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1806291
内容简介
中国人能否“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这个问题影响到所有国人的切身利益,决定着“转型能否进一步成功”和“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能否实现。本书是经济日报高级记者杨林林《转型中国》后的又一力作。扣准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年多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与林毅夫、汤敏、李强、魏杰、王志纲等知名高端专家们进行的互动式访谈。有大量创见独到、分析深刻和损伤性很强的对策建议,亦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内幕。风格大气而活泼。
一部继2003年9月出版的《转型中国:*学者访谈》后,又一部呼啸而出的、“全景化”反映当代中国热火朝天改革之万千气象和13亿中国人生活与心灵轨迹的“命运交响曲”。本书作者扣准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年多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与林毅夫、汤敏、李强、魏杰、王志纲等知名高端专家们进行的互动式访谈。有大量创见独到、分析深刻和损伤性很强的对策建议,亦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内幕。
一部继2003年9月出版的《转型中国:*学者访谈》后,又一部呼啸而出的、“全景化”反映当代中国热火朝天改革之万千气象和13亿中国人生活与心灵轨迹的“命运交响曲”。本书作者扣准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年多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与林毅夫、汤敏、李强、魏杰、王志纲等知名高端专家们进行的互动式访谈。有大量创见独到、分析深刻和损伤性很强的对策建议,亦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内幕。
目 录
序
林毅夫:中国已进入200年来最有希望的时代
◎林毅夫简介
◎您参加过多少次国家最高领导召集的座谈会?——“很多次了,难计其数吧”
◎您说“中国领导人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依据何在
◎我们的领导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把握得还是准的
◎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和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从根本上讲,多创造就业机会对缩小贫富差距是最重要的
◎如果觉得有风险,又能实事求是地面对风险,那它就不再是风险了
◎最大的风险是脱离现实、形而上学地看待问题
◎人民币如果巨幅升值,中、美必定“两败俱伤”
◎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严格规定了银行资金可进入房地产的比例,这点很值得内地借鉴
◎中印之间有很多互补关系,机会多于威胁
◎诺贝尔奖得主谈中国问题,大部分是“隔靴搔痒”
◎中国是不是距离出现“世界级经济大师”为期不远了
◎我想,网上的任何声音都是有信息量的
◎不能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建议就是我提出的;学者的研究本来就应该在决策之前
◎只有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视角来看农村问题,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农村问题
◎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都必须像中医那样“内外兼治”
◎城市人的收入没达到一定水平,怎么能去“农家乐”?所以我主张要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看农村问题
◎我觉得温总理这次做得非常好一把农业税都给取消了
◎目前还是劳动力密集、资本较少的服务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
◎经过试点、总结经验、完善监管体制,中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将在五至十年中发展起来
◎义务教育机构的费用,百分之百应为政府拨款,在大学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应占三分之一
◎经济学以“道”为主,“商学”以“术”为主,我们北大国际MBA教学注重“道”、“术”结合
◎我为什么说当今中国已进入“200年以来最有希望的时代”
◎“转型”就是为了“共享”
汤敏:“雪中送炭”谋“共享”
◎汤敏简介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三年多与前20多年的最大不同在“发展战略”上
◎“雪中送炭”:我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准备了哪些对策和建议
◎“扩招”是好是坏?“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个我想,历史会自有评说
……
李强:“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
魏杰:呼唤专门研究“利益平衡”的经济学家
王志纲: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最大恩赐
林泽炎:人人都是天才
刘东华: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常修泽: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关乎社会的进步
王宏甲:感悟富裕与幸福
邓国胜:怎样靠“社会资源”实现“共享”
林毅夫:中国已进入200年来最有希望的时代
◎林毅夫简介
◎您参加过多少次国家最高领导召集的座谈会?——“很多次了,难计其数吧”
◎您说“中国领导人对现实情况的掌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依据何在
◎我们的领导人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问题,把握得还是准的
◎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和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从根本上讲,多创造就业机会对缩小贫富差距是最重要的
◎如果觉得有风险,又能实事求是地面对风险,那它就不再是风险了
◎最大的风险是脱离现实、形而上学地看待问题
◎人民币如果巨幅升值,中、美必定“两败俱伤”
◎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严格规定了银行资金可进入房地产的比例,这点很值得内地借鉴
◎中印之间有很多互补关系,机会多于威胁
◎诺贝尔奖得主谈中国问题,大部分是“隔靴搔痒”
◎中国是不是距离出现“世界级经济大师”为期不远了
◎我想,网上的任何声音都是有信息量的
◎不能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建议就是我提出的;学者的研究本来就应该在决策之前
◎只有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视角来看农村问题,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农村问题
◎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都必须像中医那样“内外兼治”
◎城市人的收入没达到一定水平,怎么能去“农家乐”?所以我主张要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看农村问题
◎我觉得温总理这次做得非常好一把农业税都给取消了
◎目前还是劳动力密集、资本较少的服务业,能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
◎经过试点、总结经验、完善监管体制,中国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将在五至十年中发展起来
◎义务教育机构的费用,百分之百应为政府拨款,在大学的经费来源中,政府拨款应占三分之一
◎经济学以“道”为主,“商学”以“术”为主,我们北大国际MBA教学注重“道”、“术”结合
◎我为什么说当今中国已进入“200年以来最有希望的时代”
◎“转型”就是为了“共享”
汤敏:“雪中送炭”谋“共享”
◎汤敏简介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三年多与前20多年的最大不同在“发展战略”上
◎“雪中送炭”:我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准备了哪些对策和建议
◎“扩招”是好是坏?“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个我想,历史会自有评说
……
李强:“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社会
魏杰:呼唤专门研究“利益平衡”的经济学家
王志纲: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最大恩赐
林泽炎:人人都是天才
刘东华: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常修泽: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关乎社会的进步
王宏甲:感悟富裕与幸福
邓国胜:怎样靠“社会资源”实现“共享”
免费在线读
林毅夫:中国已进入200年来最有希望的时代
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和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杨林林:好。下一个问题——您有些事情往往是“一步到位”的。比如说您有关“北大国际MBA项目”的看法,我就特别感兴趣!(林:对)其中我看了您发表的一篇专门论述北大国际MBA的文章,水准实在是高。尤其是其中谈到,中国的MBA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到一个在发达国家是基本上不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制度环境”,变化又多又快。(林:对)但发达国家呢,相对来说,制度环境就很少有变化。(林:对)我听到其他教授像您这样强调这件事情的,真的不多。另外您说到,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对国外的MBA教材不能照搬。(林:对)我想请您先谈谈,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看法的?
林毅夫:这个,我一直都是这个看法。我对经济学也是这样——照搬西方经济学是不对的,照搬西方理论是不对的,照搬任何理论包括中国自己的理论,也是不对的。(杨:嗯?)因为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理论是要解释现象的(杨:对),而且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假设、一定的条件之下成立的。
杨林林:哎,这一个特点重要!
林毅夫:因为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解释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地变。(杨:不断地推陈出新?)对。当然了,教学生是要教理论的,但是必须跟学生讲,这只是训练他思维的过程,让他在面对一个现象的时候,能很快地去发现它的本质。这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而不是教给他一些马上可以利用的现成的知识。我在经济学上是这样的,所以在MBA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因为对MBA教育呢,一些人的想法是,我来学一套东西,回去5上可以用。我觉得这样的话,可能不完全准确。尤其是,这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大家都觉得国外的管理非常好,国外的MBA教育培训对国外的管理做了很大的贡献。……
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和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杨林林:好。下一个问题——您有些事情往往是“一步到位”的。比如说您有关“北大国际MBA项目”的看法,我就特别感兴趣!(林:对)其中我看了您发表的一篇专门论述北大国际MBA的文章,水准实在是高。尤其是其中谈到,中国的MBA教育必须充分注意到一个在发达国家是基本上不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制度环境”,变化又多又快。(林:对)但发达国家呢,相对来说,制度环境就很少有变化。(林:对)我听到其他教授像您这样强调这件事情的,真的不多。另外您说到,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对国外的MBA教材不能照搬。(林:对)我想请您先谈谈,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看法的?
林毅夫:这个,我一直都是这个看法。我对经济学也是这样——照搬西方经济学是不对的,照搬西方理论是不对的,照搬任何理论包括中国自己的理论,也是不对的。(杨:嗯?)因为时代是在不断进步的,理论是要解释现象的(杨:对),而且理论都是在一定的假设、一定的条件之下成立的。
杨林林:哎,这一个特点重要!
林毅夫:因为时代在变,所以我们解释时代、解释现象的理论必须不断地变。(杨:不断地推陈出新?)对。当然了,教学生是要教理论的,但是必须跟学生讲,这只是训练他思维的过程,让他在面对一个现象的时候,能很快地去发现它的本质。这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而不是教给他一些马上可以利用的现成的知识。我在经济学上是这样的,所以在MBA的教学中也是这样。因为对MBA教育呢,一些人的想法是,我来学一套东西,回去5上可以用。我觉得这样的话,可能不完全准确。尤其是,这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大家都觉得国外的管理非常好,国外的MBA教育培训对国外的管理做了很大的贡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