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2025613
《艺术与道德》是西田几多郎在1923年完成的著作。西田首先考察了美学和伦理学的价值与规范,并重申了《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 中对《善的研究》所作的补充,进而涉及美的形式,指出艺术活动存在于意识的深层次中,*后讨论了美、善、真、法、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时,西田已经通过《善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艺术与道德》从《善的研究》中继承了“类似费希特的唯意志论”和“对于新康德主义的立场”,西田广泛涉猎当时欧洲流行的主要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甚至美术史家的学说,并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可以认为,《艺术与道德》是对《善的研究》中作为核心观点的“知情意”合一的“纯粹经验”的再强调。
导 读
唐剑明
西田几多郎曾在《从动者到静者》的序言中提及,他的立场从《善的研究》到《艺术与道德》有过改变和发展。简单来说,在《善的研究》当中,他以纯粹经验为基础,欲解决物心对立、关系等问题,但是却不得不思考对于李凯尔特那样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当时的他曾经在费希特的自觉当中去寻求这一立场。《意识的问题》中论及了从这一立场到知情意的区别及关系,《艺术与道德》则论及了艺术和道德的对象界及其相互关系。西田在《艺术与道德》中计划先做完美学和伦理学的价值和规范相关的考察,并将《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合并成三合一的哲学体系。《艺术与道德》中也从前作继承了“类似费希特的唯意志论”和“对于新康德主义的立场”,并广泛涉猎当时欧洲流行的主要的哲学家、美学家、心理学家甚至美术史家的学说,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当中。
《艺术与道德》从称之为意识和感情的心理学问题出发,将作为美学核心问题的“美的感情”和“审美的鉴赏我”的问题用立普斯和科恩的理论进行审视,并继续考察。将立普斯的“移情”和科恩的“知觉预料”的原理结合起来,就是西田所说的那种“意志预料”和“行为预料”的原理了。按西田的话来说,就像所谓感觉嵌入“知觉预料”的原理中而获得客观性那样,所谓实在界是嵌入亦应称为“行为预料”的移情之中而成为文化现象的,即获得了自由性。这样,美的感情与其说是作为能动意志的运动,不如说是作为艺术创作作用中的生命奔流的表现来看更加合适。
从这里开始产生两个分流。一个是 “后立场”或称为“意志的立场”,还有一个是从菲德勒的论文推导出的作为艺术创作作用的通往“行为”的流向。那是称之为“动即见”或者“由动而见”的后期中的通往“行为直观”的方向。那是像日本艺术中所谓“型”的概念那样,也是通过修行才能领悟的通往解脱的方向。这两个分流在《艺术与道德》的前半部分中并没有明确的关联,但是在后半部分中因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和文化行为被认为是宗教性质的,以此为基础,人类的一切行为就被编织进了历史长河之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