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2061168
编辑推荐
刑事诉讼法首次确定秘密侦查
内容简介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在立法上的*突破是规定了秘密侦查措施,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次秘密侦查措施的立法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行改革。
一是技术侦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节标题的名称设置不合理;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案件范围边界不清;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未能遵循必要性原则;技术侦查措施的启动未能建立起司法审查机制;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期间设计不合理;技术侦查措施中个人权利的保护机制付之阙如;等等。因此,我国技术侦查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制度的重构应该包括:建议更改节标题的名称;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案件范围必须局限在重罪范围内;建立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司法审查机制;建立针对非法技术侦查措施的程序性制裁机制;重新设计技术侦查措施的期间制度;注重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是控制下交付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新刑事诉讼法和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控制下交付作了初步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粗疏难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予以改革和完善。综合权衡较为适宜的改革路径是制定《控制下交付法》,具体制度设计是:控制下交付的适用对象宜改为“非法或可疑货物”; 控制下交付的启动条件宜细化;控制下交付的申请与审批程序宜具体化;控制下交付执行机关、协助机关职责的法定化;建议赋予检察机关控制下交付权;着力解决控制下交付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冲突。
三是秘密拘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使秘密拘留得以浮出水面,由此引发了重大争议。秘密拘留与国际法存在严重冲突,它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安全权、公平审判权、辩护权、免遭强迫失踪的权利,同时秘密拘留也极易导致刑讯逼供和其他形式的虐待。新刑事诉讼法对秘密拘留制度的修订表现在:首次增加了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的新规定;秘密拘留的适用案件范围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通知的对象只限于“被拘留人的家属”;取消了通知的具体内容;通知的对象只限于“被拘留人的家属”,取消了通知“被拘留人所在的单位”的规定。由于我国的秘密拘留制度悖离国际法,自身存在致命缺陷,缺乏宪法依据,所以正确的路向应该是废除秘密拘留制度,但是目前受制于诸多因素较为困难,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对秘密拘留制度加以改革与完善,主要思路是:对有关范畴的澄清与勘定;秘密拘留的适用必须坚持相称性与必要性原则;建议将“不通知家属”的批准权移交人民检察院行使;严格限缩“不通知被秘密拘留人家属”的期间;拓展通知被秘密拘留人家属的内容;*禁止私设法外秘密拘留场所;错误秘密拘留赔偿制度的变革;加强人民检察院对秘密拘留的控制和监督。
四是技术侦查法律监督体系的建构。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使技术侦查由“幕后”走向“台前”,可是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为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提供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这是技术侦查被滥用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当前对技术侦查的法律监督乏力,效果低微的困局,必须建构全程性、动态性的技术侦查法律监督体系,并沿着下面三条路径切实推进:加强事前监督,实现技术侦查的审批由行政审批向司法审查的转轨;加强事中监督,全新构建现场检察制度和见证人制度;加强事后监督,努力建构事后通知机制与报告制度。
一是技术侦查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节标题的名称设置不合理;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案件范围边界不清;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未能遵循必要性原则;技术侦查措施的启动未能建立起司法审查机制;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定期间设计不合理;技术侦查措施中个人权利的保护机制付之阙如;等等。因此,我国技术侦查制度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制度的重构应该包括:建议更改节标题的名称;对技术侦查措施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案件范围必须局限在重罪范围内;建立技术侦查措施适用的司法审查机制;建立针对非法技术侦查措施的程序性制裁机制;重新设计技术侦查措施的期间制度;注重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是控制下交付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新刑事诉讼法和新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控制下交付作了初步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粗疏难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必须予以改革和完善。综合权衡较为适宜的改革路径是制定《控制下交付法》,具体制度设计是:控制下交付的适用对象宜改为“非法或可疑货物”; 控制下交付的启动条件宜细化;控制下交付的申请与审批程序宜具体化;控制下交付执行机关、协助机关职责的法定化;建议赋予检察机关控制下交付权;着力解决控制下交付与相关法律之间的冲突。
三是秘密拘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使秘密拘留得以浮出水面,由此引发了重大争议。秘密拘留与国际法存在严重冲突,它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安全权、公平审判权、辩护权、免遭强迫失踪的权利,同时秘密拘留也极易导致刑讯逼供和其他形式的虐待。新刑事诉讼法对秘密拘留制度的修订表现在:首次增加了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的新规定;秘密拘留的适用案件范围受到更为严格的限制;通知的对象只限于“被拘留人的家属”;取消了通知的具体内容;通知的对象只限于“被拘留人的家属”,取消了通知“被拘留人所在的单位”的规定。由于我国的秘密拘留制度悖离国际法,自身存在致命缺陷,缺乏宪法依据,所以正确的路向应该是废除秘密拘留制度,但是目前受制于诸多因素较为困难,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是对秘密拘留制度加以改革与完善,主要思路是:对有关范畴的澄清与勘定;秘密拘留的适用必须坚持相称性与必要性原则;建议将“不通知家属”的批准权移交人民检察院行使;严格限缩“不通知被秘密拘留人家属”的期间;拓展通知被秘密拘留人家属的内容;*禁止私设法外秘密拘留场所;错误秘密拘留赔偿制度的变革;加强人民检察院对秘密拘留的控制和监督。
四是技术侦查法律监督体系的建构。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的修订使技术侦查由“幕后”走向“台前”,可是新刑事诉讼法并没有为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提供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这是技术侦查被滥用的根本原因,为了改变当前对技术侦查的法律监督乏力,效果低微的困局,必须建构全程性、动态性的技术侦查法律监督体系,并沿着下面三条路径切实推进:加强事前监督,实现技术侦查的审批由行政审批向司法审查的转轨;加强事中监督,全新构建现场检察制度和见证人制度;加强事后监督,努力建构事后通知机制与报告制度。
目 录
总序
章 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考察与反思
一、对新刑事诉讼法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解读
二、对新刑事诉讼法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评价:侧重于缺陷的分析
三、改革思路与修正建议
四、结语
第二章 自由裁量权视野下的紧急技术侦查——以紧急监听为范例的分析
一、何谓紧急监听
二、紧急监听的法理基础与实践依据
三、紧急监听的比较法考察
四、我国紧急监听的制度建构
五、法律条文之拟制
第三章 新刑事诉讼法视角下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
一、问题的提出
二、技术侦查措施法律监督的现实图景与批判
三、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难点何在?
四、观念更新与制度重构:加强技术侦查措施法律监督的若干设想
五、结语
第四章 隐匿身份侦查研究——以“虚假身份”的获取与使用为中心
一、 隐匿身份侦查概念之厘清
二、对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1款的评价
三、立法展望:以“虚假身份”的获取与使用为中心
第五章 控制下交付的国际法考察及其立法应对——兼评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2款
一、控制下交付勃兴的历史背景
二、国际公约对控制下交付的规定及其历史演进
三、我国控制下交付立法的背景回溯
四、我国控制下交付立法的解读及其反思与批判
五、控制下交付立法的变革:路径抉择与制度设计的探索
第六章 秘密逮捕的当代中国命运
一、秘密逮捕条款引发了哪些担忧与质疑
二、两个无法回避的争议性问题
三、揭开秘密逮捕的神秘面纱
四、秘密逮捕历史脉络之梳理
五、秘密逮捕之立法变迁
六、秘密逮捕是否彻底消亡
第七章 秘密拘留及其合法性危机
一、什么是秘密拘留:基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二维解读
二、秘密拘留的历史与现实
三、秘密拘留与国际法的对抗与冲突
四、我国秘密拘留立法的回顾与总结
五、废除抑或完善:改革方向和途径的探索
第八章 特殊侦查措施及相关证据问题研究——以《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5条为中心的探讨
一、何谓特殊侦查措施
二、特殊侦查措施所获材料之证据能力的传统处置与弊端
三、特殊侦查措施所获材料之证据能力的制度变革及问题
四、改革思路与操作建议
五、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考察与反思
一、对新刑事诉讼法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解读
二、对新刑事诉讼法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评价:侧重于缺陷的分析
三、改革思路与修正建议
四、结语
第二章 自由裁量权视野下的紧急技术侦查——以紧急监听为范例的分析
一、何谓紧急监听
二、紧急监听的法理基础与实践依据
三、紧急监听的比较法考察
四、我国紧急监听的制度建构
五、法律条文之拟制
第三章 新刑事诉讼法视角下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
一、问题的提出
二、技术侦查措施法律监督的现实图景与批判
三、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难点何在?
四、观念更新与制度重构:加强技术侦查措施法律监督的若干设想
五、结语
第四章 隐匿身份侦查研究——以“虚假身份”的获取与使用为中心
一、 隐匿身份侦查概念之厘清
二、对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1款的评价
三、立法展望:以“虚假身份”的获取与使用为中心
第五章 控制下交付的国际法考察及其立法应对——兼评新《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第2款
一、控制下交付勃兴的历史背景
二、国际公约对控制下交付的规定及其历史演进
三、我国控制下交付立法的背景回溯
四、我国控制下交付立法的解读及其反思与批判
五、控制下交付立法的变革:路径抉择与制度设计的探索
第六章 秘密逮捕的当代中国命运
一、秘密逮捕条款引发了哪些担忧与质疑
二、两个无法回避的争议性问题
三、揭开秘密逮捕的神秘面纱
四、秘密逮捕历史脉络之梳理
五、秘密逮捕之立法变迁
六、秘密逮捕是否彻底消亡
第七章 秘密拘留及其合法性危机
一、什么是秘密拘留:基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二维解读
二、秘密拘留的历史与现实
三、秘密拘留与国际法的对抗与冲突
四、我国秘密拘留立法的回顾与总结
五、废除抑或完善:改革方向和途径的探索
第八章 特殊侦查措施及相关证据问题研究——以《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5条为中心的探讨
一、何谓特殊侦查措施
二、特殊侦查措施所获材料之证据能力的传统处置与弊端
三、特殊侦查措施所获材料之证据能力的制度变革及问题
四、改革思路与操作建议
五、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推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仰赖于法学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优秀的法学理论成果的支持。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22年来,法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法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了促使法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培育一批优秀的法学研究人才,产出一批优质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国家法治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撰写、出版这套“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
“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以反映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广财法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繁荣,促进广财法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构建广财法律人对外学术交流的新平台,扩大广财法学的社会影响,提升广财法学的学术地位为基本宗旨。
“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学术队伍具有系统而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宽广而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理论造诣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入选“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著作将密切关注法学学术前沿,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立足中国实际和拓展国际视野的原则,充分反映的法学研究思想成果,为中国的法学研究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愿意将“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作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成年的礼物,献给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法学院发展的领导、专家、朋友们,献给我们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同事们。
我们希望“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学术成果日益丰富,成为广财法律学人茁壮成长的生机勃勃的学术园地,成为广财法学院对外展示高层次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为争奇斗艳的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大花园增添一朵亮丽的奇葩,为法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中国现代法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奉献我们的一分力量。
我们对为“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策划、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各位评审专家和编委表示衷心的感谢!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5年4月12日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从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2个春秋。22年来,法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已经发展成为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法学人才培养基地。为了促使法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培育一批优秀的法学研究人才,产出一批优质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国家法治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撰写、出版这套“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
“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以反映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的学术研究成果,促进广财法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繁荣,促进广财法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构建广财法律人对外学术交流的新平台,扩大广财法学的社会影响,提升广财法学的学术地位为基本宗旨。
“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学术队伍具有系统而深厚的法学理论基础,宽广而扎实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理论造诣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入选“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著作将密切关注法学学术前沿,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牢牢把握时代的脉搏,坚持立足中国实际和拓展国际视野的原则,充分反映的法学研究思想成果,为中国的法学研究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愿意将“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作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成年的礼物,献给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法学院发展的领导、专家、朋友们,献给我们同舟共济、艰苦奋斗的同事们。
我们希望“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学术成果日益丰富,成为广财法律学人茁壮成长的生机勃勃的学术园地,成为广财法学院对外展示高层次理论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为争奇斗艳的中国法学研究的学术大花园增添一朵亮丽的奇葩,为法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中国现代法治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奉献我们的一分力量。
我们对为“广东财大法学学术文库”的策划、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各位评审专家和编委表示衷心的感谢!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5年4月12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