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8421374
章 造型艺术
课程一 造型艺术概说
一、造型艺术创新未来
二、造型艺术发展简史
三、东西方造型艺术比
四、创作原则和评价标准
课程二 建筑艺术
一、概述
二、神庙宫殿 — 人类辉煌的历史遗产
三、中国民居 — 就地取材的土木华章四、公共建筑 — 城市文化的历史标识
五、室内装饰 — 时代人文的文化布景
六、桥梁 — 沟通彼岸的地域符号
课程三 景观艺术
一、概述
二、园林 — 整合自然,再现美丽
三、公共绿地 — 创造美学,愉悦身心
四、 广场与街景 — 都市风貌,尽显活力
课程四 中国绘画艺术
一、中国绘画概述
二、 中国原始艺术与上古先秦绘画 — 天真烂漫的茁壮萌发
三、秦汉绘画 — 一统天下的雄浑博大
四、魏晋南北朝绘画 — 乱世觉醒的艺文勃兴
五、 隋唐绘画 — 绚丽开放的盛世华章
六、 五代两宋绘画 — 宋风雅韵的精英峰峦
七、 元明清三代绘画 — 羽化蜕变的笔墨逸姿
课程五 西方绘画艺术
一、西方绘画概述
二、西方史前和上古绘画 — 从博采广绘到美学典范
三、 中世纪绘画和文艺复兴 — 从黑暗时期到伟大时代
四、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绘画与巡回展览画派
— 不断反思的人文精神
五、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绘画 — 个性觉醒的现代先驱 ..102
六、20 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绘画 — 叛逆时代的文化思潮 ….. 106
课程六 公共艺术
一、概述二、雕塑艺术 — 凝固的视觉艺术
三、装置艺术 — 灵动的哲学艺术
四、光艺术 — 无形的梦幻艺术
五、水艺术 — 流淌的柔情艺术
课程七 工艺美术
一、概述
二、瓷器 — 闪耀中国文化的华章
三、 编织 — 记录民间智慧的经纬
四、 木器 — 感悟太朴不散的精微
五、金属 — 铭记金石为开的拓荒
六、玻璃 — 发现点石成金的熔炼
七、保护和传承
第二章 设计艺术
课程八 设计艺术概说
一、设计创造人生
二、现代设计的主要流派与实践者三、东西方设计艺术比较
四、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
课程九 图形和文字设计
一、概述
二、图形 — 视觉语言的艺术.三、文字 — 信息传播的使者
课程十 品牌形象设计
一、概述二、标志设计 — 展示品牌的视觉形象
三、企业形象设计 — 企业文化的视觉定位
课程十一 室内与陈设设计
一、概述
二、室内 — 坐拥生命的精彩
三、陈设 — 坐而论道的氛围
四、椅子 — 坐享天下的快乐
课程十二 产品与工业设计
一、概述
二、德国设计 — 单纯、冷静而人本理智的设计
三、北欧设计 — 极简、原生而回归自然的设计
四、日本设计 — 民族、求精而东西交融的设计
五、美国设计 — 个性、无羁而创新世俗的设计
六、意大利设计 — 古典、名牌而现代复兴的设计
七、中国设计 — 和谐、求索而天人合一的设计
课程十三 服装与配饰设计
一、概述
二、服装 — 张扬人类之个性
三、配饰 — 点缀人生之精华
课程十四 漫画与动画设计
一、概述
二、漫画 — 针砭时弊的视觉幽默.
三、动画 — 数码时代的大众艺术
后记
早在1957年,我们国家就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方针:“中国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2007年,十七大再次确立了“德智体美”的四字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四字方针”不仅是我们教育的行为规范,指引我们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的变化,也形成了特有的中国校园文化。
德是情商 — 培养学生崇高的信仰、社会道德观以及思想和行为的习惯;
智是智商 — 培养学生敏锐的思考能力、知识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体是健康 — 培养学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美是美育 — 培养学生对自然、人文和生活的美学观、欣赏观和消费观。
如果说“四字方针”中的前三个字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的话,那么“美育”是致力于培养学生拥有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并创造未来人生理想的能力。这本《艺术鉴赏》包括了美术、建筑和艺术设计等内容,兼具了审美、时尚和实用的多重艺术功能,是大学生们不可多得的修养指南。
“二战”期间,曾有记者问一位美国将军:“你为什么参与战争?”这位将军做了为善意的回答:“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而和平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儿子能安静地学习美学和哲学,让我们的子孙可以学习艺术。”艺术是崇高的,《艺术鉴赏》是我们通向艺术和未来生活的必经之路。
有人问,你要变多大 — 在于掌握浩瀚的科技知识。
有人问,你要做多强 — 在于掌握广博的人文知识。
有人问,你要走多远 — 在于掌握丰富的美学知识。
21世纪,世界进入了一个人文与科学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面对这个知识多元、共同合作的时代。因此,大学的文科、理科、工科及艺术等各学科都应无科限、无边界,只有多元化与高眼界才能融入、才能沟通,才能应对,才能有立足之本。
同济大学教授 / 博导 林家阳
2018.7.17
就决定《艺术鉴赏》教材书名一事我曾犯嘀咕:“艺术”的范畴到底有多大?
*2011 年制定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显示,作为新确立的“艺术学”学科门类包括了声学语言的音乐;肢体语言的舞蹈、戏剧和戏曲;视觉语言的电影、绘画和设计等众多门类。
而这本《艺术鉴赏》涉及的仅仅是美术学、建筑学和设计学,用确切的国际专业语言来命名应该定为《造型艺术鉴赏》。但终考虑到国内专业师生接受信息的习惯与感悟度,还是确定本教材名称为《艺术鉴赏》。
不管是教育方针还是教学用的教材,都是因时而制、因事而设、因人而定,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素质提高而改变。因此,本教材的推广和存在意义,在于教学内容和框架结构的优越性。至于具体课程的实施,应根据各地各校,甚至任课老师的选择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鉴于本教材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多元性和丰富性,部分图片摘自相关图书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料,在此一并谢过!同时,敬请各位原创者和读者谅解。
本教材能够出版,应该感谢我的两位良师益友 —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虞海良教授和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的喻大翔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同济大学设计艺术研究中心的工作助理张嬿雯、王亚琦和李雯三位同志的鼎力相助。
同济大学教授/ 博导 林家阳
2018.07.17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