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24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807189657
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明演进史上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的作用。金陵刻经处的木刻水印工艺,就是这一古老技艺延续到今天的留存。作为我国近现代汉文木刻版佛经的雕刻、印刷、出版中心,金陵刻经处自清朝末年以来就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刊刻的经书,以选本精严、内容纯正、校勘严谨、版式疏朗、字大悦目、纸料讲究著称。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三处传承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同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陵刻经处的佛像版雕刻得也非常精湛。尤其是光绪年间在杨仁山亲自主持下,以古时名人所绘佛菩萨像为底本,觅选著名刻工刊刻的十八种佛像版为珍贵。杨仁山的长女杨圆明精于绘画,杨仁山常指导她给木刻水印的佛像填彩。现在,各地流通的彩色佛像,有不少就是根据当年金陵刻经处流通的彩色佛像所翻印。
杨仁山除了雕刻流通经书佛像外,还于l907年创办祗洹精舍,又于1910年成立佛学研究会,造就了众多佛学人才,谭嗣同、桂伯华、梅光羲以及民国年间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等人都是他的及门弟子。太虚法师认为扬仁山为“中国佛学重昌关系巨之一人”,台湾学者蓝吉富先生则说:“从近百年来的佛教发展史看,杨仁山是一位使佛教起死回生的枢纽人物。”
杨仁山居士去世后,其弟子欧阳竟无为发扬光大先师的刻经弘法事业,于1922年创办了支那内学院。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欧阳竟无率领支那内学院院众将历年所刻经版迁往四川江津。
1952年5月,赵朴初居士组织了金陵刻经处护持委员会,公推徐平轩来宁主持刻经处的恢复业务。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和佛教界的协助下,收回了房舍,并全面修葺,修理经版架,整理经版入架共计四万七千四百二十一块。
1953年起,金陵刻经处又陆续接收了全国各地其他刻经场所的经版,至l966年以前,金陵刻经处共收藏经版十五万零五百九十二块,此外还有儒学版(如《蒿盒奏稿》等)六干六百余块。
1966至1976年间,金陵刻经处遭受严重破坏,房舍被占用,所有的流通经书全部被毁,人员或下放农场,或遣回原籍。所幸经版因得国务院来电保护,才免遭焚毁厄运。
1973年4月,赵元任、杨步伟(杨仁山居士的孙女)夫妇从美国返国探亲,杨步伟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恢复金陵刻经处的要求,周总理当即下达了“保护恢复刻经处”的指示。经赵朴初居士多次呼吁奔走,金陵刻经处的恢复工作得以全面展开。从1980年10月开始,在各级政府关心支持下,收回了刻经处的全部房产,扩建了经版楼,维修翻建了深柳堂、祗洹精舍等所有房屋,并开始将散乱如麻的十几万片经版清理分类。经过数年努力,金陵刻经处将十几万片凌乱不堪的经版整理得井然有序,按部类书名分别上架,经统计,共有经版十二万五千三百一十八块,从而完成了刻经处恢复工作中关键的一项任务。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