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4452130
钱美华大师是将个人的风格个性寓于工艺的共性之中,个性的发展是为共性的发展服务,而不是以突出个性来湮灭或掩盖共性,以个人朴素、沉静的创意诠释出传统的雄浑、豪放、浪漫。她演绎的景泰蓝以柔和、素雅为主,造型端庄秀丽,图案质朴生动,层次丰富、意境悠远。当她初识景泰蓝时,为这一传统工艺的绚丽光彩所倾倒。再遇景泰蓝时,便注定了她与这一传统工艺的一生的工艺情缘。景泰蓝工艺成为了钱美华的第二生命,她将自己的人生与之相融,深刻认识景泰蓝工艺内涵的同时又以自身的领悟为其进行补充和更新。钱美华的工艺人生折射出景泰蓝工艺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她的毕生求索使景泰蓝工艺焕发出新生的灿烂光彩。钱美华大师赋予景泰蓝工艺以全新的风貌,同时,她又坚定地守护着景泰蓝的工艺传统。
北京是景泰蓝的发源地及重要产地。钱美华大师技艺精湛,是*非遗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该书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大师的生平。第二章为大师的技艺分析。第三章为大师从艺几十年来的经典作品欣赏。第四章为大师语录。第五章为艺术评价。第六章为大师年表。语言流畅,图片精美,技艺流程阐述清晰、精彩,能较好地给读者介绍大师其人、其艺。
总 序 张道
前言 唐克美
第一章 大师生平
第一节 成长的艰辛
第二节 名师教导
第三节 无悔抉择
第四节 毕生求索
第五节 荣誉迟来
第六节 平凡的大师
第二章 大师技艺
第一节 景泰蓝工艺技艺
第二节 景泰蓝工艺产品
第三节 景泰蓝工艺的发展
第四节 “钱氏景泰蓝”工艺
第三章 作品赏析
第一节 成就非凡
第二节 钱氏风范
第四章 大师著述
第一节 景泰蓝艺术的历代风格
第二节 工艺美术的万紫千红——记在景泰蓝上应用中国写意画的成功
第三节 景泰蓝的釉料创新——中华红与“素雅色”
第四节 中国写意画上了景泰蓝制品
第五节 缅怀恩师——窗子内外忆徽因
第五章 大师评述
第一节 汗水浇灌出奇葩——访景泰蓝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
第二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
第三节 钱美华——抢救景泰蓝第一人
第四节 钱美华与景泰蓝
第五节 景泰蓝:钱美华的生命标签
第六节 泰斗家中却无景泰蓝
第七节 通则不乏变则持久——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
第六章 大师年表
后记及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进入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并下到工厂第一线的第一位大学生。
她长得隽秀小巧,生性温和柔弱,平日里说话都是慢声细气的,即使心中有千股激情、万般委屈,她都是默默地不善言表。然而,在这普通纤弱的外表下,却拥有着一颗坚毅、倔强的心。可以说,她一生都在困苦中挣扎着奋进;可以说,她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女人。
1951年,钱美华从地处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特种工艺品公司工作,后由公司选送进入清华大学梁思成、林徽因教授门下深造。当时林徽因、梁思成教授都是中央为振兴和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高级顾问。因此,林徽因老师在课堂上不仅系统地给学生讲授传统工艺美术在历史长河中卓越的人文、历史地位及相关知识,同时还教诲他们要拥有为新中国工艺美术做出大贡献的新志向。在课堂里,他们开始了各种命题的实用手工艺品设计。在教学之余,林徽因、梁思成教授带领学生走街串巷、进商店、下工厂、走访老艺人们,开展手工艺状况的调查,给政府书写调研报告并建言献策。两位老师为振兴工艺美术的行动都深深地印记在钱美华的心灵之中。尤其让钱美华难以忘怀的是林徽因老师在病危前,用她那孱弱的双手握着钱美华手时的嘱托:“不要让国宝景泰蓝在新中国失传。”这是一个伟大灵魂于生命最后一刻的牵挂。
1958年钱美华毅然放弃了条件优厚的工作单位,自愿到北京市珐琅厂从事景泰蓝设计。她跨进了实现自己志向的大门。但那是个讲政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知识分子被归属在受改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阵营里的“臭老九”,尤其在以工人为主体的工厂里,钱美华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她为体察劳动人民的感情,为进一步熟悉景泰蓝工种技艺,先后下到几个车间劳动。后来到制胎车间劳动时,在一次意外的锅炉爆炸事故中,她的头部受了伤。伤愈后,她被调回设计室工作。设计室当时除她以外的设计师大多是从工人中提拔起来的。设计师们设计的稿子能否投入生产,通常由厂领导和车间主任看后说了算。“苗不红”“根不正”的钱美华设计的图稿大多会被封杀掉,一张张费尽心血的设计稿被束置高阁。因此,她的考核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当工厂产品需要参加全国性评比时,她的设计方被重视。面对着自己花了无数心血设计却不能投产的图稿,她独自惆怅、痛苦,却又一筹莫展。她也曾怀疑过自己,是否入错了门道!每当霎时的心绪波动,她的双手总会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她会凝思起当年导师的眼神、导师双手传递给她的那股希望之情。顷刻间,她会心潮涌动并清晰地明白自己选择的使命和责任。于是她似朝圣者一般地虔诚,继续无怨无悔地潜行在研究历代工艺美术造型、纹样的学问之中,并坚持不懈地钻研明、清景泰蓝艺术风格演变的趋势。
她在学习传统中深刻地领悟到:古代传统工艺美术历经千年积累,门类庞杂,经典无数。学中之道贵在通达,贵在学到其中美的本质和形成美的原理。尤其在造型形式、纹样形象、造型与纹样的组合法则、纹样与纹样的组合法度、不同时期造型与纹样形式的飞跃,这些都是一个工艺美术设计师必须了解掌握的基本功力。她在这种审视和梳理中找到了快乐与归属。年复一年在精神世界里陶冶,时光在平淡中逝去。
斗转星移,2006年,钱美华已经退休16年了。在这一年,她迎来了命运的转折,她不期而至地摘得了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桂冠。这份迟来的荣誉,给了她生命最大的安慰,抹去了她心中种种委屈。她把内心的感激和对荣誉的珍惜化作了努力创作设计的动力。
2010年3月,钱美华因脑血管破裂离开了人世。医生诊断,此次突发脑溢血,是由于她长期营养不良使得血管脆弱所致。早年钱美华家庭经济拮据。年轻时为全心投入工作,她把两个幼小的孩子分别托养在外地的婆婆及自己母亲家中。后来其中一个孩子患上了精神疾病,为了维持治疗与住院费用,全家省吃俭用。为能点滴省钱,她自己竟每天只吃一个半窝窝头来维持一天的脑力、体力支出!她一辈子穿着简朴,就那数得清的几套衣装,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轮番地换穿着,连袜子亦是补丁摞补丁的,足见一个母亲的艰辛与爱心的伟大。
2011年,珐琅厂领导为纪念钱美华逝世一周年,决定在中国第六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期间,为她举办个人遗作展。为此,在她几百张遗存的设计图纸中选取60张投产制作。并由厂内技术高手,组成制胎、掐丝、点蓝、烧活儿专项制作组,以确保作品的技术、艺术质量。60张设计稿的时间跨度,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的,展现了钱美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设计及其艺术风格。其间可以品察到作品造型端庄、体态合度,突现出传统器型的稳健、大气之美,每件设计都经过了作者的苦心推敲。作品表现的内容宽泛生动,既有反映大跃进年代的激情,又有表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红海洋的景象;也有体现和平祥瑞的飞禽走兽;有山水的恬静;有花鸟树木的生机。图案纹样精致,聚合疏密相得益彰,耐看而不流俗。色彩浓淡相济,色调各异,对比中显协调。作品绽放着奔放、典雅、华贵的气质。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出新,将中国画“没骨”手法和水彩画的“水晕”手段引入到表现新题材上,并取得了崭新的艺术效果,为景泰蓝点蓝技术创造了新的表现手法。她的60件作品在展厅内的其他千余件作品簇拥中,依然熠熠生辉、夺人视线,绽现出一股清新、古朴、高贵的艺术气息。我在她的作品和遗留下来的百余幅设计图稿中,品味到了她设计中的神韵;识得了她的才能与修养;意会到了她的硬气和坚强;体察到了她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
为了开卷本书,我与作者几次去采访钱美华大师的老伴迟炯先生。老先生得知出版社要为钱美华出版专集时,心情十分激动。满含热泪将钱美华生前画的工笔国画、白描写生、图案画稿一并展现在我们面前。老先生哽咽着告诉我们:这是钱美华业余时光的心血。她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下班进家门,料理完家务、安顿好孩子后,就静静地伏案灯下看书、画画,每每工作到深夜。这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节奏一直保持到她生命的终点。我细细地翻看故人的手稿,心中涌动丝丝的悲哀,思忖着钱美华的人生命运。
在她临终前一周,我到医院去看她,在她弥留中耳边嘱咐她:“要坚强,你会好起来的。”我分明见到她轻轻地摇了摇头。是的,她这一辈子生活得太累、太苦、太不顺了。此时她平静的脸上褪去了一切痛苦与困顿,她要休息了。
钱美华是进入北京景泰蓝业界最早的一位知识分子,成名却是在退休之后的第16个年头。这传奇式荣誉的降临,应归功于珐琅厂厂长衣福成和当时任总工艺师的钟连盛。1990年钱美华退休,两位领导赏识她的能力与水平,决定继续返聘她,并让她在家为企业做设计。200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启动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企业领导力争将钱美华推举参评,并积极为她准备参评作品和资料。经三轮评审,钱美华获得了大师称号。后经各路媒体相继报导、宣传,钱美华名声鹊起,她的艺术成就方为社会认知并得于传颂。当反思起钱美华的人生时,不禁让我清晰地看到这样不争的事实——在几十年人生道路上,她个人主观上固然以坚定的信念、刻苦的精神渡过了无数次坎坷和苦难。但如果客观上没有现在领导的支持、保护、为她创造条件,她的艺术才能也许会永远地被埋没,岂不悲哉!因此,珐琅厂领导慧眼识人和将权力用于保护、启用人才的做法值得我们敬佩和深思。
历史庄严地翻过了这一页。历史的浪潮总会洗涤去世上种种丑恶、虚伪、粗俗与浅薄。我们在远去了的钱美华身影背后,欣赏到了她留存给这个时代的景泰蓝艺术。这份与众不同的艺术创造,代表了这个时代一个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心路。钱美华的景泰蓝作品为今人所崇尚、所赞美。因此历史和人们会记住她的作品,也会记住她的名字。这就是她的人生价值。
唐克美 2012年7月21日
一句谆谆嘱托,一片拳拳之心,一生矢志不渝。这就是钱美华大师工艺人生的写照。在景泰蓝工艺的当代发展中,钱美华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她是景泰蓝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当代传承的标志性人物,对景泰蓝工艺的现代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之得以发扬光大。为了帮助钱美华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果,梁思成先生介绍她去向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先生求教。钱美华一直记着梁思成先生曾对她说的一句话‘进城就找沈从文’。沈先生当时主要在从事中国古代服饰和古代历史文化研究,钱美华经常去向沈从文先生请教,并听沈先生的讲课。(图1-16)沈先生得知钱美华在从事景泰蓝的设计创作,于是建议钱美华多去故宫参观临摹,特别指点她:故宫中珍藏有很多景泰蓝器物,是她学习研究的最好范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