芜存菁,为自己的创作收集题材,并以由衷的喜悦与情感来表现。流传后世的艺术,就是如此精挑细选出来的。贝多芬一定相当清楚什么必须保留并表达给世人知道,才能创作出《第九号交响曲》(The Ninth Symphony)这等杰作。贝多芬不是草率或随便地注意人世间的所有旋律,而是带有强烈渴望、笃定明智又节制约束地去收集美,将美淬炼成永远让世人迷醉的壮丽和谐的乐曲。因此,所有伟大的音乐、散文,一切美丽的事物必须仰赖这种笃定又自由的方式来取得,并表达成各种艺术语言让世人知晓。因为每一种美好的事物本身皆有价值,也有自己所属的一席之地,值得我们这个世界好好研究了解并借此蓬勃发展。
透过各种方式,世界上自由的人们将会发现并表达为其所存在的美。音乐家通常隐世而居;雕刻家接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中的形状并从中寻求灵感;诗人从异乡纯朴人民身上找到启发。对我而言,画家主要是从各种人和各种状况中,从人性的形成与生活之中寻找美。每个人必须为自己找出保有那种本质之美的人们,每个人后必须像我一样能跟自己说:“这些人是我的人,我拥有的一切都要感激他们。”
新运动一直都存在,从古至今持续推陈出新,未来亦然。奇怪的是,这种犹如时钟般规律的事,竟然总是让人们惊讶。在新运动中,钟摆会大幅摆动,不懂装懂的人突然涌现,天真的模仿者随后跟进。大师们跟所有先驱一样,会成功也会犯错。关键在于,直捣核心查明运动的重要性,不被运动煽情的表象所迷惑。
模特儿的脸在灯光下,白色衣领、棕色外套、黑色领带、黑色头发、灰色背景。为了创作一幅杰作,我已经讲了够多的项目。从这些项目中,取得表现力的设计,把每个项目当成一个简单块面。看看从皮肤、衣领、外套、领带、头发,与背景的关联中,能从形状中找出多少美。这些美必须全都可以置入画面范围。这些美也必须像音符一样发挥作用并互相呼应。这六个项目可能透过形状、色彩和质感的对比,产生强而有力的情感。这种做法就是把自己当成设计师。
所有素描甚至绘画的杰作,都讲究构图。利用这些简单部分,暂时不管所有细节。一直把东西加到画面上,根本徒劳无功。有些画家在人物脸上画了几千个大大小小的特征,画上更多更多的色彩。一整天下来,他们只是在画面上不停地增加更多更多的东西。他们就像海里的鲸鱼,张开大口吞下海水里的所有东西。以少做多,小资源就能发挥大效益。
我经常在课堂学生习作中,发现等同大师水平的事物。例如,有些习作闪现出真实和简单巧妙到再好不过的技法。这种创作火花出现在稳定燃烧的创作火焰之前,而且火花出现只是稍纵即逝。我对你们的作品很感兴趣,所以我总是满心期待地来上课。要是我们可以在触及真相时,有更深入的了解,那该有多好。我们因为内在的本我和外在的自我两相存在而心生烦恼。外在的自我相当迟钝,以至于让重要事物擦身而过。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