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1861493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回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章 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体系
节 系统论的相关概念、一般原理和分析方法
第二节 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网络新媒体舆论
第三节 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公共决策
第二章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问题的界定
节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概述
第二节 公共决策中的问题界定现状
第三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的问题呈现和对公共决策的压力输入
第四节 公共决策系统对决策压力的应对
第三章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目标的确立
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运行对于公共决策目标确立的意义
第二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运行辅助公共决策目标确立的一般途径
第三节 公共决策系统对网络新媒体诉求的回应与决策目标的确立
第四章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方案的设计
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在决策方案的设计环节中充当“咨询机构”
第二节 法定节假日改革问题中公共决策对网络新媒体舆论的主动式接触
第三节 广州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中网络新媒体舆论对公共决策的倒逼式施压
第五章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方案的选择
节 公共决策方案选择中的价值因素
第二节 公共决策方案的常用选择方法
第三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系统在方案选择环节的互动
第六章 网络新媒体舆论对公共决策运行的优化
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运行的民主化
第二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运行的科学化
第三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运行的法制化
第七章 网络新媒体舆论对公共决策的辅助机制
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的系统互动的宏观脉络
第二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与公共决策的系统互动的分阶段作用模式
第三节 网络新媒体舆论对公共决策的辅助机制
后记
在公共决策过程中,无论是信息收集还是目标确定,无论是决策方案论证还是决策效果评估,每一个决策环节都离不开网络新媒体舆论的参与,而且在这些环节的目标和手段上具有很强的同一性。具体而言,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决策者首先需要厘清问题性质,区分轻重缓急,而网络新媒体舆论“具有的对社会变化感知敏锐的特性,就正好符合这个要求”。
一、网络新媒体舆论具有快速呈现社会新变动的天然属性
对于网络平台、移动智能终端以及网络新媒体舆论而言,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决策问题所包含的新闻价值,符合了其“逐新”的天然属性;公共决策问题与公众利益的重大关联性,也促使公众具有对它进行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探讨的动力。与此同时,网络新媒体能将信息变动在公众和决策者之间进行上传下达,这使它实际上成为决策问题建构与解决的公共设施和沟通平台,网络新媒体所承载的舆论,也实际成为问题建构和问题解决时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解决手段。
对决策者来说,决策之前需要为公众提供—种有效的设施和手段来进行利益表达;而就公众利益表达的设施和手段的便捷性和大众化程度而言,大众传播媒介及其承载的舆论无疑是的公共设施。因为从效用上说,任何决策行为所面对的,都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单位、家庭或个人,而是需求各异、利益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社会群体;它所面对的也不是个别的、单一的、简单的社会问题,而是大量相互关联、交错制约的具有复杂性、尖锐性、普遍性和变动性的问题和矛盾。这种复杂性,使得决策者需要考虑公共决策的效率和成本,需要一种在信息回应方面快速有效的问题定位和协调机制——网络新媒体及其承载的网络新媒体舆论则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
二、网络新媒体舆论具有面向公共决策系统的渗透张力
虽然网络新媒体舆论的运行并不能直接替代公共决策行为本身,但现代社会的网络新媒体舆论运作实际已经成为公共决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为就性质而言,“公共决策是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压力所做出的反应”。网络新媒体舆论是压力,公共决策是反应;压力使反应成为必要,反应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又形成新的压力,从不同的层面再次引发反应。这种循环式的因应关系的存在,也使网络新媒体舆论相对于公共决策而言,施加了一种无所不在、如影随形的渗透力。
1.网络新媒体舆论主动充当公共决策的信息库
要做出一个科学的公共决策,往往首先需要充足的信息量。实现这一点,也依赖于一个意见表达相对自由的环境:一是使人们能够置身于任何信息下,而不应将重要信息进行事先筛选;二是大部分参与其间的民众“应有一定程度的共同经验”。说网络新媒体舆论有助于公民形成共同的经验,具体表现为:网络新媒体舆论可以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所发生的事情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对其自身有什么影响,以及该影响持续的时间会有多长,影响的强度会有多大。它也可以使人们了解其他群体对所发生的事情抱有何种态度,以及这种态度的强烈程度如何。往往正是在此基础上,社会公众才能依据方方面面的综合因素,来确定或调整自身的态度和立场。
……
评论
还没有评论。